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冬至節氣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春風催新綠,書韻伴花香,四月的六小行走在花海,春色滿園;沐浴著馨香,書聲瑯瑯。在第二十五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由教務處主辦的2020“書韻飄香·悅享人生”讀書節正式拉開帷幕。我謹代表學校對本屆讀書屆活動表示熱烈祝賀!
首先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猶太學校歷史上有一個傳統,剛入學的小學新生頭一次聽課,須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學問的人領到教室。在那里放著一塊干凈的石板,石板上有幾行用蜂蜜寫下的希伯來字母和簡單的《圣經》文句。然后讓孩子們一邊誦讀字母,一邊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著,還有蜜糕、蘋果和核桃可吃——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使他們在學習發蒙伊始就嘗到香甜的滋味,書甜如蜜。
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平均每人的讀書量高居世界各國之首。正是因為猶太人有熱愛讀書的優良傳統,使該民族在長期的顛沛流離中能夠不斷涌現出優秀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和一流的經營者。也是世界上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可見,多讀書與人的發展、國家的發展是密切聯系的。閱讀一本好書,能夠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啟迪我們的智慧,點燃我們實現理想的希望之火,手捧書籍,就是手捧希望;開卷讀書就是打開窗戶。
北大教授陳平原在他的一封信中曾寫道: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半夜醒來,發現你很久沒有讀書了,而且你還沒有什么負罪感的話,那就說明你已經墮落了。當我讀到這句話時心頭一驚,我又有多長時間沒有認真得去讀一本書了呢?
當然,有老師說,我們案頭堆積如山的教案、教參,那不是書嗎?我想說這僅僅是老師們謀生的工具;也有老師說我天天看QQ、微信朋友圈,這也僅是碎片化的瀏覽信息;有學生說,我每天都要背課文、背詞語,還不算讀書嗎!這些都還談不上是真正的閱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要當“讀書的種子”。特別是青年教師,經過三年、五年或者十年的讀書充電,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專業愛好,持之以恒,必將“成正果”。在這種狀態中,老師自己也會體會到成就感,同時讓自己保持思想活力,抵制職業倦怠。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學校的長足發展,為了師生的不斷成長,我們要把打造書香校園和學校文化的積淀結合起來,成為學校發展的內涵動力;要把打造書香校園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校辦學品質;要把打造書香校園和日常行為習慣教育結合起來,營造校園濃郁的讀書氛圍。老師們,同學們,我們要經常讀書,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要多讀好書,獲取成長真諦;要學以致用,立志成才。
最是書香能致遠。我相信,在學校讀書屆的引領下,全校師生將不負韶華,多讀書、會讀書、常讀書、讀好書。愿讀書的習慣從老師走向學生、從學生走向家庭與社會,讓全民愛上閱讀,做一個善于讀書的人,在閱讀中沐浴經典的恩澤,接受文明的洗禮。愿每一個人都在好書的陪伴下向更精彩的人生旅途邁進,讓閱讀滋養生命,讓閱讀成就人生!讀書是最好的修行。
【關鍵詞】 企業邊界 企業邊界的性質 分析框架
一、企業邊界理論的早期研究
1、新古典經濟學。在企業邊界理論的早期研究中,新古典經濟學家把企業假定為一個生產函數,研究企業邊界問題主要關注企業的規模,當市場存在不只一家企業時,企業會自覺來選擇最優的產品組合和數量,以追求利潤最大化。企業的規模由企業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當企業的邊際成本等于其邊際收益時,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達到了最佳規模,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交點處企業的產量就是企業的邊界(規模),如圖1所示。MR表示企業的邊際收益,MC表示企業邊際成本,Q表示企業產量,即企業邊界。
