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發展兩基鞏固自查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省人民政府:
我縣于*年普及六年義務教育,*年實現掃除青壯年文盲,20*年基本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年接受省人民政府的“普九”工作復查,20*年國家教育部公布為第十一批“普九”縣。20*年,我縣在順利通過國家“兩基”復查驗收后,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兩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后的鞏固提高工作,并堅持做到工作機構不撤、工作力度不減、教育投入不少、“兩基”水平不降,在不斷鞏固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和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確保了“兩基”工作各項指標的鞏固和提高。按照《云南省“兩基”鞏固提高復查年審項目及指標要求》,我縣對近三年“兩基”鞏固情況認真開展了自查自評工作,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墨江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轄15個鄉(鎮),163個村民委員會,5個社區,23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9600人,其中農業人口324451人,少數民族人口2847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5%,其中哈尼族人口為231556人,占全縣總人口的61%。國土面積5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萬畝,山區半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9.8%。20*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18.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8元,農民人均有糧376公斤。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萬元,財政支出51639萬元,20*年財政投入教育資金11266萬元。
20*年止,全縣共有小學79所,其中中心完小18所,村完小5所,初小56所,教學點8個,共有66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2990人;初中15所,有264個教學班,在校初中生13635人;有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中1所,在校高中生3258人;職業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971人;有縣級幼兒園1所,鄉(鎮)幼兒園2所,私立幼兒園5所,學前班64個,入園班幼兒3343人;20*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5%,小學生輟學率0.39%,殘疾兒童入學率98%,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2%;初中毛入學率100.68%,初中生輟學率1.79%;殘疾少年入學率100%;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93.3%;全縣1949年10月1日后出生、年滿15周歲以上的青壯年2311*人,其中非文盲數為23*94人,非文盲率為96.71%。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為加強對“兩基”工作的領導,縣委、政府把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聯系、分管教育的縣委、人大、政協領導和各鄉(鎮)人民政府、教育局、財政局、發改局、國土局等36個部門組成的“兩基”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辦公室??h級領導分別聯系掛鉤各鄉(鎮),認真抓好“兩基”工作。同時,各鄉(鎮)黨委、政府也調整充實了相應的“兩基”工作領導小組,副科以上的領導分別聯系一個村民小組。每年縣人民政府與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教育局與各鄉(鎮)學校簽定教育目標管理責任書,分級明確任務,落實職責,并把“兩基”工作作為考核各級干部政績的主要內容之一。同時,把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作為“兩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實行鄉(鎮)機關工作人員、教師實行分片包干的聯系制度,在全縣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專門抓,職能部門具體抓,各級各部門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始終做到認識到位,機構健全,任務明確,責任落實。
(二)加大宣傳,深化認識
