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孔子的小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上市公司 國有控股 非國有控股 重大資產重組
近年來國內一些學者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檢驗中國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績效,主要有基于股價變動的超額收益法的研究,如張新(2003),李善民、陳玉罡(2002)等;以及基于財務指標方法的研究,如馮根福、吳林江(2001),姚祿仕、李勝南(2007)等。這些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往往并不一致,資產重組的績效還是一個有著多種答案的謎。
目前還沒有文獻將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重組績效進行對比研究。本文研究了中國A股市場2002年~2004年度發生的重大資產重組事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并且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與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兩種所有制結構對資產重組的績效進行了比較研究,填補了國內按所有制研究的空白,并得出了重要結論,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為了能夠研究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績效的主要特征,本文集中考察“重大資產重組”的績效表現,本文的“重大資產重組”是指“交易的成交金額(包括承擔的債務和費用)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并財務會計報告凈資產額的比例達到50%以上,且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中國證監會,1999)。
本文認為超額收益法在國內企業并購重組業績檢驗中的適用性受到一定的制約。我國股市發育時間不長,信息的完整性、分布均勻性和時效性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差距,股價容易受人為因素操縱(吳世農,1996),上市公司股價的波動難以準確測量上市公司業績的變化。鑒于上述原因,本文采用財務分析法來檢驗上市公司重組前后業績的變化。
一、樣本、指標選取以及模型的構建
1.樣本的選擇。按照前述“重大資產重組”的定義,我們選取了發生在2002年~2004年度的205起重大資產重組事件作為樣本,共計涉及170家一般上市公司。其中屬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生的重大資產重組事件有128起;屬于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生的重組事件有77起,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排除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之外的所有其他上市公司。本文樣本公司的財務指標數據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色諾芬數據庫。
2.財務指標的設定。本文參考工商類競爭性企業(一般性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從企業的盈利能力(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償債能力(流動比率,股東權益比率)、資產管理能力(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成長能力(總資產增長率,稅后利潤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四個方面,選擇最具解釋力的9個基本指標。
3.財務數據的預處理。為了使上市公司的原始財務數據在客觀上具有可比性,需進行如下處理:(1)數據的標準化、奇異值(極端值)與缺損值的處理。本文的財務指標都是比率性質,無須標準化處理;對有奇異值(極端值)與缺損值的樣本予以排除。(2)適度指標的正向處理。在指標體系中,體現償債能力的流動比率和股東權益比率是適度指標,這兩項指標并非越大越好。為了消除適度指標對整個指標體系的影響,作如下的正向化處理:,其中是第i個公司的第j個指標,k表示該項指標的樣本平均值,是正向化后的指標。
4.綜合得分模型的構建。本文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一個將9個財務指標壓縮成一個綜合得分的綜合得分函數,以評價重組前后上市公司的績效。具體做法如下:對樣本公司9個指標按重組前后各年分別進行六次主成分分析;然后萃取出各年的主成分,并求出各主成分的得分;再用每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求因子的得分的相乘和,得出六個綜合得分函數,即重大資產重組前后各年的績效綜合得分。績效得分計算公式具體如下:
為第t年某樣本的第j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是第t年第i個樣本的第j個主成分的得分;是第t年第i個樣本的綜合績效得分;為第t年樣本整體上的績效綜合得分。
二、實證研究結果及其分析
1.總體樣本實證分析。(1)總體樣本績效綜合指標的分析。利用SPSS 13.0 對總體樣本重組前后各年9項財務指標按年度分別進行主成分分析,萃取全部主成分,得到六個綜合得分函數,據此計算出各樣本公司 在重大資產重組前后各年的綜合績效得分;再以各樣本公司 綜合得分的均值表示總體樣本當年的績效得分:。根據得分,我們可以繪制出圖1。由圖1可以看出:總體上,重大重組事件對公司的經營績效有長期貢獻;重組當年及第二年公司績效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現較大滑坡。由于資源的整合、經營的調整,甚至人員的調整等重大重組事件的后續行為會給公司的績效帶來短期的負面影響,表現在重組后兩年內績效持續下滑。
