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登樓杜甫

登樓杜甫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登樓杜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登樓杜甫范文第1篇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陽樓》是高二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自主賞析”第三課,學生通過《必修》1至5三個單元32首古詩詞和《選修》兩個單元13首古代詩詞作品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詩歌鑒賞的基本知識和能力。本單元在詩歌理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對古典詩歌中“意象”的把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美,體會和理解蘊含在詩歌中的思想情感。

《登岳陽樓》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詩人歷經滄桑,時年56歲,本詩通篇寫登岳陽樓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和洞庭水,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寫景氣勢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培養學生古代詩歌鑒賞能力的好教材。

二、確定三維教學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高考考試說明》及本文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技能

(1)了解作者,理解詩歌的內容。以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理論進一步理解本詩的旨意,了解杜甫及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2)領悟詩歌韻律,通過“煉字”(“拆”與“浮”)的分析鑒賞,領悟詩歌意境和語言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采用誦讀法、自主賞析法、質疑解惑法、合作探究法、比較閱讀法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2)把作品放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單元學習要求中,理解作品風格,采用對比閱讀的方法,比較同時代不同作家表達的不同情感,拓展學生視野,獲得詩歌鑒賞的更多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杜甫“傷時憂世”的情感,培養愛國主義思想。

(2)體會古典詩詞中作者的情懷,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

4.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一是讓學生體會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二是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一是指導學生分析詩歌意境,體會煉字的秒處。例如“坼”與“浮”;二是學習“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賞析方法,體會詩作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

三、學情分析與教學方法

古代詩歌閱讀教學,主要是教給學生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答題的準確性。授課中要瞄準高考,用近三年全國高考原題,讓學生熟悉考題形式,模擬訓練。詩歌鑒賞是學生的弱項,學生有畏難情緒,教學中要多鼓勵,還要進行細致的方法指導。

本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朗讀,把握韻律、理解語言特色。

(2)自主探究法――通過實踐理解詩作內含。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題思想。

(4)點撥法――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色,深入理解杜甫傷時憂世的愛國情懷。

(5)比較閱讀法――通過與李白同題詩作的比較閱讀,理解兩人創作時的不同心境和藝術風格。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確定教學方法的時候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貫徹新課程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為主要教學模式,同時兼顧《選修》課的定位和本單元“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學習要求。

教學方法的選擇,我還依據《考試說明》中對“詩歌鑒賞”的高考考查要求,力圖使學生講練結合,提高答題準確性,提升高考語文成績。

四、教學過程探究

根據詩歌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學法是高效課堂的重要體現。我采用以下方式:

1.導入新課

用親切抒情的導語將學生帶入詩歌教學的氛圍中,在中國古典詩歌的長河中推出杜甫及其作品《登岳陽樓》。

2.回顧杜甫

師生共同回顧杜甫生平及文學常識,這個環節以學生回顧、述說、識記為主,教師只做點撥、補充。重點之處板書,以便學生建立一個完整概念。

3.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指導學生正音正字,注重斷句和重音,體會韻律,理解沉郁頓挫的感情基調。

(2)學生誦讀。結合誦讀指導,采用自由朗讀、小組齊讀、學生范讀、全班齊讀多種形式,有誦讀全篇,又有品讀名句,使學生對詩歌初步領悟。

(3)詞語辨析。尾聯對句“憑軒涕泗流”中的“涕”“泗”學生不一定能準確把握,可以辨析,以理解杜甫當時的心態和全詩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4.合作探究

(1)本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點,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討論,教師引導點撥的方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充分貫徹新課程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主體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2)全詩四聯,每聯設計成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討,特別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例如:首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對“喜悅說”與“沉郁說”兩種觀點進行辨析,組織學生在探究討論中達成共識。

五、作業設計及板書

結合課堂訓練,我對作業做如下設計:

