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機料法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因素 食品 微生物檢驗 質量
中圖分類號:TS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3)22-0012-02
食品微生物檢驗是食品安全監測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已出現的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及其產生的各類毒素引發的污染備受重視,食品微生物檢驗作為保證食品安全、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為食品安全監督執法提供依據。食品微生物檢驗數據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監督執法的科學性、權威性及食源性疾病預防與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要以全面質量管理的角度,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全面系統對食品微生物檢驗過程進行控制,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
“人、機、料、法、環”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中五個影響質量的主要方面的簡稱。結合食品微生物檢驗這項具體工作來說:人,指參與食品微生物檢測工作的檢驗人員;機,指食品微生物檢測過程中使用的儀器設備;料,指食品微生物檢測過程中使用的培養基,生化試劑、菌種及樣品本身;法,指食品微生物檢測所采用的檢驗方法;環,指食品微生物檢測過程中所處的環境。
1 人員
為了得到正確反映食品衛生質量的準確有效數據,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就必須在采樣、取樣及檢驗各個環節中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否則就不能保證微生物檢驗工作的質量。在實際的檢驗工作中一些操作者無菌觀念淡薄,操作不規范,不夠注意細節,容易造成樣品的污染,導致微生物檢測結果不準確。微生物檢驗過程需要通過執行嚴格的無菌操作來保證檢驗質量,更依賴于檢驗人員認知能力和工作經驗,如疑似菌落的挑選判斷等,專業水平不高或經驗不足者很難正確處理檢驗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實驗室應由具有一定資質的微生物學或相近專業的人員來操作或指導微生物檢測,并通過定期參加內部質量控制、能力驗證等方式客觀評估微生物檢測人員的能力。微生物檢驗人員在上崗前需要接受勝任工作所必需的設備操作,微生物檢測技能和實驗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訓,崗前培訓考核合格方能上崗操作。另外,微生物檢驗人員要正確理解國家食品微生物檢驗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熟悉食品的生產工藝過程,這樣在檢驗過程中發現問題時,才能準確判斷問題產生的原因。
2 儀器設備
微生物實驗室常見的主要儀器設備包括:顯微鏡、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高壓蒸汽滅菌鍋、干熱滅菌器、水浴鍋、培養箱、超凈工作臺、生物安全柜、冷藏箱、冷凍柜、恒溫水浴鍋、勻漿儀、天平等。要求所有的儀器和設備均應按照儀器設備的生產廠家提供的說明書的方法進行正確使用并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實施使用儀器設備的維護、校準和性能驗證。
2.1 培養箱
首次安裝使用培養箱時需對溫度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進行校準,每次維修后,需要檢查和記錄最初確認設備時所記錄的各參數的穩定性,對培養箱內外壁定期清潔和消毒。培養箱外壁要避免陽光直射,不能一次性將培養箱充滿,否則會影響實際的培養效果。
2.2 干熱滅菌器
干熱滅菌的時間溫度要求為在160℃下進行2小時,干熱滅菌對象為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等。為了保證滅菌效果,放入滅菌的器皿不宜擺放得過緊密,滅菌完畢后不能立即開門取物,待溫度降到50℃以下方可打開箱門。
2.3 高壓蒸汽滅菌鍋
