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外科醫生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語言輸入 漢語疑問句習得 對外漢語教學 第二語言習得
一、引言
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疑問句在留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頻率極高,對其思維和交際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零起點和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現代漢語疑問句本體研究和母語習得研究成果非常豐富,相比而言,漢語疑問句的二語習得研究卻比較薄弱。
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年齡、性格、認知風格、語言學能、學習者的態度、動機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習者對現代漢語疑問句的習得。在起點相同,教師、教材、課堂內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有的學習者針對疑問句的習得速度較快,另一些學習者的習得速度則較慢。因此,研究者認為課堂教學因素恐怕難以對上述習得差異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本文擬通過對留學生課外語言輸入與疑問句習得的關系進行理論探討,以期為留學生的漢語疑問句教學提供些許借鑒。
二、第二語言習得的輸入和輸出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學習語言的行為實際上是對周圍環境(周圍人們的語言)的刺激做出反應的行為,強調外在環境因素在語言習得過程中的中心地位。語言輸入是由外在的語言刺激和反饋構成的,學習者通過對語言刺激的模仿,如模仿語言結構或語言模式,形成了固定的言語行為模式,通過正面的反饋和糾正得到強化,達到加強正確反應的效果,長此以往就養成了語言習慣,在反復操練過程中達到了語言習得的目的。語言是一種習慣,是人類所有行為的基本部分(Ellis,1985)。
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相反,心靈學派認為學習者的內在因素,即語言習得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第二語言學習者,不可能接觸到所有語言現象,但是學習者可以發現語言中的隱形特征,掌握在語言運用中很少出現的現象,產出以前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句子。這說明貧乏的語言輸入只是語言習得的“觸發”(trigger)因素而已,學習者是通過內在的語言習得機制習得語言。
“互動觀”(interactionist)介于行為主義語言輸入觀和心靈學派語言輸入觀之間。“認知互動理論”(cognitive interactionist theory)不單單強調語言輸入環境的重要性,也不僅僅強調語言習得內在因素的重要性,而是將兩者結合起來。語言習得是學習者內在加工機制與語言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在的語言輸入為第二語言學習者提供并輸入大量的語言信息,第二語言學習者處理這些信息并不是全盤的吸收,而是通過自身的語言學習系統對信息進行整合,整合后有用的信息才會發揮作用(Ellis,1994)。
上述三種語言輸入觀涉及語言輸入的三個重要理論假設,第一個理論假設是Krashen的“語言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人類只能以一種方式習得語言,即通過信息的理解,或通過“可理解輸入”的方式,我們通過理解包含i+1水平的語言輸入,按照自然習得順序,從目前的習得水平i進入下一階段的習得水平i+1”(Krashen,1985)。對成年人來說,大量的可理解輸入主要來自于和本族人交談時使用的“外國人的語言”(劉,2010)。在輸入的過程中最好避免學習者的情感過濾(the affective filter),只有在情感過濾較低的真實言語交際中輸入的語料才會最終參與語言的內化(internalization)過程,促進習得的進程(仇鑫奕,2010)。
作為Krashen語言輸入假設的擴展,Michael Long提出了“互動假設”。要想充分理解和認識語言輸入的本質及其對第二語言習得發展的影響,僅僅考察單向的語言輸入是不夠的,應該高度關注母語者和學習者共同參與的互動過程。雙方進行意義的溝通時,母語者為學習者提供的語言輸入在語言形式、話語結構和功能方面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語言形式的調整使語言輸入更簡單易懂,更適合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話語結構和功能的調整通過詢問、重復、確認、解釋等方式使語言輸入更容易理解。