(2)總體樣本績效按指標類型分析。我們從旋轉因子矩陣中分離出各因子的經濟意義, 通過計算得到總體樣本各年各類財務指標的評價分數,可繪制成圖2。由圖2,對各類績效指標可分析如下:盈利能力在重組當年有所下降,在第二年繼續下滑,在第三年有較大幅度上升,并且超過重組前的績效水平,與樣本綜合績效表現相吻合。對于成長能力、償債能力在重組后的表現類似于盈利能力,所不同的是,公司的成長能力在重組后不及重組前的水平,這也許是因為在重大重組的整合期利潤增長率、資產增長率受到制約,整合期犧牲了一定的成長性。
2.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樣本實證研究。按照總體樣本的處理方法,得到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六個綜合得分函數,計算出各國有控股樣本公司t在重大資產重組前后各年的綜合績效得分;再求得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樣本當年的績效得分。根據計算的得分,我們繪制出下圖3。由圖3可以看出,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重大重組事件當年公司業績上升,第二年業績有所下降,但第三年又有所上升,且重組后的業績都高于重組基期水平。總體來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組事件對公司的業績有正面的影響。
此外,按照與總體樣本類似的計算,得到國有控股樣本各年各類財務指標的評價分數,得到圖4。由圖4可以看出,國有控股樣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在重組當年有所上升,但資產管理能力有所下降,償債能力基本持平,這或許是由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重大重組的資產質量比較好,或產品(業)鏈能相互促進,重組當年就帶來業績改善。重組第二年只有償債能力有所改善,其余指標都成下降態勢,共同造成綜合績效的下降。值得關注的是,重組后的第三年只有成長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其余指標下降或基本持平,但成長能力的上升帶動了綜合績效的整體提升;盈利能力雖繼續下降,但仍高于重組基期水平;償債能力有大幅下滑。
3.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樣本實證研究。類似可得到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六個綜合得分函數,據此計算出各國有控股樣本公司 在重大資產重組前后各年的綜合績效得分;再求得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樣本當年的績效得分。根據計算的得分,我們可以繪制出圖5。由圖5可以看出,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重大重組事件當年業績下降,重組第二年業績有所改善,但重組第三年業績又有所下滑,且重組后三年的績效總體上均差于重組基期的績效。此外,重大重組前二年業績下降,但重組前一年業績有較大幅度上升。這說明,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為了重組成功,重組前一年有做大績效的嫌疑(如轉移利潤等),所以重組后績效總體上是下滑的,雖在第二年有所改善,但仍然小于重組前的績效。同樣,通過類似計算,我們可得到非國有控股樣本各年各類財務指標的評價分數,繪制成圖6。由圖6可以看出,在重組前后,非國有控股樣本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償債能力與綜合績效指標的走勢大體一致。資產管理能力在重組第二年繼續大幅下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資產重組后公司的資產質量或運用效率惡化,經過兩年的消化、調整,重組后第三年資產管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但由于其他方面績效惡化,致使綜合績效是下滑的。這說明,總體上來看,非國有控股樣本公司并沒有因重大資產重組帶來持續的業績改善。
三、結論與啟示
根據以上實證分析的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國A股市場2002年~2004年間發生的重大重組事件總體上來看,短期內重組后公司的績效持續下滑,但長期看,重組給公司的績效有正面影響,為公司創造了價值。企業需要綜合、全面地協調好各方面資源,爭取盡快發揮重組的協同效應。
2.該期間國有控股公司的重大重組事件對公司業績有持續的正面影響,且其績效表現整體上要好于總體樣本的績效表現,國有控股公司的重大重組給企業注入了長期發展的動力。該實證結果反映了以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組為基礎的國有企業改革增強了企業的長期績效水平,駁斥了那些所謂“內部控制人”在借助重大資產重組致使國有資產“流失”的言論,這也表明所謂的“所有者缺位”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的論斷是值得商榷和再考察的。
3.該期間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大重組行為在總體上沒有提升公司的經營業績,相反,公司的業績呈下降趨勢。研究表明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是民營控股企業)的重大重組事件中,資源的整合、重組協同效應的發揮沒有發揮預期的作用,且公司有在重組前故意做大業績、在重組中為相關利益者謀取利益而損害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嫌疑。
參考文獻:
[1]馮根福吳林江: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2001~01
[2]何曉群:多元統計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吳世農:中國證券市場的效率分析[J].經濟研究,1996~04
[4]張新:并購重組是否創造價值[J].經濟研究,2003~06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孔子在中華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張。