需要嚴格按照高壓蒸汽滅菌鍋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了解儀器構造、原理,使用時注意安全。為了保證滅菌效果,滅菌鍋里的物品不宜放得太過緊密。滅菌鍋要定期除銹和排水,保持干凈無殘留物,保證最大的熱傳遞,可以定期(或當滅菌鍋維修后)使用如高抗力細菌芽孢生物指示劑或化學指示劑對滅菌過程的效果進行確認。另外,建議實驗室使用專門處理污染物的高壓滅菌鍋以避免交叉污染。
3 培養基、菌種和樣品
(1)培養基作為微生物生長培養的介質,在微生物檢測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基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微生物檢驗數據的準確性。購買的培養基到貨后,要用已知特性的標準菌株作觀察菌質控,出現觀察指標中狀態的培養基,判為合格培養基,予以接收,否則,拒收。實驗室采購培養基時需要求供應商提品質控證書,應嚴格按照供應商提供的貯藏條件、有效期和使用方法進行培養基和試劑的保存和使用,培養基的購買應有計劃,遵循先購先用的原則,不使用超出保質期的培養基。為避免樣品中的微生物受到損傷,傾注到樣品中的培養基溫度應控制在約45℃左右。
(2)質控菌種的保藏。可以選擇冷凍保藏的方法即將菌在含有適當保護劑(如濃度在30%-50%甘油)的液體培養基制成濃菌懸液,再分裝于已消毒的菌種凍存管低溫保藏,實驗室常用于儲存在-20℃的冰柜中。一般來說,溫度越低菌種儲存的時間越長,一般細菌在-20℃條件下可以保存一年左右,-70℃條件下可以保存幾年。對于大多數細菌來說適合選用冷凍保藏的方法,冷凍保藏的方法相比斜面保藏的方法更好的延長菌種變異的時間,避免短期多次傳代造成質控菌種變異。
(3)遵循食品樣品采樣的基本原則,確保所采集的樣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樣的過程中遵循無菌操作,防止因操作不當帶入外來污染。采樣后,應將樣品在接近原來貯藏溫度條件下盡快送往實驗室檢驗,若不能及時送往實驗室,應該將樣品保存在原來的貯存溫度條件下,可以有效防止樣品中原有微生物數量發生變化。
4 檢驗方法
檢驗方法是微生物檢驗質量保證的重要步驟,檢驗方法的不同會造成檢驗結果的重大差異,它必須統一,準確可靠。因此檢驗人員必須按照所檢樣品相應的現行有效的標準進行檢驗。在檢驗過程中設置平行樣,以保證實驗結果的可比性;在檢驗過程中設置空白樣,防止因培養基及實驗器具滅菌不徹底、無菌室的空氣條件達不到標準或人為操作不當造成的檢驗結果不準確;在檢驗過程中設置陽性對照,以便更好的判斷目的菌的菌落特征等。
5 環境條件
微生物實驗室的工作面積和總體布局應能滿足從事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的需要,實驗室的設計及使用應該采用單方向工作流程,盡可能的減少食品污染的條件,避免微生物檢驗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微生物檢驗室的內部環境也有嚴格的要求,如:無菌室的墻、天花板、地面表面應光滑,最好在實驗室門附近設置非手動控制的洗手裝置,儲存設施和設備的擺放易于清洗,不使用粗糙的木塊,固定設備和室內裝置的木質表面應密閉包裹等。無菌室使用前后應將門關緊,打開紫外燈,如采用室內懸吊紫外燈消毒時,為保證消毒效果,需采用30W紫外燈,距離在1m處,照射時間不少于30分鐘,紫外燈管每隔兩周需用酒精棉球輕輕擦拭,除去上面的灰塵和油垢,以減少紫外線穿透的影響,并定期驗證無菌室的消毒效果,當紫外燈消毒效果達不到要求時,應該及時更換紫外燈管,使用紫外燈時,檢驗者不得直接在紫外燈下操作,避免人體受到損傷。同時,無菌室內應保持清潔,工作后消毒、擦拭工作臺面,不得存放與實驗無關的物品,在處理食品樣品時,禁止在無菌室內談笑,不得隨意進出,如需傳遞物品,可通過傳遞窗傳遞。
6 建議
食品微生物檢驗過程繁雜,影響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因素很多,可以以全面質量管理的角度,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對微生物檢驗質量進行系統有效的控制,當檢驗過程中出現如設置的空白樣長菌說明微生物檢驗無效時同樣可以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全面回顧微生物檢驗過程,查找原因,從而提高食品微生物的檢驗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春艷,劉林勇,陳建華.淺談如何有效提高食品微生物檢驗質量.科技與生活[J].2010,17:111.
[2]王波.食品微生物檢驗的質量問題研究.黑龍江科技信息[J].2007,18:34.
