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產品評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網絡上的產品評論數量也隨著飛速增長。如何從大量的產品評論中挖掘出有效信息,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情感分類將產品評論自動分為正面評論和負面評論兩類,是一項有較大實用價值的分類技術,能幫助人們自動分析產品評論中包含的用戶觀點信息。本文針對中文產品評論的多種特征,使用SVM作為分類方法,比較分析了不同特征對分類效果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選擇適當的特征,使用SVM可以獲得較好的情感分類效果。
關鍵詞:情感分類;產品評論;特征選擇;支持向量機
1.引言
隨著Web技術的飛速發展,相對于傳統的購物方式,電子商務正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以及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很多電子商務網站都允許消費者對各種產品進行評論。因此,網絡上的產品評論數量也在飛速地增長。在這些產品評論中,包含了消費者關于產品評價的豐富信息。但巨大的評論數量使得消費者很難在購買產品之前,通過閱讀評論來獲得對產品綜合、全面的了解。同時,也使產品的生產廠商很難通過跟蹤評論來進一步改進產品的設計、獲得競爭優勢 Q. Ye,W. Shi, Y. Li.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for Movie Reviews in Chinese by Improved Semantic Oriented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Guangzhou, China: IEEE Press. 2005:2341-2346
[關鍵詞]在線評論;銷量;品牌聲譽;高卷入度產品;低卷入度產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30
1引言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網絡購物在市場消費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在線評論是網絡消費者購買產品后,用文字描述的購買及使用心得,是產品網絡口碑的重要構成。由于在網絡購物過程中,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前,閱讀參考在線評論。
在線評論的重要作用,引發學者就在線評論對銷量的影響展開研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在線評論有用性、對銷量產生影響的在線評論要素、在線評論傳播機制等。其中,對銷量產生影響的在線評論要素方面,主要有評論長度、評論等級、好評數等。Lee等將產品分為主觀、客觀評價類產品,證實了網絡口碑對客觀評價類產品的長尾效應有抑制作用,對主觀評價類產品有促進作用。[1]韓科倫等從評論的情感傾向出發,分別對搜索型與體驗型產品在線評論對銷量的影響進行研究。[2]同時,品牌聲譽對產品銷量的顯著影響也備受學者關注。王等發現品牌效應會顯著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高聲譽品牌會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3]
已有相關研究雖已取得不俗的成果,但都未按照不同卷入度劃分產品類別;也鮮有學者研究品牌聲譽的調節作用。有鑒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產品劃分為高卷入度與低卷入度產品,研究不同卷入度產品類型下,品牌聲譽對各評論要素與銷量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
2研究變量與假設
產品卷入度是指消費者基于自身動機、需求和興趣,對產品的重視程度或認為產品與自己的相關性。卷入度高的產品,購買決策的制定過程比較復雜,消費者有更大動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產品和品牌信息; 卷入度度低的產品,制定購買決策過程比較簡單,消費者主要依據已有記憶信息、一時喜好等,做粗略的外部產品和品牌信息搜索。[4]
21評論等級與品牌聲譽
評論等級是指消費者購買某產品后,對產品進行的評分等級。王君B等人指出,評論等級與銷量無顯著相關性;[5]但盤英芝等人發現評論等級的變化對銷量有顯著促進作用。[6]低聲譽品牌形象辨識度較低,消費者對產品質量不了解,信任度較低,因此評分等級對消費者制定購買決策的影響大于高聲譽品牌產品。
低卷入度產品的客觀可觀測因素相對較少,而評論等級是可直接參考的數量化憑據之一,因此消費者更愿意將其作為選購產品的依據。相反,高卷入度產品的各種客觀因素較多,且各產品評論等級差別較小,對消費者提供的參考價值有限,因此評論等級對其銷量的影響小于低卷入度產品。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H1:低聲譽品牌產品下,評分等級對銷量的影響變強;
H2:低卷入度產品品牌聲譽正向調節評分等級和銷量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22評論長度與品牌聲譽
評論長度是指消費者購買產品后,對產品評論的字數。Judith A認為過長的評論并不會刺激銷量的增長。[7]而Chern等發現長的評論往往擁有更多產品細節,使其對銷量的影響更大。[8]低聲譽品牌知名度有限,更長、更詳細的產品評論能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降低其購買的不確定性。而高聲譽品牌產品的購買不確定性較低,因此評論長度的解釋作用會被削弱。
