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鐵路工程建設主要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客運專線,是市政分公司首次承擔大型綜合鐵路工程施工,全長18.411千米的管段,正處在一標咽喉部位,直接制約著整條線的工期進展,處于線架梁口的風頭浪尖。這就預示著一場硬仗就在眼前。打硬仗需要人才,更能造就人才,在這個戰場,市政分公司參戰人員,“老夫聊發少年狂,晨曦煉就當午陽”,他們活躍在各自崗位上,以一串跳躍的婉轉音符,共奏一曲華美樂章。三經部被局授予“先進單位”;被公司評為“客運專線鐵路工程建設先進項目部”;經理部黨工委被局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
“干就達標準,建就建精品,圓滿畫句號”,這是“老將”成志明的工作目標。今年已55歲的他,知道自己不再年輕,但這位市政分公司德高望重的老領導被任命為一標第三經理部經理后,煥發了青春般地激情。他認為這是他退居二線最后的一個項目了,他要把30多年來的積累全部傾注到這個項目上,為自己職業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經理部管段長達18.411千米,沿途橫貫三個鄉鎮,前期征地拆遷難度很大,成志明整天穿梭于田埂、荒地之上,奔走在相關部門和村民之中,通過他和同事們的努力,僅用短短十幾天時間,工程就破土動工。三經部管段地處全線要塞,工期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技術標準新,成經理緊抓工程關鍵“三重一大”(涵洞、橋樁、路基三個重點及大臨建設),組織實施攻堅,提綱挈領地帶動了全管段工程有條不紊的進展。成志明經常深入現場,有時甚至像釘子一樣堅守在重點部位、關鍵環節。春節過后,跨寧西特大橋既有線施工壓力很大,他毅然將行李搬到特大橋施工現場,組織人力掀起施工高潮。8月7日,連續梁進行網第三階段砼澆筑,半夜突然下起大雨,他放心不下,立馬前往施工工地,不知不覺雨濕了衣服,但他直到凌晨砼澆筑完畢,才返回駐地。可不熟悉的人有誰知道,他已經是個50多歲,患有20多年嚴重糖尿病的領導呢?
“誠懇做人勤奮做事”,這是三經部黨工委書記高學武為人處世的態度。,他卸任公司“兩辦”主任,投身到大會戰隊伍。這位市政分公司有名的“一支筆”棄文干項目,第一次干就遇見如此浩大的工程,初始他壓力很大。他首先從項目黨建入手,認真組織開展了“客運黨旗紅中鐵四局爭先鋒”等一系列活動,爭創好班子,帶好職工隊伍,為項目部會戰筑起堅強思想堡壘。穩定推動“三工”建設,抓好標準文明工地建設,督促項目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公司開展的“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為主要內容的創“雙優”活動。做好項目宣傳,先后在《鐵道建設》、《安徽日報》、六安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發稿20余篇,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加強與地方政府和當地群眾交流溝通,為項目部創造和諧的內外部環境。他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結合市政分公司黨政開展的“兩責兩促”活動,緊密圍繞施工生產中心,投身施工生產管理,組織開展了“優質優秀建強攻硬上保架梁”的勞動競賽活動,并主責單體工程“s315省道立交橋”的建設。在高學武的帶網領下,整個項目部員工思想穩定、斗志高昂,他被局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在12月下旬召開的中鐵四局甬臺溫項目思想政治工作現場會上,他作了題為《有的放矢抓“四優”凝心聚力創“一流”》的典型經驗介紹。
“上車就睡覺,下車就工作”,這是三經部常務副經理吳昊的工作狀態。承建客運專線,對市政分公司來講,是做強做大的良好機遇,同時在技術、人才儲備、施工組織等方面面臨嚴峻考驗,對于一個身兼幾個工程項目經理的吳昊來說,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市政分公司第一次干大型綜合鐵路項目施工,沒有自己的協作隊伍,初期在協作隊伍選用上走了彎路。春節的時候,當時工指要求的工期很緊張,項目部技術人員少,沒有好的樁基施工隊伍,土方隊伍進進出出。一邊要組織搶工大干,一邊沒有足夠人力保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吳昊人在家中心系項目,大年初一晚上也輾轉難眠,夢中都在尋找隊伍。大年初四一早他就驅車趕赴項目,著手對整個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他多方打探,調遣和選用以前與自己合作過的隊伍,同時認真分析,把管段化整為零,分為四個分部,任命管理組織能力強的人員任項目副經理,明確責任區劃,各管一段,各個擊破。人員配備好了,好的協作隊伍進來了,施工生產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局面。但吳昊絲毫沒有松懈緊繃的神經,積極籌劃全線控制工程——跨寧西鐵路特大橋的施工方案的確定、論證和優化,在他的主持下,管段內難度最大的工程施工沒有走一步彎路。5月份,是工期最緊迫的時候,管段內多座橋梁、涵洞同時處于施工中,混凝土供應
