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旅游開發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文化**建設是**市“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文化旅游開發是將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既發展文化事業,又推動經濟發展的雙贏項目,認真研究和解決**文化旅游開發中的問題,無疑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的關系
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說它們都包含有文化與旅游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文化與旅游互為影響,互相作用,文化旅游從屬于旅游文化,文化旅游只是旅游文化研究的一個層面。旅游文化是在旅游和與旅游關聯的活動中人對時間與空間的取向及由此造成的變化和結果。它包括傳統旅游文化(旅游的起源和發展,傳統觀念,古代旅游者,古代旅游文學作品,古代旅游習俗等)、現代旅游文化(現代旅游主體及其旅游觀念、消費動向、人際關系、經營理念、行業管理、旅游要素等)、比較旅游文化(中外旅游觀念、歷史、習俗等)、旅游主體文化、旅游客體文化、旅游中介文化、旅游社會環境文化及旅游文化理論等。所以旅游文化中的“文化”是一個廣義的文化概念。文化旅游是指通過對文化現象的開發利用而給人以愉悅。它包括文化古跡(遺產)如長城、兵馬俑、平遙古城等,宗教圣地,如桂平西山、峨嵋山、衡山等;民俗風情;人造景觀,如桂平北回歸線、深圳世界之窗、桂林樂滿地等;教育基地,如興安湘江戰役紀念館、百色起義紀念館等。所以文化旅游中的“文化”是狹義的文化概念。同時,它們的側重點也不同,旅游文化重在學術研究,而文化旅游重在開發經營。顯然,本文無法對旅游文化與文化旅游作更詳細的論述,但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目前要做的自然就是文化旅游這篇文章。
二、文化旅游的開發步驟
文化資源并非就是旅游資源。文化要和旅游聯姻,必須具備旅游的一個最基本要求,即給人以審美愉悅。這就要求我們對已有的文化資源進行甑別,找出其中能作為旅游來開發的文化資源,在開發文化旅游過程中,雖然方法多種多樣,但一般都應有以下基本步驟:
一是對已有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這是開發文化旅游的前提,它是一項基礎性工作,需要花大力氣去做。
二是對文化資源進行策劃與規劃。這是開發文化旅游的必由之路。策劃的過程就是甑別的過程,就是將轄區的文化資源進行研究,找出那些具有本地特色,在其他地區又不多見的資源,結合旅游主體的消費需求,確定其是否可作旅游資源。應該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資源就一定能開發出旅游產品。這就需要一個科學的規劃。規劃過程就是整合資源的過程,它要做的事情很多,涵蓋了旅游的“六要素”,這里不一一贅述。
三是開發建設。這一階段除了要按照規劃進行必需的硬件建設,如道路、交通、餐飲、住宿、購物、活動場地等以外,還必須重視軟件建設。如展示、講釋等。在這個過程中,要明確必要的投入的重要性。因為旅游的開發(不僅是文化旅游開發)前期一次性投資往往比較大,但它的收益時間則較長。
四是經營與管理。經營是每個旅游企業的生命線,必須按照市場的需求,明確定位,做好綜合服務,滿足消費需求。這里所講的管理主要是行業管理。旅游業的致命弱點是無序競爭。在我市開發文化旅游過程中,各有關管理部門務必要充分協作。實踐顯示:文化旅游忌多頭管理。應設立管理機構,由主管部門授權,在處理好利益關系的基礎上,全權管理文化旅游的全過程。
五是保護與創新。開發文化旅游不僅是一項經濟活動,它還能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起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文化資源之所以能變成旅游資源,就是這種文化現象具有地域的不可替代性,能滿足消費需求。所以,在開發過程中,保護這種文化資源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保護承載文化的環境也相當重要。試想,如果主題文化樂園天空濃煙滾滾,宗教圣地滿目瘡痍,文化遺產保護區內燈紅酒綠,這樣,有再好的文化資源恐怕也難開發為文化旅游。