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風景名勝的對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上聯:浪擊龍宮鼓。下聯:風敲梵剎鐘。
3、上聯:喜無樵子復觀奕。下聯:怕有漁郎來問津。
4、上聯:石骨金身何處來,無始無終自在。下聯:慈云法雨從空下,亙天亙地悠然。
5、上聯: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下聯:鷲峰云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上聯:鐘離點石把扇搖,果老騎驢走趙橋,國舅手持云楊板,彩合瑤池品玉簫;
下聯:洞賓背劍清風客,拐李提葫得道高,仙姑敬奉長生酒,湘子花籃獻蟠桃。
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市,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是一處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結晶的古建群。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蓬萊閣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發展成為以古建筑群為中軸,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四種文化為底蘊,丹崖山、黃渤二海、蓬萊水城、蓬萊閣為格局,登州博物館、古船博物館、田橫山、合海亭及黃渤海分界坐標等20余處景點為點綴,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
父親收藏的寶貝,有愛國獎券、新奇的鑰匙鏈、各式的紐扣和奇特的石頭,最花時間和精神的是各國的錢幣。每當聯合國有新國家加入,父親就會要我們想辦法,去找這個國家的錢幣給他,中南美的國家還好應付,就怕他要找一些非洲新興小國,像獅子山共和國或布吉那法索等很少人會去的國家,那可是傷腦筋的難事啊!
父親最喜歡搜集“清錢”。清朝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制王朝,因此搜集清錢比較容易。以前,只要父親有空,就愛去古玩商場逛錢幣店,那里的老板全都認得他。曾經他還和哥哥坐飛機去異地買錢幣。父親退休后,搬去南京與我三哥同住,他常常一個人坐公車,到一些比較有名的錢幣店尋寶,還“以幣會友”地結識了不少忘年之交的老外朋友呢!
當年一位叫“馬瞎子”的先生說,父親這輩子不缺錢但也不會有錢。于是父親常自我解嘲道:“有誰像我,傻到用能用的錢,去買沒用的錢呢?”其實,父親買到了無窮的樂趣和健康長壽,他聰明得很呢!
中國郵政發行的愛國郵票,也是父親每期必買必收藏的,從解放開始一直買到2001年,共有千余張之多。我好奇地問父親:為什么要買愛國郵票?他說:每張郵票上面印的圖案,都在講述中國的歷史。從士農工商軍,到各地名勝風景、歷史故事、二十四孝、故宮國寶介紹和特別的紀念日等,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很值得收藏。我聽來覺得十分有趣,也更佩服他的智慧了。
父親還有一項收藏――剪報。他從年輕就喜歡閱讀,看到報章雜志上有好文章或有用的資訊就會做剪貼。他特別喜歡有關醫藥、錢幣、風景名勝的內容,例如:“小偏方治百病”“草藥驗方大全”。父親也愛搜集對聯、歇后語和謎語,沒事他就拿來考考孩子,我們偶有蒙對時,還能得到獎賞――被夸“有乃父的基因”。
馳名中外的雁蕩山素有“天下奇秀”之譽,以峰、石稱奇,可以說是無峰不奇,無石不怪。雁山風光多嬌,千百年來,引來眾多英豪名士,他們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深深折服,感嘆之余,往往吟詩作文,題字刻石,為雁蕩平添無窮魅力。
雁蕩山勢雄偉,景點眾多,不過,唐代以前景區尚未開發,交通極其不便,欲往雁蕩覽勝探幽并非易事,只有那些癡情山水且不畏艱難者才能涉足其間。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因為恃才傲物,遭人嫉妒,導致仕途坎坷,使他產生了“身外即浮云”、放浪山水之間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他的雁蕩山之行,有了雁蕩第一處摩崖石刻“杜審言來此”。他在雁蕩山留下的摩崖,成為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一處石刻。因石刻于大龍湫瀑布前潭口橫臥的巨石上,經水流長期沖刷浸泡,“杜”與“此”二字已不可認,如今只剩下“審言來”三字石刻。
北宋時,來雁蕩者逐漸增多, 公元1074年,一位著名的科學家風塵仆仆地來了。他的到來,為雁蕩諸峰勝景的成因作了科學的論斷。他,就是沈括。《夢溪筆談》一文中,他概述流水對山體的侵蝕作用,說雁山的成因“當是谷中大水沖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這是世界地質學上第一個提出的流水侵蝕流紋巖山脈露出地表的理論。他在龍鼻洞的題名“沈括”,就是他考察雁山的見證。