2、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3、幫助學生認識“仲、儒、蔡、祭祀”;會寫“仲、育、儒、仁、核、怨、糧、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張以及他在中華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課前準備:學生可從不同途徑,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近來央視百家講壇,于丹教授在為我們解讀《論語》,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于丹教授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其實《論語》在古代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是一部傳世的經典,二千多年來它一直影著中國人的思想。
你們知道《論語》的作者是誰嗎?(孔子)
2、課前,同學們都從不同途徑了解孔子,請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學生可從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論、小故事等方面去談)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全文,教師提醒讀準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學生依次朗讀各個自然段,師生共同評點朗讀情況,注意正音。
三、交流預習成果
1、學生交流易讀錯的字音,和易錯的筆畫
讀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筆畫: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詞意
儒家:崇奉孔子學說的重要學派。學說內容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它的經典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最高教條,成為中國封建文化的主體,也為后代保存了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
仁:古代儒家的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人與人相互親愛。
隱晦:不明顯,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四、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結構)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講述孔子的幾個故事。
2、默讀1、2自然段,思考:為什么稱孔子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導學生一邊默讀思考,一邊畫下關鍵的詞句)
要點:(1)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早期儒家學說,教導人們怎么為人處世。因此,人們稱他為圣人。
(2)流傳于世的一部《論語》,其中許多思想,可讓人終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點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聯系這句話的意思,舉舉生活中的實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導我們做什么樣的人?
師總結:人要學會關愛別人,這就是儒家理論中最核心,最精髓的東西“忠、恕”,——寬容。
第二課時:
一、整體入手,回顧全文
1、指名讀課文,思考:文中講述了關于孔子的哪幾個故事?
(可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
(1)、與子貢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盜泉水
(3)、與弟子談君子與小人及“識人不易”
(4)、晚年讀《周易》
二、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1、默讀第2-5個故事,抓住重點的語句去品味,通過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組間交流(2-4人左右)
3、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第二個故事
1)為什么孔子口渴的厲害,卻不喝一口“盜泉”里的水?
[盜,即盜竊,由此可看出孔子對偷盜行為的厭惡,認為“盜”不是君子之舉,人要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取,“盜”是可恥的,因此對“盜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盜泉里的水。]
2)第三個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窮困的時候能安守節操,小人窮困了就會為所欲為,可結合生活實際談。
(君子由于有修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小人心中無德,窮困時自然不擇手段,獲取利益)
引導學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窮困不要緊,重要的是有節操,有樂觀的生活態度。
2)孔子為什么說了解一個實在不容易啊?
[眼見不一定為實,內心的想法太主觀,要從多種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個人]
孔子知道錯怪顏回,才有此感嘆,從他的感嘆中,你覺這是一位怎樣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斷擁有智慧]
引論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想像著孔子當時的心情,讀讀他對弟子們說的話,再指名讀,帶著理解。
3)第四個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點詞,試用一些成語或詞語,來形容孔子的學習精神?