為提高全社會對“兩基”鞏固工作的思想認識和支持力度,樹立全民興辦教育意識,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教育法律意識,要求各級各部門認真做好“兩基”鞏固提高的宣傳工作,近幾年來,各級各部門認真組織廣大干部群眾深入學習“一綱四法一條例”、《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20*年)和省政府召開的“全省農村教育暨‘兩基’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等有關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提高對“實施科教興國,提高國民素質戰略”的認識,加大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力度。
各鄉(鎮)政府在較醒目的地方刷寫永久半永久性標語500多條,并印制2萬多份宣傳材料,制作錄音帶,利用街天人員集中的時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各鄉(鎮)宣傳形式多樣,有的鄉(鎮)組織放映隊,深入村寨邊放映邊宣傳,有的鄉(鎮)編印宣傳單,大力宣傳《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規,動員學生返校、做流失學生家長的工作。總之,全縣利用電視、廣播、報紙、標語等媒體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使“兩基”鞏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會都關心、重視、支持“兩基”鞏固提高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完善機制,控輟保學
1.落實和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云南省基礎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綱領性文件的要求和各級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縣委、政府出臺了《中共墨江縣委、墨江縣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云南省基礎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責任,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管理,保證教育經費投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義務教育持續健康發展,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全縣農村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要求各級各部門從“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高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學生輟學,通過多方宣傳動員,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窮不學習,窮根難斷;富不學習,富不長久”的道理。始終堅持鄉(鎮)政府履行轄區內教育管理的職能,同時,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建立適齡兒童登記臺帳,跟蹤調查動態管理,利用村規民約等辦法控輟保學,層層落實好“雙線”目標責任制,把控輟保學作為考核干部、校長實績的重要內容之一。
2.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幫扶活動。幾年來,我縣利用*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的政策,開展好一對一幫扶活動,鼓勵社會各界結對幫扶,共青團、關工委、婦聯等群團組織通過社會力量幫扶貧困家庭學生入學,妥善解決貧困學生就學難的問題。20*年,教育系統發動教職工開展捐款助學活動,捐款25萬元,分別對100名高中、初中、小學生進行幫扶。從2009年起,縣委、政府要求全縣干部職工每年每人至少捐款100元,用于幫扶品學兼優的困難學生,確保貧困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3.認真執行國家“兩免一補”政策。僅20*年,全縣小學享受寄宿制生活補助人數7798人,補助資金389.9萬元;初中享受人數97*人,補助資金為727.6萬元;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國家免費教科書政策,免費發放教科書7萬多余套,資金達400多萬元,讓學生享受到義務教育的實惠。
(四)加強師資,提高素質
1.多渠道充實中小學教師隊伍。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合理配置,盤活現有的教育人才資源,挖掘內部潛力,擴大班額,動員教師發揚奉獻精神,義務兼課,為“兩基”鞏固出力。教師不足是我縣“兩基”鞏固工作的困難之一。為解決師資問題,縣委政府采取多種渠道充實中小學教師隊伍,嚴格教師資格認定,嚴把教師入口關。近三年來,公開招錄教師252名。其中引進農村碩士研究生6名,引進外地師范類應屆本科畢業生14名,滿足高中擴招的需要。積極爭取*支教教師、志愿者到我縣中學任教,全縣教師編制配備已超過驗收標準,小學教師編制配備率達153.5%,合格率達96.4%,初中教師編制配備率達1*.3%,合格率達98.0%。
