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鄉建設要為實現小康夯實基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最近閉幕的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汪光燾被任命為建設部部長。擔負城鄉建設任務的建設部門,如何描繪建設小康的藍圖?在新一年工作中,建設行政管理將進行哪些新的改革和突破?汪光燾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談了自己的打算。
城鄉建設任重道遠
從汪光燾的履歷可以看出,城鄉建設和他有著不解之緣。從大學畢業后,不管是在地方工作還是在國家部委任職,城鄉建設一直是汪光燾工作的主要內容。
1943年出生的汪光燾于1960年進入同濟大學城市建設系學習。1965年后任江蘇徐州市城建局技術員,一干就是13年。1978年至1981年,汪光燾進入同濟大學路橋系攻讀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1981年后歷任江蘇省徐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技術科工程師、城鄉建設科科長、副總工程師、副主任。1984年任徐州市副市長。1989年任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司長、總工程師。1995年7月,汪光燾任中共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委副書記,哈爾濱市代市長。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任哈爾濱市市長。1998年1月任北京市副市長。2001年11月任建設部黨組書記。2001年12月任建設部部長。2002年11月14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工作面寬,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這是建設部工作的兩大特點。從城鄉規劃到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從發展城鄉住宅建設到整頓和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從保證工程質量安全,到推進經營性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從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到城市公共交通、煤氣、上下水等等,建設部分管的內容豐富多彩。但也正因為此,身為建設部部長的汪光燾深感責任重大。
他說,當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城鄉建設相應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肩上的擔子很重。我們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有關部署,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研究建設部門的任務,努力開創建設事業新局面。
明確建設任務和責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涵極為豐富,意義十分重大。確定建設工作目標,首先要明確建設部門在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任務和責任。
汪光燾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部門任務艱巨。建設事業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條件,同時本身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公用事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既是生產和其他各項消費的基礎條件,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方面,對于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村鎮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統一配置,是現代農村服務業發展,生活消費品進入農民家庭,擴展農村消費市場必不可少的條件。城鄉住宅建設是具有持續增長潛力的消費熱點。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汪光燾說,城鎮化不是簡單地城市人口增加,而是一次重大的社會、經濟結構轉型,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實現城鄉共同富裕。他認為,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至少包含了四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推進城鎮化必須與新型工業化協調發展,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有利于縮小城鄉差別和地區差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共同富裕。二是要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各種自然資源,切實保護人文資源,努力實現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三是必須統籌城鄉建設,充分發揮城鄉規劃綜合調控作用,形成完善的城鎮體系,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四是必須以人為本。要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方便群眾生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當遵循客觀規律,量力而行,穩步發展。汪光燾談道,當前在城鄉建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脫離實際、盲目發展,超越經濟能力、搞形象工程等現象。有些同志的頭腦有點發熱,城鎮建設一哄而起,一味追求高標準,想把十年、幾十年的建設任務在幾年里完成。有些地方熱衷于“大廣場、寬馬路”,追求所謂的“世界第一”“中國第一”。城市現代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過程,必須實事求是,著眼全局,立足長遠。
開創建設事業新局面
明確道路,確定方向,在此基礎上建設部提出下一步的工作目標是,突出重點,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建設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汪光燾說,圍繞這一目標,將全面推進建設領域各個方面的工作。
在城市建設方面,要抓住規劃的“龍頭”,強化城鄉規劃綜合調控作用。編制規劃應明確強制性內容。規劃的視野從單獨的城市擴展到區域。要做好規劃編制的分類指導。強化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各級城鄉規劃管理應當受同級人大、上級城鄉規劃部門的監督,以及公眾和新聞輿論的監督。全面推行規劃政務公開,建立廣泛的公眾參與機制,接受社會的監督。
要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住房需求,完善適應不同人群的住房供應體系。進一步放開和搞活住房二級市場,積極引導商品房開發進一步向普通商品住宅建設傾斜。落實住房分配貨幣化政策,落實住房補貼發放工作。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擴大公積金個貸發放量。同時,多渠道保障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合理確定經濟適用住房的供應對象和建設、供應標準,認真落實土地供應政策和其他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積極扶持危舊住房改造,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城市的發展對基礎設施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擴大投資渠道,將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在這一領域要打破壟斷,進一步開放市政公用市場,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建設和經營。通過推行委托管理、特許經營形成競爭。國有獨資的市政公用企業,要進行規范化的公司制改造。要推進垃圾、污水產業化進程。全面推行污水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房地產市場是否規范直接影響百姓的切身利益,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和規范是國務院確定的今年重點工作。要嚴格控制自有資金不足、行為不規范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新開項目。要加強市場形勢分析,加快建立房地產預警體系和信息披露制度,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投資、住房消費者理性消費,切實防止出現過熱。加強房地產項目的審批管理,防止“半拉子”工程。加大空置商品房的處置力度,嚴格控制新建高級公寓、別墅、高檔娛樂設施等項目。
市場整頓的另一項任務是規范建筑市場秩序。今年要把規范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政府投資工程業主行為作為重點。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將加快政府投資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實現項目建管分離、建用分離。對于公益性(非經營性)的政府投資工程,應設立集中機構,或委托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公司,代表政府統一組織建設項目的實施;對于經營性的關系公眾利益的工程,應當實行市場化和專業化運作,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
我國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要做的事情很多。城鄉建設是發展的基礎,也是發展的環境。汪光燾說,過去的幾年,城鄉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強,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整頓市場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果,是建設事業歷史上發展的最好時期。在推進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建設事業一定要穩步發展,繼續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