【關鍵詞】 髖關節置換術; 成人髖臼發育不良; 繼發骨性關節炎
doi:10.14033/ki.cfmr.2017.8.0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8-0042-02
全髖關節置換術逐漸成為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的有效治療方法[1]。由于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繼而使得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對于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進而改善其髖關節的臨床癥狀和功能。為了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將選取在筆者所在醫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的38例患者治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有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的患者38例作為研究目標。男17例,女21例,年齡20~58歲,平均(38.20±3.65)歲,病程長、髖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嚴重。體格檢查:患髖疼痛,活動受限,跛行步態。輔助檢查:X線檢查符合髖關節炎并股骨頭壞死,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為初次行使全髖關節置換術。
1.2 方法
給予承認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患者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均采取后外側改良Gibson切口,逐漸深入并處理臀肌、臀大肌纖維與外旋肌群,將關節囊切開后定位真臼的具置。將攣縮關節囊切除,并切除瘢痕與增生骨贅。依照術前測定結果,完成髖臼處理,這一過程注意保護髖臼的前壁與后壁,并利用髖臼試膜來探尋髖臼外上方的覆蓋程度,并確定是否采用結構性植骨操作。對于患者髖臼覆蓋程度在70%以下者,可選擇使用患者的自體股骨頭完成填補手術,并利用螺釘實現移植骨骼的固定。部分患者采用42~44 mm直徑的小臼杯,而股骨側前傾角在40°以上的需要靠近小粗隆階段股骨頸實施手術,降低過大前傾角對股骨假體的置入造成不利影響。利用手銼擴大患者的股骨髓腔,若其股骨髓腔過于纖細,則可采用強生公司depuy系列的Summit股骨假體進行手術治療。圍手術期給予適當的干預措施:術前,醫護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髖關節CT檢查,以便對患者患側股骨近段的形態變化與髖臼構成改變有所了解,醫護人員通過測量髖臼角與CE角度數,盡早進行制定重建髖臼的方案,醫護人員可以憑借著患者的骨質狀況來為患者選取合適并適用的人工髖臼與股骨假體,并且合理設計出假體處于的位置;術中,通過醫護人員的協助,使得患者取90°的側臥位,在全麻或腰硬聯合麻醉下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憑借髖關節畸形、軟組織攣縮情況來選取切口,便于軟組織松解、關節充分顯露和假體置入。髖關節囊表露后,醫護人員通過分離關節囊外的粘連,使得其全方面的顯露,并同時將關節囊和滑膜切除。醫護人員通過將髖關節外旋和內收,以達到股骨頭脫位的目的,以及將殘留的關節囊和滑膜切除。術后,將患者安置在病房,醫護人員時刻監測生命體征并作好記錄,并協助患者取得仰臥位并雙膝間墊枕、保持雙膝及足尖向上,以防止髖關節脫位。當患者生命體征處于穩定時,叮囑患者做患肢肌肉收縮,利于加速靜脈回流,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同時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冰袋冷敷24 h以減輕疼痛,加以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觀察比較治療前后情況。(2)觀察比較髖關節恢復功能。結合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制定本次研究評價標準,評價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功能情況,滿分100分,90分以上表示為優,70~89分表示為良,70分以下表示為差。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2]。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應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治療后Harris評分(80.2±11.5)分,明顯高于治療前的(43.5±7.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經過30多年的臨床實踐,已經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可靠的治療手段,是治療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首選的治療方法,全髖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3]。髖關節炎并股骨頭壞死終末期,已出現股骨頭塌陷變形。當患者在住院期不影響本病治療,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都可以作為收治應用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標準。髖臼發育不良常常是導致成人發生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原因,在生活中,由于關節活動障礙、髖關節疼痛不能耐受的患者,臨床中往往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長期在異常的生物力學與髖臼發育不良形態改變的作用下,造成髖關節出現多種形態上的變化,因此需要給予手術處理。在預后恢復中,手術指征的選擇、人工假體的選擇、髖臼骨缺損的處理與正確安放起到主要作用[4]。由于病情發展慢,大多數髖臼發育不良患者在中年時期出現癥狀,由于全髖關節置換術后髖關節和下肢功能很難恢復,因此應注意髖關節結構性解剖異常、股骨上端的繼發性病變和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應慎重行使全髖關節置換術,不能單單把簡單跛行、步態不佳看成是手術的標準[5]。通常情況下僅把髖關節嚴重骨性關節炎,并伴有髖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髖臼對股骨頭的覆蓋與關節面接觸不良是髖臼發育不良的主要病理改變,在此基礎上誘發其他疾病的發生,選擇髖臼假體主要憑借髖臼的條件來決定,根據不同的程度病變的髖臼發育不良來選擇合適的髖臼假體,以達到更好的療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6]。髖臼骨的缺損主要是承重區,在修補過程中,植入骨在骨愈合及骨結構完成前起到支撐的作用,而不完全是缺損的修補,確保假體臼安放角度得以適應。在進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的患者,假體的松動率和再次手術翻修的發生率較高,尤其是與人工髖臼的角度和位置存在著很大的關系。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經過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通過鍛煉,能夠自由地進行活動,減輕患者生理上的疼痛,為患者以后的生活帶來方便,患者在日后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使得髖關節功能得到改善,促進全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上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7-8]。
綜上所述,全髖關節置換術使得患者髖關節的活動度得到很大的改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孫慶安.成人髖關節發育性不良行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4):50-51.
