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級服務產業革新試點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服務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精神,扎實推進我區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深入開展,根據《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推薦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的通知》(發改服務[]475號)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服務業發展的的決策部署,牢牢把握趕超跨越、全面升級的工作基調,以打造千億級服務業為目標,堅持傳統服務業抓升級、高端服務業抓亮點、新興服務業抓突破、特色產業抓聚集,加快構筑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城市經濟新格局。
(二)總體目標
以打造千億級服務業為目標,通過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努力打造國家級社區服務示范區、全省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高地、華東地區重要的物流節點,全力推動全區服務業科學跨越發展。
到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95億元,年均增幅高于GDP增幅3個百分點以上,占GDP的比重達到5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06億元,年均增長16%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比重達到75%;服務業稅收占全部稅收的比重提高到65%;社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三大產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
到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58%;社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三大產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力爭達到45%以上。在此基礎上,再經過5年的努力,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65%。
二、基本原則和任務分工
(一)基本原則
1、堅持聯動發展。積極爭取省、市黨委、政府支持,堅持市區聯動、產業聯動,統籌城鄉轉型和產業轉型、統籌能級提升和服務業發展,增強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2、堅持高端發展。以高端、高質、高效為方向,對重點產業和基地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率管理,在優化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著重發展高能級、強輻射的生產性服務業,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3、堅持集約發展。優化區域功能布局,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城市綜合體和產業基地建設,進一步提升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推進產業集中、促進產業集聚、打造產業集成。
4、堅持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效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總部企業和服務產業,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國內區域經濟合作與競爭。
(二)任務分工
1、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社區服務業準入制度,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社區服務業,著力打造以家政服務網絡中心為代表的家政服務業、以頤年園為代表的養老服務業,構建能夠滿足各類群體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社區服務新格局。
(1)建設覆蓋全市的綜合性民生服務大廳,整合各類資源,分行業選擇規范資質、信譽過硬的企業進入大廳,打造民生服務功能區、中小企業服務功能區、生活百事功能區、文化傳媒功能區、維修服務功能區等六大服務區。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區中小企業辦、區財政局、區國稅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各街道
(2)打造全國養老的“候鳥走廊”工程,以省華都頤年園(全國愛心護理工程示范基地)為基礎,北連遼寧省丹東市馬市島休閑度假中心項目(全國科學養老基地),南連海南省海口市頤康中醫保健療養院(全國老年健康養生示范基地),開展全國乃至國內外旅游養老,打造全國旅游養老服務品牌。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旅游辦
(3)建立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網絡中心,加快“銀齡居家樂”和“居家養老”專線服務系統工程建設,設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公益崗位,打造老人幫困求助及家政服務、醫療服務和精神文化慰藉服務“三大網絡”,對社區老年人特別是空巢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居家養老服務,構建起社區居家養老“十分鐘”服務圈,爭創全國居家養老服務示范區。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商務局、區人社局
(4)打造12343居家必需品直流配送服務體系,引進物聯網應用技術,創建物流配送創業園區,建立“五大統一”特色配送隊伍,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免費配送到家庭。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工商分局、區國稅局、地稅分局、質監分局
(5)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加大對各級老年機構和老年會所的補助力度,對民辦養老機構和新建設機構分類給予補助。出臺對高齡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體的養老補貼政策,逐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的范圍,推進普惠型養老。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財政局
(6)出臺養老行業地方服務標準。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質監分局、區發改局、區人社局
(7)加快建設頤年園養老社區,建成適宜老年人居住的、滿足全方位養老需求的大型、多功能、人性化養老社區,爭創全國養老示范社區。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住建局、望留街道
(8)建成集全國老年產品研發中心、老年用品配送中心、老年超市和全國養老產業發展信息平臺于一體的老年產業集聚中心。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
