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規劃均衡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全市教育系統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下,立足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為主題,有力促進了各級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全年市本級共撥付教育經費15.16億元,比年預計增加1.2億元,增長8.56%;學前教育提上重要日程,發展方式轉變和機制保障力度空前加強;義務教育體制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市區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優質教育資源拓展力度不斷加大,內涵和質量提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分配生招生比例由占省級示范性高中統招計劃的比例由45%提高到60%;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取得重要成果,又新增5所省級重點職業學校,成立了9大特色職業教育集團,建成了6個實習實訓基地,并推動職教園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地方高等教育取得跨越發展,又新增1所本科院校和2所民辦高職院校,高等學歷教育在校生達14.4萬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進一步提升;民辦教育蓬勃發展,又新批準成立8所民辦學校,為全市教育事業新增教育資源近3億元;隊伍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培養和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初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一大批名師和骨干教師為代表的優秀教師梯隊初步形成。
這一年來,我們以深入實施5大工程為抓手、切實做好20項實事,攻堅克難,改革創新,以突出的發展業績不斷開創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在許多方面呈現出在鄭州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的亮點和成效:
(一)市區中小學新建數量首次超過改擴建數量。往年,受制于規劃、土地等因素,教育基建大部分是改擴建項目,年,我們進一步完善了建校機制,完成了市區中小學用地的橙線控制性詳細規劃,共控規未來十年市區中小學用地369片,面積1.1萬畝,基本滿足了鄭州市未來十年城市發展對中小學建設用地的需求。經過努力,全年共投入2.7億元開工新建10所、改擴建了6所中小學校,建成后將新增390個班、1.8萬個學位,圓滿完成列入“市十大實事”的市區年度中小學校建設任務。此外,全年還共安排校舍安全工程項目、民族班項目、4所高中項目、職業學校項目、常規建設項目等市級教育系統基本建設項目51項,截至年底大部分項目均已順利完工,其余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二)“學區制”——年改變鄭州的八個時刻之一。為促進市區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徹底遏制擇校,將市區84所中學劃分為13個學區,每個學區成立了學區實體管理機構,設立了學區管理辦公室,并配備了專兼職結合的學區長和副學區長等專職管理干部,學區制管理進入實體化運轉。其中鄭州8中與23中、鄭州7中與71中兩所學校實現了實質性聯合辦學,學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共享,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此項工作得到了徐濟超副省長的充分肯定,并批示要求在全省推廣實施。《河南日報》將我市的學區制改革評為年改變鄭州的八個時刻之一,并稱學區制為嘗試打開教育均衡大門的“鑰匙”
(三)“班班通”工程顛覆舊課堂。一期工程總投資1.27億元,完成了市區409所中小學、7626個班級的設備裝備任務,同時還對省實驗中學等9所省屬中小學進行了延伸覆蓋。針對農村中小學的二期工程將于2011年實施,屆時全市所有中小學將全部安裝起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設備,逐步建立起白板加黑板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大大提升。《光明日報》稱,“鄭州全市中小學的師生們將徹底告別‘黑板+粉筆’的傳統課堂教學,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電子教學”。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央電教館、深圳、西安、湖南、河北、西藏等單位和地區先后來我市參觀考察我市班班通工程安裝及應用情況,并給予高度評價。
(四)“道德課堂”樹起鄭州課改新旗幟。立足于學生現實學習和自身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初步構建起德性化、人性化和生命化的具備鄭州特色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和新品牌。《中國教師報》以“鄭州變法”為題對我市道德課堂建設取得的突出成效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原國家副總督學郭振有稱贊道德課堂“為課堂革命舉起了一面鮮亮的、耀眼、富有時代精神的、透著人本理念、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改革旗幟。”鄭州102中學所創立的“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課堂”道德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市承辦的全國高效課堂首屆課博會上被作為全國九大教學范式之一進行宣傳推廣。
(五)中職免費體現教育全國首創。對自今年秋季起對具有鄭州戶籍并在市屬及縣(市)、區屬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免除學費,市財政投入2500萬元,對通過資格審查的35087名鄭州戶籍中職學校在校生,在享受政府每生每年補貼1000元學費的基礎上,又免除了學費,這在全國尚屬首創。
(六)“層級攀升機制”為教師發展注入新動力。初步創設了“學校首席教師—鄭州市骨干教師—鄭州市名師—鄭州市杰出教師—鄭州市教育名家”梯級教師培養平臺,建立了相應的激勵機制。一年來以市政府名義共評比表彰了105名第三屆鄭州市名師和10名首屆鄭州市杰出教師,并為10名首屆鄭州市杰出教師每人獎勵汽車一輛。加強優秀教師梯隊建設,初步建立了由1500名骨干教師、300名名師、10名杰出教師構成的鄭州市優秀教師梯隊,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優秀的人力資源保障。
(七)學校安全工作經驗全國推廣。始終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大力推進平安校園建設,有力地保障了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多年來全市學校沒有發生一起群體性安全責任事故。繼年為全市中小學配備專業保安后,年又投入1042萬元為市直57所中小學安裝配備了校園安全技術防范設備。我市學校平安建設工作模式和經驗受到了中央綜治委的充分肯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批示要求全國各地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