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家發展企業的經驗交流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界朋友:
今天,蒙各位領導的厚愛,各界朋友的盛情,坐在這里,我誠惶誠恐,實在不敢說交流經驗,只不過談談我十幾年來發展企業的經歷和幾點體會,請在座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批評指正。
我們集團始建于1998年,是一集民營紡織、蔬菜加工與房
地產開發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集團下轄華靈紡紗一廠、二廠、工業園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四處企業,占地面積600余畝,擁有固定資產2億多元,流動資金6000多萬元,紡紗規模達到10萬紗錠,員工1800多人。紡紗產品以純棉21s、32s、40s、60s單紗、股紗、絞紗為主,產品均達到國優等標準,暢銷全國,并出口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家。公司是省農行“AAA”級信用企業,省工商局“文明誠信民營企業”,市國地稅“A級”納稅信用等級單位。今年上半年,集團公司創產值3.8億元,實現利稅2600多萬元。
多年來的經營實踐,我深刻體會到博擊商海,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矢志不移,積極進取,永不滿足,不能心存小富即滿、一勞永逸的思想,要有與時俱進的開拓創新精神,要有吐納商海風云的廣闊胸懷。
一、企業發展歷程
公司是在經歷了一波三折后才發展到今天。我是一個農民出身,從白手起家干起,沒有任何社會背景,再加上當時社會環境不利于個體私營企業發展,使工廠的經營舉步維艱: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市場。從1992年經濟開始了復蘇,由于當時棉紡企業少,競爭少,再加上我們企業小,經營靈活,取得了不錯的效益。經過幾年的滾動式發展,工廠步入了正軌,發展勢頭也良好,但誰也沒想到,在1994年5月18號的夜里,一場無情的大火一夜間把工廠化為烏有,燒了個精光。當時自己收購棉花,由于白天收購量大,夜間也必須對散皮棉打包加工,就在機器運行時,電器產生了電火花。因皮棉極易燃,瞬時廠區火光沖天。大火燒光了所有原料和棉紗,燒停了工廠,燒跑了工人,燒來了所有要賬人,工廠面臨倒閉破產。有人勸我說放棄吧,大不了回家種田;有人說不如利用剩余的場房改養雞場。面對殘酷的現實這一把大火燒清醒了我,使我明白如果工廠搞好了你全身都是嘴,如果搞砸了你全身都是罪,使我有了更大的心勁。我必須干,還要干好,才有臉面對家鄉父老。又經過了幾年的滾動式發展,到1998年公司發展到了3萬紗錠,同時又開拓了新領域:蔬菜加工及運輸業。2004年新建華靈紡織工業園,一期項目6萬紗錠。2005年涉足房地產業,目前正在建造一個10萬平方米的高檔小區。2006取得進出口經營權,開展了國際貿易。十幾年來,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
二、幾點體會
(一)解放思想是企業發展的前提
前幾年,公司經過滾爬摸打,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規模,在全縣棉紡織行業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企業沒有外債,沒有貸款,幾千萬的資產幾輩子也吃不完。憑心而論,不再擔風險,謀求更大發展,穩穩當當地當個老板也就衣食無憂了。但是,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非常關心華靈的未來,多次到廠里來討論企業的發展問題,帶我們到浙江、江蘇等地參觀考察。南方之行,給我的震憾很大,看了發達地區民營企業的規模和發展歷程,才感到了自己思想觀念是多么陳舊,現在想起來,簡直是有點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味道。我們已遠遠的被人家甩在后頭,再不加快發展,再不奮起直追,很快就要被無情的市場所淘汰。特別是鄆城濃厚的發展氛圍,優惠的政策扶持,奔騰的民營趕超浪潮,深深地打動了我,面對棉紡織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千載難逢的創業機遇,我再也按捺不住迸發的創業激情。從那時起,華靈集團的經營理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套句時髦的話講,就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借債經營,超常發展。2003年初,我們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華靈紡紗二廠,同時更新淘汰了紡紗一廠的陳舊設備,4萬紗錠全部是當時最新最先進的設備。2003年下半年,我們又在縣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占地400畝的工業園,一期工程總投資1.5億元,上馬精梳紗錠6萬枚,全都是國內一流生產設備和現代化廠房。2004年10月份全面投產運營,集團紡紗總規模達到10萬紗錠。無論是從發展來看,還是從華靈的今天來看,我的體會之一就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朋友的支持。
(二)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能從一個小廠發展到今天,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
科技是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強大支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用于設備改造和技術革新。先后購進了492新型粗紗機和FA507細紗機等先進設備,上馬國內先進的汽流紡400頭。經過設備改造和技術更新,由原來生產16支、21支紗發展到可以生產32支、40支、60支高支紗,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由內銷直接轉為外銷。同樣的品種,由于質量提高,每噸售價增加1500元。特別是目前棉紡織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企業要想發展,必須內部挖潛,提高效益。去年公司一次性投資200多萬元進行電氣自動化改造,增添了兩臺節能型電力設備儀器,效果比較明顯,原來噸紗用電量1200度,而改造后噸紗用電低于900度,年可節約用電400多萬度,當年技改投資便可收回。今年又投資3