(1)當堂背誦杜甫和李白的兩首詩,默寫杜甫詩。這是詩歌鑒賞的基本功,要求學生必須完成。

登樓杜甫范文第2篇

一堂高效的語文課的標準除了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并做好教學設計外,更重要的是實施教學的過程。要實施好這一過程,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五點。

一、儀態大方,聲情并茂

為人師表,更為講究。要想感動別人,首先要感動自己。教師要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教學的“角色”中去。外表言行大方得體,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抑揚頓挫,充分感染學生。還要隨時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親密無間,有時還需“手之舞之”,才能有利于師生的交流學習。因為中學老師面對的是未成年的孩子,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教于樂,枯燥的說教是行不通的。

二、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要有效借助多媒體的音、畫效果,并輔以精簡的導語,把學生帶到一個生動直觀的情境中。萬事開頭難,做好了開頭,才有很好的發展。一節課開頭作用重大,一定要做好做精,它關系到能否真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和自主學習。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到學生都是偏僻山區的孩子,沒有見過大江湖泊,因而精選了幾幅岳陽樓和洞庭湖的壯闊圖片用幻燈片打出,學生立時活躍起來,加上精簡的導語,效果更佳。比如,本課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

登高賦詩,是中國古代詩人“以詩會友、一展才華”特有的一種方式,好似我們今天的“登擂比武”一般,沒有能耐者是不敢下筆的。為此留下了不少的千古名篇。今天,我們有幸一起欣賞被譽為“古今登樓第一詩”的杜甫的《登岳陽樓》。它優秀在哪里?緣何有“第一”的稱號?下面,我們就運用第一、二單元鑒賞詩歌的“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解讀這首千古名篇。

導入干凈利落,運用了學生比較喜歡熟悉的“登擂比武”與“登樓賦詩”作比較,生動形象,學生一下子就對“登高賦詩”這一形式有了了解,較快地進入了學習狀態。生動形象地把學生帶到教學情境中,學生有如親臨其境一般,對豐富學生的想象、激活學生的思維有積極影響。

三、提綱挈領,條理明晰

面面俱到的教學是談不上“高效”的。盡管我在教學設計中很關注這一點,根據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本教學設計分為“整體初步感知—四個核心問題的深入探究—兩個遷移拓展的加強與升華”三大板塊,條理明晰,由淺入深。并緊緊抓住“四個核心問題”來講解。一是“首聯的情感之爭”,二是“賞析名句”,三是“大小之辯”,四是“探秘詩魂”。由于“愛生心切”,總是擔心學生的能力,什么都想提醒學生,結果一堂課的時間還是顯得有些倉促,這應該是大部分教師的通病。其實這“四個核心問題”也應該有所詳略,略講一、三個問題,詳講二、四個問題,時間就充足得多。所以,該省的則省,該讓學生自由發揮的要讓其充分自由發揮,要有博大的包容之心,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才是教學的最終指歸。

四、巧設問題,加強練習

注重問題的有效性、生動性、精簡性。首先要力避“滿堂灌”,“一言堂”。當堂課的重點知識要當堂消化掌握。最忌諱的是教師的提問不痛不癢、不著邊際,動輒批評打擊不同見解的學生。時間安排上,創設情境導入等約5~10分鐘,講授文本約10~15分鐘,思考練習約20~25分鐘,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間。其次是重要問題的引導提問要生動、準確、精簡。教師的提問不需要面面俱到,應把主動權留給學生。我在上杜甫《登高》一課時,導語中首先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是古今登樓第一詩?”針對這一關鍵問題,我從寫景的博大和思想性入手。在思想性的引導思考中,我抓住這首詩起作用最大的詩句,設計了一個對比式的問題訓練。通過播放幻燈片對兩首詩作比較:

(幻燈展示)4.尾聯兩句算不算名句?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下面兩首詩僅僅改動四個字,試比較有何不同的表達效果。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