這里所說的“創新”與保護并不矛盾。創新的過程就是出精品的過程,也是傳統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完善豐富的過程。在創新過程中,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要“換湯不換藥”。如讓游客去宗教圣地體驗生活,遠離喧囂靜靜生活幾天,既沒有改變宗教圣地的性質,又豐富了旅游項目;又如侗族的多聲部民歌可以唱響全世界,被譽為“上帝的音符”,廣西在開發壯民族山歌中,推出的多聲部民歌,也得到社會公認。再比如,在開發金田太平天國舊址后,取名為“天國城”,游客去享受當天王、東王的樂趣,也不會改變景點的屬性,相反卻豐富了景點的內涵。開發文化旅游,需要發散性思維,不能囿于文化談文化。文化旅游的開發和從事其它經濟活動一樣,需要不斷創新。創新的另一個層面是開發文化旅游不能僅僅局限于文化資源,同時還應重視自然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獨特的文化資源與優美的自然環境相融合,是文化旅游開發的一種追求。
三、**文化旅游開發的重點
**有建制史到今天有**多年的歷史。歷代先人在這片風水寶地上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加上大自然恩賜,風光宜人。雖說**的旅游還不發達,但正如一張白紙好畫畫,只要遵循旅游開發的規律,**的旅游業一定會做強做大。而發展**的旅游業,文化旅游應先行。這不僅符合廣西旅游發展規劃,也符合**目前的旅游發展實際。在**旅游總體規劃范圍內,我認為,**的文化旅游開發的重點應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優先發展宗教文化旅游。雖說宗教圣地遍布全國,但**的宗教圣地有地方特點。充分張揚其特點,就可打造出自己的宗教旅游品牌。
1、西山。充分利用西山作為廣西唯一國家級宗教場所(也是廣西佛教協會所在地)的優勢,發揮凈土宗和禪宗兩個教派于一山的特點,借助兩個名人(巨贊——原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覺光——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打造兩個品牌(水陸法會和世界和平祈禱法會)。在弘揚佛法的同時,借助優美的自然風光,開發佛教音樂、佛家紀念品、佛家素食等項目,把西山打造成綜合的宗教旅游圣地。目前西山旅游基本成熟,只要加強內部管理,重視產品包裝,加大促銷力度就可以把西山做成精品。
2、南山寺。在開發過程中,除重視佛教文化傳承外,一是挖掘“南山不老松”內涵,建設“不老松”留影點;二是在“大殿”內設巨香祈福;三是在后山上主峰石級旁依山勢修建500羅漢;四是在周邊山峰依山勢修建“八仙”神像,與“東海”(東湖)相借勢;五是開發游客(市民)體驗佛家弟子生活項目。
(二)做大做強太平天國這一品牌。充分利用其作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地位和中國唯一被馬克思高度評價的農民起義的發源地優勢,將其打造成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旅游景區。一是圍繞舊址高起點規劃建設仿古“天國城”。建成后,再開發“太平鑼鼓”、“太平天國”紀念館(館藏品可到南京紀念館復制或征集),天國城生活體驗及天國紀念品、餐飲等,在促銷時,適時請《太平天國》電視劇攝制組到“天國城”造勢,效果必定不同凡響,此為近期建設。二是中期建設,分別建造洪秀全的“天王府”,楊秀清的“東王府”,肖朝貴的“西王府”,馮云山的“南王府”,石達開的“冀王府”,韋昌輝的“北王府”以及太平娘子軍的行營,使到“天國城”旅游的客人更全面了解太平天國領袖人物,以此豐富景區的內容;三是遠期建設,以太平軍行軍作戰重大戰役地為線,把金田與南京連起來,打造“太平天國”足跡游,把“太平天國”這一品牌做大做強,做成精品。
(三)打造自然文化景觀。即巧借自然景觀,賦予其文化內涵,使自然景觀富含文化品味。一是在開發東湖過程中,完整展示“福”文化,把東湖建成中國“福”文化中心,與南山的“壽”文化開發相借勢;二是做強“荷花”文章,把**“荷城”特色彰顯得更耀眼。引進紅色、粉紅色、白色、紫色顏色及有彩文、鑲邊等荷花,把不同品種荷花聚集**,使游客到**如同到荷花世界,領略不同荷花、品嘗荷花宴。荷花世界建設可放在南湖周圍,包括廣場、賓館、街道、村寨、學校都可冠荷花名,擴大荷花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