[2]時夢猿.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成人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1):97-98.
[3]彭昊,陳森,鄭慧鋒,等.生物型假體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成人髖關節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的療效評價[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5):1502-1507.
[4]王豪.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22例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9):183-185.
[5]孟慶波.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性關節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91-92.
[6]王亮,黃相杰,高廣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臼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合并髖部骨折[J].中醫正骨,2014,26(3):60-61.
[7]張寧,李叔強,李冬松,等.全髖關節置換術與人工雙極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新鮮移位股骨頸骨折的近期療效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4):268-271.
目的 觀察奧氮平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將31例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經奧氮平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用陽性癥狀量表(SAPS)、陰性癥狀量表(SANS)、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韋氏記憶量表(WMS)、簡明精神癥狀評定量表(BPRS)、韋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進行評估,觀察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癥狀的改變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結果 治療后陽性癥狀、陰性癥狀量表、簡明精神癥狀評定量表、韋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中錯誤應答數的評估分值顯著降低(P<0.01),韋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中的非持續性錯誤、韋氏記憶量表中的再生、理解評估分值明顯降低(P<0.05)。結論 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可靠并可顯著改善部分患者的認知功能。
【關鍵詞】 奧氮平;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認知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olanzapin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its impact on cognition. Methodss 31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were treated with olanzapine for 12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APS,SANS,WAIS-R,WMS,BPRS and WCST were applied for evaluation,and the effect of olanzapine on symptom improvement and cogni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false answers in SAPS,SANS,BPRS and WCST decreased obviously (P<0.01) as well as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nonpersistent mistakes in WCST and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reactivation and comprehension in WMS (P<0.05). Conclusions Olanzapin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ognition of some patients.
KEYWORDS olanzapin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curative effect cognition
奧氮平作為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其對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已多有研究,其療效可靠[1~4],本文欲從SAPS、SANS及BPRS入手以觀其療效;而認知功能被認為是獨立于精神分裂癥的陽性、陰性癥狀之外的另一組核心癥狀[5],已有人提出精神分裂癥是由5種癥狀組成,即陽性癥狀、陰性癥狀、情感癥狀、軀體癥狀和認知癥狀[6]。一些研究證實,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可以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有些研究持相反觀點[7]。本研究欲對此進行驗證研究。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首次發病,既往未經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8],且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共31例患者入組,其中男性17人,占總數的54.84%,女性14人,占總數45.16%;年齡17~51歲,平均(30.07±11.46)歲;病程1~36個月,平均(12.61±11.72)月;受教育時間6~19年,平均(11.93±3.30)年。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奧氮平起始劑量為5mg/d,4周內量加至5~20mg/d劑量范圍之內,并維持至12周,對于出現的各種藥物副反應予以對癥處理,以保證被時者生活不造成明顯影響。