繼Krashen和Long的語言輸入假設之后,Swain認為學習者對語言信息的加工僅僅局限于意義的加工,而這種加工是不完整的,提出了“語言輸出假設”。輸出在二語水平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或者否定了。語言輸出促使學習者必須對語言表達的形式進行加工,只有這樣才能使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Krashen側重語言輸入,Long重視同母語者之間的語言互動,Swain則更關注語言輸出。這些學說都鼓勵第二語言學習者積極地與目的語國家成員使用目的語進行交際,增加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進而提高學習者的語言水平。在影響漢語疑問句習得的眾多影響因素中,課外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和語言互動的數量、質量、方式和條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
三、疑問句習得影響因素
初級階段的留學生習得疑問句的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四種類型疑問句的差異和難度對留學生習得的影響;第二,留學生的個體差異、態度、動機及學習策略等因素對第二語言習得影響;第三,外部環境因素對疑問句習得的影響,主要分為課堂語言環境和課外語言環境。其中,課外語言輸入歸屬于外部環境因素中的課外語言環境因素之中。
初階段留學生主要習得一些結構簡單,語法項目較少,語用功能簡單且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句式。選擇疑問句的習得難度較低,留學生在口頭或者書面表達時易于操作。但是由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漢語水平有限,導致連接詞混用或誤用且疑問選項多為較簡單的名詞或者形容詞。特指疑問句的習得的重點和難點在于疑問代詞的習得,“什么、多少(問數量)、哪兒、誰”比較簡單且處于疑問代詞的核心地位,而“哪里、多少(問價格)、多少(問年齡)、怎么樣、什么時候、幾、多、怎么(問原因)、怎么(問方式)”則較為復雜且處于相對邊緣地位。是非疑問句的習得中,留學生很難準確地把握疑問句的語氣詞的細微差別,因此常常出現疑問句語氣詞誤用的現象,表現為“嗎”的使用泛濫。正反疑問句習得方面尚處于萌芽狀態,由句尾疑問詞“嗎”的疑問句過渡到重疊結構的正反疑問句,且重疊結構多數為簡單的單音節詞語,如“是不是”、“好不好”等。
留學生的個體差異、態度、動機及學習策略對現代漢語疑問句習得產生一定影響。個體差異可以分不變因素、可變因素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一些因素,不變因素指不被外部環境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語言學能等;可變因素指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因素,如態度、動機等;介于不變因素和可變因素之間的一些因素如認知風格等。學習態度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對漢語為第二語言的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影響漢語習得效果,對現代漢語疑問句持有畏難情緒或者否定態度,勢必延遲習得時間,習得效果會不盡如人意。習得動機可以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指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獲得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外在動機指在學習第二語言過程中會獲得外在的獎勵或者避免懲罰等,零起點和初級階段的留學習得漢語疑問句的首要動機是通過詢問獲取相關信息,在理解會話者的同時也獲得理解。學習策略是留學生學習語言過程中采用的普遍傾向或方法,有的學習者主動尋找學習疑問句的機會,參與交際互動,而有的學習者則利用字典或者教材,獲得疑問句應用實例,掌握漢語疑問句結構規則。
外部環境因素對疑問句習得也會產生影響,外部環境因素可以分為課堂語言環境和課外語言環境。在課堂語言環境中,教師對疑問句教學,帶有鮮明的“教師語言”色彩。此外,有著相似學習基礎和學習動機的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在對話當中也會使用簡單的疑問句。但是,課堂語言環境較為封閉,學生接觸的疑問句無論是話題意義還是結構形式都比較有限。而在課外語言大環境中,面對不同的交際對象和話題,留學生則可以接觸最真實的語料。
四、課外語言輸入與疑問句習得的關系
(一)課外語言輸入與疑問句習得的關聯
在影響初級階段留學生習得漢語疑問句的眾多因素中,課外語言輸入屬于外部環境因素中的課外語言環境。留學生進行課外語言輸入彌補了課堂語言教學的不足。課堂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但是課堂教學也有局限性。學習者在課堂上接觸到疑問句的時間和數量是有限的;學習者學到的通常是“課堂語言”或“教科書語言”,與實際生活中真實鮮活的語言有一定差距;課堂教學多側重于疑問句語法規則等形式要素的學習。為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我們主張教師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外進行語言輸入、語言互動和語言輸出,并將課外的語言輸入與課堂教學中學習疑問句的基本知識、語法規則和部分疑問句交際技能相結合,活學活用。
