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外貿代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四夷館是明朝永樂時期為培養翻譯人才而設立的專門機構,它的設立既是明朝對外交往擴大的產物,同時也又進一步推動了海外貿易,尤其是朝貢貿易。
關鍵詞:明朝;四夷館;海外貿易
四夷館是歷史上第一個為培養翻譯人才而設立的專門機構,同時負責翻譯朝貢國家往來文書,并教習周邊民族、國家的語言文字。劉迎勝在《宋元至清初我國外語教學史研究》一文中說:“‘四夷館’是我國最早結構完備的、帶有語言教授功能的‘亞洲研究院’”。①四夷館成立于永樂年間,是對外交往擴大的產物,同時又進一步推動了中外交往。
一、四夷館的設立
四夷館的設立與明代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明太祖自即位以來,為了宣揚大明正統國威,“命使出疆周與四維諸邦國,足履其境者三十六,聲聞于耳者三十一,風俗殊異大國十有八,小國百四十九?!雹陔S著明王朝的鞏固和發展,與邊疆各地區、各民族的來往日益緊密,其基本格調是德威兼濟,萬方來朝,以致“九州之外,蠻夷戎狄莫不梯山航海而至”③。國內外各民族朝貢人數和次數的增多,文書的頻繁往來,導致翻譯事務日益繁重,由翰林院兼任這項工作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正如明代邱所言:“其來朝貢,及陳設辨訴求索,各用其國書。必加翻譯,然后知其意向之所在?!雹茉谶@種情況下國家就急需培養新的翻譯人才,“習譯夷字,以通朝貢”⑤,四夷館應運而生。
永樂五年(1407)十一月,四夷館成立,“選國子監生教習四方番夷,翻譯文字,分為八館:曰韃靼,曰女直,曰西番,曰西天,曰回回,曰百夷,曰高昌,曰緬甸?!雹匏囊酿^成立之初,并沒有單獨設立日本館,“日本寄語寓百夷中”⑦。正德六年(1511),增設八百館,萬歷七年(1579),增設暹羅館。四夷館內按照語言系統分設十館,十館所習譯語,基本上包括了當時與明朝往來最頻繁的邊疆各地區、各民族和亞洲各國家、各地區諸民族通用的語種。四夷館成立之初歸屬翰林院管轄,后來逐漸升格,到弘治七年(1494),“改隸太常寺,有太常寺少卿提督之”⑧。太常寺少卿秩正四品,掌譯書之事,反映了四夷館在明朝國家機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四夷館的職能如《明會典?禮部》所記:“總理來貢四夷并來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一應夷情譯審、奏聞,……凡在館束夷人,入朝引領,回還伴送,皆通事專職?!钡请S著明王朝海外貿易的擴大,明后期的史料中開始出現“朝鮮館譯語”、“日本館譯語”、“琉球館譯語”等記載。四夷館所開設語種之多,管理制度之完備都是值得稱頌的。四夷館培養了大批的雙語人才,處理了大量的外交和民族事務,在促進中原與各少數民族地區及許多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明朝的四夷館相當一部分力量是用在培養譯字生上,“以舉人、監生年少者入翰林院習裔字,以通事為教師,科舉時任其應試,卷尾識譯書數十字,三場畢,送翰林院定去取,仍送入場填榜。中榜后改庶吉士,仍習譯?!雹嵝略辏?426),開始“兼選官民子弟,委官教肄,當時宣宗宣德七年再次增收”⑩。正統元年(1436)規定,每年會考要根據成績把譯字生分為三等,“一等者冠帶為譯字官,逾年再試,得中授職。其二等三等及有新習者逾年再試”。之后對習譯監生子弟要求更加嚴格,弘治三年(1490)奏準“子弟不許別圖出身”。學習年限為九年,會考為三次,即“會考食糧”、“會考冠帶”和“會考授職”,譯字生的學制及考核制度到此就基本上定型了。四夷館教師主要是從從邊疆各少數民族地區及境外諸番國中聘任,或者是征用留居明朝的通曉該種語言文字的諸番各族人員任教。四夷館最突出的特點是在實踐中訓練譯字生的翻譯技能?!睹魇贰酚涊d:“各國使人往來,有誥敕則驗誥敕,有勘籍則驗勘籍,毋令闌入。土官朝貢,亦驗勘籍,凡審言語,譯文字,送迎館伴,考稽四夷館譯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飭其交通漏泄。”作為專門培養翻譯人才的語言學校,四夷館所開設的課程突出其專業特點,除了教授語言文字之外,還根據實踐需要,教授一些有關地區、民族、國家的歷史地理、民情風俗等內容。
二、四夷館的設立與海外貿易的關系
四夷館的設立是海外貿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同時其職能的完善對海外貿易的發展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海疆不靖”等因素實行海禁,中外貿易被嚴格限制在規模甚小的“朝貢貿易”范圍內。永樂年間海禁政策有所松弛,出現了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仍遵循“厚往薄來”的政策。正德年間開始施行“抽分制”,使朝廷在海外貿易中有了真正的稅收。嘉靖二年(1523)的“爭貢之役”使明廷再次申嚴海禁,隆慶帝即位后,月港的部分開放,使私人海外貿易真正獲得了合法的身份。但是朱元璋“片板不許下?!钡淖嬗柺购=哓灤┟鞒冀K,嚴格意義上的海外貿易僅局限在朝貢貿易范圍內。四夷館既然是由明政府成立的培養翻譯人才的機構,那么其肯定是為明朝政府服務的,服務范圍也是限制在明政府與邊疆各民族、海外國家及地區的朝貢貿易體系內。四夷館的設立與明朝的私人海外貿易的發展關系是很小的,主要與宣揚國威,萬方來朝的朝貢貿易緊密相關。
