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精神鑄人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發電有限公司現有員工1489人,裝機容量110萬千瓦。多年來,公司堅持以打造“國內先進、國際一流”現電企業為目標,以建設“實力、活力、魅力”為特色的“三力”文化為要求,弘揚企業精神,打造企業形象,構建和諧企業,以文鑄魂,以文塑形,以文興企,以文育人,大大提升了企業兩個文明建設水平。公司先后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企業文化優秀獎、集團公司“優秀發電企業”、*省“文明單位標兵”、*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等一系列殊榮。
一、突出精神鑄人,著力構建“三力”文化體系
企業精神是企業的精神支柱,是企業之魂。頗具個性的企業精神,形同凝聚全體員工的粘合劑,是提升素質、塑造形象的動力源。我們堅持以企業精神凝聚人、影響人,著力構建“三力”文化體系,通過精神的“內化”,努力形成文化揚電的張力,為企業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精神鑄魂。企業精神是時代精神在企業的縮影,是時代精神在企業的升華。20多年來,公司不斷貼近時代,貼近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凝煉出獨具特色的揚電精神,上世紀80年代的“團結、進取、求實、奉獻”的精神,進入新世紀的“務實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加入中國華電集團后,又將企業精神與華電精神相融合,注入了新的內涵。揚電精神的發展,體現了穩定性和動態性的統一,務實性與創新性的統一,既強調過程,又注重目標;既繼承過去,又體現了與時俱進,保持了企業精神流變常新的活化狀態。領導帶頭實踐企業精神,是精神鑄魂的關鍵。這些年來,公司各級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弘揚企業精神,做企業精神的宣傳者和實踐者,無論是規劃長遠還是近期決策,公司領導都以追求卓越的思想統領全局,以不斷進取的眼光審視未來,矢志務實創新,通過編印廠史、征集廠歌、設計廠徽廠旗及開展豐富多彩的企業文化活動,在員工中廣泛開展企業精神教育,引導員工回顧創業歷史,展望光明前景,干好本職工作。一系列舉措,實現了員工對企業精神、企業理念由認知到認同,工作態度由謀生到敬業,思想感情由愉悅到歸屬,對企業由信任到依托的飛躍和升華。
理念立魂。企業文化理念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公司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確立“企業即人、企業靠人、企業為人、企業塑人”的思想觀念,努力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1年起,我們逐步建立完善了企業文化理念,編制了公司《形象識別手冊》,形成了一系列“理念”。發展戰略:電為核心、多元發展;管理理念:制度為準、以人為本;道德理念:誠實守信、奉獻社會;文化理念:以文育人、凝心取力。同時,形成了一系列企業道德觀,如“弘揚‘五愛’精神、爭當‘三好’員工”的思想道德觀,“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職業道德觀,“崇尚文明、從我做起”的社會公德觀,“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家庭美德觀等等。加入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后,我們又將企業文化提煉升華為“三力”文化。“三力”的內涵是:實力、活力、魅力。“實力”:創業興業、圖治圖強、爭先率先。“活力”:開拓開明、敬業精業、創新創優。“魅力”:育人育企、大氣文氣、和美和諧。“三力”文化的核心體現在“三個創造”:即“為員工創造機會、為企業創造效益、為社會創造財富”。通過會議宣講、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形象展示、對外報道等形式,努力使“三力”內涵深入人心。現在,廣大員工對企業文化理念的認識已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回歸到自覺的行為方式,為企業的快速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主題樹魂。多年來,圍繞企業中心工作,我們堅持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來弘揚企業精神,讓員工在自我教育中樹魂立志,凝心聚力。*2年,針對安全生產新形勢,開展了一場歷時4個多月的安全生產主題大討論活動,沿問題“路線”層層解剖,實現了員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保安全”的轉變;*3年,開展了“揚電人看揚電”大討論活動,引導員工立足華電看揚電、跳出揚電議揚電、面向發展思揚電;*5年是公司百萬大廠的實現之年,開展了以“愛我華電、愛我揚電、愛我家園”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員工分擔發展壓力,爭當合格員工,更快更好地推進企業快速發展。
二、注重活動塑人,著力夯實“三力”文化根基
以活動為載體,讓員工在活動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企業文化建設取得實效的有效途徑。我們堅持以創建活動為主體,以文化活動為支撐,以典型示范為要求,著力夯實企業文化的根基,打造和諧揚電。
創建塑人。多年來,公司始終堅持開展“創文明集體、建文明班組、做文明職工、評文明家庭”活動。這些年來,創建內容不斷深化,范圍不斷引伸,標準不斷提高,考核不斷規范,形成了揚電特色的“創做”之路。做文明職工突出“爭”,建文明班組突出“新”,評文明家庭突出“樂”,創文明集體突出“實”,并與系列“雙爭”活動和“創樹”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全方位夯實各項工作。去年,公司文明委第十四次會議重新修訂了“四文明”創建管理標準和考核細則,使之與“優秀發電企業”的水平和要求相適應。新修訂的“四文明”創建管理標準和考核細則擴大了考核范圍,提高了工作標準,使之更加規范、科學,促進了職工道德素質和文明水準的新提升。