很緊張。吳昊及時抓住主要問題,親自統籌混凝土的調配。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攪拌站打電話,詢問混凝土情況,然后下工地深入分析,合理調配混凝土,使混凝土的供應緊張但有序,忙而不亂,確保了各項單體工程施工有序進展。吳昊一邊要協調全管段施工生產和各種關系,一邊親自管理當時最關鍵的環節混凝土調配,同時還有兼顧管理其他工地,他有多忙、多累,可想而知!那段時間,他一個月的電話費都要打到一兩千元,最忙的時候,一天要換五塊電池;累得一上車就閉目養神,一下車立馬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狀態。他是線上活生生的“工作狂”。
“女兒,媽媽對不起你,回去后媽媽天天教你說話,教你學走路”。當別的父母天天和孩子共享天倫的時候,年輕的媽媽周倩只能在心里對自己襁褓中可愛的女兒念叨這樣的話,這怎能不讓人感動!由于項目部缺少預算人員,周倩“舍小家、顧大家”,淚別襁褓中的女兒,主動請纓參加建設。預算并不是周倩的本行,為了更好地理解消化定額,起初她整天泡在工地上對每一道工序進行認真觀測、反復詢問分析,實地掌握施工所在地的材料價格、民工工費。12月,她到陳小莊大橋測算旋挖鉆機成樁單價,從機械進場到砼澆筑完畢,她一直盯在現場,作業人員對他說:“天這么冷你回去吧,需要什么數據我直接給你提供不就得了”,周倩望著天空的雪花,裹緊羽絨襖,輕松地說:“這是我的工作,你說說就行了,那我豈不是要下崗了”。這個弱女子堅毅地認真勁兒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她工作很細,有次去工指驗工計價,做完后發現有一元錢對不上,她在電腦前整整找了兩天,眼睛都看花了,終于找到了出錯的地方,她說:“一塊錢不是大事,但成本預算無小事,這次錯一塊,下次就可能錯很多很多,只有找到錯誤根源,下次才不會出錯。”7月20日,她像往常一樣在工地收集基礎資料,突然接到家里電話,說孩子的手被開水燙傷了。那可是剛剛一周歲的孩子呀,多么嬌嫩的小手!聽到電話那頭孩子用哭聲呼喚著她,她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此時距8.15架梁工期只有25天,正是施工的節骨眼,她強忍淚水把寫好的請假條塞進口袋,含淚在網上搜索關于燙傷后的護理工作辦法,但孩子在遠在千里之外,見不著孩子,一切又有什么用呢?她不是狠心的母親,是她還有更重要的任務,也許她覺得微不足道,但這分明就是一種感人至深的情懷!
“困沒什么,多走動、抽煙、喝茶,挺不住了就抹點風油精或用濕毛巾擦把臉”。這是外號為“拼命三郎”的技術人員楊勝利為大家對付“困”支的招。11月,剛跨出校門兩年的楊勝利被市政分公司調至經理部,負責跨寧西特大橋砼灌注施工技術工作。特大橋樁、墩身、連續梁砼施工量高達3.1萬立方米,砼灌注是整個特大橋施工的最關鍵工序,這項工作責任重大且須連續作業。特大橋樁基施工,高峰期有7臺沖擊挖掘機和2臺旋挖鉆機24小時連續作業,一次砼灌注,動輒十幾、二十幾個小時。從下鋼筋籠到指揮吊車、砼罐車就位,從測試砼入孔溫度到導管的提升,楊勝利寸步不離現場,經常連續工作20幾個小時,領導擔心他身體受不了,安排別人去替換他,楊勝利說:“這是我的工作,別人不熟悉易出錯誤”。就這樣,他一直盯在現場,只是在灌注間隙到吊車駕駛室休息一會兒,那段特大橋搶工的日子,這就是楊勝利的生活方式。全長161米的連續梁是跨寧西特大橋的施工重點和難點,7月19日開始砼灌注施工,在箱梁底部砼灌注時,為保證施工質量,楊勝利堅持和民工一道鉆到箱梁底部,由于箱梁中間模板支撐林立,空間狹小,通風不暢,大汗淋漓的楊勝利一方面加強對耐久性砼入模溫度、含氣量、坍落度等技術指標的檢測,一方面嚴格控制砼灌注的速度和振搗。歷時兩個多月,連續15個節點段連續梁砼灌注完成后,楊勝利脖子、胳膊等處長滿了痱子,人曬得又黑又瘦。但在楊勝利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特大橋312根樁,經檢測i類樁達309根,鐵路德籍總監舒瓦茨對特大橋砼施工質量和內業資料進行了認真的檢查后,由衷地對楊勝利贊道:“你們的砼施工質量是一流的”。
這些都只是市政分公司鐵路建設者們的一個縮影。負責全線技術的總工程師汪明;掌管資金的總會計師張振英;負責驗工計價的工經部長曾祥素;主抓現場的副經理王和平、陳閩云、汪強、陳登榮、趙寶剛。還有,還有,太多,太多……在線上,有太多的人物值得頌揚,有太多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就是一串悅耳的“哆唻咪”,在各自的崗位上,譜出鮮活悠揚的韻律,這些韻律和在一起,誕生累累碩果:三經部是第一家在線全標段完成全部征地拆遷任務的單位;是安徽段第一家開工的單位;是全標段第一家完成線下主體施工任務的單位;陳小莊大橋是安徽段第一座完成的大橋主體施工;跨寧西特大橋連續梁是安徽段完成的第一座連續梁施工。三經部被局授予“先進單位”;被公司評為“客運專線鐵路工程建設先進項目部”;經理部黨工委被局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超級秘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