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長文化旅游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克難攻堅,開拓進取,順利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全縣生產總值完成69.5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23.7億元、35.1億元、10.7億元,分別增長4.8%、28.6%、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8億元,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7億元,分別增長50%、45.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5億元,增長18.4%。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4.1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5.4億元,增長1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5元,增長21.7%;農民人均純收入4879元,增長18.7%。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堅持以大項目招商為突破口,千方百計推介項目、引進項目、建設項目,對外招商成效明顯,全年引進市外資金12億元。共有在建項目68個,總投資33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9個,總投資16億元。國能浚縣生物發電有限公司建設項目已成功并網發電,安黎環燕輪胎技改擴建項目正在安裝調試設備,淇雪淀粉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正在建設。簽約項目33個,總投資23億元。同時,加強與上級部門聯系,爭取資金4.5億元。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堅持工業興縣不動搖,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工業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5.1億元、實現利潤5.1億元,分別增長33.4%、85.7%。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共有重點在建項目4個,淇雪淀粉公司麥芽糖漿生產系統改造工程被列入國家節能改造備選項目。實施名牌戰略,益民面業、立世集團被評為全省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太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通過國家“AAA級標準化良好企業”驗收,雙黃酒業、漢生面業產品分別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博覽會金、銀獎,淇河酒被評為省優質產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安黎環燕輪胎、立世集團、綠寶農藥被認定為省科技企業,綠色生物酶蛋白飼料添加劑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達到國家領先水平。加快工業集中區建設,新入駐項目9個,總投資6億元;黎陽工業集中區被評為省中小企業創業基地。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36.7億元,增長30%,占GDP的比重達到56%。
文化旅游業逐步壯大。加大民俗文化保護開發力度,正月古廟會被評為“河南省民俗經典”,“民間社火”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泥咕咕、十二生肖被評為省知名文化產品。深度開發特色文化產業,城關鎮被評為省特色文化產業鎮,屯子鎮鄭廠村被評為省特色文化產業村。加快文化產業項目建設,17家企業入駐石雕城,古風陶藝廠搬遷建設項目立項和選址工作已經完成,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設施建設項目被列入國家保護規劃。扎實推進景區建設,天寧寺、西摩崖路、千佛寺和紫泉別墅一期等建設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大伾山景區順利通過4A景區復核,姑山景區正式成立。加大宣傳促銷力度,進一步拓寬客源市場,實現旅游直接收入2641萬元,增長26%。
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資金4323萬元。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總產達到68.3萬噸,增長4.9%,再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被評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農業科技推廣步伐加快,小麥、玉米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5%、100%,“豐黎”、“浚單”玉米種子被評為省名牌農產品。畜牧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實現畜牧業產值22.1億元、加工產值33億元,分別增長21.4%、11.2%,居全省40個畜牧業發展重點縣第16位,上升了6個位次。林業生態建設成效明顯,植樹258萬株,完成重點通道綠化175公里,荒山綠化1100畝,被評為省平原綠化高級達標縣。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淇雪淀粉、立世集團、益民面業、種子公司被評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8家。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改造中低產田4.8萬畝,被評為全省農業綜合開發先進縣;完成各類水利工程2800項,實現省“紅杯賽”十三連冠。勞務經濟迅速發展,輸出務工人員1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億元。
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芙蓉路、大佛路、科技路北段和新華路北段建設任務,整修了黎陽路,開工建設了燕山路西段。宏基花園初具規模,黎陽花園全部完工;垃圾處理場已試運行,污水處理廠實現污水達標排放,浚內溝綜合治理已完工,黃河路排水道清淤正有序推進。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11.5平方公里,人口10.5萬。深入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善堂鎮被評為省環境優美小城鎮,崗坡村被評為省文明村,東善堂村被評為省康居示范村。全縣小城鎮面積達到33.5平方公里,人口15萬,城鎮化率22%。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面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路鉅線、永定線北段改造工程竣工通車;新建農村道路225公里,改善了141個村的交通條件;實現村村通班車。積極開展公路綜合治理,浚大公路被評為省級文明示范路,浚五公路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縣道文明示范路。解決了4.6萬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戶戶通電”工程,發展農村戶用沼氣7000戶。改造3所鄉鎮衛生院,新建67所農村標準化衛生室、2個鄉鎮文化站、15個農村文化大院,白寺鄉文化中心被命名為省示范性文化中心。新建改建農家店201家。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順利通過驗收,15畝連片超高產攻關田、一年兩熟平均畝產達到1733.7公斤,創全國畝產最高紀錄。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發放“兩免一補”資金2954萬元;加大教育投入,維修改造中小學校33所。大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成功舉辦了縣十運會。健全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全民健康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活動,繼續保持全國優質服務先進縣榮譽,被評為全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先進縣、全國人口早期教育暨獨生子女培養示范區。強化土地資本運營,征收土地出讓金6204萬元,實現凈收益1787萬元。積極開展環保專項整治活動,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2天。加強非煤礦山資源保護利用,開采秩序明顯好轉。全部拆除實心粘土磚窯廠,新型墻材生產企業達到31家。《浚縣志(**-20*)》正式出版發行。武裝、司法、糧食、農機、廣電、統計、通訊、氣象、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切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80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8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及時足額發放養老金、城鄉低保金、五保金、失業金;新建改造鄉鎮敬老院9所,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35.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2%。認真落實廉租住房制度,為112個低保家庭發放了廉租住房補貼。切實做好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解決了5個貧困村行路難問題,發放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637萬元,大理溝和理峪兩個移民村搬遷工作進展順利。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設穩步推進,“四城聯創”工作深入開展,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浚縣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開通“政風行風熱線”,部門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嚴格執行審計、監察、財政等各項制度,加強廉政建設,機關作風明顯好轉。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成立群眾工作中心,切實做好群眾來信來訪,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狠抓安全生產,深入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20*年,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安居樂業,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努力構建和諧浚縣的道路上邁出了新步伐,實現了新突破。特別是在迎接全國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全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座談會、全國政協大運河申遺調研等重點工作中,全縣上下一致,團結協作,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展示了浚縣良好形象,贏得了廣泛贊譽。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實干、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駐浚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浚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浚縣發展的勢頭令人鼓舞,但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經濟總量小,經濟發展方式粗放,三次產業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城鄉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群眾反映的一些突出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干部作風建設還需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