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以解放思想為先導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全區當前一個重要的發展命題。我們應著眼新形勢新任務,使我們的思想認識符合不斷變化發展的現實,跟上時代的節拍,認識和查找差距不足,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激發斗志和信心,在我區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新思路,想新辦法,采取新舉措,促進全區和諧穩定。為此,我認為我區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需要在五個方面創新思路、加大力度。
一、推進產業結構調優調強
1、穩步推進“1331”農業發展戰略。一是充分發揮城郊優勢,大力調整以糧食為主的傳統農業,加快優質鮮食玉米、優質甘薯基地建設,大力引進和培育嫩玉米、甘薯營銷、加工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嫩玉米和甘薯的銷售、儲藏和加工,下決心改變把玉米、甘薯作為飼料的傳統做法。二是穩定奶牛數量,積極發展奶牛養殖小區,提高奶牛養殖技術含量,提高牛奶品質和奶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奶牛小區要向石船、龍興等腹心地帶集中。三是加快以肉兔為主的草食牲畜和小家禽的發展。充分發揮肉兔繁殖增長快、價格高、符合消費習慣優勢,引進肉兔加工龍頭企業,加快肉兔發展。打造御臨河流域500萬只肉鴨和國道210沿線500萬只肉雞基地。四是加快推進“三大經濟帶”發展,鞏固發展玉峰山、石船等無公害蔬菜基地,加快發展興隆、石船萬畝蔬菜基地建設,著重解決農藥殘留問題,創無公害品牌。加快榨菜發展,加大對榨菜池建設的補助,著重解決半成品的貯藏問題,力爭三年內打造榨菜10萬畝。大力實施“科技興果”工程,著力解決柑桔、伏季水果的商品性。
2、加快休閑農業的發展。近年來,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假日經濟的蓬勃發展、農業資源的豐富、交通條件的改善、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改變,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區應借助這一有利條件,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加強規劃,統籌協調,抓好農業與旅游的有機結合。當前,我們要傾力打造210沿線休閑農業帶,重點圍繞興隆徐堡村萬畝蔬菜基地和茨竹放牛坪萬畝梨子基地做文章。同時,利用好張關水溶洞、統景溫泉、石船四季果鄉、龍興古鎮、沙坪生態園、玉峰山森林公園這一片精品旅游資源,突出自然生態觀光、人文攬勝、休閑度假,突出農村生活風貌和豐富的鄉土文化內涵。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引導農民改造房屋、改善環境、發展產業,把農業開發、鄉村美化、基地示范、休閑觀光有機結合起來,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去農村消費,吸納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大力開發以毛哥食品、小天鵝食品、筍竹等一批具有農業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強餐飲服務等配套服務業發展,加大農業旅游宣傳促銷力度,繼續籌辦渝北都市生態節,提高我區休閑農業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休閑農業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3、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將勞務輸出作為產業來抓。采取政府引導、中介介紹、職校推薦、駐外企業帶動、勞務能人帶領、駐外機構聯絡等多種方式,有組織地開展勞動力輸出。引導和支持農民工利用血緣、人緣、地緣關系,更多地轉移勞動力。積極拓展市外、海外勞務輸出市場。強化勞動力輸出地與輸入地就業供需銜接。吸引外出打工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興辦企業吸納農民就業。對引進的企業,必須簽訂農民就業合同,非技工崗位50%用于渝北農民工就業。大力開展以區職教中心、統景職中等職業教育培訓,把未升學的初中和高中畢業學生有計劃開展培訓,著力打造渝北職教中心“渝北機械”勞務品牌。搞好勞動力市場建設和農民工服務管理,切實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后子女托管、土地轉包等問題,解除農民工的后顧之憂。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4、大力發展農村庭院經濟。庭院經濟用地不局限于庭院之中,農民房前屋后、村莊周邊的空隙地都可以利用。在實際操作中,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準開發模式,小庭院也能搞出大經濟。從我區實際情況看,土地資源寬裕的地方,宜發展種植業,比如蔬菜、水果、筍竹等;土地緊缺的地方,宜發展小家禽養殖、加工服務業;城郊農村宜發展庭院苗木、花卉業。農戶選擇什么生產經營項目,要依資源條件和自身能力而定,比如大盛、明月,養兔大戶較多,可鼓勵農民大力發展養兔業。要引導農戶發展庭院加工業,通過初加工或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在指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時,不求統一,但求特色;不求規模,但求效益。農戶宜種則種,宜工則工,多種經營,各顯神通,為增加收入開辟新的途徑,使之成為農村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點。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議,是統籌我國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的重大舉措。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也是拉動農村消費的一大制約條件。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認為,就是要從解決農民最普通、最平常、看得見、摸得著的能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一是加快農村道路建設,突出解決農村交通難問題。人們常說:“要致富、先修路”。現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很大程度上是交通問題。建議區委區府下大決心納入議事日程,經過三、五年的努力,使通往行政村村委會所在地的村級公路,逐步實現油化或硬化;同時抓好主要自然村落的普通公路和方便農民生產生活出行的水泥便道建設,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國道為干線,村級公路和人行便道為支線的農村交通網絡。徹底改善我區農村交通條件,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快農村水利建設,解決農業生產和人畜飲水難的問題。加快東方紅、兩岔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的除險加固,下大力氣抓好水庫、山坪塘的整治以及興建蓄水池工作,確保農民生產、生活用水。三是加快農村沼氣建設,著力解決農村能源和環境污染問題。大力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建設和鄉村清潔示范建設,加快農村沼氣池的推廣和普及。推廣沼氣不僅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而且是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農民不再用錢買煤或煤氣罐,是一舉多得的事。
