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黨總支先進事跡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村是1956年建立的山東移民新村,幅員面積3.3萬畝,有190戶,955口人。村黨總支下設6個黨支部,有44名黨員。十幾年來,村黨總支帶領全村廣大黨員群眾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導的農村經濟產業化新格局,使*村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10億元、35家企業、40多種產品、1900名員工的大型企業集團。*5年,全村實現總產值6.5億元,利稅3715萬元,人均純收入1.36萬元,同比增長11%,成為名副其實的“龍江第一村”。村黨總支先后受到省市縣等表彰獎勵50多次。
加強班子建設,提高支部戰斗力
村子富不富,關鍵在支部。自身清,才能腰桿硬。村黨總支一班人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堅持做到“五不準”,即一不準吃請、二不準超范圍陪客、三不準超標準種地、四不準超規格住房、五不準私自安排子女和親戚就業。人事、經濟采購、發展方向等重大事情實行民主投票決策,對涉及全村發展的重大事情請廣大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參與研究決策,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實行村務公開制度,做到每月向村民公開一次全村各項事業的收支情況,真正把知情權和參與權、監督權交給群眾。提高自身素質,班子成員都達到了大專以上學歷。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進一步規范了議事、民主決策、黨員聯系戶等黨建各項制度,在實踐中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黨建工作機制。
做活黑土地文章,構建生態農業
強力構筑生態農業。十幾年來,先后購置了25臺大型拖拉機,400臺套大中型農機具,成立了集體機耕隊。種植業從種到收全部實現了機械化,成為全國農業戰線的先進典型。在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上,先后投資1000多萬元,打農田井583眼,上噴灌設備100多臺套,全村耕地全部實現了節水噴灌化。先后辦起了兩處集體牧場,奶牛達到1500頭,生豬1萬頭,山綿羊500只,基本上實現了糧食和秸桿進牧場,畜糞進農場還田培肥地力的生態經濟良性循環。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年產*0株,集育、管、造于一體的林場。人工造林面積達到1.0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5%,形成了生態小氣候,并且林木年增值近千萬元,成為“綠色銀行”。
做活精深加工文章,興工富民
思路決定出路。早在80年代初,村黨總支一班人就抓住全國大上鄉鎮企業的契機,響亮地提出了“要想富上項目”的工作思路,把發展村辦企業納入重要的工作日程。1983年,依托草原廣闊和400多頭奶牛的優勢,創辦了當時全國唯一的村辦乳品廠,1989年投資1600萬元建起了年產1500噸的甜蜜素廠,1994年投資5000萬元建成了年產3000噸的檸檬酸廠,1996年又投資800萬元,建起了年產5萬噸的節糧飼料廠,實現由原來的粗加工、低附加值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變。近兩年來,又瞄準國際、國內市場,大膽引進和新上了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產品和項目,走上了科技興企之路。與無錫大學開展技術合作,投資3000萬元在齊市林機廠建立啤酒專用麥芽糖廠,年可加工玉米10萬噸,生產麥芽糊精粉、結晶葡萄糖和高麥芽糖漿。*2年華冠科技股票在上海上市,在全省首家實現了農業板塊的股票上市,當年發行4000萬股,募集資金1.4億元。*2年引進北京德農種業公司5000萬元資金進行種業開發。同時,黨總支十分注重培養和引進科技專業人才和企業管理人才,先后投入110萬元培養了46名大學生,選派310人次到大中專院校學習深造,多方聘請專家、能人46人,為企業的騰飛插上了科技翅膀。*5年,三精制藥投資5000萬元的企業落戶*村,同時村里爭取到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50萬噸玉米精深加工項目,使富華集團的年玉米精深加工能力達到了100萬噸,建成了全省聞名的“富華生態工業產業園”。
做活精神文明建設文章,提高生活質量
不斷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黨總支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把思想教育工作作為經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不斷強化軟硬件設施。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鄧小平理論、黨的方針政策,結合“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全力提高黨員干部素質。1999年,投資80萬元建起了省內村級一流小學教學樓,建筑面積900平方米,兒童免費入托、入學。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到100%,程控電話入戶率達95%。村內主要街道修筑了10萬平方米的水泥路,安上路燈,實行了合作醫療制和老年人生活保障金制度,并建起了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村級無人值守的35萬伏變電所。*4年,全村建成了116棟別墅,有116戶農民搬入了花園式別墅。*5年,完成了創建國家生態旅游村、建設村史展覽館和三星級賓館等十件大事。村總資產、總收入實現10億元和6.5億元,上繳稅金3715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