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化學概論論文

化學概論論文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化學概論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化學概論論文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的計劃特征分析

加強實踐性

面向改革開放,面向廣大城市和農村小學教育的需要,在課程設置的設計上加強了實踐性研究,第一,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要培養新型的小學教師,又要使畢業生切實具有大學本科水平,既不能搞簡單的中師“延長”,也不能搞普通高師的“照搬”。在必修課里開設了《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寫作》、《普通生理學》等課程,在選修課中開設《古代漢語》、《兒童文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自然辯證法》、《科技發展簡史》等,使學生掌握較為寬廣、扎實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第二,我國農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小學校小人少,有的學校還在進行復式教學,因此我們的畢業生的能力應是多方面的,即“多能一?!毙?。這樣在課程設計中還開設《體育》、《大學音樂教育》、《大學美術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社會科學概論》、《自然科學概論》等必修課,還開設了文化素質課程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2-3門選修課,目的是讓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都有提高,更好地為小學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第三,重視學生的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大教育實踐的比例,一、二、三年級各進行一周教育見習,四年級十八周教育實習,包括教育調查與畢業論文,對畢業論文以往的中師和??粕鷽]有明確要求,只是號召通過教育實習寫出心得體會,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論文答辯不通過不能畢業,這充分體現了小教本科學生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強化綜合性

小學教育的特點是綜合性,小學生的特點是對教師有更多的模仿性,小學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和諧發展承擔更多的責任。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日趨整合。而在小學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課程的綜合化又是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們新的課程設置必須面對這種挑戰,適應這種要求。第一,在科學文化素質上,必須從小學教育實際出發,為師范生構建一個較完備的知識系統,建立以語文、數學、教育專業知識為主的知識體系。如語文學科的構建,本著“大語文教育”的思想,增加課時比重,融文學與寫作、教師口語、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書寫等課為一體。語文學科的性質比較復雜,從語言文字上說具有工具性,從思想內容上說具有文學性,從知識內容(包括社會歷史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理論知識以及語文知識)上說還具有知識性。這些性質是綜合在一起的,因此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師范院校的語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以思維增強語感,促進語言的鑒賞、評析和表達能力,使師范生掌握較系統的漢語知識、文學基礎理論和寫作理論等;同時通過大量文學作品的選讀,了解和把握中外文學發展的歷史概貌,以形成語言、文學、寫作等有機組合的知識體系。充分融合聽話、說話、閱讀、文學、寫作、書寫等語文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形成勝任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數學知識方面,在高中學習的基礎上,開設高等數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強調理性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勝任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提高了學生畢業后指導小學數學競賽和小學數學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能力。在形成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為主干的課程體系的同時,特別強調教育專業課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力求科學構建系統的完整的課程結構。第二,在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為主干的課程體系中,還加大了思想政治課課程的比例,充分發揮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使未來的小學教師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除了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還在選修課中開設倫理學、美學概論、社會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不僅在于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而更重要的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為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第三,在高中學習了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大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兩門綜合性較強的必修課,即《社會科學概論》和《自然科學概論》。這兩門課程既注意了知識的橫向聯系,又體現了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同時要反映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研究的新進展,使師范生的知識面更開闊,為他們繼續深造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體現靈活性

以往的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安排的較多,選修課和活動課較少,學生的學習不可能有自主性和選擇性,畢業生在座談會上也說:“在校時學的課程有些沒有用,多開點選修課和活動課有利于我們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第一,加大了任意選修課的門類和比重,現設選修課30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去選擇性的學習,而且鼓勵學生多選課,從評價制度上得以體現。評價制度中有合格加特長的學分,學生選學的課多,他的特長學分也多,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是一個重要內容,這無論對學生的就業和對社會的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選修課的門類、內容還可以由學校靈活掌握。第二,加強對活動課程的管理和研究,活動課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在過去的課程設置中沒有被高度重視在組織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將活動課分為三大類,即興趣組與社團活動,軍訓,勞動教育,而且這些課的開設遵循三個原則即求是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時代性原則。保證活動課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內容和形式有利于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發展,同時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活動課納入課程方案,就一定加強管理,要有授課計劃和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活動課學習成績檔案,進行等級評價和成果匯報,將成績記入學生學籍。