課外語言的交際互動使學習者將課堂上學到的疑問句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學習者要想獲得活的目的語語言知識,使之轉化為自己的第二語言能力和技能,如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或技能,并達到較高水平,必須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呂必松,1996)。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利用適當的機會創造有效的課外語言交際互動,往往能夠有一些創造性的收獲,所學的知識在得到鞏固的同時也獲得了多方面的拓展。
(二)課外語言輸入調查實施
語言輸入至少存在兩個來源:“內部來源”和“外部來源”。“內部來源”即語言輸入來源于中介語(Interlanguage),中介語把學習者的語言系統看成是一種獨立于其母語和目的語的、獨立的、完整的語言系統(王建勤,2012)。“外部來源”指的是教學與社會環境向學習者提供的語言輸入,語言輸入的對象為教師、同學和社會環境中各行各業的人,輸入的媒介包括口頭輸入和書面輸入。
課外語言輸入的對象可以是中國人、母語相同的國家的人,也可以是說著不同語言的其他國家的人。除了同學、教師進行交流之外,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之外也會與不同職業和階層的社會成員進行互動。在同這些交際對象進行交流時,有的留學生在整個會話過程中是話題的發起者與主導者,留學生本人講話的時間多,而會話者主要以傾聽為主,說話的時間較少,我們稱這一類留學生為輸出主導型;有的留學生則與之相反,不管交際的對象是中國人、母語相同的國家的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在整個會話過程中開口率都不高,聽對方講話的時間遠遠長于自己開口講話的時間,這一類留學生我們稱之為輸入主導型;還有一類留學生介于輸出主導型和輸入主導型兩者之間,即在交際過程中,參與會話與傾聽對方兩者兼顧,我稱之為互動主導型。此外,針對留學生課外語言輸入和互動意愿和實際的語言輸入和互動情況之間的差異也應該進行區分。
課外語言輸入的媒介有口頭輸入和書面輸入。從聽、說、讀、看四個方面,主要涉及聽中文廣播節目,看中文電視節目、網絡中文視頻、中文CD和中文課外書,讀中文報紙和中文雜志。語言輸入的最佳項目是學習者身邊的事物和思想(Ellis,1994),在學校內(如教室、食堂、宿舍樓、圖書館)與同學、餐廳服務員、宿舍管理員、圖書管理員的交流,在社會公共場合(如超市、商場、菜場、銀行、醫院、旅游景區)與服務人員、柜員、醫生、游客、導游之間的交際,所涉及的話題多為臨時性話題,其廣度和深度差別很大,且交際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所以在這些場合和機會中涉及的知識和概念重復率高,具有可理解性,最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五、結語
初級階段留學生疑問句習得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疑問句的難度、留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等、外部環境因素,我們將課外語言輸入歸入外部環境因素中的課外語言環境之中。根據語言輸入和輸出相關理論,并結合留學生在課堂外進行語言輸入的實際情況,將習得漢語疑問句的留學生分成輸入主導型、互動主導型和輸出主導型三類進行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課外以互動為主導的留學生疑問句習得效果顯著高于輸入主導型和輸出主導型的習得。所以,留學生應將課堂上學到的疑問句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彌補課堂疑問句教學的不足。同時,課外應發揮主動性,盡可能地多與漢語母語者互動交流,聽說并重,在兼顧語言意義和結構形式的同時,還注重語言細節;在同母語者互動結束之后,對交流中的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積極地進行自我反思,不斷總結,從而促進漢語疑問句的習得。
參考文獻: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4]Long,M.H.The role of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6.
[5]Swain,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 Gass,S.M.and C.G.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Rowley:Newbury House,1985.
[6]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7]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M].北京:國家教委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查委員會辦公室,1996.
[8]劉.對外漢語教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9]丁雪歡.漢語疑問句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周一早上8時30分,在辦公室見到身著軍裝的吳孟超,他93歲了,精神很好,眉毛灰白神氣。除了門診日,在其他工作日的上午,若無其他安排,他便會上1-2臺手術。沒費太長時間就說服了老人,獲準旁觀他的手術。
