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旅游局發展產業轉型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省、市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對全市旅游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動員,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落實措施,加快推進旅游經濟強市建設。
一、肯定成績,堅定加快旅游業發展的信心
20*年,全市旅游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保增促調的總體工作部署和“發展大旅游、開拓大市場、形成大產業”的工作要求,圍繞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的階段性目標,合力興旅,探索創新,銳意進取,克服多重不利因素,進一步加大旅游營銷推介力度,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旅游經濟逆勢增長,旅游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主要指標再創新高,取得了不凡業績。20*年,全市旅游總收入突破450.2億元,接待入境旅游者、旅游外匯收入、接待國內旅游者、國內旅游收入等旅游業發展指標的增幅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幅,產業實力在全省排名第二,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六。旅游業發展直接帶動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成為保增促調的一個亮點,為我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合力興旅氛圍基本形成。近年來,各地、各部門進一步加大政府主導力度,明確產業定位,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研究出臺政策措施,著力推動品牌建設,旅游經濟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各有關部門進一步樹立大產業、大旅游的觀念,根據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強部門協作,積極支持、推動旅游業發展,逐步形成了百業扶旅的良好局面。各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旅游,根據旅游業發展的形勢變化,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充實旅游工作領導力量,強化旅游工作目標考核,進一步加大旅游發展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啟動首批浙江旅游“十百千”工程創建工作中,各縣(市)區堅持政府主導和部門聯動相結合,強化創建活動與城鎮綜合建設、旅游重點項目推進、旅游目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進一步促進了各地旅游經濟的發展。鄞州、象山進入省首批8個旅游強縣(區)行列,*鎮等5個鎮(鄉)、街道成為首批省旅游強鎮,鎮海九龍湖村等12個村成為首批省特色旅游村。
二是旅游營銷推介卓有成效。20*年,全市各級旅游部門抓住*灣跨海大橋通車、北京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等重大歷史機遇,堅持城市形象宣傳、旅游線路推廣及旅游產品促銷相結合,不斷創新旅游營銷機制,拓展境內外客源市場。策劃推出具有城市標志性意義、大眾參與性強、綜合帶動力大、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旅游營銷節慶活動。先后舉辦了“*旅游節、*旅游*推廣年、中國開游節、中國開漁節、象山國際海釣節”等各類旅游節慶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利用*灣跨海大橋通車帶來的旅游格局變化,進一步拓展長三角區域合作空間,充分挖掘歷史人文、海洋島嶼、山地湖泊、生態鄉村等系列旅游產品,整合資源,整體促銷,加強與嘉興、*、蘇南等*灣北岸城市的區域合作,增強旅游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旅游在長三角的影響力,使這些地區成為我市游客增長最迅猛的客源地。
三是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各地、各有關部門圍繞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升需要和休閑旅游需求,積極打造“大海、大港、大橋、大佛、大湖”五大品牌,進一步加快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建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推出旅游新產品,努力營造旅游產業發展新亮點。各地充分發揮規劃引領業態的作用,積極引導旅游產品從單一的觀光產品向多樣化的休閑度假專項產品轉型。精心培育海釣、濱海高爾夫、游艇等休閑旅游新業態,開發建設了慈溪達蓬山旅游度假區、奉化彌勒大佛、鄞州走馬塘等內涵豐富、類型多樣的旅游產品。同時,圍繞“中提升”戰略,積極推進都市旅游發展,著手啟動一批旅游演藝、旅游購物商場、都市一日游專線等引導性項目。整合社區、廣場、校區、博物館等社會公共資源,推出了一批社會資源訪問點,積極推動城市公共設施向旅游產品轉化,進一步提升了*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
二、突出重點,著力推動旅游業發展任務的落實
全市旅游發展大會明確了我市加快旅游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當前旅游業的發展機遇,自覺把旅游業的發展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把加快旅游業發展作為抓經濟結構調整、抓經濟增長點培育、抓城鄉統籌、抓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按照“大旅游、大產業、大提升”的發展理念,強化合力興旅戰略,在保增促調中推動旅游業發展,努力開創旅游經濟發展新局面。