王君B指出評論越長,內容越豐富,對產品銷量影響越大[5]。品牌聲譽低的高卷入度產品,其購買不確定性更大,評論內容的豐富度,即評論長度對銷量的影響更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H3:低聲譽品牌產品下,評論長度對銷量的影響顯著;
H4:高卷入度產品品牌聲譽負向調節評論長度和銷量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23評論及時度與品牌聲譽
評論及時度能夠反映評論內容的時效性及豐富度。殷國鵬認為評論及時度是衡量評論內容質量的關鍵維度。[9]方佳明指出評論及時度越大,銷量越多。[10]雖然高聲譽品牌產品質量不確定性較小,但評論及r度越長,越會反映產品的不足,更不利于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因此推測評論及時度越大,對銷量影響越大。
對于高品牌聲譽的高卷入度產品,評論時間距購買時間越長,評論內容越容易暴露產品的不足,對銷量的負向影響越大;而高品牌聲譽的低卷入度產品價值低,多屬于易耗品,無論購買時間長短,消費者對產品的體驗相似,評論內容也相似,對銷量影響較小。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H5:高品牌聲譽產品下,評論及時度對銷量的影響更加顯著;
H6a:高卷入度產品品牌聲譽正向調節評論及時度和銷量之間的負相關關系;
H6b:低卷入度產品品牌聲譽對評論及時度和銷量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不明顯。
24客戶等級得分與品牌聲譽
在線評論的復雜程度逐漸增加,消費者開始不再盲目相信評論內容的有用性,越來越關注評論的可信度。郭國慶等發現評論者資信度越高,在線評論內容越可信。[11]廖成林等同意這一觀點,認為客戶等級得分是衡量評論可信度的重要因素。[12]高聲譽品牌產品質量不確定性較低,只有較高的客戶等級得分評論,才更能證明不良評論的可信度,因此對銷量影響比低聲譽品牌更大。
對于高品牌聲譽的高卷入度產品,客戶等級得分越高,越能證明產品的不良信息可信,阻礙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進而影響產品銷量。因此,客戶等級得分越高,評論越可信,消費者越容易做出購買決策。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
H7:高聲譽品牌下,客戶等級得分對銷量影響變強;
H8:高卷入度產品品牌聲譽正向調節客戶等級得分與銷量之間的負相關關系。
3模型構建與研究方法
31研究對象及數據獲取
本文選擇京東商城中產品評論信息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在線評論對銷量的影響。本文將品牌作為調節變量展開研究,因此需要獲取各類產品的品牌聲譽得分。研究者設計了調查問卷,在六種產品類別下,分別選擇6~7個品牌,讓被調查者分別對各類產品品牌進行排序。在調查過程中,選取高校學生作為對象發放問卷,共發放80份,回收75份。根據品牌聲譽調查結果,將品牌劃分為高、低聲譽品牌。
為保證采集足夠的評論數據量,在每個品牌下選取評論較多的產品。對每個產品,抓取各條評論的內容、購買至評論的時間、評論客戶等級及對產品的評分,并抓取每個產品的評論數量與價格。數據抓取時間范圍為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最終采集到高卷入度產品的可用評論2359條,低卷入度產品的可用評論2006條。
32變量測量
由于產品銷量在京東商城沒有公布,相關數據無法采集。近期有不少學者采取評論數量來衡量銷量,擬合結果良好。所以本研究采用產品的評論總數量代替銷量。關于自變量,評論等級直接使用火車頭采集軟件抓取,分為1-5級;評論長度用每條評論的字符數衡量;評論及時度用火車頭軟件抓取;客戶等級得分即評論者在京東商城中的注冊等級,分為注冊會員、銅牌會員、銀牌會員、企業會員、金牌會員與鉆石會員,研究中對它們分別賦值為“1-6”。品牌聲譽按照劃分的高聲譽品牌與低聲譽品牌,分別賦值1和0。
在主要變量中,銷量與價格取值跨度較大,均需取對數來壓縮變量量綱,控制潛在離群值;其余變量取值范圍相對較小,無須取對數。
33模型構建
在之前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前面的理論假設,提出本研究的回歸模型(式 1)。即在品牌聲譽(Ppsy)交互作用下,評論等級(Pldj)、評論及時度(Pljsd)、客戶等級得分(Khdjdf)、評論長度(Plcd)對產品銷量(xl)的影響回歸模型。
為研究不同卷入度產品類型下品牌聲譽調節作用的區別,在對全部數據進行回歸后,按照產品不同卷入度,對數據分類,并按照上述模型再次進行回歸。檢驗不同卷入度產品類型下,品牌聲譽對各變量的調節作用是否存在區別。
4數據分析
41初步統計分析
數據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產品銷量最低為214,最高為583619,樣本具有較強代表性。Pldj、Pljsd、Plcd、Khdjdf、Ppsy和Jg(產品價格)的均值依次為480,1955,5691,431,032和188309,數值水平合理。
42回歸結果分析
使用STATA120軟件對全部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Pljsd與Plcd對xl的影響都是顯著負向的。Ppsy對Pljsd、Khdjdf這兩個變量與xl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都是顯著的,因此假設H5、H7得到驗證;但對Plcd、Pldj與xl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不顯著,因此假設H1、H3沒有得到驗證。為研究不同卷入度產品類型下,品牌聲譽對各變量與銷量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分別對高卷入度產品和低卷入度產品的數據進行回歸,結果如表3與表4所示。