2.加強教師培訓,提升素質。為穩步推進“兩基”鞏固提高,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嚴格執行國家、省、市新課程改革方案,加強教育教學研究,以繼續教育、新課改為契機,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采取送出去、請進來“向外學習借鑒、內部強化研究、對下推動教學”的模式開展師訓工作,通過繼續教育、班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函授學習等形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學歷層次。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本著從嚴控制,加強管理的原則,辭退1984年以來的代課教師2611人次,其中20*年辭退326名,共補助辭退費200萬元。2009年,我縣全面推行教育綜合改革,在中小學校實行校長公開招聘、教師競聘上崗、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充分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加大教研工作力度,深入開展教研活動。幾年來,我縣的教育教學研究靈活多樣,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推進,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全縣參與教學研究人員達256人次,有效地促進了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我縣是全省中英合作項目初中教師培訓試點的2個縣之一,20*年,中英項目實施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社會效益,成功舉辦“參與式”教學教師培訓19個班,每班培訓時間為8天,培訓學員780人,全納教育項目于20*年正式啟動,至今已培訓學員300人,形式多樣而富有成效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我縣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為“兩基”鞏固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加大投入,改善條件
按“兩基”鞏固提高要求,我縣在財力較為困難的情況下,優先安排教育經費和“兩基”專項投入,堅持國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結合,走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路子。
1.強化財政主渠道投入,依法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僅20*年教育事業全縣總支出15*9萬元,其中,及時足額撥付公用經費1094.7萬元,比上年增加448.6萬元。
2.加強教育督導檢查,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實行“校務”、“財務”公開制度,使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嚴禁學校征訂教輔資料,減輕學生學習、心理、經濟負擔。
3.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僅20*年,投入資金1283.6萬元,實施危房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希望小學、“6·3”地震恢復重建,*援助建設等工程項目,排除危房7621平方米,完成校舍建筑面積8832平方米。
4.積極籌措資金,償還教育“普九”債務。到20*年止,全縣“普九”債務高達*多萬元,按照中央3至5年償還義務教育債務的工作部署,我縣積極爭取“先還后補、以補代獎”政策和資金,20*年,我縣統籌安排償還20*年前部分義務教育負債810萬元,涉及工程128項。
5.教育信息化建設逐步推進。投入資金373.5萬元,在全縣15個鄉(鎮)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建成計算機教室17個,多媒體教室17個,光盤播放點146個。投入資金16萬元,建成*白玉蘭遠程教育多媒體教室4個。
6.加大力度足額征收城市教育費附加,加快城鄉學校建設。20*—20*年共征收城市教育費附加分別為99萬元、1*萬元、109萬元,并全部用于教育改善辦學條件。
7.采取縣、鄉政府、個人“三個一點”的方式解決鄉村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城區建設了園丁一、二區,解決了近300戶的教師住房問題。在此基礎上,20*年,縣政府統籌安排鄉村教師周轉房建設25000平方米,投資2500萬元,著力改善鄉村教師住房條件。
8.積極爭取外援資金,動員社會力量捐資助學、投工獻料,建教室、宿舍等設施,近三年來共計投入300多萬元。
教育經費投入的不斷增長,極大地改善了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有效地促進了教育資源共享和教育信息的現代化建設,促進了城鄉基礎教育的均衡和諧發展,為“兩基”鞏固提高奠定了物質基礎。
(六)掃除文盲,提高素質
我縣自*年恢復掃盲工作以來,縣委、政府把掃盲工作納入經濟發展規劃,落實機構人員,明確職責。按照《掃除文盲工作條例》和《云南省掃除文盲工作實施辦法》,結合我縣實際出臺了《中共墨江縣委、墨江縣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實施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意見》等文件,*年,成立縣、鄉了“兩基”領導小組,制定了教育發展規劃,把掃盲任務分解到鄉(鎮),進一步落實掃盲人員和掃盲教師,設立掃盲專干。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全縣積極開展掃盲各項工作,切實把掃盲工作落到實處。
