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法處罰條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懸挑腳手架;方案設計;構造處理
中圖分類號:TU731文獻標識碼: A
在有剪力墻的位置則需要留設洞口,穿預埋鋼梁懸挑出去,在其上進行搭設鋼管腳手架,這就會導致型鋼穿越剪力墻,如果不注意的話,會造成剪力墻體鋼筋的損傷。
(1)如何避免腳手架工字鋼穿過剪力墻時,不切斷鋼筋,又能做到整體的縱距均勻。
(2)轉角處的腳手架的立桿如何生根,立柱細部節點如何處理。
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下文就詳細介紹。
剪力墻結構的墻體的墻體配筋特點,剪力墻的結構分為剪力墻柱、剪力墻身、剪力墻梁,即在端頭部分存在著約束邊緣暗柱YAZ、約束邊緣端柱YDZ、構造邊緣暗柱GAZ、約束邊緣翼墻(柱)YYZ、約束邊緣轉角墻(柱)YJZ、扶壁柱FBZ、非邊緣暗柱AZ,以及墻身Q、暗梁AL、連梁LL,其配筋存在如下特點:剪力墻柱配筋比較密,豎向鋼筋比墻身配筋大,墻柱的箍筋底部的加密區間距一般為100mm,墻身配筋間距水平和豎向間距在100~300mm之間。
鑒于高層的住宅的平面形狀復雜多樣,存在比較多的轉角,陽角和陰角,導致了腳手架懸挑方案時,必須考慮結構現場平面布置,又要考慮美觀,同時必須考慮懸挑腳手架懸挑鋼梁如何在整體結構平面圖上剪力墻置進行預埋,才能不傷害到墻體鋼筋。
一、優化懸挑腳手架方案設計及平面布置圖:
規范提供的常用立桿的縱(跨)距La為1.2~2.0m,現場常用縱(跨)距為1.2~1.8m,為了保持懸挑腳手架的外立面的美觀,常常做到0.9~1.5m,這就需要出具詳細的型鋼預埋平面圖。
規范6.10.1:一次懸挑腳手架高度不宜超過20m,現場施工時應根據實際樓層高度,超過此高度需要進行論證。確認分幾次懸挑,找到型鋼預埋的樓層。
將型鋼預埋的樓層的結構圖、建筑圖進行初步對比,在CAD圖上標識端柱、墻身的位置。型鋼預埋布置時,按照常用的尺寸0.9~1.5m進行型鋼的布置,盡量避開端柱的位置,設置在墻身的位置。初步布置見下圖2
二、方案細部細化
由于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在剪力墻的位置處暗柱鋼筋比較密集,同時為了外架的美觀,腳手架設計的間距按照1500mm來布置,從上圖可以看出還有很多的需要細化的部分,尤其轉角處(圓圈處)、端柱處(圖上黑色部分)無法避開暗柱。
由于目前現行的品茗安全設計軟件、華表世紀軟件均是按照統一的立桿縱距La來計算,但是在實際優化平面布置圖中,由于結構的布置,懸挑的工字鋼往往無法避開剪力墻的暗柱鋼筋,往往從暗柱的鋼筋中穿過,容易切斷鋼筋,見下圖3。
同時在局部轉折處時,在軟件中均未能全面考慮轉角部位的處理、轉角部位的處理采用的方法不到位,造成轉角處沒有立桿生根,見圖3,在此處必須解決。
(1)如何避免腳手架工字鋼穿過剪力墻時,不切斷鋼筋,又能做到整體的縱距均勻。
(2)轉角處的腳手架的立桿如何生根,立柱細部節點如何處理。
以上問題都涉及到結構墻體安全,現場一般做法是工字鋼穿過墻體時切斷了鋼筋、這樣做極其不安全,極其容易傷到主筋,本文通過幾個詳細的做法,避免了以上的問題:
1)在初步布置的型鋼預埋基礎上再進一步細化,考慮la的布置均勻,盡量使得預留的工字鋼避開剪力墻的暗柱鋼筋。規范6.10.2型鋼懸挑梁宜采用雙軸對稱截面的型鋼。懸挑鋼梁型號及錨固件應按設計確定,鋼梁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60mm,而施工現場工字鋼選用一般不超過18#工字鋼,見北京市地標《鋼管腳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選用技術規程》DB11/T583-2008第5.2.1條。18#工字鋼高寬尺寸為h*b=180*94mm,考慮工字鋼穿入時的活動空隙,預留洞可按照h+20~50mm、b+20~50mm之間來預留。同時參考了結構圖中墻體鋼筋的分布間距, 預留洞按照200mm*120mm來布置,在這個基礎上,來布置工字鋼時,需要考慮預留洞與鋼筋之間的沖突。依據現場實際,預埋洞口偏差允許在200mm以內,在這個范圍內,可以偏移來避免切斷鋼筋,見上圖4。
2)暗柱部位的鋼筋處理:暗柱處的鋼筋往往比較密集時,當預埋洞偏移無法滿足時,可以通過如下做法來滿足要求,見圖下5。
3)轉角處的做法可采用在轉角部位懸挑處出鋼梁或者預埋埋件見下圖6、圖7。
三、實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