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強園區建設發展總結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在中共*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實干聚人心,以實效促發展,積極有效應對各種挑戰和考驗,全面超額完成了*市第*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大部分經濟指標居*市前列,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發展勢頭。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主要指標大幅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生產總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0.08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下同)18.1%,比*市平均增幅高3.9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6億元,達到6.37億元,增長45.8%,凈增2個億,實現兩年翻一番的目標;財政綜合增長率達到57.6%,從上年全省第六位躍居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6.3億元,增長2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9.9億元,增長3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78億元,增長17.7%;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06.61億元和41.58億元,比年初增長25.1%和43.4%;外貿出口總值達到2.79億美元,增長21%;實際吸收外資1.178億美元,增長15.2%;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2734元,增長17.2%,人均財政收入達到1447元,增長44.7%,均居*各縣(市)首位。繼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獲得“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稱號后,*年又榮膺“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百強城市”殊榮。
二、園區建設日趨完善,工業強市步伐加快。以廣東*(省級)民營科技園為統領的“一園七區”投資平臺日益完善,園區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其中,南江工業園全年創稅1.5億元,實現兩年翻番目標;*市亞洲金屬資源再生工業基地已累計完成投資4.68億元,創稅4000萬元,該園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廣東*進口廢物圈區管理示范基地”牌匾;逕口、金田等工業區建設加快推進。全市54家企業56個項目實施了增資擴產,實際完成投資10.51億元,新增產值20多億元,新增稅收1.4億元。全市超千萬元稅收的工業企業增加10家,達到20家,其中,駿馬水泥、一力藥業和電力公司3家企業創稅超3000萬元。金屬加工、新型建材、醫藥化工、紡織服裝、紙品印刷五大工業支柱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41.03億元,增長34.9%。其中,有色金屬材料及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3.5億元,增長31.8%,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66.2%。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200家,達到20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22億元,增長30.5%;工業稅收達到4.51億元,增長45%;全市工業用電量11.43億千瓦時,增長8.36%。工業節能減排初見成效,全年完成化學需氧量(COD)新增削減量1235.3噸,二氧化硫新增削減量2766.8噸,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節能減排年度任務。推進工業節約集約用地,全年開發補充耕地2300畝,完成上級下達的年度耕地保有量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執行任務。企業自主創新和品牌戰略深入實施,全市已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8家。全市現有注冊商標442件,著名商標7件,原產地證明商標2件,均位居*市前列。
三、招商引資成效顯著,“雙轉移”搶占先機。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積極開展“百企訂婚”、“十鎮相聯”和“七區推進”活動,共與珠三角企業簽訂產業轉移協議書110多份,計劃投資總額48.6億元,其中30多個項目已轉簽投資合同。全市13個鎮(街道)與珠三角核心區鄉鎮締結為友好鎮。成功舉辦了佛山市順德區金屬加工產業招商推介會、中國*(*)——馬來西亞經貿交流會、意大利招商會、*建縣2222周年暨撤縣建市15周年大型經貿洽談活動,參加了*市組織的中山招商會、“*金秋”招商會,引進了一批“創稅型、科技型、環保型”大項目,增強了發展后勁。全市新引進項目119個,計劃投資總額109.9億元,當年建成投產項目33個,實現了歷史新突破。
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加大投入力度,對建設路、新風路等城市主干道進行了升級改造,商業大道建設加快推進;S263線、S260線、S118線升級改造抓緊施工,二廣高速公路、江肇高速公路和貴廣鐵路*段的建設工作正在扎實推進;飛鵝嶺大橋和黃田大橋主體工程已經按計劃完成,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完成計劃任務;彭沖灣改河工程進展順利,景豐聯圍、大旺圍、倉豐圍、隆伏圍等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按計劃推進;臻匯園、碧桂園、錦繡棕櫚園、珠江新城、飛鵝嶺等大型商住區開發繼續推進,國防大樓、檢察院辦案和技術用房已建成投入使用。城市“臟亂差”整治得到加強,城鄉環境不斷改善。獨水河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5萬噸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城市主干道兩旁垃圾和墟鎮衛生得到有效治理,順利通過省衛生城市的復評驗收。港口物流經濟、玉器產業、商貿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數115萬人次。
五、“三農”工作穩步推進,農民實現持續增收。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市財政共安排涉農資金1.32億元,增長41.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業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全市農業總產值45.83億元,增長5%;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207元,增長12%,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全年完成城鄉水利工程投資6598.5萬元,34宗省人大機電排灌議案工程已于去年10月底全面開工,80宗農田水利設施的維修加固和28宗省人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議案工程已全部完成。完成了113個行政村的林改工作,95萬多畝林地明晰了產權,發放了新的林權證,受到國家和省林業局的高度評價。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村(居)兩委換屆選舉工作,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信息公開平臺建設全面推進。柑桔種植和生豬、三鳥及水產養殖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