1.堅持“一堵、二掃、三提高”的工作方針和“一長管兩校、一師教兩班”的工作方法,各部門通力合作,加大掃盲工作力度。*年我縣實現了“普六”,為進一步做好“普六”鞏固提高工作,我縣嚴格控制學生輟學,確保適齡兒童接受六年義務教育,堵住新文盲的產生,使“四率”一直保持在省頒布驗收標準以上,并于*年實現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2.充分依靠廣大教師,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掃盲。我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大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掃盲工作采取多種辦法和形式,依靠廣大鄉村教師,積極投身到掃盲工作中,廣大教師一邊開展教學,一邊與掃盲專干開展掃盲工作,定村、定人,包教、包脫、包提高,采取集中辦班和分散承包相結合的方法。所有的村小校長兼二職,既進行全日制教學,又開展掃盲工作。許多教師在不通電、不通公路的情況下,白天在全日制班辛勤耕耘,夜晚走家串戶,積極開展掃盲教學。
3.加強掃盲工作管理。建立和完善有關制度和管理措施,核發脫盲證書,建立掃盲檔案,做到有學員花名冊,有教學計劃和教學筆記、總結等。
4.以成技校為依托,堅持學文化和學科學相結合,脫盲和脫貧一起抓。全縣成立了168個村成技校,以成技校為依托,開展各種形式的學文化、學科學活動,在有條件的鄉(鎮)開設橡膠、甘蔗、茶葉、烤煙等專業課程,積極推廣科學技術,有效地鞏固掃盲成果,部分學員通過學習掌握了一技之長,逐步走了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5.多方籌集資金,保證掃盲工作順利開展。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加大掃盲經費投入,縣財政按規定及時核撥掃盲經費,并通過籌資、企業贊助、群眾捐資等辦法解決經費。
三、普及情況
“兩基”普及鞏固提高工作具體情況如下(自查數據均為20*—20*年)。
(一)普及和掃盲程度
1.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20*—20*年,7—12周歲兒童分別為23692人、22992人、22496人,已入學23571人、22964人、22462人,入學率為99.49%、99.88%、99.85%,13—15周歲適齡少年16*5人、15329人、13936人,初中階段在校生17*1人、15788人、14332人(在本縣就讀15880人、150*人、13635人,到外地就讀685人、425人、396人,初中畢業456人、362人、3*人),入學率為1*.11%、100.63%、100.68%。
2.在校學生輟學率:小學上學年初在校生25095人、24163人、23654人,學年內輟學96人、84人、93人。輟學率0.38%、0.35%、0.39%;初中上學年初在校生16189人、15880人、150*人,學年內輟學143人、130人、270人,輟學率0.88%、0.82%、1.79%。
3.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全縣7—12周歲殘疾兒童61人、49人、50人,已入學58人、46人、49人,入學率95.1%、93.90%、98%;13—15周歲殘疾少年33人、34人、39人,已入學31人、33人、39人,入學率93.94%、97.1%、100%。
4.15周歲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5周歲人口數5559人、54*人、4993人,受完初等教育的有5541人、5353人、4955人,完成率為99.68%、99.0%、99.2%;
5.17周歲人口中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17周歲人口數為5849人、5737人、5539人,完成初級中等教育的5345人、5276人、5168人,完成率為91.38%、91.96%、93.3%。
6.青壯年非文盲率:全縣有青壯年人口226197人、229337人、2311*人,其中農業人口2*348人、2*511人、211*4人,非農業人口19849人、2*26人、20*1人,青壯年非文盲人口216352人、22*69人、2235*人,其中非文盲農業人口1965*人、199545人、2*475人,非文盲非農業人口19847人、2*24人、20*1人,非文盲率分別為95.64%、96.09%、96.71%,95.23%、95.70%、96.40%,99.95%、99.99%、100%,有學習能力的青年(15—24歲)非文盲率為100%、100%、100%。
7.近三年脫盲人員復盲率:我縣掃除文盲數349人、324人、258人,復盲人數分別為12人、10人、7人,復盲率為3.44%、3.09%、2.71%。
(二)教師校長
8.教師學歷和取得專業合格證書的合格率:全縣小學按編制應配備教師11*、1*9、934人,現有專任教師1514人、1434人、1434人,配備率為137.39%、139.36%、153.5%;初中應配備教師8*人、792人、739人,現有專任教師898人、8*人、800人,配備率為112.11%、1*.89%、1*.3%。全縣小學專任教師1514人、1434人、1434人,合格人數15*人、1429人、1382人,其中學歷合格1497人、1421人、1377人,專業合格證人數11人、8人、5人,合格率為99.60%、99.65%、96.4%;初中專任教師898人、8*人、800人,合格人數875人、795人、784人,其中學歷合格875人、795人、784人,獲專業合格證人數均為0,合格率為97.44%、98.51%、98.0%。
