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領導勞動保障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全州勞動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一是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四年來,全州34個職業介紹機構累計介紹就業2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幫助5.3萬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26萬人,組織勞務輸出19.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全州3.2萬名下崗失業人員領取《再就業優惠證》,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230萬元,為從事個體經營的下崗失業人員減免稅費2500萬元;全州54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培訓各類人員45萬人次,積極有效地促進了就業再就業。
二是社會保險覆蓋廣作用大。全州以職工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大險種構成的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建立健全,各險種參保職工共計達41.7萬,4年累計征收社會保險費14.6億元,充分發揮了其社會“穩定器”、經濟運行“減震器”和實現社會公平“調節器”的重要作用。
三是“兩個確保”不斷鞏固。全州為進再就業服務中心的3.5萬名下崗職工發放基本生活費2.3億元,為27*8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基本養老金7.6億元,確保了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四是和諧勞動關系基本形成。實行了企業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和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基本建立,集體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勞動合同簽訂率達86%。
五是勞動保障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建立了建設領域農民工欠薪保障金制度;開展了勞動合同、社會保險、最低工資標準、非法使用童工、清理拖欠民工工資等專項監察活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1000余萬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1196件,結案率達98.5%,有效地維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六是勞動保障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全州勞動保障信息網絡已建成,視頻會議系統、勞動保障門戶網站、辦公自動化系統、社區信息監測系統已開通運行,為推進勞動保障服務向規范化、現代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進步,我國已進入了人均GDP在1000到3000美元的“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現期”,勞動保障工作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地位越來越重要,任務越來越艱巨。新一屆州委政府對勞動保障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也寄予了很大希望。今年是各級黨委政府換屆后的第一年,對今年的勞動保障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把握大局,充分認識勞動保障工作在建設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及作用
州第五次黨代會和州六屆人大第一次會議明確了今后五年的目標與任務。今后五年,是我州努力建設“小康*、人文*、生態*、和諧*”的五年,是“打基礎,調結構,抓質量,提速度,促和諧”的關鍵時期,五年要實現新增就業崗位15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逐步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要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問題。因此,全州上下都要從發展的高度、穩定的角度、和諧的要求,切實提高對做好新時期勞動保障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也要正視前進中的困難,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勞動保障事業的健康發展。要充分認識到勞動保障事業面臨著艱巨的任務。近幾年來,州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民生問題得到高度重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還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業出現“四碰頭”現象,大齡職工就業難,大學生就業難,城鎮失業人員無崗位,農村新成長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社會保險“穿底”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擴面進展不大,收入增長緩慢,一方面是養老金發放水平不斷提高,剛性支出加大;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尚有差距;勞動保障執法環境不好等等。同時,近十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很多勞動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為我們做好勞動保障工作提供了法律武器,而且《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都有望在今年頒布,這會為我們提供新的法律武器;州委州政府和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勞動保障工作,把就業、社保列入為民辦實事的內容,推動了勞動保障工作發展;全社會高度關注民生問題,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就業、醫療、養老問題,為勞動保障工作開展營造了良好氛圍,等等。多方面的因素。為我們抓好勞動保障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充分認識和有效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進一步堅定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強化措施,克難奮進,不負黨的重托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把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好,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醫療、養老等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的問題妥善解決好,為和諧*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二、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進一步開創勞動保障事業健康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一)以增加就業為重點,統籌城鄉就業