1.2.2 評定工具 用陽性癥狀量表(SAPS)[9]、陰性癥狀量表(SANS)[9]、韋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9]、韋氏記憶量表(WMS)[9]、簡明精神癥狀評定量表(BPRS)[9]、韋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9]進行評估。
1.2.3 評定方法 被試者入院半天(服藥前)及治療12周后,由觀察者用上述評定工具各評估一次。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奧氮平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療效 入組病例全部完成試驗,經奧氮平治療12周后,SANS、SAPS、BPRS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陰性癥狀和陽性癥狀有明顯改善,在本研究中,SANS、SAPS、BPRS的改善程度與錯誤應答數、非持續性錯誤、再生、理解、記憶商在治療后無明顯相關性。見表1。
表1 奧氮平治療前后SANS、SAPS、BPRS對照(略)
2.2 奧氮平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經奧氮平治療12周后WCST測驗中的錯誤應答數(P<0.01),非持續性錯誤(P<0.05);WMS中的再生、理解、記憶商在治療前后,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錯誤應答數的變化尤為明顯。包括WAIS-R在內的其余認知功能測驗在統計學上則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奧氮平治療前后WCST、WAIS-R、WMS對照(略)
注:P<0.05,P<0.01
2.3 不良反應 治療治療中9例患者出現了不良反應,主要是嗜睡4例,體重增加3例,便秘和心悸各1例,不良反應輕微,未影響治療,證明了奧氮平治療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1~4]。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復發率高的常見慢性精神疾病,精神癥狀是導致患者社會功能下要原因之一,減輕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的首要任務是控制患者的精神癥狀,恢復病前社會功能。經典抗精神病藥由于其過度鎮靜、EPS等副作用,會妨礙病人從事正常社會活動,降低認知功能,進一步加劇社會功能缺陷,奧氮平是新型抗精神病藥,對大腦邊緣和中腦皮質有選擇性作用,對多巴胺及5-羥色胺受體均有作用。可快速緩解精神急性癥狀,對因陰性癥狀及陽性癥狀均有顯著性療效,并可顯著改善病人的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10]。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奧氮平治療12周后,患者的陰性、陽性精神癥狀有極大的改善(P<0.01),未見有因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而停止治療的病例,說明奧氮平是治療首發精神癥狀的有效和安全的抗精神病藥物之一,且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情況良好。
WCST在臨床常用于評估受試者的抽象概括、工作記憶、認知轉移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客觀、綜合地反應被試者的認知功能。WAIS-R和WMS也作為評價認知功能的長用指標,Lieberman[11]、陸國才[12]等人為奧氮平能夠改善選擇性注意、操作記憶和運動功能。Galletly CA[13]和Stip E[10]等認為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語言流利性的改善最為一致,至少一半的測驗(包括智能、言語記憶、注意、結構、概念形成、推理和迷宮操作)的結果得到改善。Addington等[14]發現認知損害與陰性癥狀有關而與陽性癥狀無關,且隨著陰性癥狀的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也部分改善。
本研究發現當患者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明顯改善后,患者的認知過程,認知穩定性和短時記憶有顯著改善,其它認知功能則無顯著變化。因此支持通過奧氮平治療后,可以部分的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這一觀點。本研究與其他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與樣本選擇不同和觀察周期不同有一定的關系。陽性和陰性癥狀的改善與部分認知功能的改善無明顯相關性,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認知功能是獨立于精神分裂癥的陽性和陰性癥狀之外的另一組核心癥狀[5]。
本研究顯示國產奧氮平(歐萊寧)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的各項癥狀,能部分提高患者認知功能,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與進口奧氮平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也證實兩種制劑具生物等效性[15]。國產奧氮平的上市為我國精神科醫生及患者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收益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陳飛,周保衛.奧氮平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臨床研究[J].山東精神醫學,2007,20 (5) :311~312.
[2] 吳彩云,吳愛芹.奧氮平治療精神病性障礙36例觀察[J].上海精神醫學.2005,12(1):45.
[3] 舒良,劉平,周沫等. 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開放性臨床驗證[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223~225.
[4] 胡光濤,譚孝瓊. 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36例臨床觀察[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2,(12):231.
[5] 孫北明,孫學禮,王欣等. 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障礙與精神癥狀的關系[J].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3,27(1):23.
[6] 宋建成,吉中孚.對精神分裂癥癥狀認知演變[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0,27(1):23.