手術
9時左右,記者們消毒更衣,又由專業醫生檢查完畢,交代完注意事項,全副武裝走進那個寫著“手術區”的大門。
老人正很認真地在洗手,泡沫涂到了手肘。凈手完畢,接過遞來的深藍綠色的手術服,拎著衣領,往空中一拋,兩只胳膊向空中一舉,同時穿過袖管。這是外科手術服最標準的穿法,無菌。
9時10分,老人站在了手術臺前,臺上是個“老”病人,63歲,肝癌,18年前由吳孟超親自實施過腫瘤切除,目前腫瘤復發,需再次切除。
手術室是間空曠的屋子,中間放張狹小的床,床頭的醒目處貼著病人的血型AB,兩側各幾個踏腳墊,供醫生和護士們調整高度用。吳孟超站病人的左側,方便對位于人體右側橫膈膜下的肝臟進行手術操作。老人沒有鍛煉身體的習慣,做手術于他,便是日常的運動。
手術室的大墻上有顯影燈和手術臺上患者的B超影像,影像上邊緣光滑的正常肝細胞和邊緣模糊的腫瘤細胞的團塊之間有條模糊的分界線――肝細胞的排列整齊而均勻,腫瘤細胞則雜亂且質地不均,好的外科醫生可以憑手感找到那條分界線,將腫瘤從健康器官上剝離,吳孟超尤擅此道。
9時30分,手術開始20分鐘,因不是初次開腹,病人腹腔的粘連程度比預估更嚴重。腹腔尚未完全打開,有醫生在病人腿上開通新的輸液通道,以備可能會發生的大出血。9時40分,手術開始30分鐘,因粘連過于嚴重,尚未完全看到肝臟,又確認一遍備血量,3000毫升。
9時50分,腹腔打開,能聽到“哧啦”的抽吸聲,旁邊有護士把半空的血袋從加壓輸血袋里取下,換新。已能看見手術臺上病人的肝臟。10時20分,老人低聲命令助手,“拉開拉開”,腫瘤被分離出來,兩個雞蛋大小的深紅色物體。這過程進行得太快,旁觀者甚至來不及關注老人在手術關鍵時期的那個廣為流傳的標志性動作――兩眼微微望向天花板――那是他依靠手感分離腫瘤的標志神情。之后,有人搬來椅子,老人疲憊地坐在手術臺邊,助手負責縫合。
10時30分,新狀況出現,創面出血,有護士小跑著進入那間位于手術區走廊盡頭的手術室,送血液、血漿、紗布、藥品。一時間,整個手術區的氣氛緊張起來……
10時50分,氣氛有所緩和,數字監控器上的病人心跳數據有所回落,脫離危險。
11時10分,老人雙手背在腰后,從手術室出來,手術服的前襟上有塊殘留的小小血跡,眼睛里有兩個多小時緊張手術后的疲倦,也有欣慰的笑。
50年前,當吳孟超轉為主治醫師開始獨立工作時,他的老師、從德國留學歸來的著名外科醫生裘法祖建議他:中國的肝膽外科還是一片空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自此,吳孟超選擇了肝膽外科。
一部1960年代的紀錄片曾記錄了60年前那段往事:為了“身患肝病的階級兄弟”,由吳孟超、張曉華和胡宏楷組成的一個三人小組“向肝臟進軍”。當時,為了更好地了解肝的解剖結構,吳孟超小組將溶解了賽璐珞的丙酮灌入肝臟,蝕掉肝表面組織后,做成了珊瑚礁狀的肝臟血管構架標本,那是中國的醫生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肝臟內的血管分布。1960年,吳孟超主刀完成了中國第一例成功的肝臟手術,突破了肝臟的。在此之前,為了解決手術中大出血與肝臟組織缺血壞死的矛盾,肝臟手術多在低溫下進行,而吳孟超發明了簡便安全的肝臟外科手術新方法――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使得肝臟手術可以在常溫下從容進行。1963年,吳孟超成功地對血管豐富的中肝葉進行了切除手術,闖入了“中的”,成為肝臟外科的一大突破。1975 年,吳孟超成功地切除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達 18 公斤的特大肝海綿狀血管瘤,并發明了捆扎治療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療肝海綿狀血管瘤的成功率達到 100%。他還創新了用肝動脈插管、栓塞、結扎的方法治療不能切除的肝癌,在中、晚期肝癌治療上取得了明顯療效……1975年,吳孟超赴舊金山參加第28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會上宣讀論文的3名專家中,兩名國際同行共做了18例肝外科手術,而他一人做了181例,成功率91%,其中6例患者手術之后已生存10年以上……
“一個好的外科醫生,需要對器官的解剖、病理和生理都有很好的了解。”吳孟超說,“沒有基礎研究,就不知道肝癌如何發生,有什么特點、階段等等。”“光搞臨床,只是個開刀家,沒什么了不起,基礎研究是解決整個疾病問題的最終方法。”于是,吳孟超決定搞個“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研究肝癌的腫瘤免疫、分子信號傳導等等,設計藥物,“精準治療”。在科學中心負責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回憶,吳孟超曾“力排眾議,決定把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到基礎研究上”,他認為,正是這種遠見卓識,使吳“實現了從一名外科醫生向一位科學大家的躍升”。
這人敢給自己女兒做手術
在吳孟超的辦公室采訪他,他的桌子上沒有水杯,大概是外科醫生的習慣。對多數不那么專業的問題,他的回答里混雜了老人的智慧和兒童的率真。
養生秘訣?“20字口訣:心態平衡,大腦常用(看書、寫日記),手腳常動(手術、查房),定期查體。沒有了……咦,只有16個字,哎呀,忘記了,算了,就這4句吧。”
為什么患者和家屬選擇了你?
“患者家屬選擇我,主要看我……外科醫生嘛,當然是越來越吃香,我現在又當院長,而且對病人態度也很好。”
怎么看醫療改革和私立醫院的興起?