某某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風起湖水北,憑軒涕泗流。

以某某為名寫的:“風起湖水北,憑軒涕泗流”與杜甫詩的“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孰優?孰劣?學生在這一生動具體的比較當中,很快就理解了為什么《登岳陽樓》一詩是古今登樓第一詩的難題。

登樓杜甫范文第3篇

關鍵詞:強烈;構思;自身

一、以對方寫自身

1.以對方思念的摯友反襯自己思念的強烈

詩人自己無限思念遠方的親朋好友,可在詩中卻不盡言自己如何朝思暮想,怎樣神銷行損,反而設想親朋如何在想自己。把親友真摯熾烈的思念寫得深切動人,來進一步凸顯自己思念的揪心撩肺,要比直接寫自己的思念曲折有味得多。

例如,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一詞,上片是游子思鄉,下片則從閨中人對游子的思念的角度著筆,先寫閨中人自身之離恨,后寫因離恨而登樓遠眺,在寫登樓所見,平蕪已遠,春山更遠,而行人竟在春山之外!層層深入地寫出閨中急切懷人的心情,反襯出行人對閨中人的思念之情。

其他如白居易《邯鄲除夜思家》,寫法如出一爐。

2.以對方環境的美好渲染對比自己環境的凄清孤寂,以突顯自己思鄉懷人的熾烈

例如,韋應物的《寒食寄京師諸弟》,前兩句寫自己的空齋冷落,獨聽流鶯,后兩句沒有繼續鋪寫自己的凄清之境,而是從諸弟看花把酒,郊外踏青落筆,通過諸弟生活環境的喧鬧、美好與自己生活環境的孤寂、凄苦的對照,表現了詩人對家鄉、親朋熾烈的思念之情。

二、以未來寫現在

以未來寫現在,就是設想將來重逢相會后的幸福情景,反射如今兩地分離的痛苦,從而曲折地傳達出迫切相思的感情。

例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自己歸期難卜的失望、愁苦、傷感的情景,接下去沒有繼續渲染自己心中的哀傷情調,而是從眼前離別的愁苦設想將來回家后與妻子親切交談起今夜巴山夜雨時相思的情景,進一步反射如今兩地的離分苦痛。想象來日之美,正由于今日之苦,未來的情景越美好,詩人心中的思念之情則更熾烈。

杜甫《月夜》也是這種寫法,構思之妙,正如徐德泓所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李義山詩疏》)。

三、以美容寫愁苦

詩人自己旅居異鄉,本不知親友容貌如何,但由于情深而言對方貌美,由貌美又顯己之離愁,情愈深則愁愈苦,愈言對方綽約動人,愈見自己思念之甚。

登樓杜甫范文第4篇

高樓這一有限空間帶給詩人無限空間的同時,又引發了詩人“思接千載”的時間概念。這種“天人合一”的時空意識,讓詩人更接近于自然,更貼近自我的小宇宙。而對親人的思念、對朋友的懷念、對情人的想念都可以通過登樓表現出來,這一點與樓所賦予的時空意識是不謀而合的。“花落昭陽誰共輦,月明長信獨登樓。”(《婕妤怨》)“登樓一回望,望見東陌頭。繁華事逐東流水,團扇悲歌萬古愁。”(謝燮《明月之》)“羶腥逼綺羅,磚瓦雜珠玉。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戎昱《苦哉行五首》)[5],不管是對人生反復無常的悲歌,還是對故人遠離的傷痛,時空轉換,物是人非,人往往在命運面前表現出無奈與幻滅感,因而尋求一種獨特的方式--登樓眺望,找到與之相契的心靈歸宿。

