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貿局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畜牧業發展,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高養殖業的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市委、市政府研究,現就關于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升畜牧業生產能力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提高對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重要性的認識
畜牧業作為我市農業的主導產業,目前正處于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的重要時期,快速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高畜牧養殖業標準化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對于加快我市實現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目標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利于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近幾年來,國內外重大動物疫病不斷發生,給畜牧業生產和人體安全造成一定影響,而疫情隱患多源于飼養管理粗放和社會散養畜禽。因此必須通過轉變生產方式,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統一畜禽飼養標準和防疫程序,才能有效控制畜禽疫病的交叉感染,提高管理水平和畜禽抗病能力,從生產源頭預防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二是有利于畜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提高。近年來,在盈泰集團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我市畜禽產品出口量大幅增加,但屢屢受到國際市場技術壁壘的制約。從表面上看,產品出口受阻是由疫病和藥殘問題引發的,但從更深層次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我市的畜牧業生產方式落后。由小規模和管理落后的生產技術生產的畜牧產品,難以經得起嚴格的市場檢驗。只有大力發展規模養殖,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影響畜產品出口因素的制約,提高畜產品競爭力。三是實現畜牧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發展現代畜牧業必須具備現代的科學技術、生產設施裝備和生產管理方法,不從生產方式上得到根本轉變,現代畜牧業難以發展。四是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是增加農民牧業收入的需要。畜牧業要擔負起農民增收主導產業的重任,必須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生產能力,靠規模謀發展,向質量求效益。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以確保產品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為目的,以推進畜禽規模化飼養和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重點圍繞肉雞、肉兔、肉牛養殖小區(場)建設,兼顧生豬、蛋雞等品種的規模養殖,采取政府扶持的辦法,引導社會力量發展畜牧業,以實現數量、質量和生態并重發展為重點,以提高畜牧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把動物疫病防治控制與畜牧業投入產品監控結合起來,建設標準化畜禽生產基地,提高管理水平,保證生產安全。
2、堅持把提高生產能力與畜牧科技推廣結合起來,著力構筑現代化畜牧業生產體系,增加畜牧業科技含量。
3、堅持把畜牧業生產發展與畜禽養殖環境建設結合起來,促進生態環境與生產條件的同步改善,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
4、堅持把政府的政策導向和市場機制要求結合起來,引導廣大養殖戶遵循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三、建設內容
1、以標準化畜牧小區為主要載體,推進畜牧業飼養方式的轉變。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畜牧業的發展,實現畜牧養殖的數量和質量同步增長。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科學規劃、規范管理的原則,引導庭院養殖向村外畜牧小區發展,大力推進標準化畜牧小區建設。每個畜禽飼養基地一般安排飼養戶5-10戶,每戶占地不少于1畝,年飼養畜禽按類別達到以下規模:肉牛出欄量300頭,奶牛存欄量50頭,肉羊出欄量500只,生豬出欄量1000頭,肉雞、肉鴨出欄量8萬只,蛋雞存欄量1萬只,肉兔出欄量5000只,毛兔存欄量5000只,其他特種經濟動物參照執行。
2、以建設動物防疫體系為契機,推進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轉變。認真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規定,加快推進獸醫體制改革,建立農村應急性動物防疫隊伍,進一步健全完善動物防疫體系。今年,全市每個行政村配備1名動物防疫員,具體負責本村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重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
3、以發展畜牧業合作組織為紐帶,推進畜牧業經營方式的轉變。通過培育畜牧合作社、養殖協會等組織形式,把基地內的飼養場(戶)、加工運銷企業、投入產品供應企業、技術信息單位等組織起來,對各種生產要素進行整合,為飼養者提供銷售、技術、資金、社會協調等方面的服務。要充分發揮盈泰集團實施的“公司+農戶+標準化”和“公司+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壯大肉雞、肉兔合同養殖隊伍。肉牛、生豬產業要以龍陽綠色優質肉牛養殖合作社、木石民族力源牛業合作社和界河春蘊生豬良種推廣協會為基礎,引導農戶加入協會,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加快生產經營方式轉變。
4、以畜牧科技為動力,推進畜牧業生產管理方式的轉變。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加強畜牧科技推廣和培訓工作,提高農民接受和應用先進實用技術的能力,加速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的進程。借助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重點推廣肉雞肉兔標準化生產技術、高產奶牛繁育與規范化飼養技術、瘦肉型豬規模生產技術、優質肉牛肉羊生產技術、優質禽生產技術、秸稈青貯利用技術、配方飼料生產應用技術等,不斷提高我市畜牧養殖業綜合生產能力。
5、以循環經濟建設為突破口,推進畜牧業生態化的轉變。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積極探索畜牧業的標準化、生態化,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經濟,形成“養雞(豬、牛)-糞-沼氣-發電、取暖-養雞(豬、牛)”和“糧食-飼料-養雞(豬、牛)-糞-沼氣-肥料-糧食”的生態型循環產業鏈條。建設糞便沼氣綜合處理系統,利用沼氣發電供熱,供照明、取暖,把沼液、沼渣用于糧食、蔬菜生產,控制畜牧業環境污染,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綜合利用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明確任務,制定規劃。各鎮街要按照全市畜牧業發展的要求,結合各自實際,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措施。要發揮資源優勢,突出特色,搞好養殖小區規劃和技術指導工作,促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二)落實政策,加大扶持。要認真貫徹《畜牧法》等法律法規,在盤活存量土地資源的基礎上,按照畜牧業協調發展的原則,把發展畜禽適度規模養殖以及建設畜禽養殖小區所需的土地列入鎮街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支持農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灘涂發展畜禽的適度規模養殖。加大金融機構對養殖戶的信貸支持。堅持和推廣小額信貸,農村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通過金融貸款、保險服務等形式,支持畜牧養殖者引進優良畜禽,搞好良種繁育,改善生產設備,擴大養殖規模,提高養殖效益。逐步建立和完善擔保體系,龍頭企業可根據國家規定成立擔保公司,為所帶動的農戶提供擔保貸款,擴大基地規模,做大做強企業。
(三)健全體系,強化服務。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建立有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重點抓好市場信息、資金籌措、科技推廣、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解決一村一戶一企不好辦或辦不好的事情。畜牧獸醫部門要搞好畜牧發展規劃、良種供應、技術指導和疫病防控等服務。金融部門要擴大信貸規模,解決好畜牧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畜產品加工企業要與農戶建立互惠互利、風險共擔、共同發展的“公司+農戶”利益運行機制,把畜產品推向市場,把農民帶入市場。村級組織要重點在水、電、路、地等方面提供服務。各鎮街和職能部門要重點搞好市場建設,建立信息網絡,加強市場動態預測,為企業和農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四)強化目標考核,嚴格兌現獎勵。市政府將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建設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標,建立考核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年終組織畜牧、財政等有關部門進行統一考核驗收,根據驗收小組的驗收報告和養殖戶提交的相關資料研究確認,依據《全市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考核標準》進行綜合評比,對在建設工作中措施得力、成績突出的鎮街獎勵20000元;對在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高畜牧業生產能力起到良好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個人或組織獎勵5000元,并作為重點畜牧發展對象加大扶持,以此鼓勵各鎮街和飼養者積極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推進全市畜牧產業化進程。
(五)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宣傳發動。為切實加強對畜牧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專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等工作。各鎮街也要明確專人負責,明確責任,抓好落實。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的重要意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