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農村市場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搞活農村商品流通,繁榮農村市場,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黨和政府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對于促進農民增收、引導農村消費,推動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確保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增長,統籌城鄉和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都具有重要意義。各級各部門要站在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扎實推進我市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落到實處。
二、明確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和目標
以增加農民收入,保證農產品、農村商品市場供應,穩定農村商品市場為基本目標,以流通產業現代化為先導,完善農村市場監控體系,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機制,維護農村市場秩序,充分利用國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購銷實施必要宏觀調控的政策,力爭用4年時間全面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備、管理規范、物流暢通的農村市場體系,實現商品市場數量、規模與結構的合理配置,形成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區域專業市場為骨干,以現代物流帶動連鎖超市、集貿市場、便民零售店等多種業態共存的網絡化格局。通過規范農村市場經濟秩序,加快流通現代化步伐,提高農村市場流通效率,保護農村生產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縮小城鄉在商品市場體系建設方面的差距。
三、突出農村市場體系建設重點
(一)著力扶持農產品經營龍頭企業
重點培育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戶、產供銷一體化的農產品流通骨干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支持鼓勵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民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聯盟關系,進一步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產銷銜接,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爭取在四年內將設施農業全部納入龍頭企業經營范圍,全市發展農副產品經營龍頭企業15—20家,經營本市農副產品的占有率達30%以上。
(二)大力發展農產品營銷合作組織和營銷大戶
支持農產品營銷合作組織及營銷大戶開展信息、技術、產品、認證、市場營銷服務和成員培訓工作,重點支持其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興辦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購買農產品運銷設備。按照發展與規范并重的方針,積極引導發展營銷合作組織,扶持營銷大戶,不斷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增強農民市場競爭能力。力爭用3-4年時間,使全市農產品營銷合作組織、營銷大戶達200個以上,并使其達到標準化生產、專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規范化管理的目標。培育20個知名度較高的專業合作組織,培育5個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競爭力的區域性合作組織,35%以上的農戶加入各類合作組織,30%以上的農產品由合作組織銷售,所有大宗農產品都建立農產品專業協會和農產品營銷信息網絡。
(三)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加快城南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力爭用1—2年時間,將其建設成為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范的區域性鮮活農副產品現代物流配送交易中心,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同時,在洪江市、溆浦、芷江、麻陽、辰溪、靖州建立相應的農產品專業市場,支持農產品經營龍頭企業提升農產品配送功能,建立各自的綜合和專項農產品配送中心。推行“生產基地—配送中心—連鎖超市”流通模式,實行標準化、網絡化、品牌化經營。同時,重點支持農產品冷鏈、質量安全可追溯兩大系統建設,實現冷藏、保鮮、加工、配送一體化。提高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配送率,著力提高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
(四)大力發展農產品品牌經營
大力支持農產品經營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建設,培育雪峰柑桔、麻陽冰糖柑、中方桐木葡萄、靖州楊梅、會同賢勝食用油、運春保健食用油、金珠米業、五溪米業等一批自主農產品品牌。鼓勵企業注冊和使用自主商標,實現服務品牌帶動產品品牌推廣、產品品牌帶動服務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動發展,提升我市農副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支持高附加值的綠色、有機及特色農產品擴大銷售。通過品牌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
(五)積極開展農產品“農超對接”工作
大力發展農產品“農超對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使農民和消費者直接收益。組織大型超市與農業基地建立農產品直采基地,建立“農超對接”、“場地掛鉤”、“場廠掛鉤”等新型產銷關系。同時,大力推進農產品經營龍頭企業、農民產業合作組織和農村服務組織直接向城市超市、農貿市場配送農產品。加快在城區建設經營無公害、綠色、有機農副產品專賣店(柜、區)。鼓勵支持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農村經紀人開展網上農產品交易。
(六)加快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
繼續強化農產品經營索證索票制度,規范農產品進貨渠道。建立農產品準出和準入質量監測體系,推行零售場所檢測結果當日公示制。對經營企業購銷臺帳進行規范,建立商品質量追溯體系。
(七)繼續鞏固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
繼續推進連鎖經營等現代經營方式,改造和建立標準化“農家店”。開展建制鎮日用品超市連鎖店建設,在全市所有建制鎮建設高標準(經營面積1000—5000平方米)的日用品超市直營連鎖店,力爭用3—4年時間,在我市形成農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務零售網絡。加強消費品、農資配送服務中心建設及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建設,加大適合農村市場特點的自有品牌開發和聯合采購配送力度。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四個配送中心”,發揮供銷社系統網和產地專業農產品協會等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
(八)發展糧食現代物流業
建設以市糧食物流中心為龍頭,靖州、麻陽、鶴城糧食物流中心為核心,建制鎮日用品連鎖超市及日用品標準化“農家店”糧食經營區為基礎,集糧食收購、儲備、加工、配送、銷售為一體的糧食物流系統,保障糧食供應,引導農民生產。
(九)加強農村商品流通服務和監管
完善和加強重要農產品生產、供應、銷售、消費、進出口等環節信息的收集,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供求和價格監測體系,為農產品生產流通提供標準化信息服務。繼續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加強農村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農資打假下鄉”活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違法經營假冒偽劣有害商品行為。
四、強化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措施
(一)編制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規劃
各縣(市、區)要圍繞建設布局合理、設施達標、連鎖經營的消費品和農資流通網絡體系,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范的產地型交易市場體系,方便農民、設施完善的鄉鎮集貿市場網點體系,連接菜園子和菜籃子的農產品物流配送和冷鏈體系,切實做好本區域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市商務局要根據縣(市、區)的規劃,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全市農村市場體系建設規劃大綱。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在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方面的優惠政策,特別是用地、用電及稅費優惠政策。加大政府直接投入和扶持力度,把農村流通設施建設納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市、縣財政安排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鼓勵農民經濟組織、農產品協會和涉農大型流通企業利用國際農業組織、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帶有援助性或優惠信貸條件的資金,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等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完善農村商品流通網絡。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積極推進連鎖企業統一納稅制度、簡化連鎖企業證照辦理程序,以財政資金引導大型流通企業整合基層供銷社及個體經營網點,推進連鎖農家店建設。開展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認定工作,推動批發市場改造、規范和升級。開展農產品連鎖經營試點,促進農產品流通規模化,增加農民收入。
(三)加強對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的領導
成立由分管商務、農業的副市長牽頭,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辦、市農業局、市工商局、市糧食局、市供銷社等部門組成的市農村市場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市商務局),負責組織、指導和協調全市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工作,統籌編制全市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和安排建設資金及建設項目,組織開展專題調研和年度考核等。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積極開展工作,從業務指導、資金扶持、稅收優惠、市場準入等方面給予支持,形成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從2009年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工作納入全市目標管理,實行一季一調度,一年一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