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人事局發展人才管理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為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適應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發〔2009〕16號)和省、州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一、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方針和工作目標1、加強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快,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國際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資源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縣委、政府歷來重視人才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培養造就了各個領域的大批優秀人才,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對人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人才工作沒有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人才總量不足、結構和分布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人才市場發展滯后,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不夠;人才使用不夠合理,有利于人才成長和施展才能的機制不活、制度不夠健全,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本地人才隊伍難穩定,外地人才引進難的矛盾較為突出。2、人才工作的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省、州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抓住人才培養、吸引、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切實加強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為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3、人才工作的基本方針:一是堅持人才為社會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方針,這是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要根據我縣政治、經濟、文化、各項社會事業、支柱產業和企業的發展需求,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培養和使用人才,保持社會經濟與人才的協調發展。二是堅持從整體性出發的方針,重點做好三支隊伍的培養、引進、管理、使用工作,同時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實現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整體性人才的發展。三是堅持國家培養與用人單位自己培養相結合的方
針,一方面利用國家現有教育資源和培訓機構,為我縣培養大批各類人才;另一方面積極支持和鼓勵用人單位根據實際需要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大力提倡和鼓勵自學成才。四是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原則,以足夠的人才數量來保證較高的人才質量,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4、人才工作的主要目標:把人才工作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協調發展,緊緊抓住培養、吸引和使用三個環節,用好現有人才,引進緊缺人才,培養高層次人才,開發鄉土適用人才,認真實施“百、千”人才工程,即選拔培養100名事業單位學術、技術帶頭人,100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000名農業科技推廣、農產品加工的鄉土人才,著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層次、實用型、創新型人才隊伍,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通過5到10年的努力,使我縣人才工作實現“一個增長,兩個突破,三個提高”,即人才總量明顯增長;在引進高層次人才和中高級人才的培養方面取得突破,在營造良好的人才創業環境方面取得突破;人才的社會地位得到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以上技術人才所占比例得到提高,使我縣的人才隊伍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抓好源頭,夯實基礎,加強人才培養工作5、教育為先,注重培養后續人才。充分利用我縣現有的教育資源,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抓好九年制義務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質。要十分重視和加強高中教育,努力辦好*一中和*職業高級中學,積極動員社會力量,鼓勵創辦民辦和私立學校,走優質高中發展道路,使更多的適齡人群接受高中階段的教育,為高校培養和輸送大批的基礎人才,為我縣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后續人才。6、建立人才培養獎勵機制。對我縣每年考取國民教育系列重點院校的*籍學生進行獎勵(國家重點院校按教育部綜合排名和有關權威評估機構評價結果確定),從2009年起,上全國重點院校本科錄取線并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所著名學府本科錄取的考生一次性獎勵10000元(其中從*一中直接考取的學生一次性獎勵20000元)。上全國重點院校本科錄取線并被國家重點院校前10所大學本科錄取的考生,一次性獎勵5000元(其中從*一中直接考取的學生一次性獎勵10000元),上全國重點院校本科
錄取線并被國家重點院校第11所至第50所大學本科錄取的考生一次性獎勵2000元(其中從*一中直接考取的學生一次性獎勵5000元)。從而激發他們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熱愛家鄉、回鄉創業的強烈愿望和責任感;鼓勵自學成才,對那些利用業余時間參加成人自學考試取得本科學歷的在職職工一次性獎勵1000元。年度受獎人員名單由教育局、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聯合提出,報經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批準后兌現獎勵;獎勵資金由縣財政據實核撥。7、強化教育培訓,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強化教育培訓,是加強人才資源開發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要采取綜合措施,開展大規模的人才培訓工作,不斷提升人才素質。一要制定科學的教育培訓規劃,要按照接受終身教育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制定科學、合理的成人繼續教育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二要增加教育培訓經費的投入,建立政府、單位、個人三方負擔的繼續教育投入機制,在鼓勵個人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同時,強化用人單位在人才教育培訓中的主體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訓納入單位發展規劃,作為硬指標、硬任務來完成。三要充分利用教育培訓資源,組織開展各種培訓,全面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縣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將全縣各類職業技術、專業技能以及農村適用技術培訓,集中到縣職業高級中學統籌進行培訓。8、抓好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黨政人才隊伍建設要以提高執政能力和水平為核心,圍繞增強科學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采取分期分批選送優秀年輕干部到發達地區掛職和下派到基層鍛煉、選送到大專院校進修培訓等方式,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要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婦女干部、非黨干部、少數民族干部、高知識層次人才和具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干部充實到黨政機關工作,使黨政機關人才隊伍結構改善、充滿活力,能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建設小康社會。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要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加大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在文化、教育、衛生、農業、林業、水利等領域選拔培養一批思想品德好、技術業務精湛,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崇高的敬業精神,年齡在45歲以下、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高級職稱、有培養潛力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從而培養造就一支在全州范圍內同行業的各個學術、技術領域具有較
高影響力的科技領先人才隊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要結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培養企業管理人才中的主體作用,建立市場化、開放型培養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支熟悉市場經濟知識,具備較強管理能力的民營企業家隊伍,大力推進非公經濟發展,培養一批職業化、現代化的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和新產品研發人才,從而提高我縣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產品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加強農村適用型人才隊伍建設,重視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的人才工作。農村適用型人才事關振興農村經濟、農民增收和解決“三農”問題。要通過實施“實用人才工程”、“農民教育培訓工程”、“陽光工程”、“信息入鄉工程”等,重點培養一批能夠熟練運用農村實用技術的種植能手、養殖能手、能工巧匠、營銷能手和民間藝人等農村經濟帶頭人,使其成為農村經濟中最活躍的“細胞”和龍頭。要大力扶持農民技術協會的發展,以協會的形式吸引、聚集農村鄉土人才。以組織勞務輸出為突破口,每年有計劃、有組織地做好農村青年技能培訓,使他們適應外出打工的需要。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人才工作中,要完善人才向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流動過程中涉及的社會保障、戶籍、人事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完善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補助制度,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或到非公經濟組織就業,從而加強非公經濟組織的人才隊伍建設。三、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管好用活現有人才9、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對各類人才的評價要以能力和業績為重點,克服人才評價中重學歷、職稱、資歷,輕能力、業績的傾向。根據德才兼備的要求,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破除人才評價中的陳舊觀念,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人才、選拔人才、使用人才。黨政人才的評價重在群眾公認。要以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為重點,進一步完善黨政人才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制度,把群眾意見作為考核評價黨政人才的重要尺度,把干部所做出的政績作為考察黨政人才的主要標準,按照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考察識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