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醫藥名醫經驗類文獻寫作要點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是中醫學特有的文獻形式之一,以記錄和傳播名中醫臨床經驗、學術特色等為主,是中醫藥學科繼承創新的重要資料。針對目前中醫藥科技期刊相關欄目此類文章的寫作,各家多以自身全刊統一為主,作者難以把握此類文獻的寫作要點。通過分析名中醫經驗類文獻的重要性和寫作要點,嘗試為作者提供較明晰的寫作思路,以期更好地完成此類文獻的撰寫,為中醫藥學科長遠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名中醫經驗;中醫文獻;寫作要點
中醫藥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并對世界文明產生了積極影響,其對生命活動的獨特認識,整體的辨證觀念,先進的治病防病理念,豐富的治療手段等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堡壘。中醫傳承發展除院校教育外,還有名家著書立說、師帶徒等多種形式,尤其是名中醫學術特色的傳承工作,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名中醫學術特色傳承工作仍面臨學術資料搜集與整理不統一、缺乏中醫特色、重術輕道等問題[1]。我國中醫藥高等教育臨床跟師實習階段類似于傳統“師帶徒”模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每年審批的多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岐黃工程等中醫藥傳承研究項目,都旨在能更好地將中醫藥學術特色傳承下去。中醫藥科技期刊作為中醫藥學術成果傳播的重要載體,是傳播名中醫學術思想的重要推力之一。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更多存在于中醫藥行業,是中醫藥科技期刊文獻的一大特色,由于中醫藥科技期刊數量龐大,完全統計耗時費力,差錯率高,本研究統計了《2019年度中醫藥科技期刊分級目錄T1、T2級期刊名單》[2]《2021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3]中影響力較高的期刊,納入《中國針灸》《中醫雜志》《中華中醫藥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中醫藥學刊》等,發現上述期刊2021年刊載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最多的200篇,最少的6篇。欄目設置情況,《中醫雜志》為“當代名醫”、《中華中醫藥雜志》為“臨證經驗”“學術流派”、《中國針灸》為“傳承與創新”,其他期刊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散見于其他欄目中,說明該類型文獻在中醫藥科技文獻中占有一定比例,對傳播中醫藥診療技術具有一定推動作用。筆者結合工作實踐發現,目前名中醫經驗類文獻仍存在一定不足,如重點不突出、名醫學術特色與傳統認知并無明顯區別、文章結構不嚴謹、缺乏典型案例輔助說明等,是影響該類型文獻學術質量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簡述名中醫經驗類文獻的寫作要點,以期為該類型學術文獻傳播提供參考。
1題名
題名是點睛的藝術,文獻題名是吸引讀者閱讀的重要因素,正所謂“秧好谷一半,題好文一半”,標題的效應遠在內文之上,好的題名應具備準確客觀、精短明快、新穎活潑、意蘊深厚等特點[4]。文獻題名的設計是文獻高效傳播的基礎,結合中醫藥科技期刊特色,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中醫藥期刊編排規范:T/CACM019-2017》,推薦題名應為充分體現文章內容的短語而非完整句子。此外,題名還擔任一定的檢索功能,以中國知網(CNKI)為例,在文獻檢索項目中便有“篇名”這一選項。結合實際工作,我們發現,在相關類型文獻中,部分作者對題名的理解不夠充分,存在“缺項”“冗長”等現象。如《周亞濱教授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經驗擷菁》[5]存在“缺項”現象,即缺少學術特色關鍵詞,通過題名可獲取相關學者的職稱信息,但難以了解學術特點,無法引起讀者注意,導致文獻傳播受限。第一作者為在讀碩士研究生、名中醫工作室成員等的名醫經驗類文獻,以介紹導師或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為主。為體現作者對名老中醫的尊重,多數作者初稿題名上會帶有教授、主任醫師、國醫大師、省級名中醫等詞匯,上述職稱或榮譽是對名老中醫以往學術成就的充分肯定,但作為科技期刊發表的文獻,應樹立客觀標準,如原源等[6]認為,名醫職稱、學術頭銜等并非題名必備要素,與其學術特點是否值得借鑒并無必然聯系,也非讀者主要關注內容,故不宜出現在題名中。