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圖書館宣傳周活動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文化部等十部委關于“全民閱讀活動”的通知精神,為慶祝建國60周年,在全社會倡導多讀書、讀好書的文明風尚,進一步促進全民族素質的提高,繼續深入推廣全民閱讀活動。按照州圖書館學會(紅圖學發〔2009〕3號)文要求,××縣圖書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5•••4青年節、至5月的“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和6•1兒童節、“全國科普日”大力開展了以“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和“積極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為主題的2009年度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和社會影響力,充分了發揮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積極作用。
宣傳周期間,××縣圖書館結合館藏資源和地方特色,經過精心的組織和策劃,與相關部門密切合作,通過導讀、有獎猜謎、展覽、網絡信息服務等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了宣傳報道,積極倡導熱愛祖國、傳承文明和閱讀學習的時代風尚。主要活動有:
一、制作××縣《圖書館歷年簡況》展板
展覽板由××縣圖書館圖書增加、期刊征訂、征訂報紙、圖書流通、過刊報紙裝訂、信息傳遞、宣傳活動、新書介紹、全民閱讀、共享工程等10部分內容組成,專門為本次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制作。宣傳周期間一直陳列在縣圖書館大門右側,每天進出圖書館的讀者都能看到展板,從而了解圖書館近年來的發展。
二、端午有獎猜謎活動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一個十分隆重的傳統節日,現已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中國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端午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紀念端午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有獎猜謎活動”于5月28日端午節這天在××縣圖書館舉行。
該活動歷時一天,為了向讀者和市民宣傳端午傳統文化知識,××縣圖書館從館藏的書籍中收集了大量有關端午來歷、屈原傳說等方面歷史知識的圖片和文字,并制作成200多條燈謎,擺放在××縣圖書館一樓大門外過道供讀者競猜。××縣圖書館在活動中還為猜中燈謎的觀眾頒發了獎品。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場面十分熱鬧,吸引了近600多名觀眾參加。
三、以建國60周年為契機,積極開展以國慶為主題的活動。5月10日,與××縣老年詩書畫協會開了一次籌備會,決定在國慶節期間(9月25日至10月15日)舉辦“迎國慶書韻飄香”詩書畫展,現已經征集到作品54幅……
四、參加局里的聯誼和流動圖書進武警中隊活動。縣圖書館全體職工參加了局機關到武警中隊的聯誼和送溫暖活動。觀看了縣歌舞團和武警中隊的歌舞表演及互動游戲。因武警戰士沒有時間到圖書館看書,所以我館流動圖書60冊擴充武警中隊閱覽室,每月更換一次。得到了武警戰士們的歡迎和好評。
五、依托"農家書屋"在全縣開展“優秀讀書家庭”爭創活動。我們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這個中心,協助縣委宣傳部、縣婦聯在全縣的七個村委會(大黑公、曼車、曼冒、齊心寨、土臺、小黑公制作了展板,廣泛開展了優秀
讀書家庭、優秀學習之家、優秀讀者爭創活動。
六、讀書知識競賽紅紅火火。在“六一”期間,與縣第二小學舉辦了“迎國慶、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演講比賽。本次活動共有60多名同學參加,經過嚴格評選共評出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5個。
七、深入基層、下鄉輔導。為了使"農家書屋"的圖書能夠高效率的投入使用,圖書館工作人員深入農村,協助勐龍、洛恩、羊街的3個村子的農家書屋管理員,對每村1000多冊圖書進行登記、分類、編目、上架。
八、依托陣地,開展圖書流動服務。在活動期間,我們對原有的10個圖書流動點的圖書重新進行了配備更換,并新增設了2個流動點。這樣圖書流動點的圖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使讀者真切體會到了“足不出戶,博覽群書”的讀書樂趣。
九、在館內懸掛“圖書館——讀書人的精神家園”和“倡導全民讀書,構建魅力××”兩條宣傳標語;出刊一期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專輯《星火信息》300份,發放到機關單位和各鎮、社區;制作有關“預防艾滋病毒hiv畫冊”及《新書介紹》宣傳畫廊;分編上架一批新書;走出館門,在縣城小花園進行街頭宣傳服務活動。協助并把州圖書館下發的國家“送書下鄉工程”的1000余冊圖書發放到甲寅、樂育兩鄉的文化站。
全民閱讀讀活動和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的開展,極大的激發了城區廣大人民群眾的讀書學習熱情,在全縣上下已形成愛書、藏書、讀書、用書的好風氣。通過“圖書服務宣傳”活動,進一步宣傳了公共圖書館的知識傳播、社會教育和文化娛樂功能,廣大市民更充分認識圖書館、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同時也增進了未成年人的圖書館意識,彰顯了圖書館在傳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豐富多彩的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活動吸引了大量群眾的參與,同時通過新聞媒體的大量報道,擴大了圖書館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也使更多群眾了解和認識了圖書館,這對他們認識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增強圖書館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倡導讀書、傳播知識、推進社會文明與進步的良好風尚在全社會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