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經驗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鎮××村位于××縣西南面。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為目標,依托村情,發揮優勢,全村“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曾多次獲得省、地、縣“先進基層黨-組織”、“文明村”、“五個好”等稱號。2006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和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單位”和“全省文明村寨”,是省確定的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調整產業結構,穩定增加農民收入。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培育學習型農村、學習型農民,以學帶動種植養殖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確保了農業增產增收增效。近三年來以人均增收200余元的速度遞增,全村發展了5畝以上的種植大戶50戶,經果林連片種植360畝,村民陳祥剛種植優質梨園150畝,由村集體創辦××大溝葡萄長廊1000余米;年出欄3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100戶,養豬大戶劉朝輔、孔德祥等年出欄達120頭以上,戶均年出欄生豬8頭;有一支50多人的建筑施工隊伍,帶動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2002年爭取國家農發項目投入171萬元改造了××大溝,使938畝水田確保了穩產高產;2003投入13.1萬元,改造了兩條通村公路,通組公路全部建成;農網改造全面結束,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安裝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有線電視覆蓋率達100%,程控電話達338門,手機250部,建有占地面積達650平方米的村級綜合辦公室,1300平方米的村級完小,有村級衛生室2個,農民文化娛樂場所1個。
(三)以“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為契機,營造舒適、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堅持科學發展觀,著眼于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以“三通三改”為重點,以發展生產、建設家園為目標,努力營造優美的居住環境,完成了2200米的“連戶路”建設,建成了250口沼氣池,修建了占地面積達650平方米的農民休閑中心,開挖了占地3.5畝的釣魚塘。以農戶為單位,抓了小樓房、小院壩、小圍墻、小花池建設,正逐步實現“走路不濕鞋,吃水不用抬,做飯不用柴,電視電話響起來,屋前屋后果子滿園掛,四季花草開滿園”的家居環境。
(四)加強防范措施,營造良好社會秩序。全村組建了一支26人的民兵義務聯防隊,堅持輪流值班,為群眾守護村寨;安裝了10個組58戶防盜器,加強防范;充分發揮村級調解組織的作用,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通過召開一年兩次的治安群眾動員大會,發揮村廣播、墻報、學校陣地宣傳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強了宣傳教育。10年來,全村未發生過一起治安、刑事案件,2000年獲省、地、縣“治安模范村”榮譽稱號。
(五)堅持以人為本,提高人口素質。以科技入戶工程,培養新型農民為主,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科技推廣普及率達100%,確保了糧食安全。改造了××小學辦公條件,加大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以村衛生室為主陣地,廣泛宣傳防病防疫衛生知識,認真開展兒童預防接種和村寨衛生秩序專項整治,預防接種率達100%,村寨衛生秩序井然、干凈、整潔。同時,以抓計生宣傳教育、優質服務為主,營造人本計生,努力轉變了廣大群眾的生育觀念,實現了計劃生育村民自治,近10年來無政策外生育,有二女結扎戶2戶,有5戶主動放棄生育二孩的權利。
(六)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建設“和諧文明村寨”。積極有效地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節假日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籃球、拔河、象棋、書法等競賽活動;移風易俗,做到紅、白事不大操大辦,反對鋪張浪費;杜絕“黃、賭、毒”和封建迷信等社會丑惡現象,倡導尊老愛幼、互敬互助。目前,全村有66戶“十星級文明戶”,46戶“五星級文明戶”,××村獲得畢節地區“文明村寨”稱號。
努力的發展方向
(一)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為目標,努力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狠抓糧食生產不放松,穩定提高糧食綜合單位面積產量。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大力培訓新型農民,抓示范、樹典型,全面推廣科普知識,努力提高糧食生產復種指數和單產,科技推廣率達100%,確保群眾糧食生產安全。
2、大力發展反季節蔬菜、高梁等特色種植,積極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
3、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鞏固壯大現有兩個優質經果林園的基礎上,合理規劃,充分利用荒山荒地,進行優良品種的種植。
4、加強葡萄長廊管理,發展庭院葡萄種植,力爭庭院葡萄種植達50%以上。
5、建好養殖協會,走公司+協會+支部+基地+農戶之路,降低農民風險,形成支部領航、協會操作、農戶積極參與的發展模式,實現農民畜牧增收100元以上。
6、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有計劃地抓好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全村經濟的發展。
(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把節約用地放在首位,下功夫改造中低產田地,建成優質糧油高產穩產農田。加強對7個山塘的治理,搞好溝渠的整修和維護,確保澆灌排洪暢通。加強對通村、通組的維修和保護責任的落實,做到誰受益誰管理;繼續實施好“連戶路”工程,力爭兩年內80%以上的農戶用上沼氣。加強村寨的合理規劃和破舊房屋的改造力度,做到既節約土地資源,又相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