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廉政文化學習幾點體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廉政文化是文化建設與廉政建設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關于廉政知識、信仰、規范、價值觀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社會評價的總和,是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有機結合,政治與文化的融合??倳浽谥屑o委五次全委會上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并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機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整體合力。最近,參加局黨總支組織的廉政黨課學習以及觀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我思索了很多??v觀當前,反腐敗的制度不可謂不多,懲治腐敗的手段不可謂不嚴,但腐敗依然不止,甚至出現了某省交通廳三任廳長相繼落馬的“前腐后繼”現象,根本原因在于走向犯罪的干部,一方面是自己放棄了共產主義信念,打開了防腐之門,使金錢、美色、人情等誘發犯罪的病菌可以長驅直入;另一方面,根本上是權力失衡所致,由于在履職過程中對權力監督制約不力,使蛻變者在不知不覺中越走越遠,最后不能自拔??梢哉f,權力失衡是腐敗產生的根本原因。
一、權力失衡的嚴重危害
《從政警戒》中的腐敗大要案向我們證明,由于權力制衡機制問題沒有得到較好解決,腐敗已從改革初期的個人腐敗發展到今天的團體腐敗、跨行業腐敗等形式。當前腐敗案件的特點:一是涉案金額越來越大,上百萬、上千萬的乃至上億元案件屢屢發生;二是貴族式的揮霍,一些腐敗份子已到了利令智昏、膽大包天的地步,既有一擲千金換取情人歡心的,也有瘋狂豪賭輸掉上億國有資產的;三是群體腐敗現象日趨嚴重,既有有組織有領導、協同實施的團伙腐敗,也有上行下效、鼠蛇一窩的腐敗;四是腐敗犯罪向干部管理和司法及執法領域滲透,吏治腐敗與司法、執法腐敗相結合,買官賣官、執法犯法的案件時有耳聞;五是腐敗分子與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勾結,甚至出現了買兇殺人以達到謀取官位或消滅罪證為目的的案件。不論是哪一種腐敗,它不僅使國家和人民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還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瓦解和消蝕了人民群眾的奮斗精神和創新意識,激化了社會矛盾,損害著社會穩定。因此,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不從根本上遏制腐敗現象,將有亡黨亡國的危險。
二、當前制權存在的弊端
遏制腐敗現象,除了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能力,加固其思想防線,還必須加強對權力制衡的研究。從近幾年查處的各類職務犯罪案件看,權力失衡主要表現在部分制權機制不完善和制權觀念陳舊兩個方面。
1、制權機制不完善:權錢交易的首要條件是權力,錢物是權力商品化的體現,要杜絕權錢交易就務必建立、完善制權機制。從我國當前的制權機制看,還存在以下幾方面不足:
(1)過分擴大某些權力行使范圍。個別大權在手的領導干部常常插手微觀領域,包括一些高級領導干部直接去管微觀的事情,諸如工程發包、土地批租、項目審批、資金調拔等。
(2)權力過分集中。主要領導干部權力集中,權力運作缺乏透明度,同時又得不到有效制約,這一現象在當前還為普遍。鄧小平在20多年前的《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可惜這一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3)制權機制較差。盡管我們建立了黨內監督、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等各種監督,但在實際操作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監督乏力的問題。特別在一個地區、一個領域,對主要領導者實際上實行不了真正意義上的監督。
(4)以權制權的方式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當前強調監督方式,卻忽略了權力內在的一種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必然聯系,沒有過多的去研究如何對權力進行分割,使權力不過分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梢灾v,通過對權力內在關系的研究,找出其相互制約的某種聯系,最終形成以權制權的監督方式,才是防止腐敗的最有效良藥。
2、制權觀念陳舊。
制權觀念陳舊直接影響到制權效果的好壞。古代的言官、卸使,往往具有敢有言、敢進諫的錚錚鐵骨,可我們當前一些干部卻在堅持原則問題上彷徨、畏懼、退縮,不僅失去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應有品質,甚至不如我們的古人。俗話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走向犯罪的干部,從作案到案發決非一朝一夕,可他們在權力觀念發生蛻變之初卻得不到有效制約,直到積小惡成大惡,最終給黨和人民造成巨大損失時才被查處,這與我們某些部門制權觀念陳舊有一定的關系。因此,我們權力監督制約部門的領導干部必須要敢于堅持原則,在履職中不畏權、不為錢、不為名,要有為黨、為民履權負責的執法思想。
三、完善制權機制的思考
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給權力運行打上了深深的人治烙印,金口玉牙,一言九鼎,長官意志,獨斷專橫等表現方式非常典型地體現了封建中央集權的特點。新中國成立后,權力主體發生了根本變化,權力運行機制逐步走上了履權與制權相互制約、良性發展的正常軌道。特別是“以法治國”方略的提出,確立了建立權力運行機制的基本原則。因此,完善制權機制應從內在和外在兩方面考慮。第一,轉變權力設置觀念。人大、黨委、政府等立法、置權機關在賦予某部門、某機關某項權力時,必須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考慮對其進行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利大小應同監督制約力度相匹配,權利越大,監督制約的力度就越強,逐步形成健全、完善、規范的權利運行體制;第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古語云“賄隨權集”,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民,也能腐蝕干部,廉潔與腐敗也就是一念之差、一夜之間的事。因此,領導干部在對待官位、權力上,必須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正確權力觀念,始終牢記權力的社會公有屬性,決不能將其私有化、商品化。第三,轉變廉政觀念。各部門、各地區在廉政建設觀念上還存在較大差異,個別單位對廉政行為還局限在領導干部個體上,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因而,廉政觀念的轉變是進一步遏制腐敗、廉潔吏治的有效方法,我們必須把廉政行為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從全局、整體的角度去考慮怎樣規范廉政行為。
不受監督制約的權利必然導致腐敗,絕對權利導致絕對腐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應該說,這些年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從實際效果看,仍有較大的差距,存在明顯不足??梢哉f,在權利制衡方面還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因此,在今后的反腐預防工作中,勢必應將權利制衡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