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區教育標準建立規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的意見》和《關于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規劃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義務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結合市直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義務教育質量、逐步實現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為目標,以加大投入、規范辦學行為、提高義務教育辦學效益為重點,結合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課程改革、構建和諧校園等項工作,加快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二、工作原則
政府統籌、分工負責的原則。市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統籌、協調、制定規劃,教育、財政、發改、人事、建設等相關部門合力組織推進。
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摸清底數,從實際出發,把握發展趨勢,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立足發展、穩步推進的原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一校一策,科學規劃,分類推進,分步實施。
軟硬件兼顧、全面建設的原則。既重視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等辦學條件改善,又重視教師隊伍、管理水平、教育教學改革、校園文化等教育教學質量建設。
三、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建設目標
工程建設從開始啟動,計劃到結束,市直三所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到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標準。通過實施標準化建設工程,使市直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校園內功能完善、教育教學技術裝備配備基本達標、生活服務設施滿足師生需求、教育信息化和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為市直普及高水平、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奠定基礎。
(二)主要任務
1.辦學條件
(1)適度控制學校規模。小學控制在6個學年,24個教學班,班額不超過36人;三中控制在3個學年,36個教學班,班額不超過50人;四中控制在3個學年,30個教學班,班額不超過50人。
(2)調整四中校園建設總體規劃。四中校園占地面積較小,學生人均僅18平方米,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布局不合理,田徑場地僅能設置200米環形跑道。計劃投資1800萬元擴展學校占地面積22400平方米,使其能設置400米環形跑道田徑場及標準硬化的籃球場、排球場,標準的單杠、雙杠、沙坑等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做到分區明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
(3)新建教輔用房,保證學校校舍面積。針對市直學校普遍缺少教學輔助用房的實際,需新建教輔用房27間,3500平方米,投資約700萬元。其中:小學教輔用房13間,1500平方米;三中教輔用房6間,1000平方米;四中教輔用房8間,1000平方米。
(4)配齊設備設施,確保教育教學順利開展。配置新建教輔用房內桌、椅、柜、架1337套,計劃投資約40萬元。其中:小學434套,13萬元;三中535套,15萬元;四中419套,12萬元。
新補充教學專用設備計劃投資904萬元。其中:小學229萬元;三中393萬元;四中282萬元。
2.隊伍建設
(1)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積極開展校長業務提高培訓,使其具有較好的政治、業務素質。選聘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從事多年教育教學及教育管理的優秀教育工作者領導學校發展。
(2)開展學校內設機構改革,班子成員科學合理地分工合作,相互尊重,團結合作,營造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圍和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核定適合于教育發展的彈性教師編制,優化編制使用結構,提高編制使用效率,配齊配全各科任課教師。至,計劃新聘教師45人,其中小學10人、三中20人、四中15人。
(4)構建穩定的教師結構,形成教師學歷結構合格,職務結構合理,年齡結構優化,學科分布均勻的教師隊伍。使教師學歷達標率達到100%,小學教師大專學歷占85%以上,高級以上職務占教師比例達到50%以上,初中教師本科學歷占75%以上,中級以上職務占教師比例達到55%以上。
(5)建立教師崗位責任制和多元發展性評價機制,實行教師聘任制,形成校內教育教學質量監督委員會與職工代表委員會共同監督,黨支部和教導處共同考核,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有機結合的教師考核制度,考核合格率達到95%以上。
(6)建立教師定期培訓制度,開展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學科帶頭人培訓、新教師培訓、擬晉職教師培訓等全員系列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效果、有經費保障的教師培訓體系。
(7)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學習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教育法律法規,關注學生發展,依法從教,維護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
3.教育教學
(1)明確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開展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建設溫馨和諧的校園。培養優良的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建設綠化、美化、凈化、硬化的文明潔凈校園;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
(2)堅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積極落實國家和省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健全學校規章制度,維護學校、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建立、健全督導評估制度。按照有關規定,形成政府教育督導部門為統領,以學校教育教學督導執行委員會為骨干,嚴格按照督導評估原則和程序,對學校工作進行督導評估。