對比不同卷入度產品品牌聲譽對各變量與銷量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看出高卷入度產品中,Ppsy、Pljsd的t值顯著,則高品牌聲譽產品的評論及時度對產品銷量的影響比低品牌聲譽產品更高,假設H6a得到驗證;Ppsy、Khdjdf的t值也顯著,可以發現品牌聲譽對客戶等級得分與銷量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顯著,假設H8得到驗證;Ppsy與Pldj之間的交互效應不顯著,拒絕假設H4。從表4中發現,低卷入度產品下,Ppsy與Pljsd之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Ppsy、Pldj的t值也不顯著,因此假設H2、H6b沒有得到驗證。
5結論
電子商務中,在線評論是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的重要依據。以往研究僅獨立考察了品牌聲譽和產品類型對產品銷量的影響,而本文首次同時研究不同卷入度產品類型、不同品牌聲譽對產品銷量的影響。數據回歸結果表明,高品牌聲譽的低卷入度產品中,評論及時度對產品銷量的影響更強;高卷入度產品可以強化品牌聲譽低的品牌對評論及時度、客戶等級得分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兩種產品類型下,品牌聲譽對評論長度、評論等級的調節作用都不顯著。品牌聲譽對在線評論與銷量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受到產品卷入度的影響,這一結論對電商運營有較大指導意義。電子商務網站應根據產品卷入度與品牌聲譽的高低,對評論的消費者等級、客服的回復進行個性化設計,通過提高在線評論的有用性,提升產品銷量。
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評論內容有用性衡量方法單一。在以后的研究中,應進一步發掘新的考量方法,更精確地分析使用采集的評論內容,從而更全面地研究在線評論對銷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Lee J,Lee J N,Shin HThe Long Tail or the Short Tail: the Category-specific Impact of eWOM on Sales Distribution [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1,51(3):466-479
[2]韓科倫,范英杰,郭昕,等在線評論的情感傾向對不同類型產品銷量的影響研究[J].管理觀察,2015(36):69-77
[3]王,董大海象征型品牌的效應――從意義到忠誠[J].管理科學,2011(4):41-53
[4]Griffith D A,Krampf R F,Palmer J WThe Roleof Interface 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nsumer Involvement with Print versus Online Catalog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1(4) :135-154
[5]王君B,閆強不同熱度搜索型產品的在線評論對銷量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3,21(11):406-411
[6]盤英芝,崔金紅,王歡在線評論對不同熱門程度體驗型商品銷售收入影響的實證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55(24):126-131
[7]Chevalier J A,Mayzlin DThe Effect of Word of Mouth on Sales: Online Book Reviews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6,43(3):345
[8]Chern C C,Wei C P,Shen F Y,et alA Sales Forecasting Model for Consumer Products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Word-of-mouth[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2015,13(3):445-473
[9]殷國鵬消費者認為怎樣的在線評論更有用? ――社會性因素的影響效應[J].管理世界,2012(12) : 115-124
[10]方佳明,王鈺瑩,趙志榮不同產品品牌聲譽對在線評論有用性影響因素的調節效應[J].軟科學,2016,30(3):108-112
[11]郭國慶,陳凱,何飛消費者在線評論可信度的影響因素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0,10(32) : 17-23
關鍵詞:塑料光纖光纖光纜光通訊POF
一、前言
自從業界開創了光纖通訊技術以來,大至歸納,光纖通訊比傳統的電銅通訊有3大優點:一是通信容量大;二是抗電磁干擾、保密性能較好;三是重量輕,并可節省大量的銅,如鋪設1000公里長的8芯光纜比鋪設同樣長度的8芯電纜可節省1100噸銅,3700噸鉛。因此光纖光纜一經問世就受到通信業界的歡迎,帶來了通訊領域的革命以及一輪投資發展熱潮。
盡管玻璃光纖具有上述一系列優點,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強度低,抗撓曲性能差,而且抗輻射性能也不好。因此,近20多年來,業界一直沒有停止過對光纖其他材料的代用研發,其中對塑料光纖的研發是目前業界最為感興趣的研究領域之一,目前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已經有商用產品面世,現已廣泛應用于汽車、CD播放機、工業電子系統、小型光盤系統和個人計算機中。今后還會有許多領域將使用塑料光纖,諸如傳感器、光子晶體光纖等。
二、塑料光纖的優點
