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階段稅收征管及稽查中有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行稅收征管體制及稽查機構設置及職能作用是根據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目標和《稅收征管法》第二十五及第三十一條規定確定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強化行政審批管理為前提,建立了一個以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的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稅收征管及稽查模式。新征管及稽查制度確定后,根據《稅收征管法》及《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先后于一九九七年制定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改革辦法》,一九九八年又制定了《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方案》等具體制定,使稅收征管改革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軌道。通過稅收征管和稽查的改革,稅務機關加大了稅源管理工作力度和稅收稽查工作力度,各種偷、逃、抗稅等稅收違法犯罪行為得到了有效扼制,稅收收入也連年超常規增長,稅收的職能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
一、現階段稅收征管和稽查工作面臨的挑戰。在以自行申報納稅、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征管模式下,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稅務管理工作偏重于行政審批管理,國務院、國家稅務總局及各級稅務機關先后確定以《納稅人成本計算方法及間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貨的計價方法及變改審批辦法》、《稅前提取管理費審批辦法》、《財產損失稅前扣除審批辦法》、《計稅工資、業務招待費稅前扣除審批辦法》、《企業稅前彌補虧損核準》、《企業所得稅預繳期限核定》、《廣告費稅前扣除標準審批》等審批項目。確定企業稅前扣除及有關成本項目的審批制度,對加強了稅收征管中的薄弱環節、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和提高稽查工作質量發揮了致關重要的作用。
二00*年十月十四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確定了我國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運行機制,為適應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的要求,行政管理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減少了行政審批項目,簡化行政審批程序。與此相適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了《行政許可法》,以立法的形式規范了行政許可行為,《行政許可法》第十三條第(四)款規定了“對行政機關可以采用事后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不再設置行政許可”。為此,國務院、國家稅務總局分別下發文件取消了已設置的稅務管理方面的審批項目。這些審批項目的取消,無疑是對重視事前審批、輕視事后監督管理的稅收征管及稽查制度重要挑戰。
同樣,因經濟生活中出現的許多新的經濟業務,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證券市場的發展等新業務的會計核算要求,財政部于一九九八年至二00*年先后頒布了現金流量表、關聯方關系及披露、收入、投資、債務重組、會計政策、建筑合同、資產負責表日后事項等八個具體準則和以《企業會計制度》、《中小企業會計制度》為主的新會計制度。新《準則》和《會計制度》更加注重企業在進行核算和反映的真實性,完整性,以便為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以及其他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在會計核算上要求企業更加注重遵循謹慎性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使企業在收入的確認、費用的確認、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無形資產的推銷、壞帳準備的計提、財產損失的確認等諸多方面與稅法規定的范圍、比例和條件不一致,使納稅調整項目增長這無疑是對稅收征管和稽查工作的又一次挑戰。
二、新挑戰對稅收征管稅稽查工作的要求。新《企業會計制度》,八個具體準則和《行政許可法》實施后,對稅收征管和稽查工作無論是在管理內容、方法還是在管理程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要求稅務人員要切實轉變以重審批和打擊為主的稅收征管和稽查工作理念,將稅務管理和稽查的工作重點轉向視依法監督管理和提供納稅咨詢服務上來,因此,要求稅務人員更加加強各稅種條例及實施細則及《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等稅法的學習,熟練掌握各稅計稅依據的確定、納稅期限以及企業所得稅前應扣除項目如成本費用、工資薪金支出、資產折舊及推銷、借款費用、租金、廣告費、業務招待費、壞帳損失、社會保險費等費用的扣除范圍、標準或比例等具體規定,依法對納稅人的納稅申報和稅款繳納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轉變審批管理為服務、監督管理。
同時要求稅務人員要熟知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和八個具體的會計準則。掌握財務會計制度及會計準則在收入的確認、財產損失、財產減值損失等具體經濟業務的確認時間、方法及標準與稅法規定的區別和聯系。其聯系表現在納稅的營業額、計稅價值、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等以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為基礎。其區別主要表現在收入的確認、費用的扣除的時間和金額上有很大的差異,如企業將產品用于在建工程、職工福利、抵債等按會計規定不作銷售處理;按稅法規定應視同銷售處理。再如按會計制度規定工資費用、招待費、捐贈、罰款支出可據實扣除、計提壞帳準備比例由企業自行確定,可將存貨跌價損失,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長期等資產計提減值準備計入當期損益;按稅法規定這些費用、支出、準備只能按法定的比例扣除或發生時據實扣除。對因稅法規定與財務會計制度規定造成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應依稅法的規定進行納稅調整,對稅務人員提出了新要求,稅務人員不但要懂得和熟練掌握稅法知識,還要掌握新會計制度,懂得企業會計知識。
三、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素質,促進稅收管理和稽查水平提高的建議。為了進一步提高新時期稅務管理和稽查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稅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是當務之急,筆者特提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對稅務人員的財務會計知識培訓。目前,我縣稅務干部中85%以上人員具有大專以上文化學歷,干部隊伍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但其中學習會計、稅務專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占稅務干部總數不到25%,能精通財務會計和稅收業務知識的人員則所占比例更低。稅務干部隊伍中專業稅收管理和稽查人員缺乏。因此,稅務部門要加強對稅務干部的財務、稅收業務、計算機應用的培訓,要通過鼓勵干部參加自學考試、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參加電大學習、上各種培訓班學習等途徑學習稅務、財務會計及計算機應用知識,提高干部隊伍的專業知識,以此提高稅收管理和稽查工作水平。
二是要制定鼓勵干部學習、鉆研業務的具體激勵措施,調動干部學習業務和鉆研業務的積極性。要通過制定鼓勵干部積極參加與稅務、財務會計、計算機應用知識學習有的獎勵、報銷學習差旅費,將專業技術任職資格作為確定干部職務、能級評定和公務員考核的重要指標等具體措施,鼓勵干部積極通過參加自學考試、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克服在干部考核、職務、能級確定上懂與不懂、懂多與懂少一個樣,忽視干部隊伍專業化要求。
三是進一步加大對稅務管理和稽查工作的考核力度,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征管和稽查工作考核辦法,加大對稅收征管和稽查工作的考核力度,定期按一定比例對納稅戶進行抽查,將考核工作落到實處,以此促進干部責任意識的增強,克服工作考核中做與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差一個樣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