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生產發展基金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增加農民收入,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是建設新農村最重要、最關鍵的目標。為探索財政扶持村民生產發展,幫助農民增收的新的資金運行模式,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太湖縣"村民生產發展互助基金"(以下簡稱基金)。基金實行民借、民還、民管、民用、滾動發展的運作方式,切實發揮使用效益,幫助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
一、基金設立的宗旨。基金主要是解決農民生產發展、經營貸款難的問題,最大限度發揮政府相關資金的引導和牽動性作用,提高農民增加收入的能力;增強農民的成本意識、效益意識、風險意識和誠信意識;有條件的地方鼓勵民間資本和農民參股;逐步達到基金村民自主管理、自我發展、持續發展,形成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二、基金的分配方法。基金的分配實行招標制,全縣15個鄉鎮各推薦3個民風好、治安好、群眾積極性高、有20-50戶的村民小組參加投標,通過評標確定一定數量的村民組進行試點。另外還選擇一個有代表性、村民相對集中、戰斗力強的村黨支部進行試點。
三、基金的管理組織。由村民自主推選(無記名投票)本組作風正派、有一定管理能力和樂于奉獻的五人成立"基金共管小組",自主管理基金。縣財政按村民小組的規模大小對"基金共管小組"給予適當的辦公經費補助。
四、基金的使用原則。1、基金的啟動資金由省財政下撥到縣財政,縣財政與中標村民組及所在鄉鎮簽訂協議后,先撥付資金的60%給"基金共管小組",余款在先撥資金正常運轉一定時間且經縣級評估驗收后撥付,財政撥付的資金所有權歸村民組全體村民共有。2、村民本著自愿原則每戶交納互助基金50-200元(不計息),共同形成"基金",村民只有交納互助基金后方可取得基金借款資格。3、基金不得平均分攤發放給村民,不得用于抵扣往來款項,不得用于非生產經營性開支,只能用于本組村民生產發展項目,項目的選擇不得破壞環境,不得損害他人利益。4、基金財務管理必須實行專人專賬,嚴格審批手續,日清月結,及時公布,接受村民監督。5、基金共管小組對借款戶建立信用等級評審制度。6、如有舉家遷移、自然消戶等情況,其基金共有部分自然消失。
五、基金的有效監督。1、縣財政局確定相應人員每人聯系一個鄉鎮,并做好業務培訓。各鄉鎮政府、財政分局(所)確定一名負責人對試點村進行業務培訓,監督和指導此項工作。村兩委要認真落實好縣、鄉(鎮)各項制度和工作要求,積極推動基金健康、有序運行。2、各試點村民小組要及時向本組村民公示基金使用情況,并定期向所在鄉鎮、村匯報基金運作情況;鄉鎮定期向縣匯報基金運作情況。3、實行備案制。"基金共管小組"及時將基金管理制度、借款合同、基金投放及回收、利息收取等情況報村委會備案。
六、基金的運行程序
1、聯戶擔保。采取一戶借款需由有一定經濟實力的若干農戶聯合擔保的方式發放借款。如確需實物抵押,由"基金共管小組"討論自主決定。
2、借款額度。每戶一次借款原則上為1000-5000元。
3、借款期限。一般為3-6個月,特殊情況下不得超過一年。
4、借款戶數。在借款戶數不得超過交納基金總戶數的49%。
5、借款利率。按照等于或略低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水平由取得借款資格的村民集體討論決定。
6、利息分配。60%轉作基金,40%用于公益事業和照顧特困戶。
7、借款程序。戶主申請→擔保人簽名→基金共管小組審批→公示→簽訂合同→及時放款。
8、獎懲辦法。基金每運行一年,縣將對其周轉率、回收率、保值增值等指標進行考核。對實現增值的給予獎勵,擴大基金規模。對管理不善,資金未發揮效益的,將予以通報,限期整改,不再增加扶持基金。如有貪污、挪用等違紀現象,將依法追究其責任。
9、實施步驟。逐級成立組織→廣泛宣傳發動→推選"基金共管小組"→招標評標選定→簽訂三方協議→逐級培訓指導→基金到組→監測評估驗收。
10、實施時間。定于2006年4月上旬完成招投標工作,4月中旬前資金到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