一是通過抓發展促就業。發展是硬道理,就業問題實質是發展問題,解決就業再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還在于加快經濟發展。要加快工業興州戰略實施步代,通過實施重大工業項目吸納就業。勞動保障部門要及時掌握工業項目的進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培訓技能人才,培訓適合生產企業的技術工人,努力把我們的勞動力劣勢轉化為勞動力優勢。要繼續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強就業吸納能力。非公有制經濟的規模化發展,帶動了產業的提檔升級,增強了就業吸納能力。應當看到我州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仍然還有廣闊的空間,要最大限度地創造條件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同時,隨著我州“兩路”建設和城鎮建設的加速推進,全州第三產業將會有一個較快發展,要積極研究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中增加就業的對策措施,通過第三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再就業。
二是通過辦實事解決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重點做好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零轉移農戶”的就業工作。對有就業能力、有就業愿望的“雙零”家庭,勞動保障部門要做過細扎實的工作,從就業經費中切出一塊,專門解決“雙零”家庭的就業問題,實現一個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要對這些家庭中有一定文化基礎的人進行培訓,確保他們學到一門技術。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實事,我們要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不能走過場,年底要交硬帳。
三是全面落實好新的再就業政策。就業補助資金要向困難就業群體傾斜。今年省財政廳、勞動保障廳對就業補助資金實行了新的管理辦法,目的在于提高就業資金的使用效率。我們要適應這種管理辦法,全面落實各項再就業政策,重點抓好社保補貼、崗位補貼、培訓補貼的落實,讓下崗失業人員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也讓他們盡快擺脫失業的困境。要改革和完善小額擔保貸款辦法,重點扶持一批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比較多的再就業基地和服務型企業,重點扶持落戶工業園區的返鄉創業的企業,重點扶持自主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稅務、工商、城管等部門要認真落實稅費減免政策。
(二)以擴面征繳為重點,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第一,把社會保險擴面續保和征繳工作放在首位。今年省下達給我州的擴面任務是4.36萬人,社會保險費征收49090萬元,是歷年來最重的任務,我們必須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完成這項任務。在領導機制上,各級政府分管領導要親自掛帥,建立領導機構,組成工作專班。在工作要求上,要摸清底數,核準基數,應核盡核,應收盡收。各職能部門要密切合作,切實履行好各自職責。勞動保障、地稅部門要會同工商等部門聯手推進社會保險擴面續保和征繳工作。勞動保障部門要在摸清參保底數的基礎上,突出擴面重點,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參保力度,擴面續保率要達到應參保人數的90%;地稅機關要依據勞動保障部門核定的繳費數,做好社保費的征收工作,核定征收率要達到勞動保障部門核定征收額的90%。政府要加大對部門工作的考核力度,重點考核這兩個90%的完成情況。這項工作我還要強調一點,就是任何部門任何領導都不得打招呼說情為用人單位減免應繳納的社保費。過去我們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資過程中,以減免社會保險費為優惠條件,這是極其錯誤的做法,是侵犯勞動者的權益為企業謀不當利益,要堅決予以糾正。
第二,著力提高社會保險保障和服務水平。一是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改革,調整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繳費辦法,啟動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工作,規范個人賬戶基金歸集和管理流程。二是完善醫療保險費用結算辦法,推行醫療保險費總額控制、單病種限額結算、超支部分共擔的方式,確保醫保基金略有節余。要按照省里的要求,及時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統籌試點。三是改變失業保險補貼辦法,由原來的單一保失業人員生活向援助靈活就業、扶持崗位培訓等解決失業人員就業的方向延伸。四是對于有繳費能力的單位,鼓勵其參加社會補充保險。五是逐步建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解決特困職工的最底生活保障和醫療、教育、住房等問題。
第三,加強基金監管。社保基金是“高壓線”。要有效落實監管措施,加快監管體系建設,堅持用制度來管好用好社保基金,誰侵占、挪用、截留,就依法處理,絕不手軟。近年來,中央加大了對社保基金的監管力度,在這個領域也出了一些反面典型,今年審計部門把社保基金作為審計重點,我希望我州不出反面典型。
第四,要做好農保移交工作。州編委會已研究同意在各縣市勞動保障局下設農村社會保險管理局(副科級),核定財政撥款事業編制5名。總的要求是要按照省有關要求,今年6月底以前完成移交工作。
(三)以高技能人才培養為重點,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一要明確主體,落實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高技能人才培養是系統工程。*州要發展,必須有一批骨干企業,有一批高技能人才。要樹立人才興企、人才活企、人才強企的觀念,培養、使用、管理好我們的技能人才隊伍。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各級政府要起主導作用,加強組織領導、計劃引導、政策指導并及時督導;要充分發揮企業、職業培訓學校的主體作用。力爭到“十一五”期末,全州城鎮技能勞動者達到50%以上,高級技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的25%以上,建設一支與我州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的技能人才隊伍。
二要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高技能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不搞拔苗助長。要摸清全州技能人才隊伍的基本情況和結構狀況,摸清技能人才隊伍培養現狀,看看我們究竟有多大的培訓能力,有計劃地建立技能人才庫。在技能人才的培養上要有前瞻性,要科學地預測今后我州技能人才隊伍的需求量及需求結構,同時也要考慮州外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做到有的放矢。
三要搭建平臺,開辟高技能人才培養渠道。企業既是使用技能人才的主體,也是培養技能人才的搖籃。要從政策、機制方面出臺企業培養技能人才的措施,鼓勵企業高技能人才通過以師帶徒等方式培養技術工人。要發揮職業培訓學校在技能人才培養上的重要作用。全州要重點抓好技工學校、職業技術學校(院)和湖北民院在技能人才隊伍培養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培養一大批市場需要的技能人才。同時,要采取激勵政策,堅持技能水平與待遇掛鉤的辦法,實行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在工資分配、社會保險、退休待遇等方面向高技能人才傾斜。