邊際成本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為什么相交?新古典經濟學認為企業的基本生產資料是土地、勞動、資本等有形資源,因此往往把這些有形資源作為生產函數的自變量。在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的生產函數可以簡單的表示為: Q=A?蕊(K,L,O)。其中,A為生產技術;K、L和O分別代表資本、勞動和其他生產要素。由于土地、資本、勞動等有形生產要素都是稀缺的,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斷耗損,因此滿足于邊際成本遞增;而傳統企業的產品本身大都用于滿足人的較低層次的需要,需求是有限的,需求曲線向下傾斜,因此邊際收益遞減。邊際成本遞增和邊際收益遞減必然造成邊際收益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的相交。
2、交易費用經濟學。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認為,企業與市場是相互替代的治理機制,一項經濟活動究竟應該交由市場還是企業去完成,取決于兩者的效率比較。市場會產生交易成本,而企業則會帶來協調成本。通過比較,企業的最優邊界得到了確定,即在利用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等于利用企業協調的邊際成本的那一點上,如圖2所示。MC?蕊表示企業協調的邊際成本,MCm表示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如果企業在內部完成這些活動,則會發生生產成本和協調成本。生產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和購買機器、廠房等的投入,協調成本則包括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的成本。如果企業交由市場來完成這些活動,則會發生外部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外部生產成本是市場中完成這些活動的生產成本,交易成本包括搜尋成本、談判成本、監督成本等。
威廉姆森從資產專用性和機會主義來研究交易成本。他認為,決定實行垂直一體化的關鍵因素是資產的專用性條件。為了節約交易成本,專用性資產發生轉移由專業化生產的企業轉移到垂直一體化的企業內部,這樣企業的邊界發生了變動。
二、企業邊界的性質及分類
企業的性質決定著企業邊界的性質。新古典經濟學把企業作為一種生產函數,于是企業邊界指的就是企業的規模邊界,即投入資本、勞動力、土地等資源產出的最佳規模。
交易成本經濟學認為企業是由一系列契約組成的,則企業邊界問題就是契約的不同組合問題。這些契約分為商品契約和要素契約,企業的邊界就是那些契約保留在企業內部,應采用市場交易;適用于要素契約的環節保留在企業內部,將適合于商品契約的環節采用市場交易。作為實體組織的企業是一組要素契約的結合,從不同于市場契約的要素契約的意義上說,是“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的特別合約”。之所以發生要素契約對市場契約或商品契約的替代,是因為有些交易活動效率低下。企業是將交易效率低的活動卷入分工,卻不要對這些活動的投入和產出直接定價。國內學者劉東認為企業是一組要素契約的集合,是通過要素契約集合形成的知識經驗集合和承載知識信息的信息系統。這組具有技術經營知識的要素集合本身可以進行創造性的交易,影響交易效率,并且通過對要素契約效率與商品契約效率的比較和選擇,確定不同的契約組合。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被認為是一種能力型組織。因此企業邊界主要指企業的能力邊界,即企業對各種資源的控制能力和支配范圍。企業的能力特別是核心能力決定著企業的邊界。企業的核心能力被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認為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持有這種觀點的國內學者有李海艦、原磊,曾楚宏、林丹明。李海艦等認為,企業邊界是由企業自身的核心能力決定的,企業邊界主要體現為一種能力邊界,是指企業對整個市場支配和控制的能力。曾楚宏等認為,企業邊界具有兩重屬性,即規模邊界和能力邊界,其中能力邊界是其核心形式,是由無形資源如知識特別是隱性知識所確定的。企業能力邊界是企業邊界的本質屬性,它的變化決定了規模邊界的相應變化。
錢德勒的效率邊界論,錢德勒從企業史的角度研究發現,無論是壟斷力量還是追求壟斷形式,企業規模均有效率因素決定。如果企業規模擴大不能提高效率,應停止擴張活動,從而規模邊界被確定。
三、企業邊界在信息經濟時代的變動
分析企業的邊界主要有三種分析框架:新古典經濟學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分析法;交易費用經濟分析法;核心競爭力分析法。