四夷館存在的時間長達200多年,加之政府重視,有相當完備的管理規范,對教師的聘用、譯字生的招選和考核評價等都有較詳盡的規定。明政府重視發展與邊疆各少數民族、海外國家及地區的關系。四夷館各方面制度的完善以及生源數量的增多,無疑促進了民族事務和對外事務的發展,對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人才是強國之本,在現代化建設中,要把人力資源大國轉變成人才強國是關鍵。(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2]羅振玉:《四夷館考》,南京:東方學會,1924年。
[4]呂維祺等:《四夷館增訂館則》,見顧廷龍《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6]晁中辰:《明代海禁與海外貿易》,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注解:
①劉迎勝:《宋元至清初我國外語教學史研究》,《江海學刊》,1998年第3期
②嚴從簡:《殊域周咨錄》,中華書局,2000年,第280頁
③[明]邱:《大學衍義補》卷145,文淵閣四庫全書本,1983年,第673頁
④同上,第677頁
⑤嚴從簡:《殊域周咨錄》,中華書局,2000年,第283頁
⑥陳建:《皇明通紀》,中華書局,2008年,第435頁
⑦鄭舜功;《日本一鑒?窮河話?!罚ǖ?卷),1939年
⑧《明史》卷74《職官志》
⑨孫承澤:《春明夢余錄》,文津閣四庫全書,第821頁
⑩《明史》卷74《職官志》
《明會典》卷22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代購的國外抗癌藥75%是假冒
目前,通過網絡代購國外抗癌藥的人不少。最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特別提醒消費者:網上那些聲稱能代購外國抗癌藥等處方藥的機構和個人,其采購渠道十分可疑,藥品真假和質量毫無保證。事實上,正規網上藥店不會設立這種業務。根據查辦案件取得的經驗,網上代購境外抗癌藥約有75%被證實是假冒藥品。服用此類假冒藥,輕則貽誤病情,重則造成更大傷害。藥品是特殊商品,各國都對處方藥銷售有嚴格要求,不憑當地醫師處方不能從正規渠道買到。因此,網上代購境外藥品不可信、不可取。
紅酒、巧克力不能降低患病風險
近日,美國科學家經過研究后稱,無論是紅酒還是巧克力,對延年益壽都沒有作用。這與之前盛傳的紅酒或巧克力對人身體有好處的說法大相徑庭。為了證明紅酒與巧克力對人體有益,科學家一直試圖證明葡萄皮上和巧克力所含的白藜蘆醇能夠起到讓人長壽的作用,但是都失敗了。科學家稱,白藜蘆醇是一種抗氧化劑,它的確有抗衰老的特性。但人體能吸收的量非常微小,這點量對炎癥、心血管疾病、癌癥或是長壽,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國外專家建議:還是要多吃水果、蔬菜和全麥食品――平衡膳食才能降低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陳竺:費用升,醫療負擔“難減”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最近指出,我國居民個人醫療保險覆蓋率已經從2000年的15%上升到了2012年的99%,八類主要癌癥、尿毒癥、心血管病、重型精神病等報銷率達到70%~90%,顯著緩解了因病致貧問題。但是,目前居民個人醫療負擔仍然比較重:一是基本醫?;I資水平、保障范圍有限,二是不同地區間保障、待遇差異較大,三是醫療、衛生費用增速較快。綜合起來,個人醫療負擔尚未根本減輕,還需各方共同努力。
數據
中風“年輕化”:50%患者是“勞力”
國家衛生計生委腦中風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近日公布了最新的數據。這一項目篩查133萬人,其中腦中風患者2.77萬例。根據數據分析,在我國,中風患病率隨年齡逐漸上升,60歲~64歲達到患病高峰,隨后逐漸下降。研究發現,中風患者中一半為勞動力人群,這說明我國腦中風年輕化趨勢嚴重。我國40歲以上人群腦中風主要危險因素前6位分別為:吸煙、血脂異常、高血壓、明顯超重或肥胖(體質指數大于等于26)、糖尿病以及房顫或瓣膜性心臟病。專家提醒不管年齡多大,都要積極控制上述危險因素,預防中風發生。
1.38億人不知自己身患高血壓
調查發現,我國高血壓患者已突破3.3億,其中約有1.38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當前,我國患者以及醫務人員對家庭自測血壓還缺乏正確認知。一項覆蓋北京、上海、杭州30家醫療機構、194名醫生和1985名患者的研究顯示,僅有32.7%的醫生和10%左右的患者了解大于135/85毫米汞柱是家庭自測血壓診斷高血壓的標準。鑒于目前高血壓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專家建議所有成年人每年至少測量一次血壓,有吃鹽過多、肥胖、高血壓家族史、長期精神壓力大等危險因素的人,應每半年測量一次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