[篤信好學,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活到老,學到老……]
三、整體回顧,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以幾個小故事的形式,讓我們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結合你學習生活中,談幾點感受。
總結:簡單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讓我們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讓我們的心靈被喚醒,我們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讓我們試著沉下來潛心讀讀關于孔子的書,試著讀讀《論語》。
作業:1、推薦閱讀同步閱讀中的《孔子的故事》、《莊子傳奇》,
2、如有興趣,可閱讀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并寫讀后感。
板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盜泉水安守節操
我首先為我的小報確定一個主題,確定什么主題好呢?我想了一想,勤學的名人多,我就寫勤學篇吧,我確定了主題后就去準備資料。
我先到電腦上打上“關于勤學的名人”,再按搜索,上面顯示出孔子、等人。然后我打開他們的資料一一看起來,最后我選定了,照這樣的方法我查了他們的名言警句和小故事。
接下來是安排一個版面,右上角的一個長方形,寫的資料,右下角的一個梯形,寫名言警句,左上角寫詩句,左下角寫小故事,安排完了版面就開始制作了。
我去圖書館借來了很多與孔子相關的書籍,也上網搜集了一些素材,著手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這堂課我安排兩節課連上,分為五個板塊:
1.孔子簡介。這部分主要讓學生欣賞孔子畫像,閱讀了解孔子的生平簡介。
2.孔子的小故事。大屏幕出示故事內容,請學生上講臺講故事,其他學生談談聽完每個故事后的感受,重點說說對孔子的認識,由此全面的了解孔子。
3.孔子的名言。這一板塊分課內和課外兩部分展示孔子的經典名言,學生分小組先自由背誦后比賽哪一組背得多,背得好。
4.與孔子相關的成語。這一部分請學生讀準成語,寫準字形,在討論理解成語意思的基礎上用幾個成語寫幾句話,相互交流。
5.做一做,表深情。利用所學內容,親手制作一張賀卡或者書簽,送給他人,表達自己的深情厚誼。這一部分播放舒緩的古琴曲,讓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進行制作、交流。
暑假,區教育局組織全區教師集體學習,涉及內容很廣,其中就有關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專家講座。學習結束,我再次翻閱我“走進孔子”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案,感到十分汗顏。綜合實踐課程具有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等特點,該課程特別強調以活動為主要形式,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綜觀我的這堂課,我認真反思了以下幾點:
一、沒有真正落實“學生主體”的課程觀,更未能正確定位自我角色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體。從活動主題的提出,到活動方案的制訂,再到活動實施,以及活動的總結、交流與評價,都應當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活動,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能動性。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激發和指導學生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二、學生活動空間單一,實踐形式單調
我的這節課,學生的活動空間始終局限于教室,而學生的實踐形式也只是傳統語文課教學中的討論、講故事、制作卡片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更不用說是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一種開放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會。在活動形式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是結合實際開展課題研究,進行調查、訪問、實驗等活動使學生走出學校,深入社會,獲得親身體驗。方案經過修改之后,我不僅可以指導學生講故事,還可以指導學生表演故事,只要學生感興趣,可以教他們自己制作多媒體來展示自己的成果,凡此種種,學生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各施所長、各展其才,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和諧地發展。
三、缺乏與主題相應的及時有效的課程評價
《孝經》曾提到過“曾子避席”的故事。當曾子知道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時,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了起來,走到席子外面,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他。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
古人都能這么做,我們如今也是這樣。
有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一位母親正騎著自行車帶著只有3、4歲的小女兒迎面開來,女兒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干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母親立刻停下車,輕輕地對女兒說:"來,乖乖,快把它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去,別把清潔工叔叔打掃好的地面弄臟了。”可是,小女兒卻喃喃地說:“媽媽,反正都掉在地上了,就不要了嗎!你不是說掉在地上的東西是不能撿起來吃的嗎?”說著便想向媽媽撒嬌。可是,媽媽卻一臉嚴肅地說:“小寶貝,你知道不知道你這樣會城市環境的!”小女孩似懂非懂得點點頭,便和媽媽一起把地上餅干碎末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這只是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情,卻又體現出了我們21世紀的人的素質。
同學們,我們要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當一個懂文明、講禮貌的21世紀的小學生!
上陡門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