點擊閱讀全文

工程設計化學工程論文

1構建完備的工程設計內容體系

在人才培養中,遵循工程“實踐、集成與創新”的特征,將工程設計貫穿整個大學四年,其內容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單元設計、設備設計、工廠設計,即要實現從分子到產品,從燒杯到工廠的整個過程。其中產品設計是工程設計的源頭,處于產品鏈的頂端;工藝設計是工程設計的靈魂,是產品競爭力的源泉;單元設計、設備設計是工程設計的基石,是生產實現的重要保障;工廠設計是工程設計的最終體現,是所有設計的系統集成。

2構建完善的工程設計課程體系

以強化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核心,重新修訂教學大綱,整合相關課程,對應工程設計內容體系,構建完善的工程設計課程體系。大一為工程設計啟蒙階段,以激發興趣為主,課程為生物工程(化學工程)概論;大二為單元設計和工程設計技能培訓階段,包含: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制圖、化工儀表自動化;大三為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和設備設計階段,包含: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設備、分離工程、化工設計與模擬、工藝學課程(化工工藝學、發酵工程、制藥工藝學、釀酒工藝學等);大四為工廠設計和綜合實訓階段,主要進行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工廠設計和畢業設計。為適應行業的需求和時展,在各課程教學中突出工程思維和工程方法學的同時,著力介紹行業規范、標準以及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并將計算機輔助制圖、計算機仿真模擬、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為主要技能進行培養。

3構建完整的工程設計實踐環節

工程設計是面向對象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只有突出實踐環節才能讓學生鍛煉能力、積累經驗、有所感悟。整個工程實踐環節包括化工AutoCAD制圖、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設計Aspen仿真模擬、生物工程(制藥工程)創新綜合性大實驗、湖北省化工設計大賽、全國“三井杯”化工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生產實習、工廠設計項目、畢業設計。工程設計以校企組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如尿素仿真實訓平臺、啤酒發酵實訓基地、藥物制劑實訓平臺)和校外企業實習基地(如安琪酵母生物工程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為依托,注重選題的針對性(面向地方企業)、設計的規范性(符合行業標準)、操作的可行性(綠色、經濟與安全),并將化工設計競賽、制藥工程設計競賽融入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中,大力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效性。

點擊閱讀全文

藝術概論課程教學探究

一、《藝術概論》課程作用

藝術概論是以簡明扼要的方式概括地論述藝術的基本理論,側重從美學、藝術學和文化學多學科相結合的角度,介紹各門藝術的審美特征與鑒賞方法。是研究藝術及藝術活動的基本性質與基本規律的一門科學,是藝術教育重要的基礎課程,對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與良好的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以及增強提高人文素質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探索《藝術概論》課程教學的有效化

1、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學觀念的現代化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因為教學改革的實質就是教學要反映新時展的脈搏和旋律.最終培養出具有現代意識和高素質的外向型、復合型、應用性的優秀人才。因此,推進教學觀念的更新.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與理念,是推進藝術概論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重要前提。

2、創建現代新型的教學結構。建設既能發揮教師指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將過去傳統的教師為中心的、老師講授學生聽課的單一教學模式拓展為利用網絡資源、網上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現代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依據教師提出的學習內容綱要和書目較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基礎來選擇學習內容,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更符合人類的思維特點和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創建現代新型的教學結構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綜合感官的有效刺激。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其學會學習,促進全面發展。面對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等藝術教育必須根據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需要來確立人才培養模式。因此,藝術概論的教學改革就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使之既能體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精神,又能適應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和對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從而真正使吉林藝術學院的學生成為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

點擊閱讀全文

散曲學危機管理

在20世紀中,散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但是,因為多種原因,散曲研究在新的世紀已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危機。20世紀散曲研究的成績和問題并存,面臨新世紀散曲研究的種種危機,我們應有相應的對策。

在中國古代詩歌三大體式中,散曲晚出,能兼融詩詞藝術而又別開新面,不僅體式繁多,而內容亦最為駁雜。論體式,散曲有令套,有兼帶,其體之繁富,非詩詞可匹;論內容,“我國一切韻文,其駁雜廣大,殆無逾于曲者”(任中敏《散曲概論》)。要之,在詩詞曲鼎足而三的古典詩歌藝術中,散曲實占有重要一席。在上一個世紀里,散曲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新的世紀里,散曲研究卻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危機。筆者謹就20世紀散曲研究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新世紀散曲學面臨的危機,提出一些粗淺看法,希望能得到關心散曲學和民族文化承傳的學人們共同關注。一20世紀散曲研究的簡略回顧

