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牽手留守兒童共筑中國夢活動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鎮以“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專題教育活動為契機,立足實際,著眼未來,將留守兒童問題抓在手中,不斷創新工作模式,健全關愛留守兒童長效機制,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境,讓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不再特殊。
強化調研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管理臺賬
近日,鎮組織鎮團委、學校、村兩委再次對全鎮留守兒童走訪摸底,分村完善0-6周歲、6-l4周歲“留守兒童”信息臺帳,對“留守兒童”登記建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臺賬內容包括每個留守兒童的家長姓名、務工地點、收入情況、聯系電話、兒童所在學校、思想聯系人、經濟幫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檔,一個不漏。到目前為止,全鎮已健全完善了226名農村留守兒童的臺賬和動態信息庫,全面掌握了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思想等方面的困難。
整合資源構建關愛“留守兒童”網絡體系
建立了以鎮黨委、政府及村級基層組織為主體,督促留守兒童家長和現有監護人履行法律責任的監護網絡;建立了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實施農村留守兒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學校教育網絡;建立了以民政、婦聯、團委為主體,保障農村貧困留守兒童獲得應有的社會扶助網絡;建立了以派出所、工商部門為主體,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保護,維護兒童合法權益的環境凈化與安保網絡;建立了衛生部門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醫療保健網絡,為留守學生營造健康、快樂、和諧的成長環境。
多措并舉扎實開展“留守兒童”關愛行動
在“實現偉大中國夢、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專題教育活動氛圍影響下,鎮級各相關部門和黨員干部陸續加入到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列中,為他們送去溫暖。一是深入開展“321”結對幫扶,搭建關愛幫扶平臺。鎮以全鎮機關及事業單位黨員干部為主體,采取黨員干部職工、學校聯動“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和家長的方式,深入開展“321”結對幫扶活動(鎮黨委政府領導干部分別結對幫扶3名留守兒童,機關干部和教師各結對幫扶2名留守兒童,村干部及有能力的無職黨員結對幫扶1名留守兒童)。截止目前,全鎮100余名干部與168名困難“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二是加強陣地建設,改善學習成長環境。為切實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環境,近年來,鎮黨委多方籌措資金建成了中心校綜合樓,設立食堂和學生宿舍,讓一些條件較差的農村留守兒童在學校學習和生活,解決了200多名留守兒童“上學難”的問題;并建立了一個留守兒童之家,配套完善了電腦、遠程教育、體育器材、音體美器材、圖書等,三是開展文藝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生活。“六一”兒童節期間,全鎮干部職工深入村社,為貧困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送去慰問款物共計20000元,使孩子切實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同時還組織開展各類趣味活動,如舉辦文藝表演、兒童書畫大賽、籃球賽等,豐富他們業余生活的同時培養他們健康的興趣愛好,使他們更加熱校園生活。
制度保障健全關愛“留守兒童”長效機制
關愛留守兒童行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使制度落到實處,必須健全長效機制,以好的機制促使行動長期有效開展。我鎮整合有效資源,建立責任制,形成關愛留守兒童齊抓共管的社會格局。一是建立溝通聯絡機制,構筑留守兒童教育管護網絡。實行學校與家庭、班主任與留守兒童及其家長間的互動和聯動,學校建立留守兒童聯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地將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及時向家長反饋;老師經常深入留守兒童家庭,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機制。
二是實行跟蹤負責制,確保“321”幫扶機制長效性。家長要求按照“五個一”的具體要求,主動履行義務,正確引導孩子成長。“五個一”即每周與留守兒童聯系交流、輔導作業一次;每月與留守兒童父母、任課教師聯系一次;每兩月到留守兒童家中走訪一次;每學期初制定一份幫扶計劃書;每學期末撰寫一份幫扶工作總結。鎮黨委要求每個幫扶人員在月末要上報當月“牽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表,跟蹤幫扶開展情況,促幫扶長期有效開展,同時也讓這份關愛引導留守兒童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