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協領導監督教育發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多層面組織協商監督,推進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有序開展政治協商。新一輪*發展,要求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更高起點上,審視優勢與不足,選準協商議政的切入點。七屆三次會議期間,全體政協委員帶著全區各界人士的殷殷重托,緊緊圍繞新一年全區中心工作開展協商討論,有300多人次發表意見和建議,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方方面面。7名委員分別以“用法律的思維解決上訪問題、建設信息服務產業、加快設施農業發展、提高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做好農村中醫藥工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為題,進行了大會發言。這些發言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情況,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深刻剖析存在的問題,提出的許多意見和建議,不同程度被黨政部門采納,為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和依據。常委會議是全委會議閉會期間的主要協商形式,區黨政領導定期向政協常委會通報情況,已成為政治協商的重要形式之一。七屆十次常委會議上聽取了區政府城市規劃建設情況通報,提出了堅持科學規劃,嚴格依規建設;堅持項目帶動,加快城建步伐;堅持以人為本,健全城市功能;堅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等建議,通過邀請黨政領導直接到會聽取意見,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溝通,廣大委員的合理主張得到了充分表達,營造了民主平等、生動活潑的協商氛圍。
有效推進民主監督。不斷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暢通民主監督渠道,堅持適度、適情、適時的策略,采取多種形式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支持和鼓勵20多位委員擔任有關黨政職能部門的特邀監督員和行風評議代表,認真開展廉政建設、政務公開、政風行風等方面的檢查和監督,得到相關部門的好評。全年還推薦委員100多人次,參與經濟發展環境測評等工作,為黨政部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1月份,組織部分委員對我區林業建設工作進行了視察,并提出了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主攻兩大體系發展,積極林業發展活力,完善林業市場體系,加強林業隊伍建設等建議。監督性專題視察反映情況準確,解決問題及時,既為百姓排憂解難,又為部門改進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部門的信賴,受到廣泛好評。
二、多領域進行參政議政,為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過去的一年,是切實履行參政議政職能,推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年。區政協緊緊抓住關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加強專題調研和視察,努力建諍言、獻良策。
關注設施農業建設。設施農業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必由之路。6月份,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全區設施農業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提出了優化融資環境,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打造*品牌,提升產品競爭優勢;完善市場體系,提高市場競爭力;健全服務體系,確保健康有序發展;堅持科技創新,提高科技含量等建議。
力促職業教育開展。職業教育是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5月份,組織部分政協常委、委員對職業教育工作進行了視察。提出了強化政府統籌,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創新辦學機制,打造專業品牌;嚴格企業用工準入制度,強化職業教育與職業標準的銜接;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強化職業學校的內部管理等建議。
組織和協助上級政協開展了有關工作情況的調研。年內,還分別就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小康社會建設、環境保護等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和視察,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協助自治區政協和市政協完成了招商引資、工業項目、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保護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所撰寫的調研報告均得到了區委、區政府和上級政協的好評。
三、多渠道反映社情民意,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過去的一年,是切實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為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貢獻的一年。區m政協努力為委員搭建為民代言的平臺,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努力營造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
提案辦理注重實效。把做好提案工作作為促進科學發展、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抓手,著力在提高提案質量、加大督辦力度、促進辦理落實上下功夫。七屆三次會議以來,共收到委員提案81件,經過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80件,現已全部辦理完畢。在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重視和各承辦單位的努力下,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轉化為黨政部門的決策參考和工作措施。“關于*區農村土地流轉須制定切實可行對策的建議”、“關于加大對木蘭街改造的力度的建議”、“關于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建議”等一批提案的有效落實,使廣大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促發展、解民憂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社情民意形成機制。從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出發,切實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一年來,通過編發社情民意征集題目、舉辦特約信息員培訓班、健全信息網絡體系、運用現代網絡技術等措施,努力打造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綠色通道。全年向區委、區政府和上三級政協報送《*政協信息》42篇。其中,“關于破解設施農業發展難題的建議”、“應把節約用水和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擺上重要日程”、“關注婦女健康,助推社會和諧”等幾篇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被市、自治區政協選報到全國政協和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所反映的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解決,較好地發揮了社情民意信息專報的“直通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