9.新補充教師學歷合格率:自20*年以來,小學共補充教師386人,學歷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初中共補充教師425人,學歷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
10.校長任職條件合格率:全縣共有小學校長76人、93人、79人,均符合任職條件,合格率為100%;有初中校長20人、17人、15人,均符合任職條件,合格率為100%。
11.校長崗位培訓合格率:全縣小學校長76人、93人、79人,崗位培訓均合格,合格率為100%;有初中校長20人、17人、15人,崗位培訓均合格,合格率為100%。
(三)教育質量
12.課程開設率:全縣有小學校數76所、93所、79所,初中20所、17所、15所,均按國家和省頒布教學計劃開設課程,課程開設率為100%。從信息技術教育課程開設情況看,全縣有小學76所、93所、79所,有3所完小開設信息技術課,開課率為3.95%、3.23%、3.8%。全縣初中有20所、17所、15所,開設信息技術課5所、15所、17所,開設信息技術課率25%、100%、100%。
13.在校學生品德合格率:上學年初在校小學生25095人、24163人、23654人,品德評定合格25095人、24163人、23654人,合格率均為100%;初中16189人、15880人、150*人,品德評定合格16189人、15880人、150*人,合格率均為100%。
14.畢業率:上學年小學畢業班學生4676人、4669人、4341人,實際畢業4675人、46*人、4341人,畢業率為99.98%、98.69%、100%;初中畢業班學生5488人、5598人、51*人,實際畢業5472人、5568人、5*0人,畢業率為99.71%、99.46%、98.49%。
15.畢業班學生體育合格率:小學畢業班學生參評人數4676人、46*人、4341人,體育合格4651人、4547人、4339人,合格率為99.47%、98.68%、99.95%;初中畢業班學生參評人數5488人、5568人、51*人,體育合格5471人、5439人、5*0人,合格率為99.69%、97.68%、98.1%。
16.初中畢業班學生全科合格率:初中畢業班學生5488人、5598人、51*人,全科合格人數3577人、3652人、4321人,合格率為65.18%、65.24%、84.6%。
17.年校級體育運動會舉辦率:20*年全縣有小學76所、93所、79所,初級中學20所、17所、15所,全縣中小學均舉辦元旦運動會或“五.四”籃球賽等校級運動會,舉辦率均為100%。
(四)辦學條件
18.生均占地面積:小學占地總面積787735平方米、777847平方米、699449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32.60平方米、32.90平方米、30.42平方米,全縣小學均已合格,合格100%,全縣初中占地總面積376210平方米、31*65平方米、31*6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23.69平方米、20.70平方米、22.78平方米。合格20所、17所、15所,合格率均為100%。
19.生均校舍建筑面積:全縣小學校舍建筑面積為156280平方米、189723平方米、180*1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6.47平方米、8.*平方米、7.83平方米,合格校數76所、93所、79所,合格率均為100%;全縣初中校舍建筑面積為1*730平方米、81840平方米、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6.72平方米、5.46平方米、5.9平方米。合格校數16所、16所、15所,合格80%、94.1%、100%。
20.教學用房達標率:全縣小學合格76所、93所、79所,合格率均為100%;全縣初中合格20所、17所、15所,合格率均為100%。
21.院墻、校門、運動場地、廁所、水源、旗桿合格率:全縣小學院墻、校門合格校數57所、70所、63所,合格率75%、75.3%、80%,其余四項均已合格,合格率都均為100%;全縣初中院墻合格校數為13所、13所、14所,合格率為65%、76.5%、93.3%,校門合格15所、16所、15所,合格率為75%、94.1%、100%,其余四項均合格,合格率為100%。
22.中小學危房率:全縣小學校舍總面積為156280平方米、189723平方米、180*1平方米,危房面積3094平方米、3771平方米、1694平方米,危房率為1.98%、1.99%、0.94%;全縣初中校舍總面積為1*730平方米、81840平方米、8**平方米,危房面積1425平方米、12*平方米、484平方米,危房率為1.34%、1.47%、0.6%。目前,存在的危房正在排危改造。
23.課桌椅配備率:全縣小學在校生24163人、23654人、22990人,共有課桌椅30009套(單人套)、29224套(單人套)、26282套(單人套),配備率為124.19%、123.55%、114.32%;初中在校生15880人、150*人、13635人,共有課桌椅17686套(單人套)、180*套(單人套)、16342套(單人套),配備率為111.37%、120.*%、119.85%。
24.圖書配備率:全縣小學共有圖書4*7*冊、4*437冊、386*4冊,生均16.71冊、17.14冊、16.8冊,圖書配備合格校數76所、93所、79所,配備合格率均為100%;初中有圖書2424*冊、188*6冊、188486冊,生均15.26冊、12.54冊、13.82冊,初中配備合格20所、17所、15所,配備合格率均為100%。
25.教學儀器配備率:小學教學儀器配備率均為100%;初中教學儀器配備合格校數19所、17所、15所,配備率為95%、100%、100%。
26.文體器材配備率:全縣小學配備了文體器材,配備率均為100%。初中配備合格校數18所、16所、15所,配備率為90%、94.1%、100%。