[7] 牛雅娟,黃文升. 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比較研究[J]. 上海精神醫學,2003,15(5): 276~278.
[8] 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診斷及分類標準(第3版)[M].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 濟南:山東科技出版社. 2001.4.
[9] 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1~126.
[10] Stipe E,Remington GI,Dursun SM. Etal. Acanadian multicenter trial assessing mem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s treated with olanzapine[J]. J cline Psychopharmacol,2003,23(4):400~404.
[11] Lieberman JA,Mailman RB,etal . Serotonergic basis of antipsychotic drug effects in schizophrenia[J]. Biol Psychiatry,1999,44:1099~1117.
[12]陸國才,袁伯俊. 新一代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奧氮平[J]. 中國新藥雜志,1999,8(3):161.
[13] Galletly CA,clark CR,Macfarlane AC. Treatment congnitiv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J Psychiatry-Neuroscience,2000,25:117~124.
【中圖分類號】R181 ; R74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44-5511(2011)09-0113-01
1.患者資料:
患者女,39歲,因“突發不能言語,右側肢體無力8小時”急診入院。患者凌晨2點出現右側肢體無力,跌倒在地,不能言語,右側肢體活動不能,無嘔吐,無肢體抽搐,無二便失禁,臥床休息后癥狀持續加重送我院。急診頭顱CT示:左側大腦前、中動脈供血區邊界不清,多發陳舊性腦梗塞。入院時神志清,混合性失語,雙瞳孔等大等圓,測T36.9℃,P62次分,R16次分,Bp170110mmHg,右側肢體肌力0級,右側腱反射(+),右側病理征(+),左側肌力肌張力正常。頭面部眼瞼浮腫,雙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腫。既往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4年,近期小便量少,雙下肢浮腫,血壓增高4年,服用拜新同控制。否認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認肝炎、結核、傷寒等病史。否認手術外傷史,否認藥物食物過敏史。
入院后查血常規示:白細胞13×10⒐L,中性粒細胞81%,生化示:白蛋白16.3gL,12-23起體溫升高,最高38.4℃,復查頭顱CT:左側大腦中動脈,前動脈大面積腦梗塞,中線稍移位。胸片示:兩肺感染,左胸腔積液。醫師診斷:大面積腦梗塞,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肺部感染。患者曾反復因紅斑狼瘡多次住院,多次腔梗,入院初期不配合治療,多次拔除胃管及輸液皮管,約束健肢患者出現強烈的竭斯底里表現,胃管鼻飼食物藥物患者做出嘔吐動作,行心理護理勸慰患者出現閉眼,捂耳等過度防御反應,交流十分困難。責任護士通過仔細觀察及與患者家人交談,結合個人中心療法給患者實行心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肢體康復訓練,病情穩定,體溫正常,能回答簡單提問,上下肢眼瞼及雙下肢輕度浮腫,右側肢體肌力3級,于2-10出院。出院一周,一月后回訪,患者遵囑用藥鍛煉,肌力恢復增加,右下肢4級,SLE癥狀控制。
2.方法
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除了熱情做好入院接待,在一言一行中給患者親切大方的職業形象外,還真誠的去跟患者交朋友,注意語言的措辭,在交流中把自己放在和患者同樣的位置,如晨間護理“我們把被子理整齊好不好?”給藥中“我們現在把這個藥吃了,一會頭就不痛了”,并注意在溝通中觀察患者的表情,如是患者期待的話題,我們適當深入,如患者出現皺眉等不耐表現,及時轉移話題。
2-2 增加非語言交流,注重細節護理 在跟患者的接觸中,除了注意言語親切熱情外,還配合撫摸,握手,測體溫時用手輕探患者額頭等動作。在日常巡視中,及時給予患者細節的護理,如調整枕頭的位置,拉拉被角,這樣明顯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放松了患者的對抗心理。
2-3 充分應用共情理解的原則 比如患者輸液時,強烈要求輸患側,責任護士不一味宣教患肢輸液的弊端,而是耐心詢問患者為什么要輸患肢,了解到患者想輸患肢是為了不影響健側活動,不容易脫針,而且患側感覺障礙,感覺不到疼痛,針對患者情況,由技術熟練的責任護士給患者穿刺,而且說明留置針粘貼牢固不影響健側活動,患者能接受。又如患者出現再次拔出胃管時,對患者拔管行為不予任何負面的評判,而是著重肯定患者留置胃管時的不適感受,采用更小的胃管,更舒適的膠布減少不適。同時向患者說明拔管需要的條件,鼓勵患者積極鍛煉吞咽功能,爭取早日拔管。
2-4 在不影響治療原則的情況下,給予患者充分的選擇余地 任何治療護理前,先詢問患者,由患者選擇治療的時間,部位,方式。詢問的時候,注意溝通技巧,將選擇設定在不違反原則的范圍內。如穿刺時詢問患者,不是問她想輸哪只手,而是問“今天想打在手背還是手臂上?”
