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爭當多元智能的導航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也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次飛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本質是以人為本。學校管理要以學生為本,但首先要以教師為本,尊重信任教師,讓管理充滿人性。科學發展觀還要求學校重視教師專業化發展,“學高為師”,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幫助教師了解社會發展趨勢,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站在學科教學的前沿,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教育理念轉變
加德納的智能定義指:“原來人與人之間的智能差別,并不完全是由于智商的高下,而是由于各人智能長項及其表現形式的不同。”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后,許多教師都提到自己最重要的變化是,看待學生的眼光發生了變化,自己變得更加開明和能夠接納所有學生,而不是對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或者僅僅只是一籌莫展。這種信念本身也使教師對自己更有信心了,對采用多元智能方式進行教學更為積極投入了。這種成功的多元性與可能性已被現實中的無數實例證實。所以,為每一位學生獨特的發展提供條件與環境,就成為多元智能教學的新選擇。
這是傳統課堂中常見的情景: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課堂是沉默的,學生是壓抑的。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強烈吹拂下,我們欣喜地看到,實驗學校的課堂在一點一點地發生變化,學生變得更活、更開放,課堂上的“我來說”“我來說”聲聲不斷,“我發現”、“我知道”充分表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索性。教師們努力嘗試與尋找激發學生各種智能最恰當的方法,設計最優教學方案來形成本班學生的學習風格。上課時,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評課時,教師之間有更多的反思與探討。思路和想法一變,對教學結果的判斷就更理性:學習的結果,不應完全由學生承擔。多元智能,為教與學之間尋找契合點,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二、教學過程改革
課堂教學是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各種智能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們展開實踐研究的“主戰場”。教師對教學的認識和定位,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面貌和效果。“為智能而教”、“為思維而教”,既是向傳統的以知識為惟一目標的教學挑戰,也是向教師業已形成的“我講你聽”的教學模式告別。
教師的日常工作周而復始,久而久之,很容易習以為常,形成慣性。但是多元智能理念下的教學,受到了很多挑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提出了很多以前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課本是唯一的范本嗎?”“課堂提問究竟問什么”“樣的教學才算觸及學生的智能”案例中的情境,是嘗試,也是回答;不是定論,而是思考。
所謂“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學生有沒有學到或學得好不好,而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從關注自己轉向關注學生,而且是所有學生,是教師在深入學習多元智能理論以后課堂教學的一個轉折點。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成為教師的追求。教師在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動機方面,比實施多元智能教學前下了更大力氣,花了更多功夫;而且,教師在內心對教學和學生有了更明確的期待。
學生運用多種智能進行學習,發現和發展自己的智能長項。“項目計劃學習”從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出發,鼓勵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學習和表現。它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和概念的掌握情況,也可以從中判斷學生的智能長項和弱項及其發展傾向。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找尋自己的機會,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興,教師是一名教育平凡工作者,如果學生是航船教師一定是海上的那盞多元智能的導航燈,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如果學生是衛星,教師一定當好一名火箭兵用自己瘦弱的肩膀頂著他們踏上輝煌的前程別為了讓家長認識你別為了讓老師認識你最美的發現在孩子們的眼睛里。我望著孩子百雙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燦爛的星空之中在這片閃爍的星光里我將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為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讓我們攜手并肩不回顧不彷徨風雨兼程勇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