此外,筆者還發現題名中包含“臨床經驗”“經驗拾遺”“經驗擷菁”等“冗長”現象,該類修飾詞匯與文獻主旨關聯不大,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本就是以介紹經驗、傳承學術特色為主,無須再加此類詞匯強調。如《王曉燕教授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恢復期臨床經驗》[7]一文,題名中“教授”“臨床經驗”均非題名必須項。中醫病名與西醫病名并非一一對應,1個西醫病名可能包含多個中醫病名中,1個中醫病名同時也可能包含多個西醫病名,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均可歸屬“胃痛”“痞滿”等范疇論治,“消渴”對應西醫學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題名中應盡量以中醫病名為主,充分體現名中醫的辯證思維特點,推薦病證結合式。針對上述情況,編輯在編修過程中應與作者充分溝通,講明題名中必備要素,精簡非必要詞匯,既可以避免題名冗長,又能突出文獻特色,體現名中醫經驗類文獻題名個性,吸引讀者注意,促進此類文獻傳播。綜上,我們認為名醫中經驗類文獻題名應具備3要素,即“名醫”“學術特色關鍵詞匯(辨證方法、干預方式、所用藥物)”“干預對象”3項關鍵詞匯。題名3要素既是文獻內容的高度凝練,又是推動文獻傳播的有力助手,缺少任何一項都無法全面展示文獻學術亮點。如《張志明以烏梅丸加減治療濕熱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8]一文的題名,充分體現了名中醫“張志明”、學術特色關鍵詞“烏梅丸加減”、干預對象“濕熱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特點,上述內容也是讀者最為關注的內容,更易引起讀者關注,有利于其學術特色的快速傳播。
2摘要
在文獻檢索結果中,摘要是該文獻主要顯示項目,也是吸引讀者注意力的重要部分,根據學術研究報告相關規定,對于原創性研究、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類文獻要求使用結構式摘要[9]。很顯然,名中醫經驗類文獻并不歸屬于上述部分,結構式摘要也并不適用于該類文獻。探索適合本類文獻的摘要格式,對吸引讀者注意,提高文獻傳播具有一定幫助。對于摘要的一般性要求同樣適用于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摘要需能夠準確反映文獻內容,與正文內容保持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規范性,更應具備其特殊性[10]。從字面含義出發,摘要是從文中摘出來的重要部分,而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最重要的部分在題名中已經充分展示,摘要應結合正文內容,在題名的基礎上加以豐富,形成具有中醫語言特色和學術特點的獨特表達方式。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部分作者在摘要中并未能充分把握重點內容,在“寸字寸金”的摘要中較多筆墨介紹名醫從業經驗等相關信息,如“某某教授從醫30余年,教學、臨床及科研經驗豐富……”,過多非必要介紹可能導致摘要“喧賓奪主”,不能代表文獻重要信息。摘要應以簡要介紹疾病病因病機為開端,再簡述對該疾病的一般認知、治療方式等,后重墨書寫名中醫對該疾病的獨特認識,結合正文可以是與眾不同的辨證方式、治療方式、用藥方式、預后康復方式等,最后加治療成效予以佐證,可參見《李應存敦煌“大補脾湯”辨治消化性潰瘍(胃脘痛)》[11]一文。此種摘要書寫格式以題名為導向,以正文內容為基礎,通過簡單的行文格式充分表達該類文獻的所有重點內容,符合中醫學術論文對摘要的一般要求,行文思路明朗,尤其適合首次撰寫此類文獻的作者。
3關鍵詞
關鍵詞是文獻檢索的重要選項,是一篇文獻能夠被檢索到的保障,包括特征詞匯、詞組、短語等,根據相關要求,關鍵詞包括主題詞和自由詞,其中主題詞的選擇應以《醫學名詞與主題詞(MeSH)對應表》《中國中醫藥學主題詞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等為范圍,若主題詞在上述范圍內無相應的詞匯,可選擇上位詞、同義詞或組配等方法[12]。對于自由詞,以往多認為應盡量少用,但結合中醫藥學科及名中醫經驗類文獻的特殊性,自由詞是該類文獻的較好選擇,能更恰當地反映文章內容,具有實際意義。目前,多數期刊對關鍵詞數量的要求為3~8個,對于名中醫經驗類文獻關鍵詞的選擇,題名即關鍵,題名中的“3要素”至少是3個關鍵詞,是一篇文獻最準確和最想表達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文獻內容,可將關鍵詞擴展至相應西醫病名、病因病機、治法原則及其他文章關鍵內容,總體數量不宜過多,以免使讀者覺得難以把握重點,失去閱讀興趣[13]。
4正文