“關鍵是要有人才,有幾個名醫在里面,不管公立還是私立的醫院都會有很多人去。沒有名醫的話,態度再好,價錢再便宜,也一樣沒人去看。”
吳孟超年輕的時候,因為任務繁忙,上級禁止住院醫生結婚,他還曾因結婚而受過處分。不過,他家里的3個女兒通通學醫,老大搞檢驗,老二搞醫學基礎研究,小女兒在眼科。“我覺得醫生還是一個很好的職業,可以指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得好的話,能夠得到病人的尊重,那是其他職業很難體會到的一種感覺。”然而,這尊重的背后也要擔責任,“我開完刀,經常晚上睡不好覺。”
提到肝膽外科,老人的反應變得異常激烈。不久前的采訪中,他提到中國的肝移植過于泛濫,“該移植的移植,不該移植的也移植。”這一次,類似的醫療決策,他跟我們談起了肝癌治療中手術與介入的矛盾。
他隨手拿桌上一張稿紙畫個變形葫蘆狀的肝臟圖,解釋手術治療與介入治療分別適合的肝癌種類――散在的,介入;集中的,直接手術切除。他批評那些錯誤的治療方案,該介入的切除,該切除的介入,“病人吃虧也就吃在了這兒。”然后分析這種情況出現的幾種原因:對這個問題沒有很好的研究,不是專科醫生;醫生“牛哄哄的”,固執己見,硬上;還有一種,是醫生要為醫院賺錢,看見這個病人,就把他留住。
那怎么看醫生的失誤,畢竟,人不可能不發生失誤的。“從兩方面看吧。一方面,你是不是做到家了,該檢查的檢查過了,是否合乎科學標準;另一方面,你態度好,工作認真,踏實,病人便不會跟你鬧……”
最后問他,給自己女兒做手術,什么感覺。
關于外科醫生工作總結范文 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科室全體醫護人員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努力學習、積極工作,轉變管理理念,認真落實院、科兩級負責制,帶領全科同志發揚吃苦耐勞、開拓創新、勇于進取的精神,密切配合醫院改革的步伐,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定問題。現小結如下:
一、遵守院規院紀,服從領導,透明管理
堅持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大局意識,積極投身醫院和科室的改革,勇于實踐,敢于勝利。發揚奉獻精神,在科室人員嚴重不足,科室任務重的情況下,根據新形勢調整了科室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充分調動了科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體同志集思廣益,調動科室全體同志,醫護人員加班加點,精誠協作,牢固樹立“科興我榮,科衰我恥”的思想,不計個人得失,確保了科室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以學習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以效益促發展
正確處理科室與醫院、科室同事之間的關系。引導科室全體同志正確樹立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強練內功才是生存之道,因此多次帶領科室醫護人員參加省市醫學會組織的業務學習,在工作之余努力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解決業務上的疑難問題,做到走出去,引進來,作為一名管理者,在追求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更高的追求是科室全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自覺遵守院規院紀和科室的有關規章制度
上班不遲到、不早退,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為了工作,加班加點是經常的事,但從沒有向醫院提過非分要求。在科室管理上,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要求其他同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團結科室同志,積極協作,全面完成了醫院下達的各項任務。始終以身作則,保持著工作的激情和向上的活力。每天早晨提前到崗,及時傳達院周會精神,用正面的信息引導職工,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在一線工作崗位,為科室的快速發展努力工作,以自己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帶動全科一起努力工作。
關于外科醫生工作總結范文 轉眼,半年的時間又過去了。我來到醫院工作已有3年多了,在護士長及科主任的正確領導下,在科室同事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我本著“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服務理念,發揚救死扶傷的革命精神,踏踏實實做好護理工作,認真地完成了本年的工作任務,并且在個人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一、政治思想方面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的護理服務理念適應新的護理模式,社會發展的新形勢,積極參加一切政治活動,以服務病人奉獻社會為宗旨,以病人滿意為標準,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
二、在業務方面
在這一年里本人能自覺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從科室領導的各項安排,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完成各項護理操作,學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在用心的同時更能細心的幫助病人解決每一件事情,認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當成自己的朋友,親人。認真做好醫療文書的書寫工作,認真學習科室文件書寫規范,認真書寫一般護理記錄,危重護理記錄及搶救記錄,對于自己的工作,嚴格要求自己,三查七對,牢記三基。
三、增強法律意識
認真學習《護士條例》及其它法律法規,積極參于醫院組織的學習班。意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人民群眾法制觀念不斷增強,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現代護理質量觀念是全方位、全過程的讓病人滿意,這是人們對護理服務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因而要豐富法律知識,增強安全保護意識,懂法、用法,依法保護自己。