塑料光纖與玻璃光纖相比,雖透光性差一些,光損耗較大,初期一般為300分貝/公里,傳輸光帶狹窄(限于可見光區),被認為難以適應多媒體通信網的需要,但它具有輕而柔軟、抗撓曲、抗沖擊強度高、價格便宜、抗輻照、易加工、并能制成大直徑(1~3毫米,以增大受光角度,擴大使用范圍)等一系列優點,所以備受青睞。此外,光通過塑料光纖的中心部分的直徑約為1毫米,比玻璃光纖大100倍,與纖維之間的連接及與個人機等終端裝置的連接都十分容易。因此塑料光纖安裝費用很低,安裝時采用十分簡單的對準連接插頭即可,這種插頭可用現有的技術生產。
三、塑料光纖產品研發簡述
塑料光纖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紀60年代。1968年美國杜邦公司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為芯材制備出塑料光纖,但光損耗較大。1974年日本三菱人造絲公司以PMMA和聚苯乙烯為芯材、以低折射率的氟塑料為包層開發出塑料光纖,其光損耗為3500dB/km,難以用于通信。
80年代日本的一些大企業和大學對低損耗塑料光纖的制備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980年三菱公司以高純MMA單體聚合PMMA,使塑料光纖損耗下降到100-200dB/km。1983年NTT公司開始用氘取代PMMA中的H原子,使最低光損耗可達到20dB/km,并可傳輸近紅外到可見光的光波。
近幾年來,歐日等國的公司對塑料光纖的研制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它們研制成的塑料光纖,光損耗率已降到25~9分貝/公里。其工作波長已擴展到870微米(近紅外光),接近石英玻璃光纖的實用水平。美國研制的一種PFX塑料系列光纖,有著優異的抗輻照性能。此外,美國麻省波士頓光纖公司研制的Opti-Giga塑料光纖更是引人注目,它不僅比玻璃輕、柔性更好、成本更低,而且可在100米內以每秒3兆比特的速度傳輸數據。這種光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或光在纖維內的跳躍方式來達到較高的傳輸速度。現在美歐日已把塑料光纖用于短途傳輸,如汽車、醫療器械、復印機等。
就目前塑料光纖生產量而言,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光纖生產者,然而卻是歐洲推動了塑料光纖新應用領域的開發并建立了光纖檢驗標準。2001年下半年是歐洲塑料光纖工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建立了歐洲塑料光纖檢驗和測量的新發展方針。世界上第一個專用塑料光纖應用中心(POFAC)在德國Nuremberg落成。德國采用塑料光纖已經研制成功了多媒體總線系統MOST(24Mbit/s),并且有幾家轎車制造商已把該系統引入到自己的產品上。德國寶馬公司(BMW)在其新的7個系列產品中開創了使用100m塑料光纖的記錄。歐洲2001年塑料光纖學術交流會和歐洲光纖通信會議同時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德國汽車工業不僅推動了塑料光纖的應用,而且也推動了塑料光纖檢驗和測量標準的建立。
日本也建立了塑料光纖標準,但這些標準對歐洲共同體是無效的。日本工業標準只給出了一種型號塑料光纖的標準,其數值孔徑為0.5,而且只有650nm一種波長。該標準沒有提及在塑料光纖中的不同激勵光條件,也沒有規定必須在塑料光纖內形成平衡模分布。
此前建立的玻璃光纖檢驗方法因為會出現瑞利散射而不適于檢驗塑料光纖,現在市場上僅有瑞士新成立的Luciol儀器公司出售的一種檢驗塑料光纖的儀器。
德國工程師學會和電子工程學會研究小組已經詳細規定了塑料光纖數值孔徑、衰減、傳輸和機械特性以及環境和壽命的測量方法。塑料光纖檢驗方法和標準的建立必將促進國際塑料光纖貿易的發展,并消除貿易中的誤解。
日本對塑料光纖的應用十分重視,早在幾年前,NEC、富士通、住友電器工業公司等45家光通信、多媒體產品的生產廠家就聯合宣布,將共同實現已在日本開發成功的塑料光纖的實用化。塑料光纖的成本低廉,被認為是將多媒體引進到家庭的關鍵技術,隨后一些生產廠家就著手建立生產線。?
1986年,日本F富士通公司以PC為纖芯材料開發出SI型耐熱POF,耐熱溫度可達135攝氏度,衰減達450dB/km;
1990年,日本慶應大學的小池助教授開發成功折射率漸變型的塑料光纖,芯材為含氟PMMA、包層為含氟,用界面凝膠技術制造。該塑料光纖衰減在60db/km以下,光源650-1300nm,100m帶寬3GHz,傳輸速率10Gb/s,超過了GI型石英光纖,并被廣泛認為是高速多媒體時代光纖入戶的新型光通信媒介;
1996年,人們紛紛建議以塑料光纖為基礎建立極低成本的用戶網ATM物理層;1997年,日本NEC公司進行了155Mbit/s的ATM、LAN的試驗。
在2000年OFC會議上,日本ASAHIGLASS公司報道了氟化梯度塑料光纖衰減系數在850nm為41dB/km,在1300nm為33dB/km,帶寬已達100MHz.km。用這種光纖成功地進行了50m、2.5Gbit/s的高速傳輸試驗和70攝氏度長期熱老化試驗。實驗結論為氟化梯度塑料光纖完全能滿足短距離的通信使用要求。
從塑料光纖的研究發展來看,塑料光纖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降低光損耗;
2.提高帶寬(由SI型轉為GI型);
3.提高耐熱性。(聚碳酸酯(PC)、硅樹脂、交聯丙烯酸和共聚物可使耐熱性提高到125-150攝氏度)
塑料光纖在衰減與帶寬方面的最新實用進展為:日本ASAHIGLASS公司2000年7月稱,該公司實施慶應大學的GI-POF技術商品化,采用全氟化聚合物CYTOP制造GI光纖,命名為GI-GOF,商品名為Lucina,衰減速率3Gb/s,帶寬大于200MHz.km。
塑料光纖在耐熱性方面的最新實用進展為:日本JSR與旭化株式會社聯合發展耐熱透明樹脂ARTON(norbornene,冰片烯)制造的SI-POF,耐熱170攝氏度,預計2001年上半年即可供應汽車市場
四、塑料光纖產品的研發要點
1.光纖結構
塑料光纖顧名思義,即構成光纖的芯與包層都是塑料材料。與大芯徑50/125μm和62.5/125μm的石英玻璃多模光纖相比,塑料光纖的芯徑高達200-1000μm,其接續時可使用不帶光纖定位套筒的便宜注塑塑料連接器,即便是光纖接續中芯對準產生±30μm偏差都不會影響耦合損耗。正是塑料光纖結構賦予了其施工快捷,接續成本低等優點。另外,芯徑100μm或更大則能夠消除在石英玻璃多模光纖中存在的模間噪音;
