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做好機構編制服務經濟建設大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為我們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藍圖,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全市今年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統籌安排。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已經明確,關鍵在于狠抓落實。全市機構編制部門要以*精神為指針,圍繞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切實做好機構改革和編制管理工作,為全市的改革、發展、穩定做出積極的貢獻。
一、立足主動適應世貿組織的規則要求,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們各級政府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世貿組織要求我們各級政府的職能都必須與WTO規則相適應,接受世貿組織規則的約束、規范和監督。順之者進,逆之者退。我們衡陽要抓住新的歷史機遇,加快發展,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就必須主動適應世貿組織規則,在政府管理觀念、職能、體制、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刻的變革。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各級政府職能存在的錯位、越位、缺位現象,充分認識到職能交叉、權責不一的弊端以及行政行為不規范、審批事項過多、政務透明度底、監督機制薄弱的現狀,趨利避害,按照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一)要進一步推進政企、政社、政事分開,規范政府職能,優化政務環境。政企、政事、政社不分,是政府職能錯位、缺位、越位的根源,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以至捆住了企業發展的手腳,導致了“權力尋租”,也造成了機構臃腫、人員膨脹,加重了財政、企業和人民群眾的負擔。因此,推進政企、政事、政社分開是轉變職能的核心。要按照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進一步規范政府職能。要解除政府部門與企業的行政隸屬關系,實現政府從對資源的計劃配置角色中“淡出”,從對企業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直接管理、微觀管理中的“隱退”,最終實現政府職能從“運動員”到“裁判員”,由“劃槳”到“掌舵”的角色轉換。要明確政府部門與事業單位的關系,把政府機關的輔助性、技術性和服務性事務交給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的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關,減少政府職能“體外循環”。要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促進事業單位從非法人到法人的轉變,切實實現政事分開,落實事業法人主體地位,糾正政府包辦社會事業的現象。要大力發展、完善、規范社會中介組織,搞好政府“退出”后的社會自我管理機制的規范銜接。
(二)要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行政審批是制約政府轉變職能的“瓶頸”,行政審批制度不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去年,我們以傷筋動骨的舉措,對市直137個有行政審批權的單位和部門的職能進行一次拉網式的清理審核,全市共取消職能802項,取消審批事項2518項,取消收費項目301項,每年為基層和群眾減輕負擔3000萬元。黨的“*”以后,國務院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我們各級機構編制部門要主動當好參謀,發揮職能作用,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進一步協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妨礙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以及實際上難以發揮有效作用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堅決取消,充分調動和激活市場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創新行政審批制度,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簡化審批程序,規范審批行為,加大監督力度。
(三)要進一步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行電子政務,建立公正透明政府。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既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政府服務能力,促進社會監督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強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機構編制部門要著力研究信息技術對政府職能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可能產生的影響,主動迎接信息技術革命的挑戰,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要建設好機構編制的信息網絡平臺,以規范的機構、職能、行政運作程序建設好“政務超市”,把政府部門的職責權限、辦事程序、結辦時限、聯系電話通過信息網絡向全社會公開,實現政務公開透明,擴大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方便群眾辦事,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二、立足全市“三化”戰略重點,繼續深化黨政機構改革
機構編制部門要認真貫徹“*”和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三化”戰略重點,繼續深化黨政機構改革。
(一)圍繞推進工業化的要求,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協同推進工業園區建設
衡陽的差距在工業,潛力在工業,希望在工業。今年市委、市政府在推進工業化進程方面,立足衡陽實際,提出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產權制度改革,一手抓工業園區建設的戰略舉措。全市機構編制部門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為“工業化”建設構建體制載體。要圍繞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當前,國有資產的監管和運營在體制上存在著“運營效率低下,資產流失嚴重;政企職責不分,政資機構不分;部門分割管理,權利責任不清”等三大突出矛盾。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已勢在必行。我們要立足“實現國有經濟結構調整、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遵循政企分開、政資不分、兩權分離、管人管事與管資產相結合的原則,按照中央、省里統一部署,適時組建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研究好工業園區建設的機構編制問題。工業園區建設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型工業的載體。市委擬組建三大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經組建并良好運作。對其他兩個工業園區的建設,我們要做好調研,主動參謀,立足精干高效、統一效能,就工業園區機構編制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方案。
(二)要圍繞推進城鎮化的要求,推進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和城市社會保障體制改革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推進城鎮化的一項重要工作。當前城市管理工作中交叉執法、重復執法問題較為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影響了經濟發展環境。今年我們要在省委的統一部署下,完成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要加強調查研究,清理明析部門職能,借鑒外地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實現“一支隊伍、綜合執法”的目標。要加快市政事業單位的改革步伐,使有限的市政基礎建設投入發揮更大的效益。特別是改革市政建設投融資體制,鼓勵市政事業單位招商引資,做大做強,吸引更多的資金投資市政建設,加快城市建設步伐。要加快城市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按照國務院和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部署,設立城區街道、社區勞動服務保障站,增強城市社區的管理和服務功能。
(三)要圍繞推進農業產業化的要求,深化鄉鎮稅費改革的配套改革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農村小康的戰略舉措。我們要按照搞好農村稅費改革的配套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深化鄉鎮機構改革。要進一步理順關系,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服務農業產業化;要進一步明確縣鄉關系,簡政放權,建立健全鄉鎮政府功能能;要加快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步伐,實現鄉鎮財政撥款事業人員精簡目標,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拓寬鄉鎮人員分流渠道,引導鄉鎮分流人員投身農業產業化建設。
三、要立足服務經濟建設,加強機構編制管理
最近,省委下發了湘發[*]2號文件,就加強機構編制管理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我們要以貫徹湘發[*]2號文件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機構編制管理,服務全市經濟建設。
(一)要立足促進經濟發展,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要按照“有利于經濟發展、有利于事業單位發展、有利于減輕財政負擔”的原則,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要研究探索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事業單位改革新思路,推行事業單位社會化和舉辦主體的多樣化,優化事業資源配置,實現事業單位做大做強,促進財政“消赤減債”。要加大事業單位從非法人向法人的過渡,實現政事分開,激發事業單位推進參與全市經濟建設與事業發展的積極性。要精簡事業單位的機構和人員編制,總體上減少財政撥款事業人員,減輕財政負擔。
(二)要立足建立公共財政,嚴格界定財政供給范圍。界定財政供給范圍是建立公共財政、優化財政支出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嚴格界定財政供給范圍,逐單位對財政供給人員進行清理,并做好建立人員編制卡片、手冊、臺帳等基礎性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設,力爭對財政供給人員實現與人事、財政聯網,做到三家數字一致。加大與人事、財政部門的銜接配合,凡未經編制部門核編的,人事、財政不審批、核撥工資。對各部門的借調、混崗、頂崗人員要進行統一清理,迅速糾正,切實減輕財政支出。
(三)要立足提高行政效率,加強部門職能和人員結構管理。今年機構編制日常管理重點要轉移到職能和人員結構的管理上來。對各單位的職能要進行清理,對爭搶權力性職能和對非權力性職能“踢皮球”的單位和個人要堅決糾正。要加強對人員結構管理,嚴把進人年齡、知識、專業結構關。對各單位的人員結構進行逐一清理、審核,提出優化意見,把好進編人員結構關,進一步提高機關人員整體素質,建設高素質行政管理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