27.勞動課設施配備率:小學配備了勞動課設備,配備率均為100%;初中配備合格校數18所、16所、15所,配備率為90%、94.1%、100%。
28.實驗教學普及率:因條件限制,我縣規劃在“十一五”期間普及實驗教學。全縣中小學實驗教學普及率0%。
29.信息技術教育課設備配備率:全縣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3所,中學開設信息技術課20*年5所,20*、20*年全部開設,設備配備率分別均為3.95%、3.23%、3.80%,25%、100%、100%,開設信息技術課學校的人機比分別為20:1、18:1、29:1,55:1、15:1、17:1。
(五)教育經費
30.縣財政對教育的撥款:我縣財政經常性收入20*年為3934萬元,20*年為5355萬元,20*年為6188萬元,20*年為7828萬元,20*年比上年增長20.86%,20*年比上年增長36.12%,20*年比上年增長15.56%,20*年比上年增長26.5%;財政對教育的撥款20*年6556萬元,20*年6827萬元,20*年8516萬元,20*年11266萬元,20*年比上年增長1.13%,20*年比上年增長4.13%,20*年比上年增長24.74%,20*年比上年增長32.29%,財政對教育的撥款實現逐年增長。
31.年生均教育事業費:小學教育事業費支出20*年4099.4萬元,20*年4*1.99萬元,20*年4900.7萬元,生均20*年1633.55元,生均20*年1676.94元,生均20*年2*1.83元;初中教育事業費支出,20*年1843.4萬元,20*年2637.84萬元,20*年3159.4萬元;20*年1138.67元,20*年1661.11元,20*年21*.13元。生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
32.財政撥發的年生均公用經費:小學公用經費支出20*年888萬元,20*年464.1萬元,20*年21*.13萬元;生均20*年353.86元,20*年192.*元,20*年183.31元;初中公用經費支出20*年394.5萬元,20*年390.23萬元,20*年564.2萬元;生均20*年243.68元,20*年245.74元,20*年376.11元。生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33.城市教育費附加20*—20*年分別為99萬元,1*萬元、94萬元,均用于教育,實征率、到位率均為100%;20*年以來未征收農村教育費附加。中央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20*年為1097萬元,20*年為1127萬元,20*年為2188萬元,每年用于義務教育均為348萬元。
34.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群眾捐資集資20*—20*年分別為412.2萬元、13.3萬元、51.9萬元,全部用于中小學校舍建設;勤工儉學收入全縣中小學20*—20*年分別為180萬元、155萬元、325萬元,主要用于改善辦學條件。
35.確保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存在的困難和今后的工作措施
(一)存在的困難
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及廣大干部群眾、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縣“兩基”鞏固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困難:
1.教育經費投入負債過重,全縣實施“普九”工作負債資金達*多萬元,現尚有“普九”負債1200多萬元。
2.由于我縣經濟基礎較差,加之教育底子薄弱,學校點多面廣,投入在不斷加大,新的危房仍不斷的出現,目前,全縣尚有危房2178平方米,其中:中學484平方米,占0.6%,小學1694平方米,占0.94%。
3.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今后的工作措施
為進一步鞏固提高普及程度,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進一步加強“一綱四法一條例”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等教育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在全縣范圍內大力宣傳“兩基”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把“兩基”工作擺到優先發展的位置。結合實際,深入進行“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專題研究,營造氛圍,采取措施,確?!皟苫膘柟烫岣吆桶l展工作。
2.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進一步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排除危房力度,確保教育經費的三年增長,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3.加強管理,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實行校長公開招聘制、教師全員聘用制、改革績效工資制。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建立激勵競爭機制,建設一支適應墨江教育發展的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