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前我市生豬生產形勢調查與分析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深入了解當前我市生豬生產情況,準確把握生豬生產動態,科學指導生豬生產發展,近期市畜牧局組織人員深入基層對生豬生產形勢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一、我市生豬生產艱難走出低谷
(一)生豬價格逐步走出低谷,將繼續穩中有升。春節后,受肥豬供大于求的影響,我市肥豬價格同國內其他城市一樣持續大幅下降,到4月中旬一度降到5.61元/斤,養豬場戶每出欄一頭肥豬虧損280多元。5月下旬以來,由于國家第二期豬肉收儲政策的實施,我市肥豬價格大幅上漲,5月底上漲到7.39元/斤,之后穩步下滑,到7月中旬穩定在7.15元/斤左右,豬糧比處于盈虧臨界點以上。從7月下旬以來,受高溫多雨天氣影響,生豬生長緩慢、調運困難,玉米價格大幅上漲,導致肥豬價格快速上漲,短短20多天的時間,肥豬價格就上漲了0.45元/斤。這次肥豬價格的快速上漲,從目前我市生豬存欄情況看,主要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上漲空間有限,預計隨著天氣逐漸轉好肥豬價格就會穩定下來。
(二)生豬存欄量穩中有增,市場供應保障有力。盡管上半年我市生豬市場低迷,生豬生產處于虧損或微利狀態,但我市生豬存欄量仍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據統計,截止6月底全市生豬存欄368.4萬頭,同比增長4.4%;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5.4萬頭,同比增長2.75%。上半年全市生豬出欄319.7萬頭,同比增長1.6%;其中有120多萬頭肥豬外調到江浙、上海、青島等地,我市生豬市場供應保障有力。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多年來受龍大、福祖、國聯等生豬加工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我市生豬產業化發展具有一定基礎,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80%以上,具備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萊州、萊陽兩市屬于國家生豬養殖外調大縣,年出欄肥豬都在120萬頭以上,并且豬的品質好,多年來一直是生豬外調基地。再次,我市絕大多數養豬場戶經過多年的市場洗禮,應對市場波動的心理逐漸成熟起來,當市場行情低迷時通過淘汰高齡、低產母豬,適當選留后備母豬來優化種豬群體結構,既避免了生豬存欄量的大幅度波動,又為后期的生產復蘇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生豬養殖成本居高不下,養殖效益不容樂觀。生豬養殖成本涉及種豬、飼料、獸藥、人工、水電等方面費用。今年豬的配合飼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每斤高達1.6元,比去年同期上漲近10%。今年養豬場雇用一名飼養員每月工資需要2000—2500元,比去年增加了500—1000元。據調查,目前出欄一頭220斤的育肥豬,養殖成本就達1600元左右;飼養一頭能繁母豬,養殖成本為4800—5000元/年。養豬業已成為一個投資大、風險高的行業,管理稍有不善就可能虧損甚至賠本。最近,我市肥豬價格雖然有所上漲,目前達到7.6元/斤,但養豬場戶每銷售一頭肥豬贏利不到50元,養殖效益依然低下,許多養豬場戶在苦苦支撐,等待中秋節能夠帶來好的行情。
二、生豬生產持續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組織化水平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市已培育壯大了生豬加工龍頭企業,生豬規模養殖比重已達到80%以上,已經初步構筑起生豬產業化經營的基礎。但目前我市生豬產業體系中,龍頭企業與養殖場戶的關系是疏散的,還沒有一家龍頭企業與養殖場戶采用合同、契約等形式,發展“訂單養豬業”,結成“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體,共同抵御市場風險。
(二)環保壓力加大。近年來,隨著生豬規模化生產的發展,規模養豬場糞污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已成為制約生豬生產發展的一大關鍵問題。進一步加強糞污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是當前養豬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土地征用難。目前,在我市大部分縣市區已經很難征到既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要求,又符合豬場建設規劃用地面積的地塊。有的家庭農場計劃在征用土地上采取種養結合模式,進行土地綜合開發,但受到土地性質的影響,不能新建畜禽養殖場。土地征用難問題,已直接制約著生豬規模化生產的發展。
(四)信貸難度大。由于絕大多數養豬場戶的豬舍沒有房產證,不能作為抵押物進行貸款,而采用擔保貸款方式又比較繁瑣和復雜,許多養豬場戶都經受貸款難、資金周轉難的困擾。特別是在養豬業市場行情不景氣的情況下,養豬場戶向銀行申請貸款的難度更大。
三、促進生豬生產健康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快提升生豬生產組織化水平。積極依托龍大、福祖、國聯等生豬加工龍頭企業,學習借鑒牟平仙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農戶”肉雞產業化經營模式,采用合同、契約等形式,與養豬場戶建立起“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相對緊密的生豬產銷聯合體,共同抱團闖市場。
(二)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推行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是確保我市生豬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要借助國家生豬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項目、省“菜籃子”產品生產扶持項目等政策項目的實施,加快推進現有規模養豬場基礎設施的標準化改造,減少糞污對環境的污染。從征地、環評等環節入手,依法加大對新建規模養豬場的審核把關,抬高規模養豬場的準入門檻,嚴禁再建一些場址選擇不合法、場區布局不合理、設施特別是糞污處理設施配套不齊全的規模養豬場。深入探索研究規模養豬場糞污無害化處理的新技術、新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規模養豬場糞污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