(3)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突出德育為首地位,做到有規劃、有組織、有制度、有工作網絡。堅持德育工作以學校為主陣地,課堂為主渠道,學科滲透為主要方法,德育活動為主要形式,將德育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加強德育教育基地建設,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共建共育網絡,做到班主任每學期對每個家庭走訪不少于1次,學生行為規范合格率達到95%以上。
(4)重點抓好教學工作。積極開展新課程改革,開全開足開好三級課程,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方式、學習方法。聚焦課堂,回歸課堂,積極探索師生互動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創設學習情境,感受學習過程,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以及對社會和自然的責任感,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開發利用教育資源。充分利用校內教育資源,努力開發校外教育資源,實現校內與校外資源互補,學校與社會資源共享格局。樹立“科研興教、科研強校”辦學理念。繼續實施課題牽動策略,積極推進校本教研活動。積極開展體育藝術活動、科技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在保證常規活動正常開展的基礎上,在四中建設市藝體特色教育基地,突出發展該校的藝體特色教育。
(5)積極探索質量評價新機制。建立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繼續用學生成長記錄袋記載學生成長軌跡,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書》描述學生的綜合素質,逐步形成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的發展性評價體系。突出評價的反饋調節、展示激勵、反思總結、記錄成長、積極導向等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依據學生學習和生活規律均衡安排學期、周課程和作息時間,嚴格按照上級關于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原則和考試科目、次數規定執行。
(6)努力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積極招收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小學凈入學率達到99%以上,輟學率控制在0.5%以內;小學生六年保留率達到99%以上,升學率達到99%以上。初中階段入學率達到98%以上,輟學率控制在2%以內;初中生三年鞏固率達到97%以上。
4.學校管理
(1)依法辦學,依法治校。依法設置學校,取得法人資格,承擔民事責任;實行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建立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
(2)規范財務管理,資金使用講求效益;嚴格學校資產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使用效率。加強學籍管理,建立健全學生轉學、休學、復學、升留級和學生流動情況報告制度;強化學校安全管理,落實安全應急機制,開展安全教育,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實行安全工作校長負責制。
(3)規范辦學行為,落實素質教育,不設重點校,不分重點班。按劃定的學區招生,對學區外流入的學生,按照流入地為主的管理要求,實行免試就近入學,不收任何費用。
(4)加強民主管理,以人為本,用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關管理學生;強化職代會作用,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關心教職工思想和生活,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順利實施。成立市市直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市長任組長,教育、財政、發改、人事、建設、規劃等部門的相關領導為成員,負責制定相關政策,落實建設資金,組織工程實施等工作。市教育局負責統籌規劃和實施工作;市發改委負責把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作為優先發展領域給予重點支持;市財政局負責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市人事局負責根據標準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學校事業編制;市建設局負責落實新建改擴建校舍的優惠政策;市規劃局負責協調學校建設用地及校舍規劃;其他相關職能部門也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保證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加大投入,確保規劃目標如期實現。繼續加大市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將教育費附加收入主要用于標準化建設,同時統籌使用各項學校校舍改造資金。加大向上爭取力度,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
(三)強化隊伍,確保人力資源充足。繼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積極吸納教育人才,建立健全學校人員管理編制機制,靈活掌握在崗教職工情況,及時補充缺崗編制,做到滿足教學需要,統籌教師資源。繼續實施校長、教師輪訓制度,爭取利用兩年的時間,將在職校長教師全部進行輪訓,以提高現有師資水平。建立學校領導、班主任掛職交流培養制度,將優秀的干部和班主任送到省內外名校掛職鍛煉,提高自身素質,吸納先進經驗,引領本校發展。
(四)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繼續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推進“課程規劃”向“課程實施”的過程轉變,為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奠定基礎。突出特色辦學,加強學校管理,為提高教育質量提供保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提高教學現代化水平,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深化評價制度改革,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教學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和素質教育導向機制,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小學、初中繼續實行“免試、就近、劃片入學”制度,推進高中配額制度,確保城區中小學校均衡發展。
(五)細化督導,科學評估,做到工程建設全程監控。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負責,建立市直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監控和督導評估制度。做到從調查摸底到制定規劃,再由工程實施到工程驗收的每個環節都進行監控,對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及時協調解決,對出現的偏差及時糾正,對好的做法及時總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