2-5 給予患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在患者情緒出現波動,拒絕治療或拒絕進食服藥時,不以治療者的形象一味勸說患者,而是陪伴患者,向患者示意十分理解她現在所處的這種不適和痛苦,表明大多數人會有這樣的反應,這樣讓患者覺得安慰和放松,患者情緒平穩后告知這種情況只是暫時的,會隨病情好轉及藥物治療的效果明顯減輕,這樣會讓患者對治療用藥產生積極的期待,很好的配合治療。
討論: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器官,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病死率高,腎衰竭,感染,神經系統損傷是SLE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面積腦梗塞是由腦動脈主干阻塞所致,多為腦葉或跨腦葉分布,腦組織損害范圍較大病死率和致殘率較多發性腦梗塞高。紅斑狼瘡患者多有敏感多疑,悲觀抑郁等不良情緒[1],而腦梗塞患者抑郁發生率高達36-65%[2],該病人心理過度防御表現突出,內心的情感和行為不一致,內心的痛苦體驗很想告訴他人,但行為反應是責難他人,對別人關心表示拒絕,與人溝通困難,孤獨、焦慮、憤怒,常規的心里護理和病情宣教并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個人中心療法由美國羅杰斯提出,旨在建立一種良好的氛圍調動患者自身的潛能,它的中心思想旨在“助人自助”, 包括主動傾聽、無條件積極關注、準確共情、對峙、建立合理認知、滿足患者需要及建立良好支持系統等,目前在國內較多應用于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中,文獻報道在腦卒中患者康復中取得良好效果[3],期待以后護理同仁能深入研究應用,解決臨床護理中遇到的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 翁建龍 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腦梗塞12例分析 浙江實用醫學1996,1(4):30-32
[2] 李彩霞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心理護理 中國臨床實用醫學 2010 ,04 (3):184
方法:對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AS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手術組患者治療后的BASDIA、BASMI指標明顯優于藥物組(P
結論: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并發雙髖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采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療法具有積極的意義和臨床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強直性脊柱炎 雙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人工全髖關節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59-02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以肌腱、韌帶附著點炎為基本病理改變的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該病癥為免疫性炎癥,然而其病理過程卻和軟組織外科理論相符。強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發病部位是脊柱,并可能累及骶髂關節等周圍關節或組織,從而發展成為慢性疾病。青壯年是改疾病的多發人群,特別是在青少年中,該疾病的發病率更高。
目前治療AS主要方式有保守方式和手術方式,而AS患者一旦累及雙髖關節隨即發生雙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雙髖關節強直障礙,采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具有有積極的意義。筆者收集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AS并發雙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對其治療方式及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間收治的40例患者,經確診上述患者均符合1963年羅馬會議標準關于AS的相關診斷標準[1]。全部A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并發雙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根據患者意愿,給予分別給予傳統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并設其為藥物組和手術組,其中藥物組21例,手術組19例。