在這3年多的護理工作中,我的體會是“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于是我越來越能夠感覺出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曾經有人說過:“拉開人生帷幕的人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護士。”是啊,在人的一生當中有誰會不需要護士的細致關心和悉心照顧呢?“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藝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我會用我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重新揚起生的風帆,讓痛苦的臉上重綻笑顏,讓一個個家庭都重現歡聲笑語。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提高微笑服務,把每一位病人都當成自己的朋友,親人,經常換位思考別人的難處,端正工作態度,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病員廣泛好評的同時,也得到各級領導、護士長的認可。
我覺得護理事業是一項崇高而神圣的事業,我為自己是護士隊伍中的一員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將加倍努力,為人類的護理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關于外科醫生工作總結范文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的工作職責是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系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愿意為了醫療事業奉獻自己全部的精力。現將本年度個人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素質
在政治思想方面,保證在實踐工作上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導思想,堅持改革、發展和不斷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政治學習及教育活動。同時,通過認真學習有關國家醫療衛生政策,醫療衛生理論及技能,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并根據工作中實際情況,努力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并結合本職工作,解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恪盡職守,重視自身道德修養
當年我步入神圣的醫學學府的時候,我就曾在學生大會上莊嚴宣誓過: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系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時至今日,我仍牢記在心并不斷的努力著。醫德是醫生思想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個名副其實的醫生,除應當具有對病人高度負責的精神外,更要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還應具備一切為病人的品質。
三、養成嚴謹、細致、艱苦的工作作風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認識到一個合格的醫生應具備的素質,要做一名好醫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細心刻苦的作風,同時要對病友有高度的同情心,要愛護你的病友,關心你的病友,時時處處替他們著想,對任何疑難或垂危的病人都不應說你不行了,而應首先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希望經過努力就可能變成現實。在工作時應經常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個人覺得這是一種面對病人最寶貴的生命而產生的責任感。只有我們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才能做到苦盡甘來:醫生是苦盡,病人則是甘來。
四、勤學苦練,不斷提高專業技術
【論文摘要】自從Langembuch(1882)施行首例膽囊全切除術以來,便標志著近代膽道外科的開始;膽道外科隨著外科學的發展、對肝膽生理的深入了解和現代影像技術的發展而成熟。然而,在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特別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應用而使傳統的開放膽囊切除術失去其為治療膽囊疾病的“金標準”的地位。近年來膽道疾病的微創外科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膽道微創外科的臨床應用,給病人帶來了更優越、更經濟的診療手段。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maging technology,the advances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epato-biliary physiology and the rapidly advanced medical technology,the concept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and the deveopmen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hanged the leading position ot conventional cholecystectomy as the“gold standard”of treatment for gallbladder diseases.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n conventional biliary surgery have brought more superior and more economic means of making a diagnosis to patient.
【Key words】 Surgery;Biliary tract surgery
1 腔鏡外科技術
