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發展學校優秀黨支部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永遠踏著時代的節拍,永遠邁著創新的步伐,在創新中延伸,以創新鑄就業績,是*小學創建黨組織基層工作的基本理念。自*年五月建校來,這個年輕的支部以這一理念為信條,在教育局黨工委的領導下,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在各項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一年來,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學校后取得“區文明單位”、“區級巾幗示范崗”、“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紅旗大隊”等殊榮。
追尋學校黨支部這一年來走過的行行印跡,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與時代合拍,構建新格局
新的時代,賦予了*黨支部新的使命,按照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支部認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支部建設工作,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影響力和凝聚力,必須構建以“學習型、研究型支部”的建設為目標,以強化教師職業道德行為、提高整體素質為保證,以轉變育人觀念為先導,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辦學效益為生命的工作新格局。為此,學校黨支部切合學校實際,提出了“五有要求”的學習制度,制度種要求做到一有計劃(每個教師要有學習計劃),二有對象(每個教師要有學習筆記),三有時間保證(周五全體教師活動日),四有內容(以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體現時代精神風貌的專題為主),五有專題(以學期每人撰寫一篇學習心得體會文章)以此保證學習工作的落實,為構建黨支部工作新格局,支部著重從三個結合入手來扎實有效地開展創建工作。
1、做到理論學習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
要求全體教師要始終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自己的具體工作實踐,牢固樹立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意識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觀念,勤于鉆研業務,爭做課堂質量攻堅戰的排頭兵。在每周五的“學習論壇”上,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們帶頭宣講“二期課改”的學習體會,聊新型的師生關系、談符合課改要求的“教學觀”“學生觀”、憶課程改革的辛路歷程,交流著自己的學習感受,發表自己的學習感言。這樣的學習形式使教師們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學習所得結合,得到的是理論支撐、理性思考及教師們專業化地成長。
2、做到理論學習與學校的具體實情相結合。
*是所新學校,要在新學校繪制新畫卷,創出新業績,必須不斷挖掘新的資源,在黨員中形成一種榜樣在前,見賢思齊的新氣象,才能帶動和輻射全體教職工,在正確的輿論引導下,去躬身耕耘教壇,忘我勤奮工作,為此,支部針對學校的實際情況(學校是由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剛剛合并的一所新學校),邀請華師大的博士組織了一次“讓我們蕩起雙槳”參與式活動,讓兩校教師們通過活動增進了解,共繪學校的美好藍圖;針對兩支教師隊伍磨合中出現的個別問題,又開展了“體驗同感”的參與式活動,活動讓教師們感受到竟然有那么多的相同,交流著自己被人誤解的事例,在那一刻,似乎教師們的心而更進了;在每個學期結束前,支部均以“愛生”為載體,開展師德教育專題會,迄今為止,組織了兩次這樣的交流會,分別以“我的事業我的愛”及“走進學生的心靈”為主題,在交流中,教師們感受別人的先進師德事跡,反思自己行為的同時,指導自己今后的工作。像這樣的學習活動,通過立表率,強化示范教育;鑄靈魂,強化愛國教育;樹形象,強化文明教育;抓凝聚,強化創優教育等措施,豐富了學習內容,有效地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鼓足了廣大教職員工的士氣,進一步凝聚了人心,形成了*人“精、實、新”的工作作風和“攜手奮進”的團隊精神。
3、做到理論學習與課題研究相結合。
圍繞學校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發動廣大師生員深入討論和總結學校的優良傳統,明確了學校的精神,學校黨支部以“創建健康的校園”為研究課題,以學校成員的身體、心理及交往健康為研究內容,為此學校開辟了由“健康加油站”、“心靈放飛園”和“開心直通車”組成的“成長空間”,以此作為支部課題研究的陣地。本學期里,支部將它的建設及使用的研究作為子課題,力圖讓它真正地為學生及教師的成長發揮作用。學校黨支部的課題研究就是把運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衡量學習成效的重要標準。以健康的學校精神為核心精心培育、建設學校文化,凝聚教師對學校的向心力。
二、瞻時代前沿,注入新活力
支部書記要求我們的每一位黨員走在時代的前列,體現時代的精神風貌,僅靠單一理論學習,僅靠“一人讀、大家聽的說教方式來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恐難以奏效。”因此,為了加強對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兩個學期分別開展了以“今天怎樣做黨員教師”及“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微型黨課活動,每一位黨員都走上講壇,將自己對黨的最新理論的學習、理解及感受以黨課的形式宣講。這樣的“微型黨課”,理論聯系實際,從黨員自身的經歷,身邊發生的事來闡明深奧的政治理論。黨員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在理想信念受到沖擊的情況下,更加堅定自己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學校黨支部定期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訓。