(一)著力推進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建設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市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建設五年行動計劃》要求,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積極培育核心產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營銷能級,積極打造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加快推進旅游強市建設。一是著力打造休閑旅游基地。要進一步完善旅游規劃體系,充分發揮“大港、大橋、大海、大佛、大湖”的資源優勢,加快休閑旅游基地建設,確立“一核四區二十大基地”的空間發展格局,推進旅游產業和要素集聚,建設不同能級的休閑旅游目的地體系,形成濱海度假、山水人文、運動休閑、會議度假等休閑旅游基地,培育游艇、游輪、海釣、戶外拓展等休閑旅游新業態。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等區域性地塊要積極研究休閑旅游客源市場,加快培育區域性休閑旅游度假分基地,根據發展定位、市場需求,有意識地打造一批主打產品,引進扶持一些新興產業,開發幾個區塊,使之成為我市休閑旅游新的亮點,新的增長極。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把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出一批面向大眾休閑的具有鄉土特色、能帶動農民就業致富的鄉村旅游精品,積極鼓勵農村、山區、海島大力發展農家樂、漁家樂,加快形成鄉村旅游消費新熱點。二是積極打造商務會議基地。我市是商貿業較為發達的城市,商務活動和商務客人較多,各地在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發展中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加強旅游與商務會議的融合,依托*商務會議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國內外商務、科技、文化、旅游等各類會議、論壇、展示和節事活動。加快發展會議會展型、城市商務型、休閑度假型等特色主題酒店,完善各類會議場館和設施,提供一站式會議服務,加強會展業與旅游、賓館、餐飲、商貿等相關服務的互動發展,進一步完善商務會議旅游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特色鮮明、接待能力強、知名度高的商務會議基地,吸引更多的商務客人來*休閑旅游,形成商務會議、旅游、休閑消費的疊加效應,帶動商貿等相關產業發展。
(二)加大旅游營銷力度,進一步促進旅游消費。一是要加快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是我市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的一項重要工程,也是對接*世博會的一個重要平臺。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快地塊拆遷和項目立項進度,盡早啟動建設,盡快形成以旅游集散功能為主要依托,集旅游投訴、旅游咨詢、旅游緊急救援、旅游信息化、旅游推廣于一體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和對接世博的主渠道。同時要加快縣(市)區分中心建設,形成市本級主中心,縣(市)區分中心為支撐的全市旅游集散網絡體系。二是要積極開展區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發展空間。要借助*灣跨海大橋建成后交通格局的改變和世博營銷戰略,打好“*牌”,加強與長三角及舟山、紹興等周邊城市的“同城營銷”,積極推進長三角旅游一體化。尤其要加強世博旅游的對接,將*旅游產品納入世博會整體對外宣傳平臺,著力做好滕頭世博城市最佳實踐區、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等旅游營銷工作,力爭使*成為*世博旅游的換乘中心之一。三是創新營銷手段,進一步開拓旅游市場。各級旅游部門要把傳統的旅游宣傳促銷向旅游目的地整體營銷轉型,把我市的主要旅游景點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宣傳推介。特別是要引導和整合旅游景區、旅行社等旅游企業的力量擴大宣傳促銷,進一步提升*旅游的整體形象和競爭力。要大力開發推介城市周邊和中短程旅游產品,把*旅游產品納入新華東黃金旅游線,形成與黃金周、小長假、長周末等熱點時段相適應的旅游消費熱點,充分挖掘老百姓的旅游消費潛力。要依托*商務會議資源優勢,促進旅游與商務會議的融合,把*旅游節培育成為較具影響力的品牌節慶;要不斷提升中國開漁節、中國開游節、梁祝愛情節、彌勒文化節等品牌節慶,辦好系列鄉村農事節慶活動。同時要在*國際服裝節、浙洽會等會展活動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提升*旅游節慶、會展的生命力和影響力。要按照國家旅游局提出的“國民旅游休閑計劃”、“全國鄉村旅游倍增計劃”、“入境旅游發展計劃”等要求,積極推動以“暢游阿拉*,共享甬城美景”為主題的國民旅游休閑推廣行動,整合政府、企業、媒體等資源,積極開展旅游產品的研發和旅游形象的推廣,包裝推出生態旅游、鄉村旅游、都市旅游等大眾化旅游產品,進一步拓展城鄉旅游市場需求,拉動旅游消費。
(三)加快旅游品牌建設,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當前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我市的自然和旅游資源優勢,從規劃入手,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帶動,進一步加大旅游投資力度,加快旅游品牌建設,努力推動旅游產業結構優化、素質提升,促進旅游業在轉型升級中不斷發展。一是積極推進旅游重大項目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重點旅游項目建設,通過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全力抓好“中提升”等重點區域的旅游項目開發,重點啟動建設一批事關長遠的、引導性的的建設項目,投資建設一批高水準的旅游景區、休閑度假接待設施、旅游住宿設施、旅游道路、旅游救援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增強旅游業的有效供給。圍繞全市“一核四區二十大基地”的旅游發展總體格局,加大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優勢集聚,進一步做大旅游產業規模,做精旅游產品質量。項目推進建設要落實責任,重點項目要有專人聯系負責推進,確定的項目要抓緊落地,加快推進,使之早出形象,成為新的亮點。二是著力推動旅游業態多元化發展。要進一步加快旅游業與商貿、文化等產業的融合互動,擴大旅游產業鏈。積極推出都市旅游、海洋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紅色旅游等專項產品。