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涉及范圍廣,從基礎疾病到疑難雜癥,臨床分科跨度大,治療方法靈活多樣,正文作為名醫學術特色的翔實記錄,應保證論述的科學性、實用性和規范性,上下文邏輯順暢,引用文獻論據合理、準確,切不可夸大臨床實際,貽害讀者。通常情況下,筆者認為此類文獻正文由“引言、名醫經驗、典型病例”等幾部分組成。引言中可適當介紹疾病的一般知識、流行病學資料和名醫履歷等。疾病的一般知識包括病因病機、當前主要治療方式、當前診療重點難點等,使讀者對干預對象(疾病)有充分的認識,為后續名中醫經驗的論述做好鋪墊,循序漸進,由簡到難,便于理解。但此部分應注意控制篇幅,科技期刊的專業性強,讀者均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對一般疾病的認知屬應知應會內容,引言部分作簡要論述即可,不必大費周章。對于名中醫履歷,可在前言部分選擇其重要身份、職稱職務、學術成就等簡要介紹,使讀者對該名中醫有初步認知,若后續想要深入了解相關文獻,此處的名中醫履歷也是讀者后續檢索的“證據”,避免由重名帶來的信息擾亂。再者,此處名中醫介紹可彌補部分作者對題名中缺少職稱職務的遺憾,表達對“導師”的尊重。此部分亦應注意標注參考文獻,作為證據性標注,證明身份及學術榮譽等相關信息真實可信,有出處。名中醫經驗部分是正文的重點內容,也是該類文獻出彩的地方。通過閱讀上文檢索的文獻,我們發現,名中醫對某些病癥認識、治療方劑、針刺方法等多與中醫基礎理論緊密聯系,乃“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多數經驗是建立在“經方”“經典”的基礎上,但是對中醫經典理論的理解、經方的使用、藥物劑量的變化、藥物的炮制、針刺的深度等方面,具有獨到認知感悟,從而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學術風格,是其臨床經驗和學術特色的直接體現。正文此部分要重點論述名中醫的獨到之處,對病因病機的新見解、組方用藥的新思路、針刺艾灸的新手法等,體現名中醫與其他人對同一問題的認知區別,以及這些區別的重要價值、結果等,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名中醫經驗[14]。典型病例部分應選擇與文章所論述的學術特色相一致的經典案例,通過添加經典案例,幫助讀者結合臨床實際去深刻理解名醫經驗,把握文獻價值。重點選擇描述診療過程,每診癥候變化、辨證思路、選方用藥調整等,最后明確治療結果或隨訪結果,在案例后酌加按語,對上述每診的變化作出重點分析,為什么會變,為什么要變,變后又該如何處理。通過添加經典案例,幫助讀者結合臨床實際去深刻理解名醫經驗,把握文獻價值。
5結語
結語部分是對文章的簡要總結,此部分并無固定格式,可從正文每個部分選擇相應內容,組成語言流暢,邏輯清晰的總結性段落,行文水到渠成,自然收束。也可再次強調文章重點內容,以全文為依托,突出文章中心思想,類似于卒章顯志。也可聯想引申,抒發情感及對中醫傳承工作未來的看法等。
6參考文獻
名中醫經驗類文獻的參考文獻格式部分與其他文獻格式并無差別,均應符合《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15》相關要求。但應注意,由于該類文獻的貢獻者多為與名中醫有直接聯系的學生、學術傳承人等,故在引用時應做到以一次文獻為主,索引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并確需引用,切不可因為“同門”關系,多引、亂引,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再者,名中醫多出版發表多篇具有一定學術影響的論文文獻或參編教參、教材,在參考文獻部分應適當引用確與正文內容存在聯系的文獻,以便更充分地說明名中醫經驗的價值,也有助于讀者理清名中醫學術特點的來龍去脈。最后,名中醫經驗一般離不開中醫經典古籍,隨著出版業的發展、中醫古籍的重印再版等,豐富了讀者書庫,但不同出版社、不同版次的古籍文獻可能存在校對、出版上的差異,在引用中醫古籍文獻時應明確版本版次、編者校者等信息,供讀者檢索原文獻,以免造成理解偏差。醫學的發展離不開經驗的積累,名中醫經驗類文獻是中醫藥科技期刊的特色欄目之一,同時也是中醫藥傳承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寫好該類文獻既是對名中醫經驗的一種“注冊登記保護”,也是中醫藥繼承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上文所述寫作要點更適合于新手寫作,雖有“八股”之嫌,行文格式較為固定,但并非一成不變,作者可根據行文風格加以調整,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保證語言風格和學術質量雙優,為中醫藥科學的長遠發展添磚加瓦。
作者:戴豪澤 蘇雨 張宇 單位:《實用中醫內科雜志》編輯部 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