培訓內容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線,以黨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為核心,重點講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性質及指導思想、黨史、黨員的權利義務、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等內容。黨支部以“創新活動形式”的理念組織積極分子們的每一次活動,“解讀新黨章”——讓積極分子們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將新舊黨章進行研讀、比較,直接感受“新黨章”的“新處”、“新意”;“兒童權利公約”學習——以參與的活動理念,讓積極分子們在大白紙上寫下兒童的特征,對照權利公約分析兒童們應享有的權利,讓每一位參與者學著理解孩子,并能據此來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黨支部始終堅持開放的原則,在自我學習的同時,也努力的拓展學習教育的空間。走出校門,組織黨員及積極分子參走進“七寶古鎮”,讓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讓積極分子們樹立信念;走進社區,要求黨員發揮自身教育工作者的優勢、特長,積極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號召黨員及積極分子們拿出不低于一個月黨費的金額,參加“愛心工程”。同時,黨支部還籌備創建了學校黨建網站,將開辟理論學習、黨員風采、保先活動、積極分子園地、心語交流等專欄,使信息的交流、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以實現對廣大教職員工的互動式交流。
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別開生面的活動內容,為支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僅極大地調動了全體黨員的工作主動性,同時也吸引了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踴躍加入黨組織的積極性。正如老師們所說的那樣:“激情在這里點燃,理想在這里升騰,信念在這里升華。”
三、按時代需求,強健新肌體
學校黨支部應該是學校的魂,是質量的柱,是發展的源,是學校集體領導的舵。為了使支部這個肌體始終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始終充滿著勃勃生機,支部十分注重自身的建設。
首先,堅持每周領導集體學習制度,建立以黨支部為核心的中心學習組,重點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讀本、優秀黨員先進事跡和胡總書記關于兩個“務必”教育的文獻。為了提高領導成員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支部專門為班子成員征訂了《支部生活》雜志。其次,按照創建先進支部的要求,支部在建立和健全常規制度的同時,按照新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日常管理,認真落實“二會一課”制度和“民主生活”制度。在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和日常管理方面,支部多次組織黨員黨建資訊網學習了市委關于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決定,先后與黨員個人和黨小組簽訂了廉潔自律目標責任書。并結合“十不準”的規定,要求全體黨員務必端正教學行為,堅決杜絕體罰學生的行為和亂收費行為。
黨支部根據學校黨員的崗位分布特點,采取有效多樣的活動載體:開展黨員承諾制活動,簽定黨員目標責任書;開展黨員共性標準和個性標準的大討論;開展“評比黨員示范崗”活動,充分發揮每位黨員的才干,創設教育的舞臺: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征文及論壇沙龍;幫困結對子活動。動員群眾,發揮監督機制:開展民情約談、群眾個別座談、問卷調查、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等,黨支部力求通過以上多樣的教育形式來落實教育內容,使廣大黨員在內心對黨員的先進性標準產生真正的認同。尤其是在如何密切黨群關系方面進行了有效的載體探素,成效明顯。記得學校合并初,兩校教師間、校領導與教師間無形中隔著一道“墻”,為了盡快地拆除這道心墻,黨支部安排黨員教師們帶頭走近原本與自己陌生的教師群體,親切地攀談、會心地微笑;黨支部利用開學前的暑假,支部書記和委員們走訪了每一位教職員工家,所作的這一切拆掉了教師間的“隔心墻”,架起了校領導與群眾的“連心橋”。
黨員責任區的區域直接建立在群眾之中,是開展新時期群眾工作的最實在、最有效的載體。這一載體,最突出的意義就在于更有利于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為此黨支部著力進行了學校黨員責任區的建設和運行機制的研究,制定了《*小學黨員責任區制度》,以制度去規范黨員在責任區內的職責、要求,真正起到了解人、關心人、凝聚人的作用。通過思想上關心、業務上聯系、作用上帶頭、生活上幫助,實現聯系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的目的,做群眾的貼心人,在群眾中樹立黨員的先鋒形象。
在落實“民主生活”制度方面,支部黨建資訊網主要是通過民主生活會的形式進行,每年進行兩次。具體做法是黨員準備好發言提綱,先自評,后互評,再測評。民主生活會吸收黨外群眾參加測評。要求黨員之間要暢所欲言,“不隱惡、不虛美、不飾夸”,成績少談點,不足多說點,客觀少說點,主觀多講點。這種廣泛評議,民主監督的生活制度,達到了純潔肌體,整頓隊伍,激勵黨員的目的,增強了黨組織的戰斗力、創造力和凝聚力。
這一年來,學校全體黨員在支部的領導下,不僅嚴于律己,恪盡職守,而且在教育教學和其它各項工作中,同樣以出色的表現和優異的成績贏得了廣大教職工的信賴和贊譽。黨員肩負著振興*小學的重任,黨員讓*小學的支部工作始終充盈著時代的氣息,不斷創新,使*小學支部這個黨的基層組織,在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中,在鑄就黨的宏偉事業中,始終有聲有色,常新常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