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和綜合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生態旅游資源優勢,加快開發溫泉、森林等多元化度假旅游產品。三是要進一步做大做強市場主體,著力提振市場信心。旅游市場主體是旅游業的根本。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的嚴峻形勢下,要利用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通過合資、聯合、并購、重組等方式,促進旅游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扶持發展優勢企業,著力提振市場主體的旅游投資信心,鼓勵做大做強。要鼓勵我市的連鎖酒店興辦旅行社,發展專業旅游車隊,促進旅游、餐飲、酒店實行產業集群式、品牌化發展。進一步規范旅行社的發展,引導旅行社做大做強與重組提升,推動旅行社向集團化、網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積極引進和扶持一批以*為基地的區域性旅游集團、酒店管理公司、國際國內百強旅行社。鼓勵大型企業集團進入旅游業,引導社會資金向符合旅游產業發展方向、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領域投入,充分發揮旅游業拉動投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作用。同時,要以《旅行社條例》實施為契機,著力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規范導游人員的勞動用工管理,大力推進旅游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加快培養一支懂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旅游人才隊伍,為我市旅游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三、強化保障,努力爭創旅游業發展新業績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圍繞建設旅游經濟強市的目標,進一步強化合力興旅意識,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努力爭創旅游業發展新業績,為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貢獻。
一是進一步強化合力興旅意識。要實施合力興旅戰略,提升合力興旅水平,把加快發展旅游業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市委、市政府保增促調總體工作部署、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大事來謀劃,把旅游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突破行業、部門界線,加強協作,協同配合,主動關心、參與、支持、服務旅游經濟,自覺把發展旅游業與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緊密聯系起來,在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等方方面面融入旅游元素,努力推動我市旅游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不斷提升對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貢獻度。
二是進一步強化政策支持力度。近年來,為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國家和省、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批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措施,為我市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全市旅發大會前,市委、市政府為加快旅游業發展,又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抓好已出臺政策措施的落實,并根據旅游業發展趨勢不斷研究提出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對旅游業的扶持力度,為旅游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按照《*市休閑旅游基地和商務會議基地建設五年行動計劃》要求,加大投入,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地推進休閑旅游和商務會議兩大基地建設,確保五年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要強化政府主導,充分發揮政府在制度建設、政策保障和環境改善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及時研究、協調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完善旅游業績效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各方支持旅游業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著力形成百業促旅、融合互動的整體格局,進一步促進我市旅游經濟發展。
三是進一步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創新體制機制是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破解制約我市旅游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加快形成有利于我市旅游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要從有利于風景旅游工作的開發出發,積極推動市縣兩級實行風景與旅游資源一體化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市縣兩級旅游管理機構職能,充分發揮其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引領、整合、協調作用。要加快推進旅游協會改革,發揮旅游協會的橋梁紐帶和行業自律作用。要進一步完善旅游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建立健全由旅游部門牽頭,政府相關部門參與的重大旅游項目部門會商制度、健全旅游項目投資促進體系、完善旅游項目動態管理系統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