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學文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障礙;管理;成長
本文所談的心理障礙學生,非一般意義的心理問題,更多指的是腦部有病理性變化或病后留有后遺癥,或因意外傷害、刺激導致腦功能失調等引起的。近兩年,中職學校擴大免學費政策范圍后,心理障礙學生有增加的趨勢。這種更多的因器質性病源引起的心理障礙學生,給普通職業學校的學生管理帶來新的挑戰。如何管理好這類學生,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是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一、心理障礙學生的表現
上述心理障礙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時常沉浸在自我的空間里,思維不夠清晰、言語和溝通有障礙,同學不愿與其交往;二是容易胡思亂想、敏感、易怒,常常懷疑別人的言語是在評論、針對他,心理承受能力差;三是情緒難以自控,稍不如意或與同學有摩擦,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行為失控,大喊大叫,易走極端,有過激行為,如摔課桌椅、破壞公物,威脅同學,甚至有割腕等自虐自殘行為;四是道德行為失范,存在危害他人的潛在危害。
二、心理障礙學生所帶來的影響
①對班級的影響。心理障礙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其行為表現首先給所在集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同學怕這類學生受刺激,發生問題對自己不利,普遍有壓抑情緒,群體氛圍有時不正常,難覓活潑、歡愉的氣氛。②對班主任的影響。班級中有這類學生,班主任的管理難度和壓力特別大,如擔心問題學生出意外、擔心其他同學受傷害,還面臨著學校層面的考核,整日里提心吊膽。一旦意外情況發生,平常就有很大壓力的班主任這時無疑是雪上加霜,善后處理工作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假如碰上不好溝通、不配合的家長,往往是筋疲力盡、挫傷了工作的激情、熱情,連逃離工作崗位的想法都有了。③對學校的影響。一旦發生意外,無論責任歸責哪一方,學校或多或少必受影響。哪怕不用承擔責任,也要督促協調處理善后工作,增加管理人員的工作。嚴重點說,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拖垮一個班集體、一個班主任,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隱患。
三、心理障礙學生管理存在的困難
心理障礙學生的管理是個難題,表現在:一是問題發生的突發性。因生理、心理條件所致,這類學生進入中職學校,遠離了原來所熟悉的環境、親人和朋友,孤單、無助、焦慮、自控能力差等心理素質極易表露出來,發生事件難以預見和控制。二是家長與學校的認識存在差異。這類學生的家長有的缺乏相應的認識,沒意識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障礙;有的家長不認同校方所反映的學生的極端表現是心理障礙所致,把問題的產生歸結于環境、同學關系的變化,或者埋怨班主任處理問題的方法,或其他同學的挑釁;更有家長指責學校沒有能力管教好他們的孩子,表示對中職教育很失望,他們不能理解普通中職學校不是特殊教育機構,沒有特殊教育資源,教師也不是心理教育專家,承擔不了特殊教育的功能;有的家長雖默認自家的孩子有心理障礙,但可能自己想甩包袱,依賴學校來管理,就算發生問題,也不想輕易把學生帶走。三是學校處理無規可循。一旦收了這類學生,因上級文件沒有相應的處理意見和規定,硬性清退無規可循,不好操作,留下來有時又是一個管理難題。但不管怎樣,我們要幫助這些學生健康成長。
四、做好心理障礙學生管理的思考
反思中職學校心理障礙學生的客觀存在,又不具備特殊教育機構給這類學生量身定做的教育,他們又確實給學生管理帶來一些難題,那么,正視問題,妥善管理,積極應對,是做好此類學生管理的根本辦法。下面是筆者的幾點思考和意見。
第一,把好招生第一關。招生部門在生源的招收上可設一底線,通過簡單的交談、填表報名等方法考察學生,及早發現心理障礙學生,判斷是否適應職業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否則可委婉地建議家長再做選擇,如選擇特殊教育機構。
第二,把握軍訓考察期。軍訓期間,班主任與學生的接觸機會較多,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發現怪異的,應及時匯報。學校管理部門要果斷處理,與家長溝通,說明情況,建議再聯系合適的教育機構。這時候,學生入學時間尚短,對學校還沒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家長也不好回避小孩的問題,這比時間長了再處理更主動、更有優勢。
第三,重視日常的管理。心理障礙學生如因發現不及時或勸退有困難,留在學校已成事實,作為校方就要加強此類學生的管理,促其健康成長。
①班主任的管理。1)未雨綢繆,引導當先。在班集體中倡導給心理障礙學生營造溫馨愉快的氛圍,教育學生不要取笑、嘲諷、刺激他們,減少問題發生。2)密切關注,疏導溝通。通過多種渠道,密切關注此類學生思想動態,及時發現異常舉動,進行必要的溝通、心理輔導等疏導工作,防患于未然。3)掌握信息,及時處理。班主任要主動與此類學生家長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和成長經歷,掌握其心理問題的根源,為日后處理問題多做積累。一旦發生問題,要及時掌握情況、報告學校、聯系家長進行處理。
②學校的管理。1)制度先行,應急干預。學校要依法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處理流程和應急預案,給學生管理人員明確的指引,及時主動處理問題,減少各方影響。2)取得共識,家校共管。學校要積極創建平臺,加強與心理障礙學生家長的溝通,進行心理教育的經驗交流和問題探討;說服家長積極面對,把心理障礙引發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3)借助機構,咨詢輔導。學校可邀請心理輔導機構,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在全體師生中開展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心理障礙學生進行個別的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建立檔案,跟蹤治療,減少問題的發生,維護校園的和諧、平安與穩定,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樊敏.學生心理障礙的誘因及調適[J].教學與管理,2010(1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現在是金色的九月,陽光明媚,秋風送爽。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學年的開學典禮,在這里我代表全體師生對新老師,新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同時,也向全體師生表達我最美好的祝愿:祝愿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學業有成!
