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精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這一理論,科學回答了當展的新課題,反映了當展的規律性要求,深刻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彰顯出改革創新的時代特征。
科學回答了時代的主題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我國13億人口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通過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實行改革開放,經過近30年的努力奮斗,我國綜合實力明顯提高,經濟總量和進出口總額已經分別躍居世界第四位、第三位。實踐雄辯地證明,發展對于增強國家實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也雄辯地說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的改革開放政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輝道路。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凸顯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對發展的認識,對發展的理念和方式進行調整與完善。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和確立了科學發展觀,深刻揭示了發展的科學性要求,反映了當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是符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需求的科學理論,是代表時展趨勢的科學精神。
科學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和黨章,標志著我們黨對發展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堅持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按照科學發展觀指導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開拓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全面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學發展觀從本質上揭示了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與方向。科學發展觀所體現出來的以人為本精神,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一脈相承,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黨的宗旨的繼承、發展和升華,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
科學發展觀所闡述和反映出來的以人為本精神,首先和突出表現在黨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關注。黨的十七大把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由過去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重新確定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以“人均”為標準的這一改動和變化,更加鮮明、更加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科學發展觀把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從民生之本的就業問題,到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中等收入者占多數”,再到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等。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的,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關注民生的基礎上,科學發展觀更加關注實現政治上的民主權利和社會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新世紀新階段,人民群眾在普遍解決溫飽、總體過上小康生活以后,更加需要從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去實現自身的利益與需求??茖W發展觀,在經濟建設上,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民主政治建設上,強調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權益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強調有序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政治生活中的新期待;在文化建設上,強調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在社會建設上,強調加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就業、教育、衛生、社會分配、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等都要有大的推進和完善。這一切,都表現出科學發展觀的新理念、新要求,反映出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視野、新境界。
充分體現了改革創新的精神
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茖W發展觀充分體現了這一時代特征。
理論創新引領其他方面的創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和成功經驗。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先后產生了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論成果,在這些創新理論的指引下,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黨的理論創新的優良傳統和優勢,總結改革開放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是當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布局方面以及具體發展道路方面都有重大創新。比如,在現代化建設目標上,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拓展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質要求更加明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上,實現了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重大轉變,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涵蓋的內容和任務更加科學、全面、協調,使小康社會建設的水平和標準要求更高。這一總體目標和布局,更加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優越性和廣闊發展前景。在具體發展道路上,科學發展觀要求,在經濟建設上,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在民主政治建設上,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在文化建設上,堅持走文化創新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既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對外關系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在黨的建設上,堅持走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自身建設的道路,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這一系列創新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順應了時展趨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