2.光纖材料
塑料光纖材料選擇時,人們應重點解決的問題是材料的本身衰減要低、色散要小、化穩性要好、制造簡單、價格低廉等。
選作塑料光纖芯材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氟化聚甲基丙烯酸酯和全氟樹脂等;選作塑料光纖包層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氟塑料、硅樹脂等。究其原因是:這些聚合物①具有透光性好,光學均勻、折射率調整便利等;②以單體存在時通過減壓蒸餾方法就可以提純;③形成光纖的能力強;④加工和化穩性好及價格便宜等;
3.制造工藝
目前業界用來制造塑料光纖的兩種方法:擠壓法和界面凝膠法都是由塑料生產加工工藝演變而來的。
擠壓法主要用于制造階躍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纖。該工藝步驟大致如下:首先,將作為纖芯的聚甲基丙烯甲酯的單體甲基丙烯甲酯通過減壓蒸餾提純后,連同聚合引發劑和鏈轉移劑一并送入聚合容器中,接著再將該容器放入電烘箱中加熱,置放一定時間,以使單體完全聚合,最后,將盛有完全聚合的聚甲基丙烯甲酯的容器加溫至拉絲溫度,并用干燥的氮氣從容器的上端對已熔融的聚合物加壓,該容器底部小嘴便擠出一根塑料光纖芯,同時使擠出的纖芯外再包覆一層低折射率的聚合物,就制成了階躍型塑料光纖。
梯度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纖的制造方法為界面凝膠法,界面凝膠法的工藝步驟大致如下:首先將高折射率摻雜劑置于芯單體中制成芯混合溶液,其次把控制聚合速度、聚合物分子量大小的引發劑和鏈轉移劑放入芯混合溶液,再將該溶液投入一根選作包層材料聚甲基丙烯甲酯(PMMA)的空心管內,最后將裝有芯混合溶液PMMA管子放入一烘箱內,在一定的溫度和條件下聚合。在聚合過程中,PMMA管內逐漸被混合溶液溶脹,從而在PMMA管內壁形成凝膠相。在凝膠相分子運動速度減慢,聚合反應由于“凝膠作用”而加速,聚合物的厚度逐漸增厚,聚合終止于PMMA管子中心,從而獲得一根折射率沿徑向呈梯度分布的光纖預制棒,最后再將塑料光纖預制棒送入加熱爐內加溫拉制成梯度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纖;
4.光纖性能
塑料光纖的性能研究重點則是衰減、色散、熱穩定性等。
(1)衰減
塑料光纖的衰減主要受限于芯包塑料材料的吸收損耗和色散損耗。人們是通過選用低折射率和等溫壓縮率小的塑料材料和通過穩定塑料光纖制造工藝降低結構缺陷(如芯直徑波動,芯包界面缺陷等),來使塑料光纖獲得小的散射損耗,而塑料材料的吸收損耗則是由分子鍵(碳氫、碳氟等)伸縮振動吸收和電子躍吸收所致的。
在碳氫鍵為基本骨架的塑料材料中,在波長650nm處的衰減系數大約為120db/km,如果用氟原子置換碳氫鍵中的氫所組成的氟化塑料材料,其不僅本征衰減小,而且色散也降低了。用氟化塑料制成的梯度折射率塑料光纖,其在紅外區無原子振動引起的吸收損耗。故可制得在可見光至紅外范圍的衰減很小,即在0.85μm波長處衰減系數為41db/km,在1.3μm波長處衰減為33db/km的梯度折射率分布的塑料光纖。
(2)帶寬
用作短距離光傳輸介質的塑料光纖,按其折射率分布形狀可分為兩種:階躍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纖和梯度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纖。階躍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纖由于模間色散作用使入射光發生反復的反射,射出的波形相對于入射波形出現展寬,故其傳輸帶寬僅為幾十至上百MHz.km。氟化梯度折射率分布塑料光纖從選擇低色散的材料出發,再以優化的梯度折射率分布手段,即可將其折射率分布指數在0.85-1.3μm波長范圍內選定為2.07-2.33,從而抑制模間色散,控制出射光波相對于入射光波展寬的效果,進而可制得傳輸帶寬高達幾百MHz.km至10GHz.km的梯度折射率分布的塑料光纖。
(3)熱穩定
由于塑料光纖是由塑料材料構成的,故其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會發生氧化降解。氧化降解是光纖芯材料中的羰基、雙鍵和交聯形成的。氧化降解將促使電子躍遷加快,進而引起光纖損耗增大。為切實提高塑料光纖的熱穩定性,通常的做法是:①選用含氟或硅的塑料材料來制造塑料光纖;②將塑料光纖的光源工作波長選擇在大于660nm,以求得塑料光纖熱穩定性長期可靠。
五、技術關鍵
目前對塑料光纖產品的技術關鍵攻關問題有兩個:一是設計新的透光材料和包皮材料。塑料光纖同石英玻璃光纖一樣由兩部分組成:一為芯材,二為皮層。要制造出高質量的光纖二者都很重要,光纖的芯材要求透明度和折射率越高越好,而皮層則要求折射率小于芯材,并且兩者相差越大越好。但要提高芯材的折射率比較難,而降低皮層折射率還有潛力可挖,主要集中在含氟高聚物上。第二個攻關點是工藝條件,研究如何控制芯材聚合物分子量、均勻性和提高透明度的新的光纖技術,進一步提高光的傳輸效率,降低光損耗率。這兩個問題一旦得以圓滿解決,則塑料光纖將完全可取代石英光纖。
近年來,日本公司針對塑料光纖透光性較差進行了分析和改進,他們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樹脂內的碳氫結合吸收了近紅外波長。為此,旭玻璃制造公司開發了一種全氟樹脂材料,因為不含氫所以不會吸收近紅外波長。同時,由于其具有的環狀構造是非晶質的,可見光的透光率已達95%以上。?
光纖內側的芯線,光的折射率高,而外側的金屬包層折射率低。因此,要采用在芯線中軸線處光的折射率最高,向四周逐漸降低的緩變折射率的結構形式。采用此種結構,能夠擴大傳送帶域,可以每秒傳送1吉字節的速度將信息傳送200~500米。旭玻璃制造公司將視樣品上市情況,在一兩年內將這種新型光纖投入批量生產。這些新開發的塑料光纖改善了中心部分的折射率,克服了信號容易衰減的缺點,每條纖維的傳輸能力可達1~2.5GB/秒,同時在纖維連接時,不需要精確對準位置,在這方面優于玻璃光纖。?