新學期開始,校園洋益著喜慶的氣氛,俗話講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同學們,當你早上背著書包到學校的時候,你要抬頭,你要挺胸,精神振作,信心百倍。心里要裝上偉大的決心——努力學習。當你放學回家的路上,你要摸摸自己的書包,問問自己今天學到了什么?有沒有白白浪費一天的光陰!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帶來新的機會,新的挑戰,也孕育著新的希望與憧憬。我相信我們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們都能以自己的勤奮與智慧書寫新學年學習與工作滿意的答卷。老師、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以零為起點,認真學習,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開始、新的挑戰。
最后再祝愿全體師生在新學年里取得更輝煌的成績!謝謝大家!
1.感性知識不足
初中物理規律的教學,多數是從事實出發經過分析歸納總結的。初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他們理解物理規律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基礎。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夠把有關的現象與現象之間的聯系鮮明地展示出來的實驗和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曾親身感受過的事例作基礎,勢必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
2.相關的準備知識不足
物理知識本身有著嚴密的邏輯體系,前面學習的知識要為后面的學習打基礎,后面的學習要充分利用前面的準備知識,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物理規律的教學,它必然要聯系到以前學過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概念,如果前面的知識準備不好,或者不善于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來研究新問題,就會給物理規律的學習帶來困難。例如,研究“物體的沉浮條件”時,就要聯系和綜合運用前面學過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如密度的概念、重力G=mg=ρgv、二力平衡、壓力和壓強、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等等。如果學生在其中某一環節上準備不足,沒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就會使這一規律的學習遇到困難。
3.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錯誤觀念的干擾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一些問題形成了某些觀念。在這結觀念中,有的雖比較正確,但往往有一定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另外,學生在生活中還形成了某些錯誤觀念。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學生正確地理解物理規律往往起著嚴重的干擾作用。例如,學生在運動和力的關系上往往有“物體受力才能運動,不受個力物體根本不會運動”這類錯誤觀念,這就給學生正確地理解運動和力的關系帶來很大困難。
4.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遷移
遷移原理是教學中的一條重要原理。正向遷移有利于學生在原來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但思維定勢所引起的負遷移卻干擾著學生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給物理規律的教學帶來困難。負遷移是指已有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的消極影響。例如,有的學生總是認為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理由是由于液體內部的壓強是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產生這一錯誤的原因是把以前學過的液體內部壓強公式p=ρgh與浮力公式F=ρgv混淆在一起,沒有弄清兩個公式的區別,這是由負遷移造成的聯想。
5.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不強
初中學生在心理發展上正處在思維發展轉折期,開始由經驗型的形象思維向理論型的抽象思維轉化。當然這個轉化一般說來在初中階段還談不上完成,而且不同的學生轉化的遲早快慢又有差異。然而,在物理規律的研究和運用中,有時要進行嚴格的邏輯推理和運用科學的想象等抽象思維活動。初中學生還缺乏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形成邏輯思維的習慣,在學習物理規律時往往比較困難。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已經接觸到大量生活中的物理現象,這也很容易養成一種從經驗出發,用外部聯系代替內在聯系,在解釋物理現象時,往往“就事論事”,不習慣于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邏輯分析、說理和表述。
1、問題提出及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特殊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大齡智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大齡智障學生由于生理上的殘疾,,家庭教育不當, 人際關系不平等,造成他們心理發育不健康。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行為矯正,一方面可以消除其心理障礙,使他們的個性品質和人格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其潛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充分發展。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據“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優的發展,為每個學生提供更適用的教育”的辦學思想和“融會、融入、融和”為內涵的“融和教育”辦學理念,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多種形式及途徑,提高大齡智障學生的心理綜合素質,促進大齡智障學生自強、自立、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回歸主流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2、調查與分析
(1)調查對象:10級學生
(2)調查內容:
①學生目前的主要心理困惑
②學生的求助對象和接受程度
③學生對自己的認識程度
④學生對三年后的職業規劃
(3)調查結果:
①大齡智障學生自身的成長特點
②家庭環境的影響
③學校教育存在的缺陷
④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3、實踐過程與方法
(1)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輔助。
(2)面向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助。
2、《生活心理學》,作者:李麗。
3、《看透人心》,作者:陳泰先。
4、《心理的美好生活》,作者:劉彥彥。
5、《普通心理學》,作者:津巴多。
6、《心理學與實踐》,作者:晨曦。
7、《超越心理的生活》,作者:阿德勒。
8、《心理學改變生活》,作者:文柯。
9、《社會心理學》,作者:邁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