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2013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匯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的總體要求,以推動“三化”協調發展為目標,按照“規劃先行,合理布局,整合資源,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精心組織,統籌安排,強化措施,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強力推進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我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科學規劃布局
我們按照節約耕地、集約土地、美化環境的規劃理念,結合鄉實際,認真制定了鄉新型農村社區布局規劃,按照規劃本鄉共劃分五個社區,分別為社區(整合宣政村、夾河村、居委會、河口村、牛老家村)、吊橋社區(整合吊橋村、棗廟村、人主村)、迎河社區(整合迎河村、李棚村、茶場村)、盧大街社區(整合雨壇村、東樓村、陀佛村、橋頭村、金堰村)、社區(整合花園村、村、祝家樓村)。該規劃分為2012-2015年近期規劃和2015-2020年中長期規劃。
1、2012-2015年近期規劃。一是盧大街新型農村社區,該社區分兩期實施,一期占地80畝,計劃投資2250萬元,規劃入住150戶,600人左右;二期占地300畝,規劃入住600戶,2400人左右入住。二是吊橋村新型農村社區,一期占地120畝,規劃入住400戶,1600人左右入住;二期占地300畝,規劃入住600戶,2400人左右入住。
2、2015-2020年中長期規劃。一是社區,占地300畝,規劃入住600戶,2500人左右。二是村新型農村社區,計劃占地200畝,規劃入住400戶,1600人左右。三是迎河村新型農村社區,占地150畝,規劃可入住300戶,1200人左右。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
我們依據本鄉實際和近期規劃,積極主動,先行先試采取招商建設方式,首批啟動盧大街新型農村社區、吊橋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其中盧大街新型農村社區已于2011年10月開工建設,該社區吸納社會資金2250萬元,目前已完成投資1200余萬元,完成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進行綠化、亮化和住宅主體結構施工。吊橋村新型農村社區目前已做好前期選址規劃工作,用地手續已辦好,目前正在面向社會公開招商。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1、從群眾利益著眼,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召開鄉領導班子會議,傳達省、市、縣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工作部署、思路、目標、要求,結合實際,認真學習討論,立足改變現狀、執政為民的理念,進一步統一領導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堅定干好社區建設工作的信心決心。成立了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層層分解任務,做到相關人員人人身上有壓力,人人身上有動力,極大調動了全鄉干部積極性,為社區建設奠定了扎實的領導基礎。
2、從群眾工作抓起,干部帶頭,宣傳引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一是召開座談會。在社區規劃前,召開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談會,積極征求人民群眾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傾聽他們的心聲,取得了對社區建設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組織參觀學習。組織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到本鄉其他社區及周邊鄉鎮社區參觀考察,開闊了視野,增強了信心,干部群眾對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三是深入宣傳發動。社區建設已成全鄉“逢會必講、逢會必議”的重要工作,同時要求反復宣傳,做好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努力營造輿論氛圍,在思想上形成廣泛共識。四是干部帶頭。鄉村兩級干部帶頭深入社區建設所在村,講解社區好處,對個別不理解的農戶,親自上門做工作,并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建設,示范帶動。
3、從群眾意愿考慮,用好“4+2”工作法,完善政策。一是鄉黨委、政府多次召開黨政聯席會議,針對社區建設用地、補償、招標、施工等各個環節出臺系列文件,針對各村的實際情況制訂相關措施,確保村民利益有保障,家家都能住新房。二是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程序,將社區建與不建、在哪建、怎么建交給群眾決定,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使社區建設得到村民的理解與支持。
4、從土地自求平衡著手,拆除舊宅,復墾整理,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占用一分耕地。我鄉把舊宅拆除和復墾整理作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緊抓好,認真做好拆舊區工作,并復墾整理到位,最終實現土地自求平衡,真正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與耕地保護兩不誤,同時達到集約節約土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