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生如何做就業準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大學生就業難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社會很關心的問題,從大學生本身來講,自身應該從哪幾方面做準備呢?
1放低心態,先找份工作積累經驗.
首先,應當做好硬件方面的準備,即在學校期間要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課程,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質素質。
其次,在求職招聘前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要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妄自菲薄,要實事求是的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品,客觀的為自己制定就業計劃。
最后,要做好招聘前的準備工作,認真設計自己的簡歷,在招聘過程中不急不燥,從容應對招聘方的提問。
2可以自己創業,為自己的以后打算
投簡歷、跑招聘會,一個字:累,但結果卻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大學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可以說邁入了跨越式發展階段。高等教育產業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初次就業率和供需比日趨下降,尤其是在2008年經濟發展遇到挑戰的時候,就業形勢確實不容樂觀,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面對這樣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讓自己從需要就業的人才隊伍脫穎而出。
先就業再擇業?零工資就業?托關系就業?畢業就失業?這是很多應屆畢業生正困惑的問題。本期職場講壇,商振將與您共同探討大學生如何順利就業。
現在大學生畢業,要讀很多年的書,這其中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是個很大的數值。當付出那么多之后,才發現換來的那幾張紙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值錢,有點怨言也就難免了。曾經有人總結出了80后的十大尷尬,其中有幾個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如辛辛苦苦小學六年勤勤懇懇初中三年廢寢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進考場卻趕上國家擴招,任他貓貓狗狗也都能混個大學文憑,現在大學文憑算什么蔥啊!還有一個就是稀里糊涂大學混了四年,使盡渾身解數拿到英語(Q吧)四級、計算機三級證,畢業證、學位證二證在手卻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有的連工作都找不到——剛畢業就失業。
就業難,難在何處?我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對大學生需求增加的速度趕不上畢業生增加的速度。從資源的角度來看,就是畢業生資源在市場中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這樣就使得畢業生在應聘某一職位的時候,存在很多的競爭。這無疑就提高了對畢業生自身水平、能力、素質等各方面的要求。其次是大學生的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之間存在匹配問題。一方面畢業生對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在招聘活動中,處于主動地位,其有更多的選擇,因此其所開出的薪資待遇,并不能讓畢業生滿意。
有的人把問題的根源向上追,有社會的問題,有教育體制的問題,有企業的問題。我不想就宏觀環境繼續討論下去,因為引導就業、開拓就業機會是需要政府主導的事情,大部分身在社會之中的人對其所能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在對上層建筑、生存環境影響力幾乎為零的情況下,作為身在其中的我們所能做的事如何去適應環境,實現自我增值,在能力達到一定條件下再反補社會做出更有利于發展的影響和改變。因此,身為其中的我們,要考慮的是在宏觀中的個案——我們自己,能夠做些什么,來改變自己的境況!
現在不是來界定誰有問題的時候,而且爭論也毫無意義。落在伊拉克貧民頭上的炸彈,不會因為虧欠了這個生命,就讓他復活。現實就是在現有的環境下生存下去,并想辦法活得更好。因此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飯碗?如何保住自己的飯碗?因此現實和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就業者不要以自己為主,以滿足企業需要為目標,成為一個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以營銷的觀點來看待就業,我們就需要思考:客戶(招聘企業)為什么會不滿意?這其實就是一個職業競爭力的問題。為什么有的人職業發展青云直上?不往大了說,就是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同一界的畢業生彼此的工作待遇、環境也是不同的,是什么造成了差異?近兩年,一些高校與我合作開展“職業導師”項目。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我做職業導師的學生,在就業時所面臨的困難會小一些,簡歷不是問題,經驗不是問題,定位不是問題,就業沒有遇到“難”的情況。可見,這不是宏觀的問題。因為無論經濟怎么樣,企業需要人才,職場需要人才,有的人就業了,有的人失業了,問題在于大學四年這個過程的不同。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待引進畢業生問題,我們可以看到,企業對于畢業生降低薪資要求似乎并不感冒,按照企業方面的說法:“如果應屆畢業生有工作能力,能夠為企業創造效益,我們寧愿出比較高的薪資來聘請他。而如果我們僅僅因為他薪資低,就聘請一個無法快速適應工作的畢業生,企業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去培訓他們一些基本的就職能力和職業素養,這樣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太高,這并不是我們所追求的。”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僅僅是降低期望值不是解決就業的根本之道,提升就業力,不斷增強自身的職業素質和就職能力,才可能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解決,增加一個有力的砝碼。近兩年,我同一些高校就業指導中心合作,他們請我去給學生講課,做他們的職業導師,貫穿大學四年的時間,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力。
首先是基本的專業能力:在此能力中,主要是包含畢業生對自身所學專業課程的理論掌握能力、行業相關知識、企業知識等基本理論認識知識。其次作為個人,其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職業規劃、職業心態等個人職業生涯指導能力,最后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求職技巧方面知識。這些知識,是一個畢業生在應聘某職位時所應該具備的基本專業能力。這些基本能力,是畢業生就業的前提條件,有這些能力,不一定能滿意就業,甚至無法就業,但沒有這些能力,那么就業就真的是一個問題。
其次是基本的職業素養能力:在此能力中,主要包含畢業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實際操作能力。另外一些基本職業素養、團隊合作、任務執行、工作方法、時間管理、壓力管理、信息溝通等這些基本的職業工作能力。這些能力,是決定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后,能否快速掌握必要的職業習慣和方法,更快的融入到企業中去的關鍵能力。這些能力是企業衡量畢業生能否快速適應崗位工作,快速進入職業角色關鍵能力。也是進行人才選擇與錄取的關鍵因素。
第三方面就是畢業生的學習和應變能力。前面我已經提到過,企業學習同學校學習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企業學習很多時候,是需要個人自學。因此,一個員工是否具有自學能力,是其能否快速成長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衡量一個人是否能適應企業發展,其學習能力將是一個關鍵能力。另外一個方面,學生在學校中,其所處的環境是相對靜止的,因此對其應變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但當畢業生處于企業環境中,隨著企業自身不斷的發展以及市場的不斷變化,其所處的環境也是瞬息萬變的,因此畢業生是否具有應變能力,以不斷的調整自己以適應企業、市場以及工作崗位的職責、環境、條件的變化,是其在動態環境中能否有效完成工作的一個關鍵能力。因此,企業在進行人才選擇時對其學習和應變能力的要求,是目前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