在塑料光纖的容量方面,日本三菱人造纖維公司研制的高容量塑料光纖,有可能取代石英玻璃光纖。這種塑料光纖的原料很普通,由一種在60年明的稱之為Polym-ethylmethacrylate的合成樹脂制成。三菱人造纖維公司采用一種從光纖中央到邊緣遞減的漸變折射技術,使信號能夠以恒定的正弦曲線在光纖內有效地通過,傳輸容量是普通塑料光纖的30倍。與直徑為0.1—0.01mm的玻璃光纖相比,這種直徑1mm的塑料光纖截面大,較易聯接,因此安裝成本也只有玻璃光纖的1/10左右,與普通銅纜線差不多。過去的玻璃光纖連接一處需花費2萬一3萬日元,而新塑料光纖的連接費用只要1O日元,可大幅度地節省費用。有關人士稱,從成本的角度考慮,若沒有此技術,將光纖鋪設到家庭是不能實現的。
六、發展展望
塑料光纖作為短距離通信網絡的理想傳輸介質,在未來家庭智能化、辦公自動化、工控網絡化。車載機載通信網、軍事通信網以及多媒體設備中的數據傳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過塑料光纖,我們可實現智能家電(家用PC、HDTV、電話、數字成象設備、家庭安全設備、空調、冰箱、音響系統、廚用電器等)的聯網,達到家庭自動化和遠程控制管理,提高生活質量;通過塑料光纖,我們可實現辦公設備的聯網,如計算機聯網可以實現計算機并行處理,辦公設備間數據的高速傳輸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實現遠程辦公等。
在低速局域網的數據速率小于100Mbps時,100米范圍內的傳輸用SI型塑料光纖即可實現;150Mbps50米范圍內的傳輸可用小數值孔徑POF實現。
POF在制造工業中可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轉換器,POF可以與RS232、RS422、100Mbps以太網、令牌網等標準協議接口相連,從而在惡劣的工業制造環境中提供穩定、可靠的通信線路。能夠高速地傳輸工業控制信號和指令,避免因使用金屬電纜線路而受電磁干擾導致通信傳輸中斷的危險。
POF重量輕且耐用,可以將車載機通信網絡和控制系統組成一個網絡,將微型計算機、衛星導航設備、移動電話、傳真等外設納入機車整體設計中,旅客還可通過塑料光纖網絡在座位上享受音樂、電影、視頻游戲、購物、Internet等服務。
關鍵詞:家具設計;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5-0135-01
家具產品設計開發過程是一個復雜的、不完全確定的創造性的設計推理過程,它表現為一連串的問題求解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產品設計方案的評價選優問題。而產品設計方 案的評價優選則需根據與當前實際相符合的、科學的、全面的評判尺度,即設計評價標準來作出正確的評判。但據筆者了解,現行家具企業在產品設計評價過程中基本缺乏評價的標準,設計評價標準處于一種相對滯后的狀態。這就致使家具企業具體評價優選產品時給自身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如方案選擇時因缺少科學的依據和合理的標準而多委諸感性的經驗;在評價人員經驗和信心缺乏的情況下也就導致產品的跟風和模仿,更不用提產品的“附加值”,這種情況下企業產品也自然顯現不出明晰的品牌形象,從而促使企業陷入“價格戰”的泥潭等。因此,評價標準的合理確定對設計評價質量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結合家具設計與家具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考慮,現行家具企業評價一個設計作品的優劣時,除了考慮優越的使用功能、優美的外觀、良好的市場銷售情況等傳統的因素外,還應當充分考慮到當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自然環境的特點,不能只從技術角度、審美角度、經濟角度及人機工程學等方面的綜合效果來判定,應該將目光轉向更深層次上的探究,使設計能夠營造出一個人與社會、人與環境和諧健康發展的局面,研究在設計中能夠使人類獲得更多滿足的“非物質”因素。因此,現行家具企業設計評價的標準應該從消費者、設計本身、環境和企業自身等綜合方面考慮,以滿足設計評價的需求。
1 以消費者的滿意度為標準
設計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產品,所有的設計其實都是圍繞著人的需求展開的。設計應該以人為核心進行外延,有什么樣的需求,就應設計什么樣的產品。人類最初的設計,也是針對人們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開的。所以在設計評價的過程應該把“以人為本”做為評價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所設計的產品對于具體的某些使用者是否足夠的安全、實用、方便,并可根據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分析設計作品是否滿足了使用者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同時還要考慮這個時代背景下消費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質與情趣的心理特點讓以往占主導地位、強調功能和實用主義的設計相對弱化的情況。因此,產品的評價過程也要相應地注重產品的情感價值的體現,以保證產品所折射出來的情感的感染力滿足消費者的精神需求。
2 以設計的科學性為標準
設計應以科學性為前提,所以在產品的設計評價過程中應該著重考慮產品結構的科學性、功能的科學性、材料使用的科學性、技術上的可行性等,設計應從使用者的角度提高人、機、環境三者間的協調性,提高產品使用的效率,注重產品的高效性與實用性。如德國工業設計評議會為體現設計科學性的評價標準:“是否充分表明人機間的關系;造型和選用的材質是否合宜;與造型相配是否合宜;造型的目的及使操作者產生的感覺是否相符;如何保持造型概念的一致性等”。德國司圖加特設計中心的主張:“產品設計是否考慮到人性的尺度;造型和其潛在的所表現的力量是否一致,亦即產品是否便于操作或使用;操作時使用者是否受到免于受傷和危險的保護;產品的色彩是否與它所在的工業環境結合;產品功能是否通過簡易的操作就能展現;在達到使用年限后產品的回收處理能否符合環保的要求;是否選用了滿足產品自身要求且制作成本較低的材料等”。從這些評價標準中可發現國外的設計評價中注重設計科學性的程度。同樣,在家具產品的設計評價過程中,也理應將設計的科學性提升出來,充分考慮設計過程中各因素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從設計的多角度對產品進行科學地評價,真正設計出具有較大產品附加值的優良產品。
3 以環境的友好性為標準
設計要注重人類社會與生存環境的和諧。家具產業的迅猛發展,每年都消耗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再加上近年來如火如荼的房地產產業的帶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使得家具產品淘汰率大幅增長。在廢氣物的良好循環利用系統仍未形成的情況下,日益增加的廢棄家具也越來越成為政府、社會必須面對的負擔。工業設計這種過度工業化及過度設計加速了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破壞,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當節約資源和能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還沒有上升為倫理道德觀念時,傳統的價值觀念仍然被沿襲:人們盲目追求所謂社會富裕、消費至上的目標,消費者刻意追求不斷變化的需求刺激和離奇風格;企業則一味追求“提高利潤”而不顧環境負荷,不注重開發環保產品;有些設計師也為了追求新異風格,不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最大的垃圾制造者;同時,政府也沒有通過宏觀指導和頒布法令明確家具生產者、消費者的社會責任等等。這些不良現象的存在讓現實的環境危機越發凸顯,環境保護由此也成為了人類迫在眉睫的任務,任何人都是責無旁貸的。在家具生產使用的循環過程中,真正做到有效并合理的利用現有資源、減少廢棄物對整個社會環境的壓力,重中之重的就是進行首端預防,也就是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就充分考慮環境因素,從源頭進行處理。由此環境因素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今天我們評價和衡量一個設計的好壞、一個設計師道德素質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標準。正如美國設計理論家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并為保護地球環境服務。
