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建筑技術方案比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些年人們更加關注生產生活中的節能,大力推動各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筑行業是耗能非常大的行業,其也成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產業之一,針對此,綠色建筑理念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綠色建筑技術和經濟評價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究。文章主要以某工程為例闡述綠色建筑技術方案比選中經濟評價的具體應用情況,希望能夠對相關專業人士有所幫助,對于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綠色建筑;技術方案;經濟評價
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筑方面的充分體現,綠色建筑技術和經濟評價為推動綠色建筑最為基礎、最為關鍵的工作之一。通過有效的經濟評價,能夠在綠色建筑新技術方案中選擇出最為適合項目特征的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控制工程造價,從而進一步提升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并且也可以對類似工程建設提供實際指導和參考。
1綠色建筑技術經濟評價的內涵
所謂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經濟評價主要就是指對于設定不同方案在技術上的可行性、經濟性等實施詳盡分析評價,同時參照所得評價結果來確定出最終的技術方案。在綠色建筑工程運營過程中,要從技術、經濟兩個角度實施評價,但是從現階段針對綠色建筑技術和經濟評價方面來看更多是從整體上來進行評價。雖然此種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現階段綠色建筑推廣方面的需求,也利于業主方識別綠色建筑所具有的優勢,但是從具體工作方面來看此種方式相對片面,容易給人造成某種假象,同時也容易為不同違規問題創造條件,對于促進整個行業發展不利。針對此,文章所闡述的綠色建筑技術和經濟評價的實際內涵為:技術和經濟評價要共同進行,兩者共同存在、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方案的決策依據。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綠色建筑技術方案經濟評價要從微觀層面來進行,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標準化的方式方法、程序來對不同分項技術(包括:節能墻體、節能門窗、中水回收、地源熱泵等)實施技術和經濟評價,從而對其實施有效的分類,這樣就能夠在確保資金充足的基礎上選定較高性價比的技術方案。而綠色建筑整體的技術和經濟評價時更加關注的是宏觀方面,可以加強對整體的把控。在對關鍵技術和經濟進行評價過程中,參照綠色建筑各方面的信息資料來對綠色建筑整體綠色情況實施評價,同時將其和建設單位綠色需要、投資控制等對比分析,這樣就可以對不同技術方案的比選提供參考和建議。所以需要從宏觀、微觀等多方面對建設單位需要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選出性價比較高、較為可行的技術方案。
2綠色建筑技術方案比選中經濟評價應用
2.1項目基本概況
某建筑工程總體占地面積20185.45m2,總體建筑面積為5145.28m2,屬于當地最為主要的體育場館,主要包括三層建筑,其中地下1層,地上2層,總體高度為15m。該建筑主要有多種活動場所,包括:乒乓球活動室、健身場館、瑜伽舞蹈室、綜合運動球場等等,同時也設置有咖啡廳、閱覽室、辦公室等場所。該建筑主體采取的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中屋蓋主要采取的是網架結構。該建筑是遵照可持續發展開發模式以及綠色建筑的基本理念所建設的,符合當地周邊資源和環境特點,采取了多方面節能技術,形成了集高效、節能、經濟、綠色為一體的休閑體育中心,同時也成為了當地三星級的綠色建筑項目。該建筑設計能耗嚴格遵照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的基本規定,能夠實現64%的節能標準,并且利用太陽能可以提供50%之上的生活熱水,可以實現36%的非傳統水源利用率,同時50%以上的室外地面采取的是透水地面模式。
2.2綠色建筑技術方案比選中經濟評價應用
2.2.1方案經濟比選
第一,集中空調系統方案比選。此工程主要采取的是夏季舒適性空調系統,所設定的空調方案主要包括3種,具體為:方案一:主要采取的是“常規電制冷冷水機組+末端設備”的方案。此種方案是中小型建筑中最為常用的方式,其技術較為成熟且操作便利,能夠得到較高的制冷系數,一般情況下冷水機組的供回水溫度分別為7℃、12℃。(1)初始投資情況。該方案初期采取的是230kW螺桿式制冷機組,設定額定COP為4.7,空調系統的初期投資估算情況如表1所示。方案二:主要采取的是“直接蒸發式多聯機系統”的方案。從此工程實際情況看,空調區域不足,因此采取較為緊湊的多聯機系統方式較為可行。相對于方案一來說,此方案無需設置冷卻塔、冷卻水、循環泵等設備和相關管路,同時無需建設專門的機房,更方便進行管控。(1)初始投資情況。將方案一的制冷量換算成為風系統為82匹,同時增設新風系統參照12000元/匹的綜合單價進行計算,那么方案二的初始投資預估價格為98.4萬元。(2)年運行費用預估。充分參考機組接管長度、高差修正等方面的內容,所采用的多聯機系統COP設定為2.9,那么該方案的冷源年耗電量最終為102786kW·h。對于末端設備來說,其年耗電量和方案一的耗電量相同(為13997kW·h),那么總體的耗電量則為116783kW·h,以此為基礎所計算的電價為138318元。