如果說“登樓”是站在時間閾中的心靈告白,那么東方大地這一中國人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的建筑“場所”,就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人情磁力場”。而“樓”則是這磁場中不可少的一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詩人們往往能夠實現他們對于命運,對于生活的寄托。在物質生產與生活方式上,中華先民很早就在中華大地上發展了無與倫比的農業文化,以“耕耘為食”的大地文化與以“土木為居”的大地文化,恰成內在的文化對應。中國建筑文化的主要物質構架是以土木為材,這正是東方大地農業文化的慷慨饋贈,也是獨特的抒情文化下特殊的表達方式。而樓閣四周或房外暴露的一小塊陽臺,既是先民采風觀景的活動場所,也是人與自然情感交流、交融的一種建筑文化方式。通過登樓,站在陽臺上,眺望遠方,俯瞰自然,仿佛能與天對話,與歷史交流。心中的喜怒哀樂在登的過程中能夠完成完美的交待。“登樓”的多重意蘊在詞作中樓意象的運用一般表現為樓是詞作者的立足點、觀察點,是作者哲學思維的散射原點,亦是審美情感的滲透切入點。(1)有無相生的哲學韻味老子有一句名言:“當其無,有室之用。”在老子看來,猶如“室”之有“無”,才成其為室。“無”,這里指空間。從一般人們所慣熟的思維邏輯來說,建筑空間是依建筑實體而存在的,因為前者是后者確立、劃分自然空間的結果。老子從強調“道”之重要的“原在性”出發,以人們常見的建筑現象作說明,卻獲得了一個意外的歷史性收獲,即從本體論、目的論揭示了建筑空間的重要意義。當面對高樓,斯人遠去,內心孤獨、空虛之感涌上來,曾經的“有”成了現在的“無”,現在的“無”侵蝕了昔日的“有”。“杪秋之遙夜,明月照高樓。登樓一回望,望見東陌頭。故人眇千里,言別歷九秋。相思不相見,望望空離憂。”(謝燮《明月之》)夜幕降臨,月光流瀉,高樓孤立,登樓回望,曾經與故人的點滴歷歷在目,但卻望斷天涯,亦不見思念的那個人出現,本來的“有”但在生活的阻斷中化成了眼前的“無”,心中空虛難耐的孤獨、寂寞被思念占據了。(2)紛繁復雜的審美情感除了對“有”、“無”的理解,在審美的生理、心理上,登樓亦是審美主體的審美感受、情緒與意識,從空間性向時間性的“挪移”。

比如獨上高樓時,樓外遠處風景的視覺特征,首先引起了視覺器官的興奮,同時激起了聽覺器官的興奮。在審美修養的支撐下,詩人就能進行審美的移情。“審美移情是建立于相似聯想文化心理基礎上的審美情感的‘自由’。立普斯將它稱之為‘內部模仿’、觀念情感的‘模仿’,并且是‘無意的’、不知不覺的。”[6]人愈是全身貫注于一事物之美,這種“內部模仿”便愈是在主體的不知不覺的心理狀態中涌出。好似陶潛在東籬采菊,因“悠然”而“南山”自“見”,這種美感是直覺的、不期然而至的、一剎那的、物我兩忘的。以王粲的《登樓賦》為例,“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7]對游子而言,登高便是寄托鄉思的最佳場所。眼前的樓與風、路與川都是詩人借以抒羈旅流離之苦和思鄉懷國之殷的客體,通過注目這些景物,把內心的情感全部傾訴出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異地漂泊,身如浮萍,思鄉之情“剪不斷,理還亂”,如影隨形。登高遠眺,更覺孤獨冷清,歸思難收,“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另外,“詩的內在結構,以及與其相聯系的詩的思想情感邏輯,詩之藝術形象,其實是滲透著人的建筑般的審美空間意識的”[8]因此,人們往往可以借助于建筑的形象結構特點,來進行品評。比如杜甫《登岳陽樓》云,“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全詩八句四聯,自然形成四個遞進層次。首聯隱寫初登岳陽樓的歡愉心情;二聯寫登樓所見;洞庭煙波浩淼,氣勢雄渾,吳楚與乾坤形成了巨大的文字張力,登樓后,詩人的空間感、獨與天地之往來的精神躍然紙上;三聯觸景生情,感嘆身世飄零;四聯由抒寄個人凄清情懷轉入傷時、憂國,形成。全詩對仗用韻,工整謹嚴,結構緊湊自然,節奏平穩,思潮起伏,情感深沉。這首詩的文辭形式,可類于中國建筑文化的空間遞進序列。另一類詩的形象結構,猶如中國樓閣之層疊式。其建筑空間序列主要不是在大地上縱向發展,而是垂直地向高空發展。它層層疊疊,沖天向上、搖搖欲墜,有類于某種詩體。如薛能《楊柳枝》“華清高樹出離宮,南陌柔條帶暖風……暖梳簪朵事登樓,因掛垂楊立地愁……纖腰舞盡春楊柳,未有儂家一首詩。”[9]全詩38句,層層推進,就如登著一級級臺階向更高的“樓”上邁去。由柳寫到人,由人寫到情,充分宣泄了心中的贊美之情。從《詩經•陟岵》“遠望當歸,長歌當哭”開始,中國詩人便有登高遠望的傳統,以至于形成重陽登高的習俗,而“登樓”作為登高的一種方式,以“樓”為中心,通過層層推演,不僅沉淀了懷人思鄉、言情抒愁的意味,被多愁善感的詩人頻頻借用,而且形成了明顯的文化內涵,既包括濃郁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也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情感。