1、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分析法。這種分析方法以新古典經濟學關于企業規模的論述為理論基礎,認為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交點處企業的產量就是企業的邊界(規模),因此主要分析企業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變動規律。在信息經濟時代以前,企業主要是由資本、勞動力、土地等有形資源組成,這些有形資源由于稀缺性而滿足邊際成本遞增和由于需求的有限性滿足邊際收益遞減。這樣由邊際成本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的組合就演變出若干企業邊界變動的范式。邊際成本曲線不變,邊際收益曲線下降,企業規模邊界變小;邊際成本曲線不變,邊際收益曲線上升,企業規模邊界變大;邊際收益曲線不變,邊際成本曲線下降,企業規模邊界變大;邊際收益曲線不變,邊際成本曲線上升,企業規模邊界變小;邊際成本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同時變動,如果不能確定兩者的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則不能確定企業的邊界。
在信息時代,企業不僅由上述有形資源組成,還由知識、網絡、客戶等無形資源構成。無形資源由于其共享性使用、無限次使用和“厚利多銷”滿足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益遞增。這樣由邊際成本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的組合就演變出若干企業無邊界變動的范式: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益遞增;邊際成本幾乎為0,邊際收益不變;邊際成本不變,但是邊際收益增加;邊際成本不變,邊際收益不變。所以企業邊界變動出現了無邊界趨勢。
2、 交易費用經濟學分析法。這種分析方法以交易費用經濟學為理論基礎,認為企業的邊界在利用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等于利用企業內部組織生產的邊際成本的那一點,因此分析企業邊界的變動只須分析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和企業協調的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這樣由邊際交易成本曲線和邊際協調成本曲線的組合就演變出若干企業邊界變動的范式:邊際交易成本曲線不變,邊際組織成本曲線下降,企業規模邊界變大;邊際交易成本曲線不變,邊際組織成本曲線上升,企業規模邊界變小;邊際組織成本曲線不變,邊際交易成本曲線下降,企業規模邊界變小;邊際組織成本曲線不變,邊際交易成本曲線上升,企業規模邊界變大;邊際交易成本曲線和邊際組織成本曲線同時變動,如果不能確定兩者的變動方向和變動幅度則不能確定企業的邊界。
(1)信息技術的應用,引起了企業組織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的變動,從而引起了企業邊界的變動。但是引起企業邊界向哪個方向變動,國內外研究并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國外的一些學者研究認為,相對于市場交易成本而言,信息技術應用對企業內部協調成本的節約尤其明顯,從而促使企業的縱向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邊界進一步擴大。但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認為信息技術應用對交易成本的節約更大一些,從而促使企業將更多的活動交由市場去完成,導致邊界縮小。還有學者認為,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將推動經濟活動向中間組織形式(戰略聯盟、長期合約)移動,即所謂的“向中間移動”假說。這樣,企業的邊界將趨于模糊。
國內的學者曾楚宏、林丹明認為:企業應用信息技術后通過發揮信息效率效應和協同效應有效的節約了內部生產成本和市場協調成本。當企業所節約的內部生產成本多于市場協調成本,其邊界最終將向擴大的方向變動;當企業所節約的內部生產成本少于市場協調成本,其邊界最終將向縮小的方向變動。他們進一步分析得出,在應用信息技術后,資本密集型企業節約內部生產成本顯著,其邊界發生擴大;知識密集型企業節約市場協調成本顯著,其邊界發生縮小。他們進一步通過對我國信息技術行業的實證研究,得出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的結論:信息技術應用可能促使企業縱向邊界擴大的趨勢。
(2)企業組織結構變動引起交易費用的變化,從而引起企業邊界的變動。信息技術的應用引起了企業組織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大型企業由過去的垂直一體化轉向將其業務分離,出現企業模塊化,實施企業間的戰略聯盟和對價值鏈進行分解的非垂直一體化。這些組織結構的變化會增加企業的交易環節,從而增加企業的交易費用。而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全面的節約了交易費用,引起了企業邊界變動的趨勢:虛擬企業變大,實體企業變小。