000萬元,對老廠的3萬紗錠全面進行技術改造,企業的裝備水平、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有了新的提高。
人才是企業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公司一是廣聘能人來企業幫助管理并培養自己的人才;二是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大力培養企業骨干,以點帶面;三是與國內名牌學校聯合辦學培養企業人才;四是嚴格制定企業學習制度,對于各個環節和各個工種員工進行技術培訓,通過學習成效與經濟掛鉤來激發提高自身素質,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學化管理水平。近年來,公司高薪聘請多位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其中還有英國留學碩士,公司現有中高級職稱技術管理人員50余人。
(三)強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的保障
經營雖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但也不像人們所想象得那么復雜。希望我的一些經驗能夠讓諸位有所借鑒。
一是企業模式。在我們這個相對落后的地區,企業從事的行業大部分都是傳統行業,企業在剛開始發展之處都屬于小企業或家族企業。這種企業的優點是它的管理模式可使企業運行成本相對較低;決策者與管理者均為親朋好友,信息傳遞快,遇到問題可及時解決;企業在遇到困難時,大家可同舟共濟,渡過難關。企業在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后,最終還要走向社會化和現代化,要逐步過渡,但不可操之過急、一步到位。
二是小企業老板的主要任務。只要我們的企業還屬于小企業階段,老板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客戶資源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對我們這些傳統行業里的企業來說,先進的技術可以被學習,好的模式可以被克隆,如果沒有銷售再好的管理機制也沒有用。只有客戶資源才是獨有的,只有把大部分客戶資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是建全管理制度。企業愈大,管理愈困難,管理工作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切從根本做起,點點滴滴追求合理化,要做到工作量可以計算,工作品質可以衡量。如果管理不善,縱使具備高科技,對企業也無濟于事。
(四)誠信經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信譽是成功的保證,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企業信譽是靠企業家來體現的,大的成功者都是守住信譽的人,他們為人處世不為虛假,以誠為本。像香港的李嘉誠、臺灣的王永慶,這些名字已成為信用的象征,也成了企業的金字招牌,是企業的無價之寶。我們都知道資金是企業的血液,企業要經營發展就要對外融資,籌集資金不外乎向銀行貸款、向別人借款,這時信譽就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銀行貸款不只考察企業實力,更先考察企業老板的為人,如果這一關過不去,其它的都沒用。作為企業的老板我們要會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向個人借錢,如果借期是一個月,我們要提前兩、三天主動歸還;向銀行借款,要提前十天到半個月歸還。還有一點我認為比較重要,那就是做人要謙虛。俗話說“牲口大了值錢,人‘大’了不值錢”,作為企業的老板無論你的企業做的再大再好,我們也應該比政府任何官員的級別都低一級,比任何銀行的錢都要少。我經常給公司的領導層講,我們現在還沒搞大搞好,越是搞大搞好,我們越要比別人矮一頭,這樣人家才會尊重我們,支持我們。
五、發展壯大是企業永恒的主題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自己與過去比,發展速度也很快。但走出去看看,這點規模根本不值一提;這個速度,實在令人汗顏。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規模小了,技術裝備水平低了,發展速度慢了,就會被無情的市場逐步淘汰。作為企業決策者,就要站高一步,看遠一眼,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發展、新跨越。幾年前,我就謀劃發展打算,一是迅速膨脹企業規模,做大做強主業。二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強化企業管理,在公業管理水平上實現新的突破。三是借助青島國際港口優勢,走工、商、貿一體化經營的路子,在經營方式上實現新的突破,拓寬經營范圍,搞好房地產開發,在經營領域上實現新的突破。這幾點,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正在逐步實現。
六、回報社會是企業家價值的真正體現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國家、社會各界的支持與關愛。回報社會是企業的責任,是一個企業家自我價值的真正體現。在這方面我個人談不上有很好的建樹,但我正在繼續努力為地方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富而思進,把企業做大做強,納更多的稅,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華靈集團多年來累計為當地鄉親、醫院、學校及全國各地災區捐款達600多萬元,2004年捐資建立了全縣特困職工幫扶中心,并每年向幫扶中心捐助5萬元。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我們要幫助家鄉父老鄉親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最后,用幾句話簡短概括我今天的發言,那就是:建立良好的個人信譽至為重要。發展創新中要不忘穩健,在穩健中不忘進取。自己有能力,便回饋社會。律己嚴,待人寬,個人要不斷學習,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