(四)以勞動合同簽訂為重點,加強維權機制建設
一是狠抓勞動合同簽訂工作。《勞動合同法》將在年內頒布,各縣市要抓好學習和組織實施。并以此為契機,扎實推進“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要以非公有制企業和農民工為重點,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做到勞動合同簽訂普及化、內容規范化、履行嚴格化、管理信息化。勞動保障部門要分類制定、公布和推廣規范、簡明、實用的勞動合同范本,做好對各類用人單位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指導、服務和監管;要全面建立勞動合同備案制度,建好勞動合同基礎賬及數據庫,進行動態管理。
二是做好工資調控工作。要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逐步健全平等協商的工資決定機制;要落實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工資指導價位、行業人工成本信息三項制度,健全市場導向的工資指導機制;要嚴格執行省政府頒布的最低工資標準,加強檢查和落實;要全面推行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業和單位實行重點監控。
三是加強勞動爭議調處工作。要充分發揮企業和工會組織的積極性,逐步在規模以下企業和非國有企業推行行業性和區域性的集體合同。要加強勞動保障部門、企業聯合會、工會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的工作,正確處理維權與執法、國家利益與局部利益、共同協商與分工落實的關系,促進重大勞動保障問題的處理和區域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要健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制度,著力提高勞動爭議處理的規范化、權威性和結案率。
四是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力度,重點查處用人單位在用工、工資、社會保險、工時、勞動安全等方面的違法侵權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20*]117號文件精神,從機構、隊伍、工作開展等方面重視和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體系建設。
(五)以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為重點,高度重視和做好農民工工作
一是做好農民工的就業服務工作。當前,要針對我州農民工整體素質不高的現狀,繼續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完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辦法,規范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提高農民工的素質。特別要加強勞動安全和維權方面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安全和維權意識。要大力實施好“陽光工程”、“雨露工程”等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的就業培訓工程。要以幫扶農村貧困戶轉移就業為重點,繼續抓好“春風行動”、“四送下鄉”、“就業服務進萬家”等活動,為農民工轉移就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要對外出務工人員實行“培訓—鑒定—就業—維權”一體化服務,并在務工人員較多的地區設立機構,協助當地做好對農民工的服務與管理。
二是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去年我州在滬蓉西高速公路工程建設中推行了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今年要擴大推行到鐵路和縣鄉公路建設中,逐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的問題。要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建筑、采掘等行業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全面推進農民工參加醫療、工傷保險工作。
三是建立農民工聯席會議制度并開展工作。農民工問題涉及到多個工作部門,各縣市要盡快建立農民工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聯系和協調,研究解決好在農民工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三、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努力為勞動保障事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各級黨委、政府都要站在實踐*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把勞動保障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今天與各位縣市長簽訂的勞動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州政府列入了對縣市綜合考評的內容,各縣市要采取措施,完成目標任務。今年目標任務的完成要與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掛鉤,實施獎懲。要充分發揮勞動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農民工聯系會議制度、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的重要作用,加強工作協調,使各級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州政府及勞動保障局要加強對縣市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督辦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及時督促整改。
(二)健全機制,優化環境
各級政府要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加大就業和社會保障投入。要將地方就業補助配套資金、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困難群體醫保補助資金、社會保險擴面工作資金、“金保工程”建設資金等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及時撥付到位。要強化社保基金監管,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要切實保障勞動保障部門的人員和工作經費,加強勞動保障機構和隊伍建設,為勞動保障事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轉變作風,搞好服務
按照州委部署,今年要進一步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工作。勞動保障部門要在“弘揚八種風氣、創學習型機關”主題教育活動中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做好勞動保障工作,認真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建設一流的隊伍,樹一流的形象,創一流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