六、民生工程惠及民生,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實行統一發放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津貼,大幅度增加干部職工收入;啟動教師工資收入“兩相當”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師待遇,使公務員、教師工資收入達到*市直單位水平。扎實推進農村交通公路建設、農村泥磚房改造、農村學校規范化建設、安居工程建設等10件為民實事,使廣大群眾得到實惠。全面實施“十項惠農工程”,完成4宗總投資1700多萬元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解決了農村人口4.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90多公里總投資2760多萬元的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解決了農村5.2萬人“行路難”問題;繼上年創建43條省衛生村的基礎上,*年又成功創建106條省衛生村,全市省衛生村總數達到149條。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3283戶5668人全部納入了保障范圍,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全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26.39萬人,參合率100%,高于省和*市平均水平;落實村衛生站醫生財政補貼政策,完成238間農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各項就業再就業政策,全年實現新增就業崗位6705個,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44人,城鎮年末登記失業率2.21%;建成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72套,基本解決了*年度在冊的“雙特困戶”住房難問題。大力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組織社會矛盾糾紛大排查,建立完善了領導包案解決民生信訪問題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市委書記大接訪”活動,市黨政領導輪流接訪,民生信訪案件辦結率達到90%以上。組織涉法涉訴案件大調處,解決了一批勞資、土地糾紛案件,基本實現“案結事了、息訴罷訪”。*年**期間,我市無集體越級上訪、無群體性事件,確保了奧運平安。深入開展“眾劍行動”,大力開展嚴打整治,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分子,全市破案絕對數持續上升,打黑除惡、大要案偵破工作成績突出。全年破獲各類刑事案件952宗,比上年增長1.5%,公安“三基”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社會治安大為好轉,群眾安全感大為增強,群眾滿意度大為提高。強化對食品、藥品和重點企業、重點區域、重點產品的監管,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保證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大力推進九年義務教育,完成兩批共49所學校的規范化建設,全市C、D級校舍危房改造達到省的要求,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得到進一步普及,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高考上省三A線以上人數達到1014人,實現了新的突破。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扎實推進,廣播連續劇、*民歌等文藝精品先后在省級以上的比賽中獲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在第29屆**上,*籍運動員冼東妹成功衛冕柔道冠軍。低生育率持續穩定,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4.63‰。基層武裝部“四個基本”建設全面完成,連續五屆被省評為“雙擁模范縣(市)”。大力支援四川地震災區,發動全市捐款1200萬元、捐物一批。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此外,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救災救濟、優撫安置、婦女兒童、國防動員、老齡工作得到加強,統計、審計、物價、市志、檔案、宗教、僑務、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八、依法行政大力推進,政府建設不斷加強。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規范的機關事業單位津貼補貼制度。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民政協以及社會各方面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84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58件,辦復率達100%,辦理質量不斷提高。健全政府工作規則和會議制度,嚴格按規定、按程序辦事,行政行為不斷規范。完善政府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成開通市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積極實施多種形式的公務員知識和技能培訓,公務員綜合素質有新的提高。穩步推進法制宣傳教育,扎實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強化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廉政監察和預算執行審計,加大查處大案要案力度,提高了政府部門依法行政水平。市紀檢監察部門全年收到群眾信訪投訴153件次,辦結148件次,辦結率96.7%。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政風和機關作風建設測評活動,開辦“行風熱線”、“民聲熱線”欄目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
各位代表,一年來市政府的工作實踐證明,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緊緊抓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就一定能夠取得一系列工作新成效。一年來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市人大、市政協的鼎力支持,離不開全市干部群眾的團結拼搏、共同奮斗。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各人民團體和工商聯,駐*部隊、公安干警、武警和消防官兵,*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以及所有關心支持*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經濟發展的壓力加大,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增多;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制約亟待緩解,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力度仍需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比重仍然偏低,促進長遠發展的大項目不多,產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升級;“三農”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壓力還比較大;少數職能部門和黨員干部辦事作風較差,轉變政府機關工作作風任務艱巨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