3、核心競爭力分析法。在這種分析框架下,認為企業的邊界主要指企業的能力邊界,企業的能力邊界由企業的核心能力決定。在研究中又形成了兩種主要的觀點:(1)企業核心能力無限大,企業邊界無窮大。核心能力可以在不同領域進行延伸乃至在不同價值網中無限次重復使用,因此,企業邊界無窮大;(2)企業自身的核心能力是有限的,企業的能力邊界也是有限的。企業的核心能力來自于對知識的整合,整合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知識整合的途徑有兩種:一是企業自己進行整合;另一種是通過市場。因此,當一項能力的內部知識整合成本小于市場知識整合成本時,這項能力就可以作為企業的核心能力在內部培養;當一項能力的內部知識整合成本大于市場知識整合成本時,企業將放棄內部培養的努力,轉而從外部獲取。而企業的能力邊界就是所有被企業保留下來在內部培養的能力集合。
本文認為,企業的核心能力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只包括對知識的整合,還包括擁有某種核心技術、高效的制度等因此不能僅從知識整合成本角度來考慮。同時核心能力能否在不同領域無限延伸有待進一步商榷,對核心能力是否決定企業邊界的變動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羅納德?科斯:企業的性質(1937)[A].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案例:
職工王某與我廠簽訂了10年期勞動合同,半年前,該職工突然失蹤,其家屬也不知其去向。四處訪查,仍然杳無音訊,對此企業該如何處理?我廠能否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專家評析: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內突然失蹤超過60天仍然杳無音訊,用人單位可及時通過省級新聞媒介(報紙、廣播、電視)刊發聲明啟事,要求當事人限期返歸用人單位,否則按自行解除勞動合同處理,并通知其家屬。逾期還無下落,用人單位可解除與該當事人的勞動合同,并向其家屬送達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同時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三款規定:雙方“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已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由于客觀條件,用人單位無法和當事人協商,而且用人單位已為此作出了努力,所以解除原勞動合同是合法的。如果事后該當事人有確鑿的證據,證實其無法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因,是因非主觀意志所致(例如遭他人非法威逼、脅迫、綁架、監禁,遇意外事故傷害,突發精神病等),用人單位可視情況與當事人協商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一、儀器制作
1.操作面板的準備
如圖1所示,制作好1塊60 cm×45 cm的面板架。
2.各部件的制作與安裝
如圖1所示,A為平拋運動控制電磁鐵,B為水平運動控制電磁鐵,C為自由落體控制電磁鐵,用漆包線繞在軟鐵上制作而成。1為平拋運動軌道,2為水平運動軌道,用厚工形或C形槽鋁合金彎制而成,兩鋁槽高度差相同。3為光電門,其中D1為發光二極管,D2為光敏二極管,用黑色小管封套。7為電源開關,8為A,B電磁鐵控制開關,4,5,6為鋼珠,9為底板。
如圖2所示,10為電池盒,11為連接導線,12為DC 3 V電磁繼電器,13為三極管電流放大器(1 W音頻功放管)。
將上述元件安裝在操作面板上后,將其中的電路元件根據圖3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好,至此,實驗儀器制作完畢。
二、工作原理
如果此時將A,B鋼珠的控制開關8斷開,電磁鐵A,B斷電,則鋼珠4,5自由下滾。當鋼珠4下行至即將做平拋運動的瞬間,擋住光電門的光,光敏二極管D2不導通,導致三極管也不導通,電磁繼電器12斷開,電磁鐵C斷電,鋼珠6與鋼珠4同時下落(鋼珠6與鋼珠4高度相同)。這時,鋼珠4做平拋運動,鋼珠5做水平勻速運動(摩擦力可忽略),鋼珠6做自由落體運動。
三、實驗探究
1.觀察平拋運動
首先將電源開關和A,B鋼珠控制開關閉合,使電磁鐵A吸住鋼珠4。然后將控制開關8斷開,鋼珠4將做平拋運動,并將鋼珠4落點處標記為M。將此過程用數碼攝影機錄下并用計算機慢速播放,描繪出平拋運動軌跡。最后,引導學生完成平拋運動的速度定性分解。因為學生已有力學矢量分解的基礎,所以很容易就能指出可分解為水平方向上和豎直方向上的2個分量。
2.實驗猜想與探究
提出猜想:物體在做平拋運動時,在水平方向上和豎直方向上的2個分量的速度如何做定量分析呢?
通過激烈的討論,學生提出下列猜想:
(1)在水平方向上做勻加速運動。
(2)在水平方向上做勻減速運動。
(3)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運動。
(4)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做勻速運動。
(5)在豎直方向上的分量做勻速運動。
(6)在豎直方向上的分量做勻加速運動,與自由落體相同。
3.驗證猜想
(1)觀察平拋運動與水平方向速度分量。提出疑問:哪個鋼珠先到達M點?