作者:劉修明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

登樓杜甫范文第5篇

一、高考試題分析

例1:2011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問題(2):“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參考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此詩抒寫的是杜甫在某一春日傍晚興起的對李白的懷想之情。前四句熱情贊美李白之詩,后四句抒發懷念李白之情。頸聯前句寫詩人對著春樹想念李白,屬于眼前實景,后句想象李白此時此刻也一定因想念自己而望西北,屬于虛寫,虛實結合,但兩句表達的都是詩人一方對李白的想念之情。這種富有表現力的藝術手法,就是“對寫法”。這種手法,一方面,在內容上可以充分表現出詩人強烈濃郁的思念之情,極富情味;另一方面,在藝術上又可體現出詩意含蓄,詩句新穎之美。

例2:2010年江蘇卷第9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

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問題(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請作具體分析。(4分)

參考答案:由眼前情景轉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

這首詩的一、二句敘事寫景暗含惜別之情,三、四句詩人卻將眼前情景推開,以“憶”字勾勒,從對面生情,為行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虛構了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境,表現對方因思友而產生的愁緒又深又濃。這當然也是詩人心境的反映,但詩人不寫自身而寫對方,這就既開拓了新的意境,又使詩作含蓄曲折,意蘊深長,耐人尋味。

例3:2005全國卷第 12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題(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象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人,以此來表現思家的。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懷人之情的詩作。全詩四句,一二句寫詩人自己,三四兩句轉換角度,不寫自己,改寫家人。家人圍爐夜坐,深更半夜還未休息,只是因為思念牽掛著千里之外的自己。寫家人“說”自己,實際上是為了表現“遠行人”對“家中人”的思念。對面落筆,主客移位,含蓄深沉,不難看出這份思念和牽掛多深,多苦!

二、“對寫法”闡釋

“對寫法”是古代思親思鄉詩中一種獨特的寫作技法。“對寫法”有人又稱為“主客移位”、“落筆對面”等。就是在表現懷遠、思歸之情時,作者不直接或不僅僅直接抒發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而是撇開自己,從對方下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的情形。表面上看是寫對方,而實際是寫自己,是通過對方來反照自己,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感。這種“落筆對面”的手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對寫法”的實質在于一實一虛,大力聯想和想象,以虛襯實。它是古典詩歌中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三、“對寫法”在詩中的運用

“對寫法”的運用最早可追溯到《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這是一首懷念親人、懷念家鄉的詩,但詩中沒有直接描寫詩人如何懷念親人、懷念家鄉,而是從對方寫起,通過想象詩人到了不同的地方,都似乎聽到親人對自己的囑托和呼喚,把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詩經》中運用這種寫法的還有兩首,一是《周南?卷耳》,一是《豳風?東山》。