1.1 膽囊良性疾病:1987年法國里昂(Lyon)醫生Mouret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開辟了腹腔鏡外科技術在膽道外科領域的新里程。隨著腹腔鏡設備的更新及手術醫師經驗的積累。有些相對的手術禁忌證逐漸擴展為手術適應證。如病程在72h內的急性膽囊炎、有上腹部手術史等,同時LC中轉開腹率也逐漸下降。LC現已取代開腹膽囊切除術(OC)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金標準”。
1.2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局限于一側肝葉,伴有肝局部的纖維化、萎縮和失功能的則可考慮行腹腔鏡肝切除術(LH)。充分游離肝臟是LH成功的關鍵。首先分離結扎肝圓韌帶和鐮狀韌帶,助手用牽開器將肝臟向下牽引,如果病變位于第II,III段需要分離左三角韌帶。如果病變位于第VI,VII段則需要分離右三角韌帶:然后用電凝勾切開肝包膜劃出預切線。使用超聲刀切斷肝內3mm 以下的血管及膽管,如果遇到主干血管或較大的膽管。則用Endo-GIA離斷;切除標本置于標本袋內,破碎后經適當擴大的切口取出。選擇合適的病例。LH是安全可行的。
1.3 膽道癌:對于膽囊癌的外科治療。腹腔鏡外科尚未安全到足以作為其治療選擇。常因膽囊良性疾病行LC術中或術后偶然發現膽囊癌的病例。稱其為意外膽囊癌(UGC)。對于UGC,應采取以下應對措施:在對可疑病例行LC時膽囊應該放入一塑料袋內取出;在術中應避免膽汁外溢。以減少腫瘤細胞戳孔種植轉移的可能性:如果在腹腔鏡檢查時發現為膽囊癌,應立即轉為開放手術;如果取出膽囊后偶然發現膽囊癌時,應根據腫瘤的分期確定是否再次補充手術以及決定手術方式。
2 內鏡外科技術
2.1 膽道鏡 :經皮經肝膽道鏡(PTCS),目前的適應證主要是肝內膽管結石。經PTCS取石術可以有效地清除內鏡可見的肝內膽管結石,在肝內膽管結石治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TCS取石術包括建立進入肝內膽管的人工通道和內鏡下碎石與取石兩個步驟。其優點在于可以在無法經自然通道和手術通道進入膽道系統時,通過建立一條人工通道進入肝內膽管完成治療,損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然而結石的復發率與膽管炎發生率較高,術后仍需長期隨訪。
2.2 十二指腸鏡:在膽道外科,十二指腸鏡主要應用于診斷性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 ERCP) 和治療性ERCP,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診斷性ERCP已部分被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取代,治療性ERCP主要包括:內鏡括約肌切開術(EST)、內鏡氣囊擴張術(EPBD)、內鏡膽道引流術(EBD)、內鏡鼻膽管引流術(ENBD)。對于膽總管結石,經十二指腸鏡膽總管取石為其首選治療方法。在取石成功率及近期影響方面,Watanabe等[1]對18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隨機行EST或EPBD,總體取石成功率分別為95.6%,86.6%,EST組偏高;對于直徑小于10 mm的結石,二者取石成功率則幾乎相等,分別為98.1%,93.8%;術后胰腺炎發生率分別為6.7%,16.7%,EPBD組偏高;出血僅發生于EST組,發生率為1.1%。如果患者病情危重,則暫不行取石術,可通過十二指腸鏡向膽總管放入一根塑料引流管進行膽道減壓,為二期治療創造條件,缺點是膽汁丟失、患者痛苦,主要適用于短期放置;若放置的是較短的倒刺引流管,則稱EBD,不丟失膽汁、無痛苦,可長期放置,為膽汁引流的經典方法。
3 多鏡聯合技術
膽道外科疾病往往病情復雜僅僅采用一種內鏡或腔鏡常常難以達到微創治療目的,多鏡聯合則可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目前主要有以下治療方案:①LC+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LCBDE),LCBDE有兩種途徑,經膽囊管途徑和經切開膽總管途徑。目前多采用經膽囊管途徑,其要求膽囊管能容納9.10F纖維膽道鏡.若膽囊管管徑不足以插入纖維膽道鏡,可以用機械或球囊擴張器擴張;如果膽囊管管徑小質地脆、結石數量在10個及以上、直徑大于1cm或位置鄰近膽囊管開口處則應采用經切開膽總管途徑[2]。LCBDE后常規放置C型或T型管,以達到減壓引流目的.并且由此通道可插入纖維膽道鏡取殘留膽道結石。近年來有報道LCBDE取石后一期縫合,然而術中確定取凈結石是前提。②LC+術前、術中、術后EST或EPBD,三種方法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及費用無明顯差異。對于合并急性膽管炎的患者應行術前EST或EPBD取石聯合引流減壓,然后行LC。現在傾向于一期處理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外科醫生頗為關注LC+LCBDE和LC+術中EST或EPBD兩種治療方案。對于復雜的膽道殘余結石可以聯合應用纖維膽道鏡和十二指腸鏡處理。兩鏡聯合應用無法解決的膽道問題,可聯合應用腹腔鏡、纖維膽道鏡和十二指腸鏡。外科醫生能夠熟練操作腹腔鏡、纖維膽道鏡和十二指腸鏡是多鏡聯合技術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具備協作的理念,才能成功地完成多鏡聯合操作。
4 展望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微創外科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嶄新時期。虛擬現實技術使外科醫生在虛擬的現實環境中學習和提高手術技巧,并且有助于手術計劃的制定與修改。微創外科新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及其在膽道外科中的應用,將會為膽道外科微創化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一、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素質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終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鄧——理論以及江總書記的“三個代表”等重要思想,學習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深刻領會胡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并把它作為思想的綱領,行動的指南。