將電源開關和A,B鋼珠控制開關閉合,使電磁鐵A,B分別吸住鋼珠4,5,然后將控制開關8斷開,可以觀察到兩鋼珠同時到達M點并相撞。將此過程用數碼攝影機錄下并用計算機慢速播放。
結論:兩鋼珠在水平方向上速度相等,并做勻速運動。
(2)觀察平拋運動與豎直方向速度分量。提出疑問:哪個鋼珠先到達底板?
將電源開關和A,B鋼珠控制開關閉合,使電磁鐵A,C分別吸住鋼珠4,6。然后將控制開關8斷開,當鋼珠4下行至即將做平拋運動時,擋住光電門的光,光敏二極管不導通,導致三極管也不導通,電磁繼電器12斷開,電磁鐵C斷電,鋼珠6與鋼珠4同時下落。由于鋼珠6與鋼珠4高度相同,可以觀察到鋼珠6與鋼珠4同時下落的速度和高度相同,并同時到達底板,整齊地發出“咣”的一聲響。將此過程用數碼攝影機錄下并用計算機慢速播放。
結論:鋼珠4下落速度與自由落體相同。
(3)同時觀察平拋運動與豎直方向、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
將電源開關和A,B鋼珠控制開關8閉合,使電磁鐵A,B,C分別吸住鋼珠4,5,6。然后將控制開關8斷開,鋼珠4,5同時向下滾。當鋼珠4下行至即將做平拋運動時,擋住光電門的光,電磁繼電器1斷開,電磁鐵C斷電,鋼珠6與鋼珠4同時下落,鋼珠5做水平勻速運動,可以觀察到鋼珠4與鋼珠5,6分別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的速度和位移相同,并同時在落點處相遇。將此過程用數碼攝影機錄下并用計算機慢速播放。
結論:物體在做平拋運動時,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是勻速運動,在豎直方向上的分量是自由落體運動。
單站凍害指數的氣象因子選取旱凍是由于低溫前期到低溫出現時,降水偏少甚至無降水,受干旱與低溫雙重影響所致;而濕凍是由于氣溫較低,且伴有持續降水過程,受雨雪冰凍與低溫雙重影響所致。參考關于氣溫要素的柑橘凍害指標研究,z們,氣溫對旱凍與濕凍的影響相似。因此,旱凍指數與濕凍指數中均選取越冬期的極端最低氣溫(Td)、日最低氣溫低于一1.5℃的最長持續日數(D。)兩個因子來反映低溫對凍害的影響。而降水條件的氣象因子,參考文獻[9一19]的研究,旱凍指數、濕凍指數分別選取前一年12月一當年1月的降水距平(A:)、越冬期內最長持續降水日數(D。)進行度量。氣象因子的量化為了消除旱凍或濕凍凍害指數所選取的氣象因子之間的量綱差異,并便于反映不同程度的氣象因子對凍害的影響,本文依據柑橘對越冬期間各個氣象因子的敏感性,確定不同程度氣象因子的級別(表2)。分析某年某站柑橘凍害時,以氣象因子所處級別對應的級數作為該氣象因子的量化值。其中,Td,D。的分級主要依據文獻[1一8]的研究成果,與傳統的單一氣溫要素柑橘凍害指標基本一致;A,,D。的分級則主要依據文獻「9一24]對典型旱凍或濕凍年份的調查研究結果,尤其是分析、統計江西省柑橘凍害情況及凍害當年降水因子的氣候特征而得。模型構建據柑橘凍害發生機理、受災情況,以及防災減災措施的不同,本文將柑橘凍害分為旱凍、濕凍兩種情況來設置不同的指數,以此確定單站的凍害指數和等級。在單站凍害等級的基礎上,分析某區域(站點數為2個或以上)的柑橘凍害,影響系數是根據氣象因子對柑橘凍害的影響程度確定的。氣溫、降水等氣象因子對柑橘凍害影響程度之和記為1,為了方便計算,本文將影響程度之和擴大10倍,記為10。