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CIS理論下CBA 品牌建設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16年7月13日,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探索完善賽事市場開發和運作模式,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一批國際性、區域性品牌賽事。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簡稱CBA)成立于1995年,是國內職業化、市場化運作開始較早的體育聯賽。CBA受到籃球運動國際化發展大趨勢的影響,走品牌打造之路勢在必行。同時,歐美等國家的成功發展軌跡和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堅持走品牌打造之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才能快速提升本國籃球聯賽的綜合水準。
2004年國家籃管中心制訂“北極星計劃”,CBA開始進行完全意義上的品牌塑造,對CBA的品牌定位,品牌設計,品牌包裝,品牌傳播及品牌管理做了詳細的發展規劃,讓CBA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品牌的概念。然而作為中國籃球運動最高水平的CBA,經過26年的發展,隨著大量資金的不斷投入和國家政策的支持,雖然讓CBA獲得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知名度,品牌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民眾的預期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同時與中國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速度相比,相對緩慢,成果不夠明顯。
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籃球運動又是中國人氣最高的體育運動,CBA天然擁有巨大的發展優勢。然而與美國男子職業聯賽(NBA)相比,CBA在營業收入、收視范圍、影響力等方面差距巨大。CBA在擁有這么多優勢的情況下,為什么會與NBA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同時在借鑒NBA品牌建設經驗的基礎上,以后該如何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盡快縮小與NBA的差距,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發展之路,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
企業識別系統(cis)是現代企業通過形象設計和宣傳,塑造企業形象,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實力的完美體制。該系統20世紀20年代起源于歐美,60-80年代在歐美、日本等國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和發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入CIS,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發展相對緩慢。本論文首先對CBA和NBA品牌發展的歷史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兩者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對CBA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出假設。然后基于CIS理論,對cba和NBA的品牌建設現狀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出CBA在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最后根據CBA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為CBA品牌建設提供理論參考,促進CBA的品牌建設。
本文基于企業識別系統(CIS),以CBA的品牌建設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邏輯分析法,從CBA品牌發展歷史、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四個方面,通過與NBA品牌建設進行對比,得出結論如下:
1)CBA品牌是由政府主導成立的,一直在借鑒NBA的發展經驗,目前還處于品牌識別的發展階段,品牌價值在39年后能夠超過NBA。2)CBA的發展理念和宣傳口號沒有以觀眾為中心,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3)CBA聯盟的組織機構基本上跟NBA差不多,但是管辦分離仍然不徹底,商務開發能力薄弱,收益分配模式較單一。4)CBA的“工資帽”未起到平衡球員與俱樂部之間利益、各俱樂部之間實力的作用,在“工資帽”的制定過程中,未充分考慮到中國球員的利益,造成了中國球員和外援之間待遇新的不公平。5)CBA俱樂部之間球員轉會流動性較差,制度不夠健全,選秀制度難以對俱樂部實力起到補充作用,最終導致俱樂部之間實力差距懸殊。6)CBA的競賽規則不夠商業化,未能以保證比賽的精彩性為中心,對不良行為處罰力度較小。裁判職業化制度剛起步,裁判薪資待遇較低。7)在市場營銷策略方面,比賽質量低,場次較少,關聯商品開發不足,品牌影響力有限。8)在市場營銷價格策略方面,贊助商數量較少,贊助收益低,門票價格和轉播費收入較少。9)在市場營銷渠道策略方面,場館可容納觀眾人數少,收視率較低,媒體的開發和管理不好。10)在市場營銷促進策略方面,廣告宣傳對品牌形象的傳遞不足,公益活動較少,對明星球員的包裝和宣傳不夠。11)CBA的視覺識別系統辨識度高,突出中國特色,但是與CBA國際化發展目標不太相符。
作者:崔志浩 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