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精神教育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學是一所新組建的縣直初級中學,建校伊始,學校就把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教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相繼出臺后,我校為增強德育工作實效,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堅持”以人為本,活動育人“的德育指導思想和”人人育人,事事育人,處處育人“的德育工作思路,將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貫穿到學校各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之中和各項活動之中,不斷豐富內容,不斷強化措施,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努力使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并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一、構建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工作網絡
為使我校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實處,學校建立了”一個中心三條主線“的教育網絡。”一個中心“即以黨總支為核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校長書記親自抓。”三條主線“即:一是由黨總支、校辦、政教處、班主任等組成的主線;二是由教務處、教研組、科任教師等組成的主線;三是由在校外確定的烈士陵園、縣福利院、”縣人防辦“、博物館、科技展覽館、”民兵訓練基地“等組成的主線。在機制上形成了一個以黨總支為核心,以政教處為龍頭,由共青團、學生會、年級辦、德育導師共同組成的教育網絡,形成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工作齊抓共管的可喜局面。
二、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機滲透
為了全面落實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內容,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感,弘揚民族精神,學校加強了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內容在各學科教育教學中的滲透和參與,并貫穿到學校所開展的各項活動之中,學校為此制定了詳盡的各學科和各項活動中所滲透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內容,并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集體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遵紀守法教育、養成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把愛國主義的崇高思想和情感與愛學習、愛集體、愛他人、愛公物、愛勞動等具體日常行為結合起來,不斷充實、豐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內容,使之具體化、經常化。
三、營造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濃厚氛圍
為充分發揮校園環境育人的作用,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突出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鮮明主題,營造出了濃重的教育氛圍。
1、在校園的醒目位置設置愛國主義警示標牌,如在生活區設立文化櫥窗,定期更換報刊內容,同時配合重大節日,主辦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文化專刊。
2、在生活區和運動區設置大幅標語牌,書寫有關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內容。
3、文化長廊處雕梁畫棟,雕刻古*縣歷史風俗圖畫,近來又增添了有關”五心“教育內容,使學生從中受到教益,激發他們的自豪感、上進心。
4、教學樓和科技實驗樓走廊懸掛偉人、名人畫像和格言警句,用以激烈學生從小樹立愛我中華、報效祖國、發奮學習的遠大理想。
5、教室內前后黑板上方書寫班訓、張貼國旗,四面墻壁張貼或懸掛自己制作或購買的條幅、名人名言。
6、教學樓前有一尊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革命家楊獻珍的頭像,金光閃耀,熠熠光輝。
7、裝飾一新的國旗壇、國旗桿和迎風飄揚的鮮艷的五星紅旗,成為我校一道動態的愛國主義教育的靚麗風景線。
8、學校設有革命傳統教育陳列室,楊獻珍革命事跡紀念室,也被確認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這樣的布設,讓學生一走進校園,就強烈地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文化氣息以及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氣氛,使他們在這樣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得到教益,使學生們能夠胸懷祖國,放眼未來,勤奮刻苦,腳踏實地,努力培養自己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動
思想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或者成為枯燥、抽象的說教,從而收效甚微。因此,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視各年級學生思想基礎的特點,制定了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常規,因年級和學期不同而不同,包括日常規、周常規、月常規、學期常規,做到月月有主題,周周有安排。
1、每天晚自習前利用30分鐘時間進行德育活動,其中周二是愛國主義教育專題,周四為愛國歌曲學唱時間。
2、每月辦兩期黑板報,每期必須要有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內容。
3、周一早晨集體升旗和國旗下講話,成為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頭戲。同時每日固定時間升降國旗,全體師生肅立,面向國旗行注目禮。
4、每學年新生入學都要進行軍訓和參觀我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5、大力推行德育導師制度。為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強化教育效果,學校推行了德育導師制度,即把各教學班的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科教師任小組的德育導師,定期召集學生開展活動,進行思想教育。
6、制定德育系列化方案,把包括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內容的德育工作具體化、系列化到各年級、各學期,并根據年級和學期的不同而有所側重。
除上面我校舉行的常規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外,我們還組織學生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
1、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請烈士陵園工作人員講解*縣革命史,并要同學們暢所欲言,談感受、說認識、抒理想、言抱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每年春秋兩季開學之初,學校也都要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舉行14歲少年宣誓儀式,從此告別幼稚的童年,走向充滿朝氣和活力的少年時代,通過宣講少年應樹立的理想和抱負、應擔承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建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使自己成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2、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和縣科技館參觀,接受民族知識和文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品格,自覺弘揚民族精神。
3、到文化廣場、縣公路客運站打掃衛生、做服務宣傳等。
4、利用重大節日,開展慶祝活動,如慶”五四“、慶”十一“、慶元旦。同時我校把教育按月份進行安排:二月法制教育月、三月文化禮貌月、四月見義勇為宣傳月、五月黨團知識月、六月理想教育月、七八月社會實踐月、九月入學教育月、十月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月、十一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月、十二月集體主義教育月。
5、通過現場會、演講賽、征文、辯論會、讀書競賽、歌詠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不斷豐富和發展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內涵,使他們成為熱愛祖國、富有民族精神的新一代。
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工作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我校正是在認識上、機制上、內容上、方法上、過程上有了一整套嚴格的操作程序,使得我們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井井有條,成效顯著,學校曾被評為”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學校現在是教風嚴、學風濃、班風正,全校師生人人有禮貌,個個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