4 以企業的發展利益為標準
設計是企業的設計,設計評價不能脫離企業而獨立存在,而應當把企業的發展利益做為評價過程中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任何企業進行新產品開發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現實的市場需求,發掘潛在的市場需求和開拓未來的市場需求。而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新產品的開發則意味著可能帶來的成功與利益,這也許正是企業開發新產品最原始的出發點,因此一套沒有任何價值與利益可言的產品企業是不可能涉足的。只有在保證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利益的情況下,新產品的開發才可能落實。為了保證新產品開發給企業自身帶來效益,不破除新產品的開發給企業帶來的厚望,新產品的開發就不能帶有盲目性與隨意性,只有這樣才不會將企業自身的發展利益視為兒戲。為求得企業生存和長期穩定的發展,為保證下一次產品開發的無限可能,家具產品設計評價過程中應該考慮新產品開發的成本、市場、銷售利潤以及新產品為企業生產者和消費者等帶來的利益、為企業發展帶來的利益。
5 結語
設計評價的過程中,應充分把握設計評價標準的原則與特點,在產品設計的各個階段從不同層次上對產品設計進行及時的、多角度的評價,對提高產品設計的整體綜合效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但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學水平等不斷的發展變化,不同時代對好的產品與設計會有不同的標準與原則,也就是說設計評價的標準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和動態性,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設計評價的標準在其自然狀態下,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向前發展變化。因此,我們應根據人們對家具設計新的需求、時展的特點和設計評價標準的歷史繼承性等全方面綜合考慮,不斷發展和完善設計評價的標準。
參考文獻
[1]吳江.設計評審初探[J].
[2]王洪閣.當代工業設計評價標準的新變化[J].藝術教育,2006.
[3]沈杰.從設計評價標準的發展看工業設計的發展[J].江南大學學報,2002,(9).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政府對農村地區公共產品的投入大大加強,農村地區的生產水和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和改善。但也應該看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對公共產品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完全的滿足,生產生活水平依然不高。鑒于這種現實狀況,本文從公共產品供需平衡規律出發,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農村 公共產品 供給 平衡
伴隨著2004年國家對農業各種稅費的相繼取消和對農民、農業、農村種糧直補和各種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村的各種基礎設施、公共衛生醫療條件、社會生活保障制度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總量嚴重不足、供給效率不高、特別是供給結構嚴重失衡使本來已是有限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物質基礎雪上加霜。本文試從公共產品供需平衡規律的理論基礎出發,分析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失衡的原因,提出了促進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平衡的對策和建議。
一、農村公共產品的內涵
薩繆爾森(Samuelso)對公共產品的定義是:“每個人對該產品的消費不減少任何其他人的消費①”。這個定義包含了兩方面:一是任何人都可以消費這一產品,即有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不能排除其他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這是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二是任何人對這一產品消費的同時都不影響其他人對這一產品的消費,這是公共產品的非競爭性。這兩方面是公共產品的兩個基本特征。薩繆爾森給出的關于公共產品的定義是指最典型的公共產品,也即我們所說的純公共產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在農村地區這樣的公共產品主要有:農村義務教育、農村環境保護、跨區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等。實際上,完全不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的農村公共產品是很少存在的。所以,我們將農村地區及其居民所需的,為農村及其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的、具有一定程度上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稱為廣義上的農村公共產品。其中,不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農村公共產品叫做準公共產品。具有一定排他性但具有非競爭性的農村公共產品稱為農村俱樂部產品。這類公共產品主要有:小流域治理、農村醫療、農田改造、農村社會保障等。此外,農村地區還有一些天然形成的資源,比如天然的河流、湖泊、森林、草原。這些資源具有一定的競爭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我們稱之為公共資源。
二、公共產品供需平衡關系
宏觀經濟學關于個人對私人產品的消費描述具有這樣一個規律,即:該產品的價格越高,此人對該產品的消費相對越少。也就是說,此人對該產品的消費會隨著該產品價格的升高而有一個遞減的趨勢。同理,如果我們把賦稅作為購買公共產品的價格,那么,隨著公共產品價格的提高,每個人也都不愿意承擔過多的賦稅,即所消費的公共產品呈減少的趨勢。如果以O為原點,以Q(公共產品的數量)為縱軸,以P(公共產品的價格或者說賦稅)為橫軸,可得出個人A對于公共產品消費的需求曲線。即:隨著公共產品價格(賦稅)的提高,此人對公共產品消費的數量呈遞減趨勢。事實上,每個人愿為公共產品所承擔的心理價格(賦稅高低)是不同的。而社會公共產品的總需求量為所有成員需求量的總和。整個社會對于公共產品的需求同樣隨著公共產品價格(賦稅)的提高而呈遞減趨勢。
