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完美的人創先爭優讀書心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很少有哪位英雄,能夠跨越信仰、意識形態、種族、文化等等的鴻溝,在全世界人民,特別是青年人心中贏得普遍的崇高地位。如果有,格瓦拉無疑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完美的人—切·格瓦拉傳》是我床頭常放的一本人物傳記。每當遇到挫折與困難時,我都要翻一翻這本書,它驅除了我的煩惱與困惑,給了我力量的源泉。2007年10月9日將是切·格瓦拉遇難40周年的日子,借集團開展“讀書月”活動之機,謹以此文紀念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30多年前,“切·格瓦拉”這個名字前面曾被西方和拉美報刊冠以“共產主義的唐·吉柯德”、“浪漫冒險家”、“紅色羅賓漢”、“塵世的耶穌”等等令人目眩的稱號。而今天格瓦拉的頭像成為全世界的時尚符號,被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人的T恤衫上以及酒吧的墻壁上。
切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傳奇般的經歷影響和鼓舞了許多渴望思想和行動的青年人。他的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精神氣質恰好是今天這個時代所極度匱乏的。人們對格瓦拉的頌揚、崇拜和尊敬也就是對日益墮落的俗世的貶斥、憤恨和反叛。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從小家境優越,身體羸弱,患有哮喘病,但他意志頑強,堅持踢足球、游泳、打橄欖球,以減少哮喘的折磨,增強體魄。作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系的畢業生,擁有醫學博士學位的他完全可以有一個體面的職業、優裕的生活。
1950年1月1日,格瓦拉踏上了4500公里的自行車旅程,前往阿根廷北部地區,他來到印第安人中間,走進那些肢體殘缺、孤立無援的麻風病人,他還經常走訪當地貧苦的工人、農民、土著,同他們親切交談。他驚奇的發現“在那些孤單和絕望的人當中存在著最高尚的團結和友愛”。這個發現,就像一顆火種,點燃了這個冒險家出身的充滿理想和正義感的青年的心,他開始看清事情的根源,明白自己該去做什么。從阿根廷北上,他游歷了拉美并到達美國邁阿密。“我情愿是一位不識字的印第安人,也不愿當美國的百萬富翁。我們的人民更需要的是拯救他們、解放他們”,但在自己的祖國,卻看不到實現理想的可能性,這位美洲戰士出發了。
1955年7月9日,阿根廷獨立日,菲德爾·卡斯特羅抵達墨西哥城,是夜,格瓦拉和卡斯特羅實現了歷史性的會見,他們一見如故,圍繞共同關注的革命暢談。日后的歷史證明,正是格瓦拉等人,幫助菲德爾轉變為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當然,也正是菲德爾,使格瓦拉不僅僅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經歷了馬埃斯特臘山無數艱難的歲月,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了,他們在美國的后院放了一把火,格瓦拉成為古巴革命的象征性人物之一。古巴革命成功后,格瓦拉歷經美國豬灣入侵、導彈危機等一系列事件,領導古巴人民誓死捍衛了政權。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股強勁的加勒比旋風橫掃整個拉丁美洲,切·格瓦拉展現了他作為一個軍事領袖、政治家、經濟領導者、外交家的卓越能力。然而,二十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社會主義陣營的中蘇決裂,對切·格瓦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為“毛主義”的積極追隨者,他得到了中國的支持,卻失去了蘇聯的信任。
1965年2月27日,格瓦拉在阿爾及利亞完成了他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的最后一次重大表演,發表了震驚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著名演講,不加修飾的將自己的觀點傾瀉而出,他猛烈的批判蘇聯人,陳述與中國人相近的革命觀念。經濟改革的失敗、與菲德爾的分歧、同蘇聯的決裂,以及保存友誼的考慮,促使格瓦拉離開了古巴。他要去開創一片新的天地。
1967年10月9日,玻利維亞的拉依格拉村小學校成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和玻利維亞當局秘密處死格瓦拉的刑場,面對美國特工專家岡薩雷斯的提問“此時此刻,你在想什么?”時,他安詳的回答到:“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他死時,年僅39歲。《完美的人—切·格瓦拉傳》用“死得純真無邪”來形容他死后的照片。他死后,無疑成為了世界上最神圣的死難英雄。
1968年,法國巴黎突然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進而影響人類歷史文化進程的文化運動“五月風暴”,游行的青年學生們胸佩像章,高呼“切!切!切!”的口號,正是由此,“切!切!切!”的口號,走向了全世界,“五月風暴”刮遍了西歐和北美。凡有青年處,必有格瓦拉存在的理由。
40年彈指一揮間。世界已變得與格瓦拉時代相比,面目全非了。格瓦拉所孜孜以求,并為之付出生命的事業,就如同這世界上的任何一樣東西,終難逃脫湮沒于時間長河的命運。
切·格瓦拉——世人還能向他汲取什么?
1967年9月22日,他對玻利維亞村民說:
格瓦拉們來過了,世界發生了變化,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這就是答案。
在當今的中國,書店里擺著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勵志書籍,教育人們這樣那樣做,談論各類時髦話題,輸送各種“精神快餐”,可是又有多少能夠從根源上給出解決“信仰”問題,解決“責任”問題,解決困擾政府和企業管理中人的自覺、自律問題的答案呢?又有多少能夠觸動人的心靈、讓人有永志不忘的感動呢?談論“信仰”、“革命”似乎已成了某種不合時宜,然而,信仰確是一個催人奮進、令人奮不顧身投身于事業之中、忘卻“小我”的真正動力源泉。
切是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和勇敢正直的人。但首先他是一個最具愛心和善良的人。菲德爾·卡斯特羅在論述格瓦拉的人品時十分動情地說,格瓦拉是人民理想的典范、人類良心的典范。法國哲學家及作家、存在主義大師薩特則說到,切·格瓦拉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完美的人。
《完美的人—切·格瓦拉傳》是一部令人感慨萬千的著作,這感慨不是為歷史,而是為了嘗盡悲喜辛酸的生命。當我們贊賞他的優美和從容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經歷過怎樣的饑寒交迫,血雨腥風。超級秘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