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優秀鄉鎮黨委書記先進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這幾年,濟陽縣汪橋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民營經濟全市馳名,農村村落社區建設全省有聲,與外商合資興辦的全縣第一流中學——濟陽三中已喜迎新生入學,集鎮日益繁榮,街道樓房拔地而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自來水、有線電視、高檔家俱進入了平常人家。汪橋在短短幾年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們贊嘆不已。
只有時時處處牢記自己的職責,切實擔負好穩定一方,帶富一方的責任,才能無愧于組織的信任,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年,年僅歲的王陽明從縣機關調任汪橋鄉黨委書記。為早日理清工作思路,放下行李的他顧不上調整從縣城下鄉的種種不適,撲下身子進村入戶,短短二個月走訪農戶余戶,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余個。結合實際,他在鄉人大會上提出的“農業穩鄉、林業興鄉、流通強鄉、工業富鄉”的發展思路,得到了代表的一致肯定。思路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因素。王陽明始終鎖定農民增收目標緊抓鄉村干部隊伍建設不放松。他大膽啟用一批經驗豐富,年輕有為的人擔任村干部,積極培養他們加入黨組織,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他的直接幫扶下,古嶺村支部書記、鄉人大代表王壽全牽頭創辦畝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帶動戶農戶致富。在王陽明的帶領下,全鄉余名黨員、干部、縣鄉人大代表在種植、養殖、個體私營經濟等方面大顯身手,共創辦“雙帶”基地個,受益群眾余人。近幾年鄉黨委連年評為“六好”鄉黨委,××年被市委評為“親民為民富民”好班子,全鄉的村黨支部被市、縣評為“五好”村支部。
“漠視群眾的疾苦決不是一名稱職的干部,更不是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他時常用這句話教育身邊的人。××年夏,干旱困擾著全鄉萬余名農民的農業生產、生活。整整個月他日夜奮戰在抗旱一線,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組織勞力疏通抗旱渠道余公里,修復機站座,確保了全鄉人畜飲水安全和萬畝早稻豐收。為解決全鄉偏遠村委會群眾出行難問題,幾年來多方籌集資金萬元,修建村級公路余公里,實現了全鄉村村通公路的目標。他一直做到情傾貧困群眾,多年一貫地資助酒坊村孤兒陽道志上學,同時還經常到五保、貧困戶家中噓寒問暖。
“跳出農民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村”是他多年來探索解決“三農”問題得出的結論。因此在工作實踐中他始終把城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農村發展的“牛鼻子”突出抓好。為加快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步伐,王陽明經過多方論證,在與縣、鄉人大代表一起多次召開群眾座談會的基礎上,下定決心建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于一體的龍頭大集鎮。在他的領導下,短短三年,一個服務功能齊全,基礎設施配套,具有一定輻射和集聚功能的新興大集鎮在原來的光禿丘嶺上順利建成。通過不斷提升集鎮的品位和服務功能,個體私營經濟戶發展到戶,私營企業達家,集鎮居民達余人。通過招商引資促進農業產業化、農業近工化、工業規模化是他的得意之筆。王陽明在全鄉提出了“人人都是招商環境,招商無小事”的理念,在全鄉形成了改善形象廣招商的氛圍。幾年來,他先后三次遠赴浙江,動員余位客商到鄉參觀考察,共有余位客商投資余萬元在汪橋“安家落戶”,為全鄉經濟的繁榮注入了活力。
為了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職責,他不斷地學習人大業務知識,在密切聯系選民,征詢民意的基礎上認真幫助選民和縣、鄉代表排憂解難。據不完全統計,××年王陽明共為選民解決各種問題件,被群眾譽為“貼心”代表。
看著他近年來榮獲的一摞摞榮譽證書,想起幾年來汪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深信,汪橋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