充分利用電視、電腦、報紙、雜志等媒體關注國內國際形勢,努力學習各種科學理論知識,學習各種法律、法規和黨政策,領會上級部門重大會議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終同黨同領導保持一致,保證在實踐工作上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主導思想,堅持改革、發展和不斷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積極參加醫院組織的各種政治學習及教育活動。同時,通過認真學習有關國家醫療衛生政策,醫療衛生理論及技能,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并根據工作中實際情況,努力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并結合本職工作,解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二、恪盡職守,重視自身道德修養
當19年我步入神圣的醫學學府的時候,我就曾在學生大會上莊嚴宣誓過:“我志愿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鉆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系醫術的圣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時至今日,我仍牢記在心并不斷的努力著。醫乃仁術,無德不立。大醫有魂,生生不息。醫德是醫生思想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古人稱“醫乃仁術”,仁者人也,意思是說醫學是一種活人救命的技術。作一個名副其實的醫生,除應當具有對病人高度負責的精神外,更要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還應具備一切為病人的品質。自工作以來,本人從不收紅包及藥品回扣,今年以來拒收紅包、藥品回扣多次,清楚記得今年月份我收治了一位.而需要住院手術治療的女性患者,該類手術需要聯合臟器切除,手術難度大,并發癥多,屬手術中難度最大的四類手術。在手術的前一天,患者家屬擔心沒有熟人手術醫生可能會不負責任及手術不成功帶來后遺癥等,堅決要送我紅包,我當時再三拒絕也無濟于事,為打消患者的顧慮,我暫時把紅包收下并轉交給護士長保管,并囑咐護士長于手術后送還給患者。拒收紅包不僅是醫院的規定,更是醫生的職業道德,但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更懂得那沉甸甸的分量寄托著患者對醫生的敬重和以生命相托的信任。術后第二天,當護士長將紅包送還給患者時,患者及家屬感動不已。他們說,沒想到自己遇到了不僅技術好、醫德也好的醫生!治病不計報酬,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為救人疾苦著想,這是歷代醫家一直提倡的美德。只有做到這樣,才不辜負我們身穿的白大衣,才配得上“白衣天使”的稱號。
三、養成嚴謹、細致、艱苦的工作作風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認識到一個合格的醫生應具備的素質,要做一名好醫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細心刻苦的作風,同時要對病友有高度的同情心,要愛護你的病友,關心你的病友,時時處處替他們著想,對任何疑難或垂危的病人都不應說“你不行了”,而應首先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希望經過努力就可能變成現實。特別是對于我們外科病人,我有深切體會,術前多與病人溝通,多細致詢問病情,詳細解說病人對疾病的疑惑甚至了解他的家庭環境、經濟困難等家中鎖事,術前、術后多察看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如此在你那有如親人般的照顧下定會取得病人的信任,這樣病人及家屬對于術后的一些常規并發癥就會了解并理解我們醫生的工作,也可以杜絕很大一部分醫療糾紛的發生。記得年在.時我有個病人是個癌晚期病人,入院時腫瘤已浸潤至骶、尾骨,大量流膿,惡臭。這樣的病情是世界性難題,但我堅持每天不怕臭、不怕臟為他換藥、清創,經半個多月的細心治療后腫瘤創面有所控制需要進一步行“”,但是這樣的情況手術失敗率很高,因為手術創面大,腫瘤的根治要求需要切除足夠組織,但是植皮需要保留足夠多的組織以利成功,我記得當時病人的一句話“醫生你大膽做吧,我信任你,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失敗了也不怪你”,后來手術成功了,可惜病人因經濟原因及腫瘤復發最終放棄治療,出院前對我千恩萬謝,每次想起,都會讓我感嘆“現代醫學上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難關啊”。另外,在工作時還應經常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個人覺得這是一種面對病人最寶貴的生命而產生的責任感,我們做手術,出一次意外或手術并發癥,你也許認為這只是1%或1‰,但對于具體的病人和家屬來說,那就是千真萬確的100%,所以我們任何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馬虎從事,因為你面對的是病人最寶貴的生命。只有我們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才能做到苦盡甘來:“醫生是苦盡,病人則是甘來”。
四、勤學苦練,不斷提高專業技術
工作以來,本人深切的認識到一個合格的外科醫生除了應具備的以上的素質外,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高超的專業技術是做好外科醫生的前提。年受醫院領導委派,本人就讀于,師從于主任等,并以優異成績獲得.積極參加“”等國內外及省地級組織的學術會議、培訓班,聆聽著名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并通過學習查看訂閱的業務雜志及書刊,學習有關衛生知識,即時寫下相關的讀書筆記,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通過不斷的學習新的醫療知識和醫療技術及相關學科各項新進展,從而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始終堅持用新的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能熟練掌握診治及并發癥及合并癥處理,熟練診治外,如等。工作中嚴格執行各種工作制度、診療常規和操作規程,一絲不茍的處理每一位病人,近年以來,本人在診治過程中從無誤診誤治及差錯事故的發生,工作成績得到病人、醫院領導、同事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