文化塑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揚電企業文化的鮮明特征。我們始終把打造“文化揚電”作為企業發展的百年大計,不斷植入優秀企業文化的“基因”,努力使企業員工成為新一代的文化人。一個個第一,見證了我們打造文化企業的一段段歷程。1987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第一家企業文聯;199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企業文化研究會;1993年,率先在全省同行業編印了企業文化手冊;1994年,在古城率先創建了企業報;1996年,在全市企業中率先成立了企業文化建設研究會;1999年,建立健全了企業文化網絡。目前,公司不僅擁有40多名省市級作協、影協、書畫協會會員,而且培養了一批“金嗓子”和舞蹈人才。十多年來,公司員工在市級以上報刊發表各類作品5000多篇,《中國文化報》、《上海文學》、《文藝報》、《中國電力報》等曾作過專版報道,王蒙、汪曾祺、白樺、趙本夫等一大批著名作家相繼作客揚電,盛贊公司員工的詩文是:“展示揚電企業形象的‘文化名片’、凝聚職工隊伍的重要載體”。*4年3月,公司員工創作的小說、詩歌、散文作品集《陽光文叢》正式出版,洋洋90余萬字,描繪出現代電力員工生產生活的生動畫卷。
典型塑人。先進典型是“四文明”的化身,也是企業精神的杰出代表,是公司精神具體化、形象化的體現,集中反映了揚電人的理想和追求。我們每年都要為先進中層領導班子、優秀中層干部、先進黨支部、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文明職工標兵等不同層次的先進典型做明星廣告,讓他們在報紙上有影、廣播上有聲;對生產經營和急難險重中涌現出的典型,及時宣傳、深度挖掘、跟蹤報道。去年“五一”期間,在#4高廠變大修的攻堅戰中,廣大員工戰天斗地、以一當十,僅用56小時出色完成了以往需要1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創造了新的“揚電速度”。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應,大大激發了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公司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三、堅持學習育人,著力深化“三力”文化內涵
在知識經濟時代,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是學習型企業。公司堅持把學習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提升員工素質和企業素質的重要形式,要求干部員工把學習當作一種神圣職責,一種精神境界,一種社會需求,不斷充實自己,提高創新能力,從而豐富深化企業文化的內涵。
學習團隊化。堅持學習制度與用人機制“雙輪驅動”,堅持將“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實施標準化管理,并納入“四文明”考核范圍,同規劃、同計劃、同落實、同考核,形成了一整套“創學習型企業、做知識型員工”的量化標準。在學習中,堅持以創建學習型團隊為切入點,調動員工學習知識、提升能力的積極性。汽機分公司通過實施學習型組織的創建,明確了“做公司兩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的共同愿景,積極引導職工學科學、學文化、學技術,鼓勵員工向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方面發展;發電部強化專業培訓,提高員工操作技能,使每位員工都達到了能從事兩個崗位以上的工作要求;化學團支部以學習、思考、革新作為學習型團支部的核心,以QC活動為突破口,化試班QC小組一舉攻克了“降低發電機內冷水銅離子含量”這一困擾發電企業十多年的技術難題,*3年榮獲“全國優秀質量小組”稱號;*5年6月22日,該分公司運行一班QC小組《減少化學地下水用量》成果,以華東電力系統名列第一,榮獲全國電力行業優秀QC小組成果獎和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近年來,該分公司已有10個QC小組相繼被評為省和國家級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不僅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經濟性,也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安全生產。
內容個性化。一是缺什么學什么,區別于不同的人。按照公司提出的“會干、會說、會寫”的“三會”要求,按照“木桶理論”分析排找出每個人的弱項,幫助其制定計劃、悉心指導,并通過“強化訓練”達到“強制提高”。去年在公司中層干部和全體管理人員中集中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兩強”活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二是干什么鉆什么,區別于不同的崗位。針對不同崗位的要求,緊緊圍繞公司戰略和各部門奮斗目標,緊密結合工作和自身實際,對照形勢和任務要求,有針對性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新課題,取得了學以致用的實效。三是適合什么學什么,區別不同的發展方向。從*3年開始,在全公司進行了一次人才摸底,各部門建立了人才庫,按經營管理型、技術技能型、政工型,將適合不同職工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分門別類,有目的地進行培訓,持續學習、快樂學習、側重學習,不僅拓寬了職工獲取知識的渠道,也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儲備了人才。
方式多樣化。一是培訓統學。堅持以脫產培訓與崗位培訓相結合,有效提高了職工的素質和綜合能力。近年來,公司共舉辦“一專多能”、概預算等各類培訓班近100期,培訓4000多人次,全員崗位培訓率達到92.5%。二是結對互學。堅持能者為師,充分利用內部資源,有效地擴大了教育的執行面和受益面。修配綜合黨支部結合部門的特點,挑選了具有一技之長的9名技師、高級工及老師傅與11名“徒弟”簽訂“結對學藝”責任書,互幫互學之后,雙方都受益匪淺,達到了1+1>2的效果。三是競賽促學。去年以來,我們共組織各類競賽11項,參與練兵比武1000多人,新工藝、新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提高,廣大員工既增長了才干,又改變了心智模式。四是網上助學。通過公司內部網絡,為大家建起一座“空中學校”。如在“政工在線”上開設了“網上黨校”欄目,不僅滿足了青工求新求變、喜歡新鮮事物、喜歡上網的特點,同時在互動中也堅定了青年的思想信念,點燃了大家的理想,激發了潛能。五是鼓勵自學。“學習型組織”是由每一個具體人組成的,每個分子都具有活力,組織才會充滿生機。目前公司參加后續學歷學習的員工人數達460人,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構建了良好的人才鏈。近幾年來,公司提拔了40多名年輕干部,有3名同志走上廳級領導崗位、12名同志走上了廠處級領導崗位。目前,公司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增至43%,達662名;涌現出集團公司勞動模范顧干、全國技術能手宋友祥、“*省十大學習成才女標兵”佘文軍等一批先進人物,成為公司永葆活力、不斷攀登的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