回憶上一個世紀中國古代散曲研究的成績,有兩個時期是令人驕傲的。

第一個令人驕傲的時期是二三十年代。由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胡適等人對于白話文學、俗文學的大力提倡,一向被視為“小道末技”的戲曲、散曲文學,受到極大重視,學者們投人了極大的研究熱情,曲學研究便在二三十年代出現了一個空前繁榮興盛的局面,散曲研究也就在此時從籠統的曲學研究中獨立出來,成為與戲曲研究平行發展的新學科。在這一時期,任中敏先生的貢獻是首屈一指的,他在構建散曲研究的學科框架,搜輯刊布散曲文獻和編輯刊行散曲研究資料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前無古人的。他的《散曲概論》,作為第一部系統的通論性著作,在散曲研究史上,可與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在戲曲研究史上的地位同觀,是奠定散曲研究學科基本框架的開山之作。他編輯的《散曲叢刊》和《新曲苑》,分別是散曲文獻與研究資料收集整理方面的重要著作。任氏而后,一批卓有成就的散曲學者和重要著述相繼涌現,如盧前的《散曲史》、《詞曲研究》、梁乙真的《元明散曲小史》等,都是重要的散曲研究著作,其中梁乙真的《元明散曲小史》,開啟了散曲史研究中斷代史研究的先河。盧前的《飲虹卷所刻曲》也是可與任中敏《散曲叢刊》相比美的重要散曲文獻。另如陸侃如、馮玩君的《中國詩史》、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有關章節,也是當時散曲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傊?,這是20世紀散曲研究中成績很輝煌的時期。

第二個令人驕傲的時期是八九十年代。因為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使整個文化學術研究煥發了青春,幾乎被人遺忘的散曲文學重新受到重視,散曲研究更全方位展開,并在各方面都取得重大成績。如在散曲文獻和研究資料的搜輯整理方面,謝伯陽先生輯編的《全明散曲》、謝先生與凌景誕先生合編的《全清散曲》,分別是明清兩代集大成的散曲文獻;還有王文才的《元曲記事》、《白樸戲曲集校注》、以及李修生的《盧疏齋集輯存》、青惠民等人的《貫云石作品輯注》、王學奇等人的《關漢卿全集校注》、呂薇芬、楊鐮的《張可久集校注》、隋樹森的嶸雍熙樂府曲文作者考》、趙景深、張增元的《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張月中等人的《全元曲》、《元曲通融》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散曲文獻和有關研究資料的整理匯編著作。在散曲普及方面,王季思、洪柏昭的《元散曲選注》及其與謝伯陽一起編注的《元明清散曲選》、寧希元等人的《元散曲選粹》、蔣星煌等人的《元曲鑒賞辭典》、黃天驥、康保成的《元明清散曲精選》、吳新雷、楊棟的《元散曲經典》、呂薇芬的《元曲三百首》等,都先后產生了較大影響。應特別指出的是,在本階段中,有較高質量的散曲通史、斷代史、通論、專論和辭書類著作也不斷涌現,如門巋的《元曲百家縱論》、《元曲管窺》、李昌集的《中國古代散曲史》、《中國古代曲學史》、羊春秋的《散曲通論》、趙義山的《元散曲通論》、《斜出齋曲論前集》、孫玄齡的《元散曲的音樂》、洛地的《詞樂曲唱》、湯易水的哎散曲藝術談》、的《元散曲藝術論》、王星琦的《元曲藝術風格研究》、《元明散曲史論》、呂薇芬的《元散曲典故辭典》、顧學領、王學奇的《元曲釋詞》、袁世碩主編的《元曲百科辭典》、李修生主編的《元曲大辭典》、卜健主編的《元曲百科大辭典》等,正是由于這些著作的出版,本時期的散曲研究再次活躍興盛起來,使許多研究領域得到了更廣泛的開拓和向縱深的發展,散曲研究獨立的學科意識被進一步強化。與之有密切關系的是,80年代初,揚州師范學院設立了曾以任中敏先生掛帥的國內第一個散曲學博士點;90年代初,“中國散曲研究會”成立并召開了4次有海峽兩岸和國外學者參加的散曲學術研討會,出版了兩部論文集,國內外研究散曲的學者們加強了聯系和交流;90年代末,楊棟的《中國散曲學史研究》出版。凡此,皆具有進一步強化散曲研究作為獨立學科的重要意義。港、臺方面,本階段中亦有不少新的成果,如羅炕烈《詩詞曲論文集》、《兩小山齋論文集》和《兩小山齋雜著》中收人的多篇曲學論文,羅錦堂主編的《元人小令分類選注》、曾永義的《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詩》及其與王安祁的《元人散曲選詳注》、汪志勇《元人散曲新探》、賴橋本的《元曲吟唱》、王忠林的《元代散曲論叢》、黃敬欽的《盧摯及其散曲研究》、范長華的《張可久散曲研究》、何貴初的《張養浩及其散曲研究》和《元明清散曲論著索引》等等,都是本階段中值得注意的新成果。