南朝時徐陵《關山月》:“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思婦高樓上,當窗應未眠……”這首詩描寫了出征軍人在一個十五月圓的夜晚思念妻子的情景,但作者不是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妻子,卻從對方寫起,寫妻子因思念自己而無法入眠,這樣就將自己對妻子的思念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出來。

到了唐代,運用“對寫法”的懷人之作更為多見,在此多舉幾例。比較典型的有杜甫《月夜》:“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此詩是詩人在安史之亂身陷長安時思念妻子兒女之作。原本是詩人思念妻兒,詩人卻從對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對月思念自己,而孩子還不懂得母親為何要思念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既以妻子望月的神態和姿勢襯托她對丈夫的思念,又通過對妻子的心理展示,細膩地傳達離情別意。作者巧用“對寫法”,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將夫妻間真摯而深沉的愛戀表達得淋漓盡致。無怪后人稱《月夜》“五律至此,無忝稱圣矣”。

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后兩句本是詩人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鄉親人,卻說故鄉的親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沈德潛說:“作故鄉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因詩人運用了“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得更委婉含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無那金閨萬里愁”這一句不寫自己正思念金閨中人,而想象此時閨人正在萬里之外念及自己。自己之愁已經不堪,而閨中之愁,更將奈何?!這一曲筆使得感情倍深一層。誠如清人李瑛所云:“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無以慰閨中思己,正深于思家也。”(《詩法易簡錄》)

四、“對寫法”在詞中的運用

南唐詞人韋莊《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傷心明月憑闌干,想君思我錦衾寒。”這首詞敘離別相思之情。詞中“想君思我錦衾寒”一句,代對方想到自己,透過一層,曲而能達,句法亦新。

宋代詞人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該詞抒寫的是羈旅行役中懷鄉思親的愁情。下片妙處在于既寫了自己“登高臨遠”、“歸思難收”,更有摹擬“對想”。由于思歸心切,因而聯想到故鄉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樣的盼望自己回家。詞人生動地創造了這樣一個妻子形象:經常地在妝樓上癡癡地望著遠處的歸帆,幾次三番誤認為這些船上就載著她的從遠方歸來的丈夫。本是詞人自家登樓,極目天際,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本是自己倚闌凝愁,卻從對方設想,用“爭知我”領起,化實為虛,曲折而空靈,情至而感深。

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作者既實寫了行者即游子在早春時離家遠去,因春色無限而生離愁,又虛擬了居者即思婦在閨中憑欄遠眺、思念行者之情境。抒發了旅人濃重的離愁別恨。從抒情而言,這也是透過一層,落筆對面的手法,把游子與思婦的閨怨別情相溝通,使抒情更為深摯。

五、“對寫法”在曲中的運用

元代鄭光祖的曲子詞《醉思鄉王粲登樓》[紅繡鞋]:“淚眼盼秋水長天遠際,歸心似落霞孤鶩齊飛。則我這襄陽倦客苦思歸。我這里憑欄望,母親那里倚門悲。乍奈我身貧歸未得。”“我這里憑欄望,母親那里倚門悲”這兩句曲詞細膩傳神地描繪出了母子兩人相思苦、苦相思的情景。前一句為實寫,后一句為作者的想象,一實一虛,尺幅萬里,情感深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网站 | 国产特黄一级 | 久久久国产一区 | 色妇视频|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青青国产精品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小美女 | 亚洲成人av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成人 | 国产欧美高清在线观看 |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又黄又爽又色的视频 |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国产 | 日韩午夜在线电影 | 成人在线视频网址 | 一二区视频| 国产日产欧美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首页 | 福利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二区av| 韩日一区二区 | 午夜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文 | 黄色高清美女免费网站 | 成年人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亚洲欧洲成人 |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伊人国产视频 | 中日韩黄色录像 | 久成人|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www.色com情11| a黄色片 |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 天堂在线www| 日本黄色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