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委民政局加強農村經濟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我縣農業農村工作認真貫徹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省、市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呈現良好的局面。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改革穩步推進。但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難于徹底改變,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未能全面建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滯后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觀,農村發展仍然處于艱難的攻堅階段,農業農村工作的任務仍然艱巨。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業效益、增強農產品競爭力的目標,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采取切實措施,爭取多方支持,充分挖掘增加農民收入的潛力,全面促進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加速農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業產業結構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積極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通過調整品種結構、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優勢農業和規模農業,不斷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一)抓好優質稻產業工程基地建設。以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品種質量為重點,努力提高糧食商品率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強化糧食工作責任制,加強基本農田保護,落實種糧補貼政策,切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積極引進、選育和推廣優良品種,發展優質高效高產糧食,促進糧食品種結構和品質結構改善,努力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確保糧食安全。重點實施超級雜交水稻兩系法安全制種基地項目,集中力量抓好國家雜交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與我縣在鳳安鎮合作建立的“超級雜交水稻兩系法安全制種基地”建設,并爭取申報國家級項目。*年兩系法雜交稻安全高效種子生產技術中區試驗示范和超級雜交稻中區試驗示范推廣種植面積各100畝,到2010年全縣推廣種植面積15萬畝。同時,抓好優質稻生產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年在藍塘、鳳安、義容、臨江、水墩等鎮建設優質稻高產穩產示范區面積2.8萬畝。通過品種改良,提高我縣優質水稻覆蓋率,*年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其中雜優稻插植比例達75%以上。
(二)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根據市場導向和因地制宜原則,以效益作為品種結構的標準,大力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名、優、新、稀品種,擴大名優農產品的種養比例。通過創辦示范基地,進行品種改良,開展技術扶持,引導和幫助農民發展無公害蔬菜、紫金春甜桔、紫金蜜李、荔枝、龍眼、單樅茶、臺灣蜜棗、三黃雞、瘦肉型豬等市場前景較好的農畜產品。*年重點在藍塘鎮建設縣級1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完善臨江、義容、烏石、南嶺、水墩、上義等鎮的蔬菜基地。抓好生豬品改,提高優質生豬品種覆蓋面。
(三)完善農田基本設施。通過加強農田基本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分批對全縣18萬畝中低產田進行改造,重點完善水利設施、改良土壤、修建機耕路,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年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區設在藍塘鎮,計劃改造面積1萬畝,*—2010年分別對其他鎮的中低產田進行改造。
(四)推進農業綜合開發。組織力量,全面完成*年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抓好*年度項目的實施,努力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水平。同時,做好*—2010年度項目的規劃。
(五)大力發展農村能源。因地制宜合理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搞好沼氣綜合利用,做好省級農村戶用沼氣項目建設和可再生能源(農村沼氣)項目建設,通過開發實行“豬—沼—果”能源生態模式,改善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保護生態環境。*年度農村沼氣建設項目規劃在龍窩、敬梓、水墩、南嶺、烏石等鎮建設戶用沼氣池2000座,到2010年全縣新建沼氣池1萬座以上。
二、加快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提高農業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全方位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落實農業產業化扶持政策,在鞏固壯大現有農業龍頭企業的基礎上,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爭取利用外資培育和發展一批新的實力強、帶動能力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壯大龍頭企業隊伍;做好縣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考核、認定和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申報工作,確保龍頭企業規范、有序發展;積極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工作,多層次培育農業產業化組織。在鞏固原有35家農業龍頭企業的基礎上,今年培育5—10家農業龍頭企業,爭取3年內全縣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到50家,其中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年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家,3年內發展到10家。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使農業產業化經營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二)健全農產品流通加工體系。進一步加強農產品加工體系和農貿市場體系建設,以流通促進生產。加工方面,在發展擴大現有5家水果加工企業生產能力的同時,5年內新建水果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總量實現8萬噸以上。結合優質稻生產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建設,今年新建紫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優質米加工廠,年加工量4800噸以上。流通方面,今年內爭取上級支持,建成春甜桔營銷公司,專門負責紫金春甜桔的選果、包裝、營銷,統一紫金春甜桔品牌。
三、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業勞動者綜合素質
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把科技進步作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動力,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綜合素質。
(一)建設良種推廣繁育體系。按照“穩定公益性、放活經營性”的思路,進行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改革和創新,突出抓好公益性技術推廣工作。抓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現有資源的整合,加快縣良種推廣分中心的建設步伐,加強縣農科所科研示范基地建設。*年全面完成縣良種推廣分中心的建設,包括中心辦公樓及試驗、示范基地等配套設施。*年完成龍窩、藍塘2個良種推廣中心站建設,2010年前完成古竹、烏石、附城、敬梓、臨江、義容、九和7個良種推廣中心站的建設。*年前建成縣級優質水果苗圃繁育基地,年種苗出圃量達10萬株以上。
(二)大力培育名牌農產品。對原有地方特色的名牌產品進行品質改良,擴大原有品牌知名度,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將紫金春甜桔提純復壯列入我縣農業科技重點攻關項目,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建設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以質量為中心,抓好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認證步伐,在鞏固現有5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上,3年內新發展5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四)健全農技服務體系。加強農技網絡建設,繼續實施市人大議案,完善鎮級農技站建設,完成年度鎮農技站的建設任務。加大農技培訓力度,以農技站為陣地,加強對鎮村農技人員、村干部和農民的培訓工作,每年培訓1萬人次以上,確保受訓人員掌握1門以上的農村實用技術,努力提高農民素質。
(五)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爭取上級農業部門支持,進一步完善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站建設,定期對農產品市場進行監測,3年內建立由縣、鎮和農產品市場組成的布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并逐步推廣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確保人民吃上放心農產品。
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促進農村奔康步伐
認真落實上級的各項政策,切實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努力促進農村奔康求富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一)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有關部門要積極協調,加強農村勞動力的業務技能培訓,組織勞務輸出,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步伐,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非農收入。今后5年,每年新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以上,到*年全縣農村外出勞動力達20萬人。
(二)開展掛鉤扶貧工作。堅持深入基層和生產第一線,完善干部掛點聯系指導制度,每年組織開展干部下基層駐農村活動,切實做好“三服務”工作。同時,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農房改造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民居住條件。
(三)認真落實黨的各項農村政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機制,繼續落實好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制度和措施。做好農村土地延包后續工作,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依法開展農民承包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財務、審計監督工作。繼續推行村集體經濟、財務公開制度,全面推進農村會計制。切實加強依法行政,加大農業執法力度,維護農業生產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