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情況,沒有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手術組有19例病人中,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齡為21-48歲,平均35.3歲。患者首發癥狀都是晨僵及腰背痛,從病發到雙側髖關節嚴重畸形的時間為8-32年,平均17.8年。上述患者中屈曲位強直7例(14髖),屈曲畸形為25°-50°,髖關節伸直位強直12例(24髖)。其中2例伴有膝關節病變;5例患者髖關節骨質疏松,關節面模糊、硬化;6例X片提示髖關節完全強直骨性融合。上述病例都是第一次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1.2 治療方法。藥物治療組都常規給予患者口服來氟米特及對癥處理的消炎鎮痛等,并對其肝功能進行檢測,予以適度的保肝治療。疼痛及晨僵癥狀緩解后出院。
外科手術治療組術前患者均行血、尿及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對髖關節周圍軟組織狀況進行仔細的檢查,對髖部周圍肌肉的肌力進行了解。對脊柱、骨盆、膝關節等部位行X線片檢查,對髖關節病變情況進行了解,術前一小時靜脈滴注1次抗生素。全部患者均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確保術程呼吸通暢。患者取側臥位,取髖關節外側切口,在臀股部肌肉的前中1/3交界處切開部分臀中肌及股外側肌并內上關節囊方向翻開。使關節囊和周圍攣縮軟組織徹底松解,將滑膜、肉芽和增生組織切除。因髖臼和股骨頭間的病變存在以及周邊肌肉組織的攣縮,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髖關節置換困難較高。未出現完全強直骨性融合病人,正常股骨頸截骨后就能順利取出股骨頭,能夠對安裝髖臼及股骨柄假體進行準確定位,常規完成操作。對6例髖關節完全強直骨性融合病人,充分暴露股骨頸,股骨頸截骨后使髖關節前脫位狀,用1根鋼針從股骨頸髖臼端截骨面按髖臼安裝方向打入確定挖取股骨頭方向,挖除股骨頭后,保留軟骨下骨,確定真臼位置,以橫韌帶處視作放置人工髖臼的下緣。髖臼假體的安放方向和骨盆橫軸呈45°。安裝股骨柄假體及股骨頭后復位關節,關節囊和周圍攣縮軟組織徹底松解,將滑膜、肉芽和增生組織切除,使患肢能充分外展、屈髖屈膝,關節腔放置引流管。術后對假體安裝情況進行觀測,使用常規抗生素3天,以防感染;口服抗凝藥防止出現下肢靜脈血栓,同時做術肢氣壓治療及鼓勵患者進行早期股四頭肌張力練習。切口拆線后出院。術后康復應遵循早期開始,循序漸進的原則。
全部病人均在治療后6個月、12個月及18個月進行隨訪,對患者的Bath強直性脊柱炎活動性(BASDIA)、Bath強直性脊柱炎測量(BASMI)指標[2]進行評估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使用t檢驗,當P
2 結果
手術組患者治療后的BASDIA、BASMI指標明顯優于藥物組(P
3 討論
AS的病因目前尚無定論,可能和遺傳或及感染相關。在對本研究的患者家族病史進行調查中發現,患者的家屬中AS發病率較高。另據相關研究顯示,克雷白桿菌可能是引起強直性脊柱炎的原因之一。
根據1963年羅馬會議標準關于AS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下列一項癥狀的即可認確診為AS:①腰痛和僵硬,休息不能改善,時間超過3個月;②胸部疼痛和僵硬;③腰椎運動受限;④胸廓擴張受限;⑤虹膜睫狀體炎的現病史或后遺癥[3]。長期以來,醫學界一直在探尋評價AS活動性的體系,然而目前還未發現真正的“金指標”。在以往的研究中,疲勞是一項被忽視的致病因素,但是近期諸多研究發現,AS的并發和疲勞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
臨床上治療AS的目的是減少晨僵、疼痛,并防止或降低畸形的程度。其主要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等。然而AS髖關節受累強直較為常見,約占總患病數的2/3左右,且多為雙側性并發[4]。所以通過外科手術治療AS在髖關節外科中具有相對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顯示,在隨訪的各個階段通過外科手術治療的療效明顯優于藥物治療組(P
綜上所述,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并發雙髖關節骨性關節炎中采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療法具有積極的意義和臨床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克勤,過邦輔.矯形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229-233
[2] 汪玉萍,王興林,等.Bath強直性脊柱炎計量指數量表的信度和敏感度研究.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3,18(5):280-282
[3] 呂青,林智明,許漫龍.強直性脊柱炎和脊柱關節病的診斷參數、診斷和評價方法摘錄.新醫學,2011,42(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