關鍵詞:亭;景觀設計;重要性
漫步小區、學校、公園……我們會看到很多各式各樣的亭,這在我們生活中已經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亭不僅在當下,也在歷史的發展中擔任重要的歷史角色及時代記憶。
1亭的歷史淵源
亭的歷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觀賞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設在邊防要塞的小堡壘,設有亭史。到了秦漢,亭的建筑擴大到各地,成為地方維護治安的基層組織所使用。魏晉南北朝時,代替亭制而起的是驛,之后,亭和驛逐漸廢棄。但民間卻有在交通要道筑亭為旅途歇息之用的習俗,因而沿用下來。也有的作為迎賓送客的禮儀場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設置1個,十里為長亭,五里為短亭。同時,亭作為點景建筑,開始出現在園林中。到了隋唐時期,園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楊廣在洛陽興建的西苑中就有風亭月觀等景觀建筑。唐代宮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現,如在長安城的東內大明宮中有太液池,池內有太液亭。宋代有記載的亭就更多了,建筑也極精巧。在宋《營造法式》中就詳細描述了多種亭的形狀和建造技術,此后,亭的建筑愈來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
2亭在當下景觀設計中的表現
(1)亭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也比較廣泛,在現在的住宅小區建設中,建造了與住宅大樓風格一致的亭子,這個亭既實用又美觀,為廣大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的場所。亭同時在整個環境中起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同的小區地理環境和人群有不同的需要,各式各樣的亭子在我們的社區生活中發揮著不同的功效,亭已經成為很多人休息活動的場所。(2)在校園環境中,亭是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渝州科技職業學院在不同的地理區域建設了不同的亭,有依山而建、傍水而立的,這些亭起到了裝飾校園風景的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學習休息的地方。(3)在公園建設中,亭也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亭的建造,為公園的整體布局增光添彩,同時,也成為了當地民風民俗的地標式建筑。
3亭的功能作用及地位
3.1裝飾風景
在很多的小區、校園、公園中,亭起到了重要的裝飾風景作用。如某大學在校園的一座小山丘上建立了一個八角亭,使原本空曠平坦的山頂頓顯立體感,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更好的游玩觀賞空間。
3.2供游人休息
在很多社區,公園因為有了這些亭,更加突顯了這個區域的人文氣息及社會活力。如果在學校,小區、公園中缺少了亭的存在,人們在游玩時既沒有休息的區域,也不能享受美好自然的空間。
3.3文化傳承
如中國四大名亭,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湖南長沙的愛晚亭和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從現代的美學觀點來看,它不僅是旅游景點或者一個簡單的建筑,而是一種文化的印記。因為在這些亭上有許多壁畫、對聯、詩賦……都已流傳至今。例如,愛晚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后據唐代詩人杜牧《山行》而改名為愛晚亭,取“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詩意。后人正是因為愛晚亭里面蘊含了文化因素才會想到去游玩、參觀,而并不是為了休息而去。也就是說,在以愛晚亭等四大名亭為代表的,富有文化內涵的亭里面,是以文化傳承吸引游客,而不僅僅是裝飾風景和供人休息的基本功能。如果沒有這些亭的存在或許就沒有了現在的四大名亭,更不會有因四大名亭而享譽全國的風景名勝區。
4小結
由此可知,亭的建造歷史悠久、淵源深厚,在當代的景觀設計中是必不可少的設計元素。在功能方面既起到了裝飾風景的作用,又為游人休息提供了一個休閑的觀光處,可見亭建造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張建濤,衛紅.城市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2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