方案三:主要采取的是“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的方案。為了保證能夠對溫濕度進行有效控制,主要采取的是溫度、濕度單獨調節的空調系統,單獨對室內溫濕度進行控制,這樣能夠防止常規空調系統中熱濕聯合處理所造成的損失。而通過溫濕度單獨控制方式,能夠有效實現不同房間對于溫濕度的獨特要求,能夠避免常規空調系統中無法同時滿足溫濕度指標方面的需要,可以防止室內濕度較高或者較低的問題。若是采取溫濕度的單獨控制方式,那么對于冷水機組來說,其只要滿足建筑物的顯熱負荷要求即可,因此此方案相對方案一來說,所采用的冷水機組容量可以小很多。初始投資情況。方案三主要包括的設備有:1臺制冷量為155kW的高溫冷水機組,設定COP為6.2;1臺熱泵型溶液調濕新風機組,其額定風量為5000m3/h。按照此種設備設置情況。方案經濟比選:主要采取年費用比較法來進行經濟性對比,將初始投資以及年費用換算成為現值(以基準收益率為基礎),之后參照資金回收系數換算成為等額序列年值,將年費用最低的方案作為最優方案。從制定的3個方案來看,其年費用是相等的,那么在實際計算時只需將初始投資利用資金回收系數折算到每一年中即可。每個方案都以20年壽命為周期,年值可以按照如下公式進行計算:()'CA,,/A+=CniPI其中AC表示年值;I表示初始投資;C’表示年度經營費用;(A/P,i,n)表示資金回收系數。以此公式進行年值計算具體結果為:方案一年值:229185元;方案二年值:270076元;方案三年值:227096元。按照年值最小的基本原則,那么3個方案的優劣順序為:方案三、方案一、方案二。第二,熱水系統熱源方案比選。(1)各方案的具體情況。該建筑的熱水更多用于淋浴方面,按照175人/日的規格進行控制。從《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中可知用水按照60℃、30L/人次的標準進行計算。所設定的方案主要包括3個,分別為:方案一:采取常規燃氣鍋爐進行加熱;方案二:采取電熱水爐進行加熱;方案三:采取“太陽能集熱板+空氣源熱泵輔助”的方式進行加熱。天氣晴朗時可以完全憑借太陽能集熱板進行供熱,而在陰雨天氣時可以通過空氣源熱泵對其進行輔助加熱。(2)各方案費用預估。方案一:此方案主要采用1臺120kW燃氣鍋爐,初始投資約4.5萬元,年天然氣價格約4.7萬元;方案二:此方案主要采用1臺120kW電鍋爐,初始投資約3.5萬元,年耗電價格約8.5萬元;方案三:此方案太陽能集熱板造價約14.4萬元,熱泵約8萬元,儲熱水箱約6萬元,控制系統約1.5萬元,總計29.9萬元。年耗電約0.85萬元。(3)方案經濟比選。按照以上公式計算,方案一年值:52821元;方案二年值:89554元;方案三年值:48521元。按照年值最小的基本原則,那么3個方案的優劣順序為:方案三、方案一、方案二。
2.2.2敏感性分析
第一,空調系統方案敏感性分析。針對選定的方案三選取初始投資、年經營費用作為敏感因子實施敏感性分析,由于此建筑并不具備能夠計算的產出,所以確定效益指標時不能采取內部收益率而是采取年值,同時不計算臨界點。初始投資的變化敏感性要超過電價變化的敏感性,所以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來控制建筑初期的成本,最大程度減小初期投資。由于該建筑規模相對較小,所以項目初始投入產生的變化相對較小,投資較為穩定。但是對于電價來說,并不是企業可以控制的,同時各個方案的經營費用都是電費,并且方案三的電費最低,所以總體來說方案三為最優方案。第二,熱水系統熱源方案敏感性分析。針對選定的方案三選取初始投資、年經營費用作為敏感因子實施敏感性分析,由于此建筑并不具備能夠計算的產出,所以確定效益指標時不能采取內部收益率而是采取年值。初始投資的變化敏感性要超過電價變化的敏感性,所以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來控制建筑初期的成本,最大程度減小初期投資。由于該建筑規模相對較小,所以項目初始投入產生的變化相對較小,投資較為穩定。
2.2.3項目經濟后評價
(1)空調系統。①技術評價。此建筑采用的空調系統屬于基于溶液除濕新風機組的溫濕度獨立控制系統,專業企業對其進行施工建設,該系統從2018年10月投入運營之后所收集到的具體數據情況,此建筑實際年耗電量要對于設計標準1.2%,雖然效果較好,但是在春秋等冷負荷需求較小的時節,實際運行電耗處于設計電耗的60%以下,而在夏季等冷負荷需求較大的時節,實際運行電耗要明顯超出設計電耗(11%~14%)。②投資和投資控制評價。通用型設備的購置費用要低于概算價格,其中較為特殊的是溶液式新風機組價格稍高,主要原因在于此為獨家供應產品,采購價稍高。同時在管路方面價格也較高,根本原因在于施工過程中出現了變更。③后評價??照{系統滿足設計標準,耗電量低于設計值1.2%,實際投入超出概算6.4%。由于初始投資超出概算,造成整體經濟效益不及預期。(2)熱水系統。①技術評價。此系統主要采取“太陽能集熱器+空氣源熱泵輔助加熱”的方式,此部分年耗電量要超出設計值12.9%,沒有達到技術指標要求。②投資和投資控制評價。此部分設計概算29.9萬元,決算為28.7萬元,造價下降4%。其根本原因在于技術相對成熟,可以進行性價比選擇。③后評價。熱水系統電耗要超出設計標準12.9%;實際投資則低于概算4%,經濟效益和設計相匹配,主要原因在于初始投資有所下降。
3結束語
通過對綠色建筑技術方案經濟性比選評價,能夠得到最為合適的技術方案,在確保技術條件的基礎上能夠降低成本投入,獲取更大經濟效益,更有利于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參考文獻:
[1]蔣晨茜,羅藝恒.綠色建筑發展與經濟效益評價分析[J].質量與市場,2022(06):42-43.
[2]謝婉君,李曉娟.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經濟評價研究[J].上海節能,2021(08):77-80.
[3]張賢堯.綠色建筑技術體系模塊化構建與評價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作者:郭保平 單位:蘭州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