(9)組建養老管理公司,形成以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隊伍專業化和辦公信息化為主要代表的現代養老企業,與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銜接,開展養老項目啟動運作、代管經營、兼并合作等經營活動,輸出養老服務,實行全國連鎖,爭創全國首家養老行業上市公司。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質監分局
(10)建設百處社區民生萬事通服務站,為廣大居民提供信息咨詢、對接匹配、繳費及代辦證件、再生資源回收等五項免費服務。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工商分局、區國稅局、地稅分局
(11)建設“12343民生一卡通”B卡便民服務工程,主要包括開發“一卡通”社區管理平臺、居民存儲信息功能軟件,與多家銀行協作開發居民自由交費軟件等,可為居民出行、購物、各種生活費用的繳納提供優惠便利。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商務局、區發改局、區人社局、區金融辦、區財政局、區國稅局、地稅分局、工商分局、各街道
(12)組建銀發世紀大學,以全省首家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學校-市華都養老服務職業培訓學校為基礎,組建全國首家老年專科大學,開展涉老行業專科教育,進行養老產業學術研究,為全國培養養老產業發展專業人才。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教育局、區發改局、區人社局
(13)建設老年病康復療養中心,以老年病護理院為基礎,大力發展老年康復養老,開展老年病診療和科研,建成設施一流、技術一流、服務一流的老年病專科醫院。
牽頭單位:區民政局
參與單位:區衛生局、區發改局
2、大力實施“文化立區”戰略,加快構建結構優化、特色鮮明、保障健全、效益顯著的文化產業運行體系,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擁有知名品牌、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形成一批主導文化產業群,打造全省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高地。
(1)到年,全區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8%,成為全區重要支柱產業。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統計局、區財政局、區發改局
(2)以金星書業為龍頭,創新出版發行模式,拉長圖書策劃、印刷、發行、物流鏈條,規劃建設印刷產業基地、印刷物流基地,提升行業整體實力和產業競爭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圖書出版發行基地。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教育局、區發改局、區經信局、區商務局、區科技局、規劃分局、西關街道
(3)以文化產權交易所為依托,打造藝術品保真交易、質押融資平臺,規劃建設2萬平方米的集功能性和藝術性于一體的中仁藝術品綜合產業園,形成集展覽展示、評估鑒定、質押融資、典當拍賣、上市交易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教育局、區發改局、區金融辦、規劃分局、區住建局、區商務局、區招商局、城關街道
(4)以工藝美術研究所、漢金·鑄就坊等為依托,加大仿古銅類工藝品深度開發,打響特色品牌;借助風箏會平臺,依托火車站風箏批發商城,將建成區域性的風箏產品交易中心,形成一個由上游創意創作、中游生產制作和下游拓展銷售組成的工藝產品發展鏈條。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旅游辦、區經信局、區商務局、北關街道、南關街道
(5)以“西街68”為龍頭,以1500米“創意西街”為載體,加大動漫制作、研發設計、廣告策劃等創意企業的聚集發展。加快推進3.2萬平方米的雙子座創意中心的建設,引進新的創意業戶,出臺《創意產業園功能區規劃》,搭建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將園區打造成輻射全省的創意產業聚集區。
牽頭單位:區發改局
參與單位:區文廣新局、區招商局、區住建局、規劃分局、區商務局
(6)抓好十笏園文化街區建設,配套搞好城隍廟、郭味蕖美術館等古建筑的修復、開發和利用,規劃建設一批品牌文化市場,配套發展古玩字畫、民間工藝品等傳統消費產品,打造百億級文化消費聚集區。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招商局、區住建局、區商務局、區金融辦、區統計局、規劃分局、工商分局、城關街道
(7)加快文化(工藝品)商城項目建設,面向全國乃至海外招商,加快文化藝術品經營、鑒定拍賣,民間工藝品等業態的聚集,打造綜合性文化產業基地。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招商局、區住建局、區商務局、區金融辦、區統計局、規劃分局、工商分局、南關街道
(8)做好浮煙山開發文章,全面加快集學術交流、休閑娛樂等多功能的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努力推進麓臺書院、放飛基地二期、中勝度假村等項目建設,打造依山傍水、底蘊豐厚,影響深遠的文化交流平臺。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住建局、規劃分局、區旅游辦、望留街道
(9)培育一批優勢文化企業。加快培育中仁文化、金星書業等大龍頭企業(集團)和30家重點文化企業。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商務局、區統計局
(10)扶持一批文化會展活動。充分利用臺會展中心等優勢資源,扶持一批精品文化會展活動,進一步擴大文化產業的影響力。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招商局、區商務局、區臺辦
(11)創新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組建文化集團。
牽頭單位:區文廣新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工商分局
3、立足東物流中心,探索建設半島海陸聯運綜合實驗區,全力打造物流基礎設施、物流信息服務和物流投融資“三大支撐平臺”,構建覆蓋半島地區、輻射周邊港口的物流服務網絡,努力打造半島及華東地區重要的物流節點。
(1)到年,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由年6.8%提升到10%左右。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統計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財政局
(2)探索建設半島海陸聯運綜合實驗區,加快發展多式聯運。爭取省口岸辦支持和協調,市口岸辦牽頭海關、檢驗檢疫、工商、稅務等部門,積極主動地與港、青島港、煙臺港等周邊港口對接,建設集報關、檢疫、退稅、船公司等綜合性海陸聯運服務中心和與之配套的查驗平臺、檢疫隔離設施及處理場所、電子監管設施及工作區、保稅及罰沒倉庫、堆場等,全面實施“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異地裝箱,電子申報”制度,完善物流園區與周邊港口聯運機制,實現跨關區、跨檢區口岸直通。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工商分局、區國稅局、地稅分局、經濟開發區
(3)加快臺經貿中心建設,依托臺()經貿洽談會,探索建立臺貿易流通綠色通道,打造國內一流的對臺展貿交流平臺。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臺辦、區交通運輸局、北關街道、經濟開發區
(4)加快建設現代化物流支撐平臺,推進鋼材物流園、力威體育用品物流園、美通倉儲物流等22個大項目建設。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區住建局、經濟開發區
(5)培植壯大第三方物流,對佳樂家物流、銀座物流、美通物流、力威物流等專業性物流企業進行整合,同步引進培育一批有一定規模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區交通運輸局、區招商局、區住建局、規劃分局、經濟開發區