要搞好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關鍵在投入。我們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二是要教育引導農民自力更生、投工投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新農村。三是可以借鑒澳大利亞貸款修建悉尼大橋的經驗,澳大利亞政府用100年還清修建跨海大橋貸款,帶動了城市擴張,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市民的生活條件,深得人民擁護。我區在去年也進行了嘗試,以政府的名義貸款1000萬修建農村人行便道,由支農資金每年還貸200萬,5年還清,提前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在全區甚至全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收到了極好的社會效果,這一方法可以推廣。我們每年都要向農村交通等基礎設施進行投入,倒不如向銀行貸款集中進行建設,解決農村交通及便民道、水、燃料、村民活動陣地等,這對我區財政絲毫不會產生影響,只是提前使用了財政的錢,用銀行的錢盤活了資金。
三、大力發展鄉村養老服務業
當前,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照顧、精神慰藉、心理支持、康復、護理等方面的需求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雖然近些年來城市的養老服務業有一定發展,但據調查,城市養老機構入住率很低,這是因為大多數養老機構住養條件不能滿足老年人需求。大多數的養老機構是護理院性質的,在里面住養的都是高齡、病殘老人,不適宜健康老人入住,且居住的條件與環境一般都不理想。有評價說:目前養老機構是困難老人住不起,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的老人嫌條件差。這種情況,為鄉村發展養老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我區應在這方面下功夫。
1、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鼓勵城鎮老年人到鄉村養老。我區具有獨特的近郊優勢,且大部分農村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特別是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許多農戶改造了房屋、整治了院壩,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而近些年許多農村青年外出務工,農房閑置較多。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吸引城鎮老年人到鄉村養老,消費標準適中,比如每月300元或400元,包吃住,為他們提供居家式的服務,既讓他們享受了鄉村的優美環境、潔凈空氣,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又使農民增加了收入。
2、采取城鎮居民與農戶聯建或租用農房發展養老服務業。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城鎮居民在保證安全和不新占地的前提下,投資與農戶共同新建房屋,或租用農民閑置房屋,城鎮居民既可在農村居住,也可為城鎮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消費標準自定,由城鎮居民向農民付租金,或與農民進行利潤分成,帶動農民致富。
四、加快城鎮化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
1、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重點在農村。加快城鎮化是加速農民轉向非農產業、繁榮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最有效途徑,必須注重城鎮與農村上下互動,協調發展,堅持突出重點,分層推進。當前,我們要以統景、洛磧、龍興、大灣、茨竹、興隆六大區域中心鎮建設為重點,推動一般建制鎮的發展。用活用夠“百鎮工程”和城鎮化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支撐產業,發展小商品和農產品市場,加快小城鎮發展步伐。增強和完善城鎮功能,重點支持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明顯的小城鎮加快完善基礎設施,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推動農村勞動力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土地向規模化集約,努力做到城鄉互動、城鄉融合、城鄉一體。
2、大力培植和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發展的“牛鼻子”,也是政府強化農業的著力點。我們著力解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自身實力不強,對農民增收帶動力弱的問題。一是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用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引進一批符合我區農業產業發展方向,對農民增收帶動能力強、消化區內農村勞動力的市級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工業。結合“十一五”時期工業布局調整,認真做好農村工業發展的規劃布局,積極引導各類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走產業集群之路。三是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采取項目補貼、貸款貼息和收購區內農產品進行獎勵等辦法,重點扶持一批生產、加工和流通的龍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和產品檔次。四是建立農業風險發展基金,對因疫情、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助,有效降低農業風險。五是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經營模式,大力發展肉兔、小家禽、水果、鮮玉米、竹筍、榨菜、辣椒、蘿卜等訂單農業。六是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發展。農業項目向專業合作社傾斜,加強專業合作社之間,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大市場的聯合,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組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