上個世紀從50年代到70年代中間的30年,由于受政治干擾太多太大,大陸的散曲研究很不景氣,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很少,但在散曲文獻整理研究方面有一定成績。在50年代,隋樹森先生先后對《陽春白雪》、《樂府新聲》、《太平樂府》等重要的元散曲選集進行了精細校訂,并在此基礎上廣搜博覽,最后編成《全元散曲》,總輯一代文獻。在作家考訂方面,孫楷第的《元曲家考略》和譚正璧的《元曲六大家傳略》是最重要的成果。在本階段,港臺方面的實績要超過大陸,特別是在曲譜研究方面著述很多,如羅伉烈的《北小令文字譜》、羅錦堂的《北曲小令譜》、《南曲小令譜》、汪經昌的《南北曲小令譜》、李殿魁的《元散曲定律》、鄭賽的《北曲套式匯錄詳解》、《北曲新譜》等,都是較有影響的著作。另外,在散曲作家創作、藝術形式和發展歷史等研究方面,有羅錦堂(中國散曲史》、鄭賽《從詩到曲》、李殿魁《元明散曲之分析與研究》、王忠林《元曲論叢》等專著,另如鄭賽《景午叢編》、羅錦堂《錦堂論曲》等論著中也收人了他們各自散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點擊閱讀全文

散曲學

【關鍵詞】散曲;散曲學;20世紀;新世紀;危機;對策

在20世紀中,散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但是,因為多種原因,散曲研究在新的世紀已面臨生存與發展的危機。20世紀散曲研究的成績和問題并存,面臨新世紀散曲研究的種種危機,我們應有相應的對策。

在中國古代詩歌三大體式中,散曲晚出,能兼融詩詞藝術而又別開新面,不僅體式繁多,而內容亦最為駁雜。論體式,散曲有令套,有兼帶,其體之繁富,非詩詞可匹;論內容,“我國一切韻文,其駁雜廣大,殆無逾于曲者”(任中敏《散曲概論》)。要之,在詩詞曲鼎足而三的古典詩歌藝術中,散曲實占有重要一席。在上一個世紀里,散曲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新的世紀里,散曲研究卻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危機。筆者謹就20世紀散曲研究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新世紀散曲學面臨的危機,提出一些粗淺看法,希望能得到關心散曲學和民族文化承傳的學人們共同關注。一20世紀散曲研究的簡略回顧

回憶上一個世紀中國古代散曲研究的成績,有兩個時期是令人驕傲的。

第一個令人驕傲的時期是二三十年代。由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胡適等人對于白話文學、俗文學的大力提倡,一向被視為“小道末技”的戲曲、散曲文學,受到極大重視,學者們投人了極大的研究熱情,曲學研究便在二三十年代出現了一個空前繁榮興盛的局面,散曲研究也就在此時從籠統的曲學研究中獨立出來,成為與戲曲研究平行發展的新學科。在這一時期,任中敏先生的貢獻是首屈一指的,他在構建散曲研究的學科框架,搜輯刊布散曲文獻和編輯刊行散曲研究資料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前無古人的。他的《散曲概論》,作為第一部系統的通論性著作,在散曲研究史上,可與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在戲曲研究史上的地位同觀,是奠定散曲研究學科基本框架的開山之作。他編輯的《散曲叢刊》和《新曲苑》,分別是散曲文獻與研究資料收集整理方面的重要著作。任氏而后,一批卓有成就的散曲學者和重要著述相繼涌現,如盧前的《散曲史》、《詞曲研究》、梁乙真的《元明散曲小史》等,都是重要的散曲研究著作,其中梁乙真的《元明散曲小史》,開啟了散曲史研究中斷代史研究的先河。盧前的《飲虹卷所刻曲》也是可與任中敏《散曲叢刊》相比美的重要散曲文獻。另如陸侃如、馮玩君的《中國詩史》、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有關章節,也是當時散曲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傊?,這是20世紀散曲研究中成績很輝煌的時期。