據典型旱凍、濕凍年份的調查研究廠:!一縱,氣溫是旱凍、濕凍的主導因子,且工.,D。兩個因子分別對旱凍、濕凍的影響程度相似,故旱凍指數中的D。,Td與濕凍指數中的口.,工,影響系數分別取相同值。由于兀影響最明顯,D次之,Ar(或R。)最小,在滿足T,,D。,A,(或Dr)影響系數之和為10的條件下,Td,D。,A:(或Dr)影響系數的初始值分別設為5,3,2。影響系數初始值設定后,以步長為士。計算江西省82個站1959一2009年的單站柑橘凍害指數與等級,以及全省范圍的區域凍害等級,計算結果與1959一2。。9年柑橘凍害實況進行比對,當結果與典型凍害年份的凍害程度、空間分布較一致時.則系數確定。經過程序遍歷計算與比對,并考慮計算簡便,本文將Td,且.,Ar(或Dr)的影響系數分別取值為6,3,1。分析某縣站某年的柑橘凍害時,若旱凍指數大于濕凍指數,表示該年旱凍比較明顯;若濕凍指數大于旱凍指數,則表示濕凍比較明顯。而對于某年的單站凍害,一般是旱凍、濕凍兩種類型之一較少出現兩類凍害并存的情況,故本文在旱凍指數與濕凍指數中取大值者,作為該站當年的凍害指數(式(2)),并以此劃分單站凍害等級。區域凍害指數與等級劃分只反映某區域的整體凍害程度,對于區域內部的空間分布差異,可通過計算區域內部的單站凍害指數與等級進行分析。
柑橘凍害指標檢驗
單站凍害指數檢驗典型年份檢驗1992年、200。年是近幾十年來江西柑橘生產史上罕見的特重凍害年,但這兩年凍害的空間分布有明顯不同之處。據災情實況調查〔”繃,1992年柑橘重凍區出現在贛北地區、撫州市、吉安市北部,贛南以及吉安南部凍害相對較輕;而2000年柑橘凍害是由北向南逐步加重,贛南普遍遭凍,而贛北災情較輕,不少柑橘園基本無凍傷。由圖2可見,按照多氣象要素的單站凍害指數計算可得,1992年凍害相對較重的地區集中在贛北、撫州和吉安北部,而贛南相對較輕。這與凍害實況調查結果一致。而200。年柑橘凍害分布圖表明,該年景德鎮、鷹潭、撫州、九江西部、宜春西部、吉安東部以及崇義、大余、寧都、會昌等縣為凍害相對較重的地區;贛北大部地區的凍害程度相對1992年較輕,而贛南的凍害程度則相對1992年更重。單一氣象要素的柑橘凍害指標計算結果表明,1992年贛北大部以及撫州地區達到嚴重以上凍害等級,贛南以及吉安南部為輕至中度等級,其余為偏重等級;與多氣象要素的柑橘凍害指標的結果相比,單一氣象要素指標與凍害實況的吻合程度偏低。而2000年單一氣象要素柑橘凍害分布圖表明,江西省普遍為輕至中度凍害等級;該計算結果一方面無法顯示當年是江西柑橘生產史上罕見的特重凍害年,另一方面沒有體現贛南普遍遭受凍害、而贛北災情相對較輕的空間分布特征。由此可見,多氣象要素的單站凍害指數,相對于單一氣象要素的柑橘凍害指標而言,計算所得的1992年和200。年的單站凍害等級空間分布更加符合當年的凍害實況,能夠更好地反映當年的凍害程度及其空間分布特征。典型縣站檢驗江西省南豐和信豐兩縣是我國柑橘產地之一,其中信豐以種植臍橙著稱,而南豐適宜種植耐凍性1960年等共22年,而單一氣象要素的柑橘凍害指標計算的只有1967年和1992年;多氣象要素的柑橘凍害指標計算的信豐偏重等級以上的年份有1976年、1977年和2000年,而單一氣象要素的柑橘凍害指標計算結果則顯示,51年來信豐沒有出現達到偏重等級以上的柑橘凍害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