(6)爭取鐵道部門支持,增設4條鐵路貨運專線。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交通運輸局、區發改局、經濟開發區
(7)規劃建設東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經濟開發區
(8)探索建設現代物流產業投融資平臺,出臺并落實鼓勵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創新發展扶持政策,規范運作小額貸款公司。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金融辦、區發改局、經濟開發區
(9)探索建立會展-貿易-流通一體化發展體系。
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參與單位:區發改局、經濟開發區、北關街道
三、組織領導和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
1、區政府成立由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小組,負責改革試點各項工作的統籌調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發改局牽頭,商務、文廣新、民政等相關部門組成,負責各試點任務的協調推進;由商務局、文廣新局、民政局牽頭分別成立社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三個工作小組,其他部門各司其職,合力推進;相關街道成立試點工作對口聯系小組,確保試點工作快速推進。
3、創新服務業工作推進機制。建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改革試點推進會議;各街道服務業安排專人負責試點工作,由街道和區試點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雙重領導,形成區街兩級合力推進的服務業改革試點協調機制。
4、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互助和橋梁紐帶作用,完善行業自律機制。積極推動服務行業標準建設,完善服務承諾、服務規范和服務公約等行業自律制度,努力推動服務業有序規范健康快速發展。組建區服務業聯合會,加強對各服務業行業協會的工作溝通和指導,支持各服務業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品牌提升、商務咨詢、信息交流和人才培訓等工作。
(二)規劃引導
1、完善全區服務業發展規劃體系。抓好區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及服務業重點行業專項規劃的落實,著重完善社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專項規劃,形成完備的服務業規劃體系。
2、編制《區現代服務業業態布局發展指導意見》。發揮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優勢,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高資源和基礎設施的配置利用效率,明確全區各區域產業發展導向,進一步鞏固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推動全區經濟轉型升級。
3、制定《區現代服務業標準化發展規劃》。加大重點領域服務標準的實施,率先在社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等領域開展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并逐步推廣到其他現代服務業領域。
(三)政策支持
1、加強服務業新型領域政策研究。研究制訂社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服務業品牌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健全服務業標準體系,擴大服務標準覆蓋范圍,加快制定家政、養老服務等新興行業地方服務標準。
2、提高服務業用地比例。通過與閑置土地處置、中心城區產業“退二進三”、舊城及城中村改造緊密結合的方式,將收回的閑置土地以及置換出來的土地優先用于發展本次試點的三類產業。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積極支持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的單位,利用工業廠房、倉儲用房、傳統商業街等存量房產和土地資源興辦現代物流、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
3、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籌安排好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區里每年按照GDP的萬分之二設立服務業引導資金并建立服務業引導資金隨財力增長適度增加機制。從年起區里設立服務業改革基金,重點支持社區服務、文化創意、現代物流等服務業改革試點項目。
4、鼓勵民營企業投資發展服務業。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領域,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物流、金融、商貿、創意產業、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支持民營企業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服務業投資。拓寬民營服務企業融資渠道,鼓勵成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基金和政策性擔保機構,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信用擔保機構面向民營服務企業開展業務。
(四)人才支撐
1、建立服務業人才數據庫。根據未來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對全區現代服務業人才需求的數量、層次、結構等逐項進行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建立人才數據庫。
2、加強服務業人才培訓。多渠道、多層次培養服務業人才,有計劃地在高等院校和中職學校增設服務業緊缺專業,充分利用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開展服務業技能型人才再培訓、再教育。
3、加大力度引進服務業高端專業人才。定期開展高端服務業人才招聘會,改善用人留人環境,對高層次服務業人才給予一次性住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經費等補助。
(五)統計考核
積極構建服務業大統計體系,整合服務業各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源,建立起互相銜接、互為補充、信息共享的服務業統計體系。不斷創新服務業考核機制,在街道綜合考核中,增大服務業考核權重系數,激發街道發展服務業主動性和積極性,突出對城關、北關、南關、西關、經濟開發區服務業發展工作考核,以服務業發展促中心城區集聚力。在部門績效考核中,增強區直部門產業發展的責任感,實行行政服務和產業發展雙重考核。
(六)載體建設
研究出臺并實施好區加快服務業載體建設的意見和相關政策,建立健全統計調查制度,按照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原則,實行動態管理,集中培育一批經濟基礎好、總量規模大、服務優勢明顯、發展特色鮮明的重點服務業園區、樓宇、特色街區、企業、項目。
(七)環境建設
著力優化社會環境,加強輿論引導,營造服務業優先發展、率先發展的良好氛圍。強化行政審批中心建設,努力提高辦事效率。職能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主動為試點工作開辟綠色通道,做好服務。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監管制度,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守信的服務業發展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