第二個令人驕傲的時期是八九十年代。因為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使整個文化學術研究煥發了青春,幾乎被人遺忘的散曲文學重新受到重視,散曲研究更全方位展開,并在各方面都取得重大成績。如在散曲文獻和研究資料的搜輯整理方面,謝伯陽先生輯編的《全明散曲》、謝先生與凌景誕先生合編的《全清散曲》,分別是明清兩代集大成的散曲文獻;還有王文才的《元曲記事》、《白樸戲曲集校注》、以及李修生的《盧疏齋集輯存》、青惠民等人的《貫云石作品輯注》、王學奇等人的《關漢卿全集校注》、呂薇芬、楊鐮的《張可久集校注》、隋樹森的嶸雍熙樂府曲文作者考》、趙景深、張增元的《方志著錄元明清曲家傳略》、張月中等人的《全元曲》、《元曲通融》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散曲文獻和有關研究資料的整理匯編著作。在散曲普及方面,王季思、洪柏昭的《元散曲選注》及其與謝伯陽一起編注的《元明清散曲選》、寧希元等人的《元散曲選粹》、蔣星煌等人的《元曲鑒賞辭典》、黃天驥、康保成的《元明清散曲精選》、吳新雷、楊棟的《元散曲經典》、呂薇芬的《元曲三百首》等,都先后產生了較大影響。應特別指出的是,在本階段中,有較高質量的散曲通史、斷代史、通論、專論和辭書類著作也不斷涌現,如門巋的《元曲百家縱論》、《元曲管窺》、李昌集的《中國古代散曲史》、《中國古代曲學史》、羊春秋的《散曲通論》、趙義山的《元散曲通論》、《斜出齋曲論前集》、孫玄齡的《元散曲的音樂》、洛地的《詞樂曲唱》、湯易水的哎散曲藝術談》、的《元散曲藝術論》、王星琦的《元曲藝術風格研究》、《元明散曲史論》、呂薇芬的《元散曲典故辭典》、顧學領、王學奇的《元曲釋詞》、袁世碩主編的《元曲百科辭典》、李修生主編的《元曲大辭典》、卜健主編的《元曲百科大辭典》等,正是由于這些著作的出版,本時期的散曲研究再次活躍興盛起來,使許多研究領域得到了更廣泛的開拓和向縱深的發展,散曲研究獨立的學科意識被進一步強化。與之有密切關系的是,80年代初,揚州師范學院設立了曾以任中敏先生掛帥的國內第一個散曲學博士點;90年代初,“中國散曲研究會”成立并召開了4次有海峽兩岸和國外學者參加的散曲學術研討會,出版了兩部論文集,國內外研究散曲的學者們加強了聯系和交流;90年代末,楊棟的《中國散曲學史研究》出版。凡此,皆具有進一步強化散曲研究作為獨立學科的重要意義。港、臺方面,本階段中亦有不少新的成果,如羅炕烈《詩詞曲論文集》、《兩小山齋論文集》和《兩小山齋雜著》中收人的多篇曲學論文,羅錦堂主編的《元人小令分類選注》、曾永義的《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詩》及其與王安祁的《元人散曲選詳注》、汪志勇《元人散曲新探》、賴橋本的《元曲吟唱》、王忠林的《元代散曲論叢》、黃敬欽的《盧摯及其散曲研究》、范長華的《張可久散曲研究》、何貴初的《張養浩及其散曲研究》和《元明清散曲論著索引》等等,都是本階段中值得注意的新成果。

點擊閱讀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新郎 |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三级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欧美xxxⅹ性欧美大片 | 亚洲高清网站 | 最新国产露脸在线观看 | 日韩a | av爽爽 | 国产精品视频播放 | 69无线观看免费版 | 黄色国产 |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网站 | 婷婷毛片| 福利在线一区 |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av资源在线看 | 成人av电影天堂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 亚洲天堂网站 | av资源在线| 日本午夜视频 | 免费在线成人av | 中文久久乱码一区二区 | 婷婷综合五月天 | 久热久 | 国产91一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久久 | 国产视频二区 | 天堂在线资源8 | 97麻豆|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