宏觀經濟學認為,公共產品供給的供給量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公共產品供給者對于公共產品的供給量由公共產品本身的社會價格決定。單位公共產品的價格越低,供給者所能承擔的供給數量也就越多,反之,單位公共產品的價格越高,供給者所能承擔的供給量也就越少。所以,公共產品的供給量會隨著公共產品價格的提高而有一個減少的趨勢。同理,我們可以得到整個社會的公共產品供給曲線。社會公共產品的總供給量等于其所有供給者在一定公共產品價格基礎上的供給量之和。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另一個結論:社會公共產品供給量隨著公共產品價格的提高而有一個遞減的趨勢。
前面我們通過分析得到了公共產品需求和供給的規律曲線,如果把這兩條曲線劃于一個平面圖形上,會發現,這兩條曲線交于一點,如圖1中的Z點,這一點便是社會公共產品供需平衡點。那么,為什么說Z點是公共產品供需平衡點呢?我們先在供給曲線S上取位于Z點下方的任意一點Z1,如圖1,此時相對應的社會供給量為QN,供給價格為PM,而在PM價格上的社會公共產品需求量為QN。由圖上可以明顯看出,QMPM,社會公共產品供給總價格高于社會公共產品需求總價格,很明顯,投入量大于需求量,易造成資源浪費。所以我們可以得出,Z1點不是供需平衡點。同理,我們在社會公共產品供給曲線上取位于Z點的上方的任意一點Z2,如圖2,如圖此時相對應的社會公共產品供給量為QJ,供給價格為PJ。而在社會公共產品需求量為QJ時,其需求價格為PK。從圖上可以明顯看出,PK
圖1
圖2
三、供需平衡關系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路徑分析
社會公共產品供需平衡理論仍然對我國公共產品供給尤其是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具有中要的指導意義。那么,為什么說尤其對于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呢?首先是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階段所決定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程度以及政府關于農村、農業、農民的政策相吻合。如果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落后,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就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標。政府就會增加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發展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生活質量就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標。并且,我國的農村公共產品主要為政府、農村社區集體和農民個人提供,供給主體比較單一和固定。所以,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曲線能夠較為準確的獲得。其次是由我國農村地區的相關特點決定的。我國農村地區的居民,除外出打工者,人口流動較城市而言小;農村地區產業比較單一,主要為第一產業;雖然我國農村各地區文化比較多樣,但是同一地區的文化趨同,風俗相近;再加上我國農村地區現階段的發展狀況,農村居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產性的基礎設施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制度方面。這些特點決定了獲得農村地區公共產品的需求信息較城市容易。
公共產品供需平衡中很重要的基礎是公共產品的供給方能夠提供足量的公共產品。但在現行財政體制下,國家財政資金向城市投資多而對農村投資少,農村公共產品還主要由基層政府或組織來提供和生產。由于絕大多數農村基層政府和組織的財力非常有限,導致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嚴重不足。這主要變現在供給總量不足和供給結構失衡,農村居民需要的公共產品供給不足,不需要的公共產品供給過剩。對此,有兩個途徑改善現在存在的這一狀況。首先要加大農村地區公共產品的供給量。我國在2004年取消農業稅后,農村鄉鎮政府喪失了主要的財政來源,農村基層財政成了“吃飯財政”和“教育財政②”。所以,基層政府無力提供足量的公共產品。對此,我國政府應該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強基層政府的財力,建立相關農村公共產品專項基金,使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到廣大的農村地區。其次要改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結構。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公共產品供給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供給結構失衡。一些農村居民并不真正急需但是有利于基層政府提高形象和政績的公共產品卻供給過剩,這進一步加重了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程度,同時,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資金的浪費。對此,本文有如下建議:第一,重視農村地區急需的公共產品供給,如道路、飲水設施、電力和通訊設施等。第二,重視大型水利建設的同時兼顧一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農村生產和生活有重要意義的小壩、小庫、人畜飲水工程的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第三,重視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重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始終把發展農業生產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對農業生產的各項支出,其遠遠高于對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的投入。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政府需要在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礎上繼續完善農村的各項醫療衛生制度。通過增加農村地區公共產品的供給量和改善農村地區公共產品供給的不平衡,真正使我國幾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到占我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村居民。這也是本文的出發點和主要目的。
注釋:
①睢黨臣.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
②石洪斌.農村公共物品供給研究.科學出版社.2009(1).
參考文獻: